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ecimg.tw/items/DJAO21A900HDK7P/000001_1712721703.jpg;
商品編號:DJAO21-A900HDK7P

美味的原理:食物與科學的親密關係

$379
$48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每帳號限乙次,限量5000名)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韓風拌拌炸雞兌換券乙張(限量)

  • 登記送

    【第四波】書店/閱讀器/寵物指定品單筆滿$1,500登記送100P幣(使用效期30/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譯者:
王婉卉
ISBN:
9786267074848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4/15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 暢銷科普作家、英國知名物理學家吉姆.艾爾—卡利里(Jim Al-Khalili)激賞推薦!
    ☆ PopularScience.co.uk 按讚推薦!

    為什麼食物這樣烹調才會好吃?
    為什麼用錯鍋具就造成一場災難?!
    這一切都要從廚房裡胡搞開始……
    雖然長輩有交代,不要玩食物!
    但是看食譜照步驟來,還是會煮出一坨坨令人反胃的NG品……
    是手殘眼瞎沒慧根嗎?還是註定當個遠庖廚的君子!?
    其實你只是沒搞懂其中的科學原理……

    在這本引人入勝且易於消化的書中,
    BBC電視節目常駐科學家馬提.傑佛森(Marty Jopson),
    將帶領我們走進二十一世紀的廚房,
    從日常生活的食物中發現我們習以為常卻從未留意的科學奇蹟!

    不管你是料理盲,還是天殘嘴,
    也會想知道加工食品到底在變什麼把戲?
    廚房裡的化學天王與天后是誰?
    壓力鍋為什麼是快煮神器?氣炸鍋又是什麼原理?
    為何在銅鍋裡倒入酸液可調出殺人液,而鋁鍋對酸液的反應只是變色卻無毒?
    製作蛋白酥為什麼用銅碗攪打蛋白最適合?
    牛乳為何要採用巴氏殺菌法,與生乳有何不一樣?
    什麼是法式蒸煮法?為何最能保鮮?
    你對細菌知多少?在處理食物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與你的飲食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原理」,
    搞懂它,再繁瑣的料理步驟都難不倒你,
    認識它,你就知道自己到底吃下了什麼。

    食材、廚具、烹調設備、舌尖上的味道、鼻孔裡的氣味,
    用科技與化學交織出一場場廚房裡的饗宴。

    本書從令人大開眼界的微生物學,到巧妙的食品加工技術和小工具,
    以科學的角度細察我們平常所吃的食物、如何烹調的過程,
    進而了解食物的化學、物理與生物,
    這些科學知識會幫助我們把壞日子變好,把好日子變得更有趣,
    不但讓我們成為優秀的消費者,也讓我們成為更快樂的料理王。


    ★目錄:

    前言

    1廚房裡的必備科技
    刀之薄刃
    在砧板上切、切、切
    陶瓷刀實用嗎?
    溫度為何重要
    用鍋子加熱一下
    舒肥(真空低溫烹調)
    在壓力鍋的高壓之下
    持續攪拌,加入空氣
    讓食物保持「冷」靜

    2加工食品的神奇力量
    從大炮發射出來的早餐麥片
    用澱粉、藻類稠化各種食品
    當麵包遇上科學
    各式各樣的即溶粉
    使油水混合的乳化技藝
    製造甜味

    3必不可少的廚房化學
    廚房化學之王:梅納反應
    脂肪代表風味嗎?
    廚房化學天后:焦糖化
    巧克力的複雜結晶
    球芽甘藍的苦味是怎麼回事?
    提神飲料

    4與菌共食
    五秒原則
    人體內與體表的微生物群
    殺菌的精妙科學
    保存期限的意義
    好菌與發酵的奧祕
    真菌醬料與素肉

    5食物的未來
    未來不會是食物藥丸的天下
    肉非肉
    足以餵養全世界人口的蛋白質
    堅果與過敏反應
    激發植物的生長潛能
    葉綠素與植物產量的關係
    冰箱的酷冷新科技
    未來的智慧農業
    對抗食品詐欺

    謝辭
    索引


    <作者簡介>

    馬提•傑佛森(Marty Jopson)
    擁有英國劍橋大學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並且是BBC電視節目<The One Show>的常駐科學家。另著有《日常生活科學》(THE SCIENCE OF EVERYDAY LIFE)、《成為一個人類的科學》(THE SCIENCE OF BEING HUMAN)等書。

    譯者:王婉卉
    國立台灣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由譯者。電影、音樂、影集、拼圖、球賽來者不拒,不過最愛仍是充滿文字魅力的閱讀世界。 譯有《大腦先生的一天》、《OI向外看的洞見》、《商業模式設計書:你的最強營運思考工具》、《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超自然?》,合譯有《印象停格》。


    ★內文試閱:

    •前言

    小時候,我總是看著母親在廚房裡忙碌的身影,跟著她學做菜。她是一位烹飪老師,我就算沒有主動幫忙備料或攪拌醬料,也會坐在凳子上邊看邊學。於是,我了解食材的處理方式、如何運用廚房裡的各種器具、如何按照食譜做菜。另一方面,我對於科學的興趣和熱情,也開始與日俱增。不過,比起烹飪,要確切找出我對科學的熱愛究竟從何而來,便困難多了。通常,我都會把這股熱情歸功於祖父和父親,祖父寄給我很多《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的百科全書系列,父親則很樂意帶我一再造訪位於倫敦的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和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當時,我完全不知道食物與科學之間竟然有這麼多交集,但我初次嘗試獨自烹飪的經驗,就相當清楚展現了這兩者之間的關聯。

    這是一個常被拿出來老調重提的故事之一,我經常因此被取笑。每當這個故事被提起,我就會覺得很難堪,也常引來聽者翻白眼。這個故事同時也強調了,必須對科學有所了解,料理時才能成功。出於某個現在已經不可考的原因,我母親當時必須出門跑腿,於是,我在放學後不得不單獨留在家裡幾個小時。我告訴她,我會很無聊,因此她說我應該烤個蛋糕。我現在很確定,她當時是在開玩笑,也不是真的相信我會動手做。
    當家裡只剩下我一個人時,我找到一本食譜(是黛莉亞.史密斯〔Delia Smith〕的其中一本),挑了「維多利亞海綿蛋糕」的食譜來做。不用說,我在做蛋糕的過程中,把廚房搞得亂七八糟。就我的記憶所及,廚房裡到處都是麵粉、蛋液、奶油的髒污,但是我因為以前幫忙做過蛋糕,滿懷信心地繼續埋頭苦幹。
    然後,食譜上出現了一個大問題:烘烤溫度標示350度,但我家的烤箱最高溫度只有250度。我還記得自己覺得這個數字很奇怪,但只是把它當成印刷錯誤,置之不理。我把烤箱溫度調到最高,希望蛋糕會烤熟。過了大約三十分鐘,我拿出蛋糕,發現外層已經被烤得焦黑了,感到很洩氣。當時,我肯定才十歲左右,所以真的不能怪我沒有英制單位或國際單位的概念。一九七八年,食譜書上顯然都只標示華氏溫度,但我家的烤箱則只有攝氏溫度的標示。我還是不死心,刮掉了燒焦的部分,再做一些糖霜,淋在整個蛋糕上。我甚至還有辦法把廚房恢復到自認為的原狀。母親堅持說那塊蛋糕很好吃,但在我的記憶中,那個蛋糕令人難以下嚥。
    我說這件糗事的重點在於:光是照著食譜做,不能保證你能做出可以吃的食物。儘管我盡力了,但那個蛋糕依然是一次徹底的失敗。我完全不知道溫度可以用兩種不同的單位來計算,或者兩者該如何換算。如果我當時對溫度的科學有多一點了解,或許就會發現自己犯的錯,也能運用這個知識,做出更好的蛋糕。
    無論你有沒有意識到,烹飪的重點就在於應用科學。當然,一般人確實可能在不了解料理過程究竟發生什麼事的情況下,也能學會做出美味的餐點,但這只是靠著死記的方式在做菜。假如你不能採用自己熟悉的作法,或是情況開始出錯時,而你又不了解烹飪過程涉及的原理,那麼就絕不可能循著原本的料理方式,找到通往成功結果的道路。
    那些不是我們自行料理的食品,背後也隱藏著科學廣大而美妙的世界。大家從超市買來的加工食品,全都充滿了一些我所碰過最絕妙的科學原理。我很幸運能花三年的時間,製作一系列電視節目,不只大談加工食品,也能研究並打造出複製工業食品加工過程所採用的機器。我用垃圾箱做出了加工麵包的機器;拿便宜的組合式厚紙箱製作燻鮭魚房;還能讓浴缸搖身一變,成為可為牛奶進行低溫殺菌的裝置。
    就像我童年那一次烤蛋糕的經驗,並非所有裝置都成功了。比方說,我想用一部一九六○年代的軋布機來製作麥麩格格脆,結果徹底失敗了,現在我只要看到軋布機,就一定會想起當時為了努力讓那部該死的機器運作起來,身負了多少壓力。不過,我最愛的就是那部可以一次打五十顆蛋,而且還能分蛋的機器,整個過程只需要大約十五秒。
    不論是超市貨架上能找到的食品,還是在自家廚房準備的餐點,關於在這些食物製作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大角色的科學原理,我都會在本書中盡我所能地詳述一小部分。綜上所述,我希望自己能烹製出一道「佳作」,讓人們了解食物美味的科學,不只是淺嚐即止。

    •摘文

    五秒原則

    五秒原則是:當某樣食物掉到地上,你在五秒內把它撿起來,那麼將它吃下肚是沒關係的。你偶爾會看到更嚴格的版本:三秒原則。但這些有如至理名言般的民間智慧,真的有科學根據嗎?
    顯然不會有人想吃下任何黏在食物上的沙粒或幾根頭髮,但假設你已經把任何來自地上的可見髒污都撥掉或吹掉,這樣把食物吃下去,安全嗎?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不,食物只要掉落地面,就不宜食用了。但想要細究這個答案,就得先思考所謂的「安全」是什麼。如果涉及的是安全與否,就是在談論風險,假如重點在於有無風險,就來做一點風險評估。
    如果從衛生安全的角度出發,風險評估的首要之務便是找出潛在危害,或換句話說,就是可能會出差錯的地方。就食物掉到地上而言,假設食物上沒有不宜食用的沙粒,那麼風險可能是接下來會吃到有害病菌,導致出現腹瀉的腸胃不適、胃抽筋,也有可能發燒。最有可能造成上述情形的細菌是空腸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 jejuni),多數人可能沒聽過,因為這種細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狀通常相當輕微,大約有四分之三的腸胃不適都是由這種細菌所引起。
    要為剩下四分之一病例負責的,則是人人都必須留意的細菌;由沙門氏菌(salmonella)和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引起的食物中毒,都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英國每年約有2,500人因沙門桿菌而住院。但一般人不想感染到的是大腸桿菌。平常,這是一種在人體腸道內生活的無害細菌。但是,這種菌類的某些菌株演化出格外麻煩的能力,會製造出「志賀毒素」;這個命名來自於二十世紀初首次描述此毒素的日本微生物學家。志賀毒素會對人體產生極為討厭的影響,我不會詳加描述那些可怕的細節,但最終結果通常是住院治療,也可能導致腎衰竭,最嚴重的情況甚至會致死。在這類細菌中,可能引起上述病症的最知名菌株是「O157:H7型大腸桿菌」,它是造成全球各地爆發多起備受矚目疫情的罪魁禍首。有點可怕的是,這種細菌只要一點點就足以引發食物中毒。
    當食物掉到地上時,可能的危害就是你會吃下O157:H7型大腸桿菌之類的細菌,然後因此死亡。任何風險評估的第二步,就是研究危害實際發生的機率有多高,這時候就輪到科學登場了。不少研究都針對五秒原則加以探討,最早可追溯至二○○三年,十六歲的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暑期實習生吉莉恩.克拉克(Jillian Clarke)進行的最初實驗。她選用小塊的方形瓷磚,在上面塗一種無害的大腸桿菌,再把小熊軟糖或餅乾丟到磁磚上。五秒後,她便拿走食物,結果發現不管哪種情況,食物都已經被試驗用的細菌污染了。克拉克的努力成果,讓她獲得二○○四年的諾貝爾公共衛生獎。嗯,那其實是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專門頒給那些讓大家發笑再深思的研究,而與克拉克一同上台共享殊榮的,還有研究呼拉圈物理的人、一個取得復古梳(comb-over)髮型專利的男人、一群發現鯡魚靠放屁來溝通的團隊。但重點是,克拉克針對一個許多人認為瑣碎或愚蠢的主題,採用了嚴謹的科學方式來研究。
    自從她那份初始研究之後,其他研究人員接棒,繼續延伸這個研究主題,檢測了不同食物掉在各種物體表面的結果。這不是非主流科學,最新的研究成果已經在二○一六年的年底獲得了微生物學領域最頂尖科學期刊的發表認可。該項研究中,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科學家羅蘋.米蘭達(Robyn Miranda)和唐納.沙夫納(Donald Schaffner)檢測了各種食物,包括麵包、塗抹奶油的麵包、西瓜片,以及再次出現的小熊軟糖。這些要丟到地上做實驗的食物,可能看起來是古怪的組合,但確實涵蓋了表面濕、油、乾的各種食物,不過老實說,我有點不懂為什麼會選小熊軟糖。
    這些科學家把食物丟到仔細塗抹過細菌的鋼鐵、磁磚、木頭、地毯上,再檢視一秒、五秒、三十秒、五分鐘後,轉移到食物的細菌有多少。他們發現的結果,證實了吉莉恩.克拉克的研究成果:食物在接觸地表的瞬間,或者至少在一秒內,就受到污染了。這表示五秒原則是胡扯,這兩名科學家也發現,把食物留在原地愈久,轉移的菌數會愈多。出人意料的是,在乾燥和乾燥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物體表面上,菌數居然很少。細菌可以在乾燥環境中存活,但無法存活太久。物體表面如果已經風乾好幾個小時(數天會更好),或許可在該表面上生存的細菌數量就會非常少。但如果物體表面覆著薄薄一層水,可能就會充滿菌類。同樣地,細菌也比較容易附著在表面偏濕的食物上。水具有黏性,不管食物掉到什麼物體上,水都會流進物體表面的每個角落。
    這麼看來,如果掉落的食物偏乾又不黏,也許是一小塊吐司,食物所掉落的物體表面也一樣偏乾,還乾了好幾個小時,可能是你家廚房的地板,情況似乎對你有利。在這些條件下,很有可能不會有太多細菌附著,也不會有太多細菌轉移到吐司上。如此一來,你可能會決定把吐司吃掉。然而,儘管發生不幸意外的可能性已經降至最低了,卻永遠無法降到零。別忘了,只要有一點點O157:H7型大腸桿菌,就能讓人病得很嚴重。
    我也應該指出,米蘭達和沙夫納的研究結果發現,為了盡可能不讓食物受到污染,食物最好是掉在地毯上。大概是因為食物落在往上豎立的地毯纖維時,與實際的表面並沒有太多接觸。如果吐司掉在地毯上,情況對你有利。不過,你可能拿的是一面乾、一面濕的吐司,如果掉下去的吐司,是塗奶油的那一面朝下,那麼結果只會一團糟。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