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G0N-A900H3H4J

當生命墜落時,沉潛吧!生不如死又別無選擇,倖存者如何活下去?

驚喜優惠
$458
$580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香鑽水果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 登記送

    【OK】單筆滿$1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OK購物金30元(限量)

  • 登記送

    App限定-全站指定單筆滿$2500登記送雙11獨享券(限量/效期2024/11/4~11/12)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譯者:
謝佩璇
ISBN:
9789864931644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22
  • 內文簡介

  • ☆《出版者周刊》、《歐普拉雜誌》、《圖書館雜誌》一致肯定☆
    ☆最黑暗也最美麗的倖存者故事,直視哀慟的生命覺察☆

    「人在經歷黑暗時期,眼睛才開始看見。」
    ──詩人迪奧多.羅賽克(Theodore Roethke)

    生命就是一場冒險,不論我們多聰明完美,
    痛苦、危險與失落,都可能隨時降臨。
    達賴喇嘛形容痛苦是要人將心「在地獄中敞開」,
    該如何在生與死、好與壞的交會處,
    發現曙光、找到活下去的力量?

    著名回憶錄作家馬克.馬圖塞克,採訪了數百位知名的倖存者,從這些人物身上汲取深刻見解,帶我們發現在逆境中也能泰然自處,領略生存的熱情與智慧。這些倖存者來自各界,包括:

    「繼續生活,因為生活依然繼續。」
    ──伊莎貝.阿言德(Isabel Allende,智利國家文學獎得主)

    「人生變化如此之快,轉瞬之間人事全非。」
    ──瓊.蒂蒂安(Joan Didion,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

    「即使沒有,如卡繆所言,我們也必須創造希望。」
    ──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及猶太屠殺倖存者)

    「所有不幸應該被轉變為通往善的道路。」
    ──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西藏生死書》作者)

    「當人感到最有愛時,也是心最開放的時候。」
    ──約瑟夫•葛斯汀(Joseph Goldstein,西方知名禪修老師)

    悲傷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人可以永遠順遂,也沒有一條定律能告訴我們該怎麼做。儘管現實世界會從我們身上奪去各種事物,唯 一奪不走的,就是活著的心態。透過本書你會看見:為什麼有人面對逆境卻變得更有韌性?倖存者們如何保持理智、勇氣,又不失去希望?如何轉化危機,讓自己活得真實且快樂?

    ※十三歲就被囚禁的西藏女孩,如何在各種酷刑中撐下去,始終堅持自由人權的信念,又能對敵人不帶仇恨?

    ※全能運動選手在車禍截肢後,逐步正視身心的殘缺,甚至再次參賽,並娓娓道出人們對完整感的錯誤想像,以及人生圓滿的真義。

    ※在難民營扛起全家命運的女孩,如何面對這份重擔,並在脫離苦痛生活後,全然接納不停改變的人生?

    ※女兒逝世、婚姻觸礁,女作家戳破自身營造的完美幻影,她如何在失喪背後,找到可能存在的另一種真相?

    ※滿懷抱負的攝影師面臨失去視力的威脅,卻不執著於變回「原來的」自己,而是接納並轉化,更因此一躍而升,成為世界級的藝術家。

    生命的課題永遠存在,有時是內心迷失、有時是生活困頓,甚至面臨死亡威脅。從這些故事我們將能細細領會,在困境中也能過好日子,依舊展現慈悲,這即是一種轉變的契機。讓痛苦不再只是痛苦,更隱含著成長與祝福;正是當一切崩塌之時,反而長出清晰的視野,看見自然賜予的那片豐盛之地。


    ★名人推薦:

    「在這本生動喧鬧的真實故事集中,馬克.馬圖塞克帶領我們從喜馬拉雅山峰到與安迪.沃荷的面對面談話、從無家可歸的收容所到瓊.蒂蒂安的上東區公寓。作者認識不少人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並寫出如禪宗開示寓言般引發迴響的句子。本書巧妙的風格有別於他人撰述的『倖存者回憶錄』,馬圖塞克就是你在雞尾酒會遇到的人裡,最會說故事的高手──健談、迷人且深具智慧。」──帕岡.甘迺迪(Pagan Kennedy),著有《首位人造的男人》(The First Man-Made Man)與《黑色李文斯頓》(Black Livingstone)

    「美麗又真實。」──蕾貝嘉.沃克(Rebecca Walker),著有《寶貝之愛》(Babylove)

    「這本寫得極美的書,充滿驚奇的故事、照亮人心的洞察與持久的教誨,為不可能的事情帶來轉化的力量。馬圖塞克找到一種生活方法,他帶著傾聽的耳、去到最黑暗與最美麗的地方,最令人感謝的是,他帶著我們與他同行。」──V(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著有《陰道獨白》(The Vagina Monologues)與《終於不再安全》(Insecure at Last)

    「閱讀馬克.馬圖塞克的著作,猶如發現一位偉大藝術家遺失的素描本。此書充滿讓你改變看待事物方式的小奇蹟。馬圖塞克透過新聞工作者的眼光,觀察當今最具挑釁性的思想家,帶領我們進入他們的世界,對於永恆又嶄新的迫切問題提供全新建議。」──馬克.伊普斯坦(Mark Epstein)醫師,著有《沒有思想家的思想》(Thoughts Without a Thinker)與《分裂卻不崩潰》(Going to Pieces without Falling Apart)

    「本書揭露一個只有少數人知道的祕密,這些人都經歷過艱苦逆境,終在另一端找到生命光芒。馬圖塞克將這樣的智慧告訴我們所有人……這是一部傑作。」──瑪莉亞.郝斯登(Maria Housden),著有《有翅膀的小紅鞋》與《解謎》(Unraveled)

    「如同但丁的《地獄篇》,馬圖塞克的書向我們呈現經歷身體、心理與政治等各種地獄中的折磨,以及曾在烈火深淵生活,最後凱旋歸來的一群真實的人。馬圖塞克是位值得信任的生命嚮導,他也曾和天使與惡魔搏鬥,為讀者提供了一份肯定生命的禮物。書中的聲音與影像飄至空中,成為我們呼吸的空氣,也成為我們的一部分。」──絲納.潔特.娜斯蘭德(Sena Jeter Naslund),著有《亞哈的妻子》(Ahab’s Wife)與《豐盛》(Abundance)

    「馬克.馬圖塞克是名完美嚮導,帶領我們追尋危機時刻所需的智慧。」──丹.韋克菲爾德(Dan Wakefield),著有《回歸》(Returning)


    ★媒體推薦:

    「本書是引人入勝的小百科……馬圖塞克展現巧妙的技能,融合靈性、科學與常識,為生命這件事提供實用解答。」──《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在這本關於如何在生命輪盤中,保持完好精神狀態的全新指南中,作者和倖存者們,以及腦神經可塑性與心理韌性的專家對話,觀察到他們經歷重大困境時,不僅是重新找回平衡,還包括控制『對即將到來的潛在危險之直覺』──這樣的未知恐懼影響著許多人,即便在他們未遭遇重大創傷之時。」──《O: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

    「記者兼回憶錄作者馬圖塞克繼一九九六年的回憶錄《性、死亡、頓悟》(Sex Death Enlightenment)後,探索了綠色生命力(viriditas),一種從看似不可能的來源中汲取熱情、美麗與智慧的現象。愛滋病為作者提供一個舞臺,探討某些人在面對悲劇與創傷時所展現的韌性……」──《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內文試閱:

    試閱一、奇想(節錄)

    每個人都會遇上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的事,且在意想不到之時。上一秒還是原本認知的自己,下一秒瘋狂之事出乎意料從天而降。

    轉身一變,已成經歷災難後的人,安全網全然消失,無處可逃,躲避也成了幻影。你在反覆思索中尋求慰藉,鏡中的你輕聲地說,要不得適應,要不死路一條。在黑暗中摸索前進,想像著新生,身上逐漸長出新的附肢,眼睛眨也不眨地看著世界和周遭環境。

    想像一對住在紐約的夫妻,兩人都是作家,在聖誕節後的某日漫長工作後,喝杯雞尾酒紓壓。四十二年來不變的生活與工作模式,兩人形影不離,從事編輯工作,是彼此的好友也是事業的好伙伴。在這個特別的晚上,大雪急襲著窗戶,約翰坐在壁爐旁看書,瓊忙著在廚房準備沙拉,輕飄飄的她體重只有四十三公斤。這對夫妻累壞了。獨生女琪恩達娜在住家附近的醫院,因感染處理未果而導致敗血性休克,正接受治療。約翰和瓊現在先吃頓飯,好好放鬆心情,稍晚還要回醫院。

    瓊把沙拉端到客廳,約翰闔起書本,等著瓊上菜。瓊在例行工作中最能發揮潛力,秩序是讓她免於恐懼的解藥。日常裡的各種單調細節形成一面方格網,瓊相信如果自己夠謹慎,就能築起一道隔柵,擋在家庭與她少女時期瞥見的混亂之間,而這些混亂潛伏在許多事情之下。瓊是拓荒者的後代(她的天祖母那代帶著玉米麵包食譜與馬鈴薯搗碎器,從阿肯色州穿越平原至內華達山脈)。瓊從小就被教導要堅強,她的內心總是比纖弱的外表強大,卻被某種超敏感的恐懼箝制,這股恐懼彷彿是種直覺,能嗅出逼近的潛在危險。瓊倚賴寫作馴服這樣的不安,在行文風格緊湊與銳利的筆觸下調節自己的恐懼,在可怕的世界裡保持冷靜。很久以前她這樣寫道:「我們靠著說故事給自己聽來存活。」而現在,瓊點著餐桌蠟燭,心裡可能想著(已想過千百回)她眼前這位結識多年的良人,以及他對她的了解,願意收下她的不安全感,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深愛著她。

    坐在餐桌旁的約翰抬起頭來,發現妻子望著他。瓊遞給他第二杯飲料,約翰拿起叉子正要開動,卻往桌邊滑下去,在妻子面前心臟病發而死。

    這一切發生得如此突然,瓊原先以為是場玩笑,等著先生張開眼睛,但約翰一動也不動,瓊開始尖叫,急忙奔向電話撥打緊急號碼九一一。她將先生的頭放在大腿上、開門讓急救人員進到家中、看著電擊板壓向先生的胸口、拎著簡單行李跟著他們搭乘貨梯下樓。然後,搭上救護車,瓊將約翰冰冷的手放在自己腿上,看著後方車門玻璃窗外的車流。

    三週後的告別式上,瓊望著女兒琪恩達娜追悼父親,渾然不知二十個月後將參加女兒的喪禮。瓊坐在教會裡,像戴著一副過大太陽眼鏡的精靈,淚水使她的視線模糊,她的心思時而飄離時而回神,一切太突然了,連棺材都顯得不真實。她感覺彷彿地殼因結構改變,讓她的前世一分為二,接下來如鬼魅般的數個月裡,她在如被幽靈侵占的昏暗公寓走廊踱步,胃口如小鳥般只能喝清湯,她顯得執著卻又極度不安,失神如夢遊者,瘋狂地將那一晚每分每秒的細節記錄在紙上,彷彿只要製作出一份精準的時間軸,就能將約翰帶回身邊。

    人生變化如此之快
    轉瞬之間人事全非
    來不及吃過晚餐,你即棄我而去
    而自憐

    這四句寫在那段薄暮之際的話語,將成為瓊重拾生命故事的足跡。她在工作上培養的理智與追求細節的渴切,顯然成為一種魔法,讓她知道這些事情(例如她無法把約翰在鞋墊上的鞋子移走,以免「他回家的話沒得穿」)不可能成真。

    「當時非常奇特。」瓊如今這樣告訴我。經歷那場考驗三年後的某個十二月,我們兩人在她寬敞的上東區公寓裡,窗檯依舊如當年覆蓋一層雪。這位在我大學時期名符其實的風雲人物,打扮有如剛進中學的清秀少女,寬鬆的薰衣草色毛衣、印花圖案裙、黑褲襪和及膝雪靴。瓊說話有如神槍手般,伴隨著輕盈的笑聲,語氣誠懇不特意奉承,應答大方又字字簡潔到位。

    她說,「我有陣子和精神患者接觸。」她淺灰色的眼睛與我四目交接,「但我從未想過一個外表看起來不像瘋子的人,會有瘋狂的舉動。」瓊整理了一下裙擺。「你知道我這一輩子都過著循規蹈矩的中產生活,一個有秩序的生活,這破壞了我的中庸之道。」

    瓊後來寫道,那件事使她放掉原來對於「死亡、疾病……婚姻、子女和記憶……以及理智的膚淺,還有關於生命本身」的固有想法。她在先生離世的一年裡,吃力地在瀰漫及肩的悲傷中前進, 解開各種幻想的循環,找回原來的踏實地面。「我學到,人不是忘懷過去,而是將這些事件納入,讓它們成為你的一部分。」她解釋,「我指的並非老是哭哭啼啼,而是要改變。」


    試閱二、我才不在乎(節錄)

    某日我正忙著外部編輯工作,雜誌社總編輯來到我辦公室,似乎想找我談談。金髮的湯姆.歐康奈爾(Tom O’Connell)來自印第安納州,總是一派歡樂樣,至今都還沒怎麼跟我說過話,但似乎研究過我的專長領域後,想告訴我關於他的故事。「你能幫我保密嗎?」歐康奈爾關上辦公室門。當我還沒說自己正在寫一本相關主題的書時,他已經談起自己精采的故事(後來他同意我納入本書)。
    兩年前,三十二歲的歐康奈爾在紐約參加一場出版派對,開心地講著笑話、以啤酒灌肚,突然之間他的頭往後倒,據他描述「在時髦的蘇活區華麗舞廳無意識地跳著霹靂舞」。歐康奈爾一輩子沒生過什麼病,當時似乎經歷一場癲癇發作。一個他原本想約會的同事將皮夾塞入他嘴中、防止他咬到舌頭。「那場關係就此結束。」他面無表情地說。

    下一刻,歐康奈爾已被推至救護車門邊,急救人員趕著送他到醫院檢查。一開始他拒絕,從擔架上站起來,不顧朋友們的反對,叫了一部計程車回到上城家中。「我以為自己只是壓力過大。」歐康奈爾這麼告訴我。「我想,回家睡飽就沒事了。」不久後,另一次癲癇發作,計程車司機急忙將他送到醫院急診處。他非常幸運,若是他獨自回到家中才發作,有可能撐不到隔天早晨。
    ……

    「你之前沒有任何異狀?」我邊問邊把他臉上沾著血汙的照片還給他。

    「沒有。」歐康奈爾說。「那是突然發生的。」他緊急手術一個月後,醫師說他的腦瘤是惡性第三級寡樹突膠質細胞瘤,屬於侵略性特別強的癌症,必須馬上移除。在手術前幾天,歐康奈爾如同一縷飄霧走在街上,日常對他而言似乎顯得荒謬,「我滿腦子想的都是語言治療、包尿布,還要讓人用湯匙餵食。」手術進行了兩個半小時,醫師取出大小如「一小罐貓罐頭」的腫塊。縱然手術成功,他還是被迫每半年要進行一個月五天的化療,結束日期未定。

    「你如何面對預後?」我問他。

    「不是我會期待的情況。」歐康奈爾聳聳肩,「不過,我有機會活下來。」

    若非像他這樣精力充沛的美國南方陽光男孩,這種級別的可怕消息可能在知道時,就代表人生結束的訊號。對歐康奈爾而言,儘管身體經歷風暴,卻使得他更渴望找到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法國人對這種厚臉皮的行徑會說「我才不在乎」──不管他人想法的勇敢精神。歐康奈爾來自美國中西部,無憂無慮的他開始不打安全牌。他和一名交往很久的女孩解除訂婚關係,因為曉得對方不是他的靈魂伴侶。他辭掉無聊的出版工作,回到老本行,當起流行文化記者,工作不穩定但很刺激。然而,到目前為止,他最大膽的決定是買了一輛哈雷GTE摩托車,這輛摩托車成為非化療週的「小逃亡」。親朋好友都擔心他,要是錯過一次抗痙攣劑用藥,就有可能癲癇發作。然而,他相信就是這樣的危險,讓他內心燃起被醫治的渴望。

    「騎哈雷讓我有種無敵感受。」歐康奈爾說。「我記得有次在傾盆大雨中騎了八個小時,時速超過一百四十公里,耳機裡播著震耳欲聾的音樂,在高速公路上奔馳超過卡車,感覺超棒,玩命本身很療癒。」

    「你應該知道這聽起來很瘋狂?」我告訴他。

    「頭腦清楚有什麼好處?我還比較偏好熱情。」歐康奈爾深信自己的騎士幻想。術後八個月,在一次六月午後,他一人騎摩托車北上至佛蒙特州,全然不知命運對他的特別安排。他到達蒙皮利爾(Montpelier)小鎮,大學好友在當地經營酒吧。歐康奈爾大口喝著精釀啤酒,一名性感女子吸引他的目光。「那位超辣的棕髮美女和幾個女性朋友走進店裡。」他告訴我,「我的目光離不開她,她是那種讓人一看心就跟著融化的人,我觀察她近一個小時。」

    在歐康奈爾還沒來得及拒絕,他喝到半茫的朋友走向這群寂寞女子。大嘴巴友人未經過歐康奈爾同意,就透露他最近的手術,希望博得這群女子的同情。突然之間,出乎意料地,棕髮女子穿過酒吧,給了他一個大擁抱。

    她說自己也曾罹患腦瘤。

    歐康奈爾的故事自此上升至難以置信的地步。接下來的週末,她邀請他至附近山裡的小木屋共度夜晚。「她大我八歲。」婚姻生活並不幸福。她曾經是職業自行車選手,後來成為馬匹按摩師,發現腦部惡性腫瘤後已存活十四年。歐康奈爾告訴我這段故事時,有如小孩在屎堆中找到小馬一樣,一臉難掩愉悅的表情。更好的還在後頭,她最近也買了一輛哈雷,兩人可以結伴騎乘,在國內公路旅行。她隨處留情的丈夫也不過問。

    我問,「你們兩人都有腦瘤,還一起騎哈雷環美?」這聽起來太夢幻。歐康奈爾邀請我隔週週末與他們一起在紐約共進晚餐。

    「我還是會看著她,無法相信有幸能和她在一起。」歐康奈爾說道。我們在格林威治村約翰披薩店裡的沙發椅區用餐,他摟著她。翠莎.史蒂文森(Trisha Stevens)翻了白眼,她穿著藍色緊身牛仔褲與馬靴,紅褐髮中露出過早的幾綹灰髮(換作是愛美女性一定會遮起來)。史蒂文森告訴我,「我以前從未外遇,但湯姆與我之間有種無法拒絕的連結。」歐康奈爾摟住她的腰。她承認,「既令人困惑又可怕,我們不確定未來如何……」

    歐康奈爾說,「我希望翠莎能成為我的妻子。」史蒂文森看著我聳聳肩,「我沒有任何計畫。」

    「誰會有計畫呢?」我同意說道,史蒂文森似乎感激我沒有加以評論。


    試閱三、何時方便?(節錄)

    我到馬林郡拜訪智利小說家伊莎貝.阿言德(Isabel Allende),與她在家中露臺會面時,她表示歷史是對受害者心態和傲慢的最佳解方。

    「我們有幸生在這個國家,相信生活是安全的,以及包括追求幸福等權利是神聖的。」阿言德在電話中告訴我。「但是,世界上許多地區的人民,已經與不確定性共處數千年。我曾在智利生活,智利是拉丁美洲民主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她說,「人們從未想過會發生軍事政變,這事只會發生在香蕉共和國!沒想到有一天卻在智利發生,暴行持續了十七年之久。」

    皮諾切特的政變發生於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一日,與九一一事件同日。「那是一場由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的軍事政變。」阿言德帶著憤怒的語氣說,「這是對民主的恐怖攻擊!」我想起了死亡蓬車隊乘著美洲獅直升機降落的場景。「最奇特的是,二十四小時內,人就學會適應。」

    「怎麼適應?」我問。

    「繼續生活,因為生活依然繼續。」阿言德說。「你可以在任何經歷創傷的人身上看到這點,比如說我女兒的死。」她唯 一的女兒寶拉.弗里亞絲(Paula Frias)在一九九二年死於紫質症,時年二十七歲。「一開始你會覺得無法接受。」這位剛滿六十五歲的作家說,「打擊實在太大,但生活開始掌管,某天早晨醒來,你會想吃巧克力、在森林中散步,或者開一瓶酒,人會重新站起來。」

    「在你可以的時候,對吧?」

    「我別無選擇!」阿言德強調,「人不能讓霸凌者將你打倒在地上!我已經被擊倒一千次,但還是會站起來。我們必須向孩子們傳遞這樣的訊息。你必須從地上站起來!每個人遲早都會受苦。悲傷和黑暗是生活的一部分。」

    「這就是九一一教給我們的功課。」

    「美國人。」她呵呵笑著。「我二十年前搬到這個國家時,曾愛上一名律師,那種會因為客戶踩到香蕉皮滑倒,就控告市政府的律師。我簡直不敢相信!事故就是事故,如果有人滑倒,那是自己的不對。」

    「應該要將這個觀點,跟那些控告麥當勞讓他們變胖的人說。」

    「保單選項裡沒有快樂或安全!那是不可能的。」阿言德大聲說,「生活困難、痛苦,也美好。但我們所處的社會,期待時時刻刻都要快樂又好玩,這個社會被寵壞了。我們一直在其他國家促成戰爭發生,但過去一百多年裡,自己的領土上從未有過戰爭。全世界有許多最令人髮指的獨裁政權,都由美國在背後支持,塔利班政權的成立就是其一。」

    「那有可能是事實,但我們現在應該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生活?」我問。

    「我們可以成為世界公民。美國人不能再抱著大門深鎖的心態,或者看著世界上有如此多的不平等和貧窮時,仍相信可以自保安全。這個地球上有超過八億人挨餓,財富分配完全不公平,也帶來憎恨和暴力。我們如何能讓這種情況永遠持續下去,而不付出代價呢?」

    阿言德發表完意見後言歸正傳。「我在智利恐怖時期學到了一些事情。我們往往專注於負面的事情,因為那些事成了新聞。但是,只要有一名恐怖分子、施虐者或犯罪歹徒,就有一千個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助人與做好事。」她繼續說,「我們忘記這一點。如果這不是真的,我們應該還活在石器時代。為什麼人類會進化?因為好人比壞人多,即使壞人更容易被聽見。」

    這就是為什麼這些災後時期,充滿使人轉念的極大潛力。「我們可以團結起來。」阿言德同意我的說法,「做出改變,開始反思。現在我們有機會成長、帶來和平,變得更有意識,並更新我們的靈魂。」

    「否則我們就被打倒在地上?」

    「沒錯。」阿言德回答。「而地上的生活很糟糕。」
  • 作者簡介
    馬克.馬圖塞克(Mark Matousek)
    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曾獲獎學金至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學習,擁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美文學碩士學位。他於一九八一年搬至紐約,先後於路透社國際部與《新聞週刊》(Newsweek)工作,之後成為安迪.沃荷旗下《訪談》(Interview)雜誌的首位專職作家和資深編輯,訪問過數百位著名人物。
    作品屢獲殊榮。著作包括兩本回憶錄《當生命墜落時,沉潛吧!》與《被他拋棄的男孩》(暫譯,The Boy He Left Behind)。文章曾發表於《紐約客》(The New Yorker)、《O: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細節》(暫譯,Details)、《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等。
    馬圖塞克創立了「尋求者論壇」(The Seekers Forum),這是全球線上非教派的靈性對話社群。他也是V-Men的創始人之一,該組織致力於終結對婦女和女孩施暴的運動。他與伴侶大衛.摩爾住在紐約斯普林斯。

    譯者:謝佩璇
    六年級前段班,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企業管理與輔仁大學翻譯學雙碩士。曾於報社擔任編輯、電子業擔任專案管理職,目前專職網站本地化。譯作包括《大麻的真相》《驚!少吃糖讓你從內到外變年輕!》等書、三十餘部法國紀錄片,以及基督信仰為主之素材。
    作者序
    生命就是一場冒險。不論是誰、住在何處,或享有多少特權,不安全感標記了人類存在的價值,痛苦、危險與失去隨時會降臨,即便是在人生中最好的黃金時光。

    這些致命危險在當今充滿恐慌的時代,更是有增無減。中文用「願你活在趣味橫生的時光」來詛咒他人,以這句話來描述我們所處的時代也十分貼切,彷彿光是活在這個神祕星球(愛默生稱之為「野氣球」)還不夠有趣。我們被末日將至的新聞轟炸,加上急遽上升的憂鬱症、自殺率與成癮率,許多人的生活方式都像準備好隨時面臨衝擊,有如遭遇劫機的旅客屏息並祈禱奇蹟出現。

    儘管當代危險倍增,長期以來困擾人類的問題卻幾乎未曾改變。我們如何在一個萬物都將瓦解且無法避免痛苦的世界存活,又不失去理智、勇氣或盼望?要如何從困難中形塑力量,面對逆境時更有韌性?反敗為勝的意思是如同斯多葛派所說,翻轉不幸、讓嶄新的可能出現嗎?一個人如何透過危機的轉化,變得更有智慧、更快樂、更真實,對活著這件事抱持更多的感激與喜悅?

    以上問題是促成本書出版的緣由,曾經有段時間我亟需這些問題的解答。二十八歲的我在曼哈頓某間雜誌社擔任編輯,當時我被診斷出疾病末期,醫師的宣判讓我震驚,將我從安逸且平凡的生活,推向尋求超凡的洞察,探索如何為死亡的到來做出最佳準備。我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漂流世界各地、向人請益,對象包括心靈導師,以及經歷苦難後浴火重生且活得更燦爛的人。也許我無法根治己身疾病,但我深信,若能問對問題,開拓我對人類潛力的想像,並創造使其他面臨危機的人可以仿效的事情,我便能得醫治。我渴望為克服災難編寫一份智慧地圖,當中包含任何人都能遵循的座標、觀點和路徑。我告訴自己,這樣做會讓我的死亡有意義,並讓我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

    《當生命墜落時,沉潛吧!》是這趟探詢之旅的紀錄,記載我與許多非凡之人的相遇,他們教會我醫治生命的課題。自出版以來,我被那些在需要時刻接觸到本書的讀者深深感動,他們在醫院、監獄或靈魂的黑夜中迷失,而從本書中人類精神力量的見證得到養分。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學到反敗為勝,一位哀慟的母親告訴我,她認知到不論生命多麼痛苦,還存在另一種真相。意料之外的禮物通常也以未曾想過的盒子包裝起來。我對於自己仍活著感到驚訝,甚至滿心歡喜,我接受醫治但並未痊癒,總是為嶄新的每一天感到敬畏與無限感激。我希望本書能為你帶來安慰,讓書中眾多人物大聲且清楚地提醒你,即使情況對你不利,生命總是值得大膽一試。

    馬克.馬圖塞克
    二○二一年五月於紐約加泉
    目錄
    作者序
    前言

    上篇 天堂的距離

    奇想
    「人生變化如此之快,轉瞬之間人事全非。」──瓊.蒂蒂安

    吼出自由之聲
    「富人有富人的悲慘,窮人有窮人的悲慘。」──馬利歐

    歡笑之日
    「自鏡中撕下你自己的肖像。請坐。盡饗你的生命。」──德瑞克・沃克特

    六字真言
    「所有不幸應該被轉變為通往善的道路。」──索甲仁波切

    門邊的巨龍
    「在絕望時刻,被騙很有幫助。」──傑克・威利斯

    超人的鬼魂
    「每段旅程都有旅行者並不知曉的祕密終點。」──馬丁・布伯

    世上的家
    「我每個小時都會禱告,但我唯 一會上的教堂,是我的心。」──丹尼・威廉斯

    失去的藝術
    「我只怕一件事:那件事不值得我付出的痛苦。」──杜斯妥也夫斯基

    距離天堂四分之一吋
    「武士……垂下刀後收刀入鞘。『這就是,天堂。』」──禪宗小故事

    瀕臨崩潰的女孩
    「若希望與恐懼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那麼絕望感與信心也是。」──佩瑪・丘卓

    來去大溪地
    「人很容易成為自己的疾病,迷失在自己『充滿各種煩惱的床』。」──拉姆・達斯

    因陀羅之網
    「我們是在彼此的陰影中茁壯。」──瑪麗・羅賓遜

    重塑愛妻
    「我們有可能在身邊人的行為上,看到源自我們內在的想法。」──亨利・格雷森

    人心籌算,神微笑
    「宿命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命運是你回應的方式。」──吉姆・柯廷

    禱告
    「掙扎就是最高形式的歌頌。」──諺語

    魔鬼情人
    「曾被愛傷得很重的人……,在接受傷害她的那份愛之前,無法成為全人。」──梅希特希爾德

    探問
    「我們的人生是由我們的想法決定,不是由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決定。」──拜倫・凱蒂

    我才不在乎
    「玩命可以很療癒,周邊的人比你自己更緊張。」──湯姆・歐康奈爾

    內在的恐怖分子
    「有一種習得的天真,要和孩童天真一樣被珍惜。」──瑪麗蓮·羅賓遜

    地球天使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停止改變。」──愛迪莎·克魯帕利佳

    終結追尋
    「當有一件事無所不在時,那條路不是旅行,而是去愛。」──奧古斯丁

    下篇 看不見的饗宴

    還有另一種真相存在
    「未知已不再讓我害怕。與其被它淹沒,我悠游其中。」──瑪莉亞·郝斯登

    痛苦將消逝,但美麗會存留
    「痛苦就是它所是,而我就是我。」──一位印度女導師

    享樂主義
    「貪戀是通往痛苦的大門。」──邁克·艾根

    看不見的饗宴
    「當我們深層地進入自己的經驗中時,轉化的機會是無窮無盡的。」──約翰·達格戴爾

    原始的祝福
    「想像力讓我們陷入邪惡,也能讓我們擺脫邪惡。」──馬太·福克斯

    足夠
    「不去控制周圍的人或所處的情況,空出一天來接受所發生的一切。」──拉比.拉米.夏皮羅

    正視壓力
    「擁有選擇可以解除被困住的感受,使狹窄的地方變寬廣。」──沙奇·山托瑞里

    受傷的醫治者
    「人很難跳出框架去思考,但生命就是在框架之外。」──瑞秋·萊蒙

    真實告解
    「我們的生命都很危險、無常……,拯救和醫治都很重要。」──麥可·翁達傑

    普羅米修斯
    「這些孩子已經走到盡頭……你會學到,微小的事可以帶來多大的變化。」──大衛·費德曼

    現成藝術
    「我們所有忍受的苦難……,上帝都能使之成為美好。」──安德雅·瑪汀

    走過曠野
    「倖存者被迫成為追尋者。我們學會從任何事物中吸取所能得到的滋養……」──艾瑞爾·喬丹

    愛的碎片
    「在靈魂的眼中,人所有的部分都很珍貴,尤其是那些破碎的部分。」──馬克.馬圖塞克

    赤裸
    「喜樂並非透過獲得外在的任何東西,它早已存在。」──露西·格雷利

    殺死彼得潘
    「每個生命階段都有其自身的意義。」──詹姆斯·希爾曼

    是水還是浪?
    「當我們將心安靜下來,就可以活在當下。」──艾克哈特·托勒

    何時方便?
    「繼續生活,因為生活依然繼續。」──伊莎貝.阿言德

    迷航
    「有一種幸福,只有那些經歷極度痛苦的人才能體會得到。」──安德魯·所羅門

    母親
    「他將一生的時間花在害怕,尤其是死亡,用止血帶壓制住所有激情。」──馬克.馬圖塞克

    摩擦灼傷
    「當人感到最有愛時,也是心最開放的時候。」──約瑟夫•葛斯汀

    是什麼讓引擎運轉?
    「不要生活在垃圾堆裡,要在層次裡。」──史坦利·庫尼茲
    致謝
    注釋與來源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