商品詳情
內文簡介
- 本書發行收益全部捐贈「中華河洛暨開漳聖王文化研究會」。
中國大陸新石器時代,早已具有航海能力的東南沿海的古百越人群,約在六千年前橫渡海峽,登上臺灣史前舞台。古百越人不僅把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作技術傳播到臺灣,形成臺灣最早的「稻粟並作」農業文明,他們也是臺灣原始南島語族先住民的先祖。
唐朝開漳聖王陳元光,及其所帶領的將士,於一千三百多年前,將河洛文化「南傳閩粵」,也移入了中原飲食文化。明清時代,河洛文化「東移臺灣」,閩粵河洛人後裔在開發臺灣的過程中,又把河洛人的飲食習俗與文化帶入了臺灣。
1949年,國民政府百萬大軍易守來臺,中國大陸「八大菜系」地域性飲食隨著大量外省人遷移臺灣這座「璀璨之島」,各省市飲食習俗在臺承續,就地深根,交替與混融,成為中華飲食文化大融爐的薈萃之地。
時空膠囊聚縮在基隆廟口,小吃深藏千年飲食基因密碼, 傳統羹湯、滷肉飯、麵食、生魚片,不乏古代中原飲食身影。兩岸飲食文化持續展演亙古至今「不散的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