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D3J-A900I6VKF

提問思維:懂得提問,改變一生--加速自我成長、改善人際關係、啟動深度思考的18種提問訓練

驚喜優惠
$300
$380
  • P幣

    全盈+Pay單筆滿$1200送80P幣

  • 登記抽

    全站指定品單筆滿$1登記抽SONY ZV-1F 手持握把組合(顏色隨機)

  • 登記送

    【全家】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真明太子乳酪細卷兌換券乙張(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海鮮披薩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6267528570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2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懂得提問,改變一生◀◀◀
    婆媳家庭難題、尷尬的社交場合、面試總是失敗、
    被糊弄不會據理力爭、立定目標總無法實現……,
    不是你能力不足、性格內向、意志不堅,而是「不懂問」!

    ● 介紹18種經典提問法,舉凡工作、學業、人生規劃、家庭關係都適用。
    ● 每個單元皆搭配實作練習題,並留有筆記空間,現學現用,快速吸收。
    ● 以大量真實情境為例,詳細解說提問方法與時機,兼顧理論與實用性。

    隨著AI科技的進展、資訊過剩、知識取得愈來愈便捷的年代,當今,比知識、技能更加重要的,是人的思考方式。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時常自問,且要用對方法、問對問題!懂得提問,比知道答案更能彰顯個人價值。
    高效人士總是善於透過提問來解決問題,反之,絕大多數未經提問訓練的人,其本能都是在「表達」而非「提問」,這導致了當溝通、人際、工作和生活出現問題時,即便有檢討自省,往往會想到也是應該要提升表達能力、說服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卻想不到,實際上應該是要強化提問能力,方能一勞永逸,全面提升個人實力。

    ▶▶▶18種提問關鍵重點•高效練習增進提問力◀◀◀
    本書介紹18種經典提問法,以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實情境為例,詳細介紹各種方法的關鍵重點,並結合「拆為己用」的練習題,讀完之後可立刻演練,有助快速培養提問意識、拓寬提問思路,以及提問的水準。
    (01)開放/封閉式問題──善用開放式提問化解尷尬場面,提升社交能力。
    (02)開放式問題線──透過提問,化悲觀為樂觀,擁抱更積極的人生態度。
    (03)蘇格拉底式提問──問題不一定有答案,但從提問中獲得啟發或許更有意義。
    (04)同理型提問──安慰他人的最好方式不是給意見,而是聆聽與提問。
    (05)衝突型提問──廠商違約、租金不合理……,藉由提問來談判為自己爭取權益。
    (06)焦點討論法──善用提問設計聊天話題,把無聊餐敘變成難忘聚會。
    (07)XYZ自覺表達法──遇到指責懂得提問,不僅是種說話技巧,還能避免衝突。
    (08)不忘初心的四個基本提問──時時自問自答,找回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情。
    (09)欣賞式探詢──發現、夢想、設計、命運循循善「問」,改變現狀,走出泥淖。
    (10)選擇地圖提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用ABCC選擇法問問自己。
    (11)GROW模型──用提問找到目標、現狀、方案、行動,落實人生的願望清單。
    (12)正面提問三原則──問句中加入「如何」、「我」、「任一動詞」就能改變思維心態。
    (13)採訪型提問──用提問掌握對話中的主動權,面試、交新朋友、談合約都順利。
    (14)覆盤──回顧目標、評估結果、分析原因、總結經驗,以過去為師,不斷成長。
    (15)SCQA 模型──現狀、衝突、提問、答案,用問題釐清問題,思路更清晰。
    (16)豐田五問── 連問五個為什麼,追根究柢問題本質,避免一再重蹈覆轍。
    (17)換位思考訓練法──登高望遠換位提問,不僅提升工作效率,更能打開人生格局。
    (18)迪士尼策略──夢想家、實踐家、評論家,從提問之中找到面面俱到的答案。

    抓住機會提問,就等於抓住機會改變──改變關係(人際關係)、改變自己(自我成長)、改變思路(問題分析、做事能力),成就專屬於自己的卓越人生。


    ★名人推薦:

    NeKo嗚喵│說書人
    愛瑞克│《內在成就》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趙胤丞│《高效人生商學院》podcast共同創辦人、《小學生高效學習原子習慣》作者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鄭緯荃│《內容感動行銷》、《慢讀秒懂》作者、「Vista寫作陪伴計畫」主理人
    整理鍊金術師小印│《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作者
    【好評推薦】(按首字筆畫排序)


    ★目錄:

    〔推薦序01〕好的提問,能啟動深度思考
    〔推薦序02〕提問的力量

    Introduction    掌握機會提問,就是掌握機會改變
    •測試你的提問能力
    •三種場景
    •抓住提問機會的「三心」
    •提升提問效果的「二意」
    •本書的使用方法

    Chapter01    你真的會提問嗎?
    01  開放/封閉式問題──如何化解令人尷尬的聊天?
    02  開放式問題線──讓你正能量滿滿,遠離負面焦慮
    03  蘇格拉底式提問──有人向你請教,你卻不知道答案,怎麼辦?

    Chapter02    如何用「提問」破解人生窘境?
    04  同理型提問──如何讓「受傷」的人感受到被理解?
    05  衝突型提問──被糊弄或欺騙時,如何透過提問進行談判?
    06  焦點討論法──如何舉辦一場有品質的聚會?
    07  XYZ自覺表達法──如何化解父母逼婚的難題?
    08  不忘初心的四個基本提問──好朋友迷失了自我,如何幫她找回初心?
    09  欣賞式探詢──如何挖掘他人的「閃光點」,成為最受歡迎的知己?

    Chapter03    問對這些問題,加速個人成長
    10  選擇地圖提問──為什麼別人發展得比我更好?
    11  GROW模型──每年都訂定新年目標,卻總是無法實現?
    12  正面提問三原則──改變提問,改變思維模式
    13  採訪型提問──如何在面試中掌握主動權,成為大贏家?
    14  覆盤──向過去學習,實現複利式的進步

    Chapter04    如何透過提問,攻克職場上的難題?
    15  SCQA 模型──如何快速挖掘出問題的本質?
    16  豐田五問──如何預防老闆咆哮「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17  換位思考訓練法──如何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問題?
    18  迪士尼策略──提出新計畫時,如何不被老闆「拍死」?


    <作者簡介>

    趙周
    拆書幫創辦人,企業培訓學習專家。「拆書幫」是一個非營利性質的學習愛好者俱樂部,目前已於中國40多個城市有60多個分支俱樂部,且每週會進 行面對面的「拆書法」學習課程。此外,「拆書幫」也 為企業商學院、讀書會,進行知識解讀,並與阿里 巴巴、美的、中海油、中國人民大學培訓學院MBA、支付寶、騰訊、百度等合作,在企業中培養出十幾 名「拆書家」,為企業留下學習型組織的方法論。著 有《這樣讀書就夠了》、《拆出你的溝通力》等。

    李真
    拆書幫武漢俱樂部創辦人,資深三級拆書家,管理效能培訓師。有20年人力資源實務與管理經驗,同時在企業內運用提問來改善管理有5年以上的經驗。

    丘恩華
    拆書幫廣州俱樂部創辦人,資深三級拆書家,教練型訓練師,企業教練,私董會教練。專注於組織學 習和人才發展,開設超過百場提問式思維、教練技術主題相關的課程和工作坊。


    ★內文試閱:

    •推薦序

    ●好的提問,能啟動深度思考
    和趙周見過幾次面,印象最深的是他聊天節奏特別快。回想起來,他不停地在提問,問題一個接著一個。雖然節奏快,卻並不讓人覺得累。

    我經常接受媒體採訪,其中新手記者的提問往往像是很多條平行線,問題與問題之間沒有關聯。回答這種問題特別辛苦,需要頻繁跳躍思考。訪問結束時覺得表達得不盡興,回答得淺嘗輒止;好多問題都可用「對啊」、「是啊」來解決;有耐心的時候多聊幾句,下一個問題就又得重啟話頭。

    趙周不是這樣提問的。最初幾個問題看似人畜無害,溫柔幾刀,但你順著他的思路下去,就會被他一步步帶向深處。他的問題是一簇箭頭,一個接著一個,上一個是為了下一個,下一個接著上一個,但這並不讓人覺得累,反而覺得是場盡興、有餘味的聊天,恨不得結束後拿起本子記下自己的靈光一現、記下自己的深度思考。由此可見,好的提問,能啟發深度思考。

    拿到本書的手稿後,我明白了他不是稟賦如此,而是有成套的方法論,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他繼承的是「蘇格拉
    底式提問」,亦即:認為一切知識均從疑難中產生,愈求進步疑難愈多,疑難愈多進步愈大。知名的美國白宮新聞記者法蘭克.賽斯諾(Frank Sesno)也認為「提出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的問題」。通常,我們的問題反映出我們是誰、我們將去向何方,以及我們的溝通方式。問題幫助我們打破障礙,發現祕密,解決謎題,想像新的做事方式,爭取他人的支持,引導我們解決問題。話雖如此,很少人知道該如何有系統地進行有效的提問。

    2013 年伊始,趙周成立了「拆書幫」,旨在一點一點吸納人們進來讀書、拆書,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從一個人
    開始,到全中國六十多個分舵,近兩千名「拆書家」,這是個緩慢生長的成人學習和教育基地。其中「提問」,就是他們從拆書到生活實踐的基礎法則。

    本書源自拆書幫和「在行」1 的課程合作。在在行的平臺上,學員可以約見九個城市近兩萬名的行家,與他們一對一見面,溝通學習。同樣的見面時間,有人覺得很有價值,有人卻感覺收穫不大,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就在於懂不懂提問,懂不懂用提問把老師「榨乾」。我向所有的在行平臺的學員推薦趙周、李真、丘恩華這三位老師共同撰寫的這本書,因為它為所有向他人請教的情境提供了可行之道。提問之於人與人之間是交流、之於自己是內省、之於學習是內化。我相信各位能在本書中找到趙周老師之於以上三點提供的可行方案。

    趙周在書中提到,他意識到提問的重要性,是因為十多年前被一位牧師朋友的提問而受到啟發。讀了這本書、學會了提問,你說不定就能啟發下一位朋友學會提問。如果人人都懂得如何提問,我想交流和思考的有效性就可以呈指數級提升了。
    姬十三(果殼網 CEO /在行創辦人)

    •摘文

    Introduction—
    掌握機會提問,就是掌握機會改變

    【為什麼懂得提問很重要?】
    好的提問可以讓別人更感興趣,更重視你的話;提問可以引導話題,推動深入交流;精心設計的提問能讓他人更尊重你,重視你的意見,感覺你很專業;透過提問你還可以不斷深入剖析問題的本質,促進自身與他人的成長。

    我在企業做了多年銷售和管理,之後則一直在培訓部門和成人學習領域工作,深知僅僅曉得分類和原理、僅僅做紙上談兵的練習,不足以幫助我們真正學會並加以應用。
    所以,我們不研究提問的類型,只分析和研究在各種情況下,如何應用提問達到期望的效果。
    現在,請大家做個小測試,評估一下自己的提問能力如何。請拿出一支筆,一張紙,回答以下問題後評分。
    下面的每句話,若完全符合你的情況、你總是如此,請給6 分;如果完全不符合、你從未如此,請給1 分;偶爾符
    合,請給2 分:
    我的好奇心非常強,足以驅使我經常問問題,比如,我會問空姐為什麼起飛前要拉開遮光板。
    我尊重他人,且其足以勝過我的表現欲和好勝心,因為我發自內心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我不會用反問的方式表達質疑,也從不用質問的方式進行挑戰。
    當我的想法遭到反對時,我總是努力去瞭解對方正確的想法,而不是試圖說服或證明對方是錯的。
    我善於解決問題,因為我總是不斷探究問題背後的假設,直到找到問題的本質。
    滿分30 分,你得了多少分?如果得分大於或等於22分,就代表你的提問素質很不錯;如果得分低於16 分,那麼,希望這個測試結果能幫你瞭解提問的核心—不在於技巧,而在於背後的意識。

    要想從根本上提升提問意識和提問素質,需要有「三心二意」:關懷心、好奇心、探究心,以及,敬意和刻意。

    三種場景
    絕大多數未經提問訓練的人,本能是在表達而非提問,而這導致當溝通出了問題、人際關係出了問題、工作和生活出了問題,從而進行自省時往往會想到的,應該是要提升表達能力、說服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卻想不到應該是要提升提問能力。

    現在,讓我們思考以下三種場景:
    應該提問的場景一:人際關係
    你有沒有相親的經驗?兩個人很快無話可說,你感覺渾身不自在,心中默默祈禱這場會面趕緊結束。又或者,你沒有相親的經歷,但在公司的部門團隊活動時,跟主管坐在一起,找不到可以聊天的話題,長時間的沉默又讓你恨自己怎
    麼這麼拙口笨舌?又或者,你很希望找到辦法解決與家人的問題,但你們的談話卻朝著你不希望的方向一路狂奔。你們以前爭論過某件事情,你並不喜歡爭執,但你愈來愈覺得這個問題可能永遠無法解決了。
    應該提問的場景二:自我提升
    你打開電腦,卻發現自己最不想打開工作資料夾,因為好多緊急事情都等著你處理。為了擺脫壓力和煩躁,你打開臉書、IG、蝦皮,好讓自己暫時逃避。你覺得自己罹患了拖延症,你覺得自己情緒管理有問題、時間管理有問題、自
    我管理有問題;你覺得自己需要聽這門課、需要買那本書,卻沒有幫你解決焦慮。於是,你不斷問自己:我到底想要什麼?我到底該朝什麼方向努力?卻始終找不到答案。
    應該提問的場景三:問題分析
    你正在和一個潛在客戶談話,覺得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這次應該能成功達成交易,但對方的表現出乎你意料,他問了一些你從沒想到的問題。你努力保持冷靜,維持笑容,絞盡腦汁地回答,但你從他的反應看出來他並不滿意。
    你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你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能把對方拉回來……。

    以上這些場景都是提問的好時機。在本書後續的章節都將詳細講解在這些場景中該如何提升提問技巧,如何把表達轉換為提問、把說服轉換為探究、把關注點從自己轉換為對方等,透過抓住提問的機會,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抓住提問機會的「三心」
    那麼,如何成為善於抓住提問機會的人呢?我們歸納出以下「三心」。

    【請回答以下問題】
    • 你是否有過在參加會議、講座或與人交談時,心中想的不是「對方是什麼意思」,而是「我等一下要如何回應」?
    • 你是否有過沒等他人把話講完,就打斷人家,急著說你的看法或意見?
    • 你是否有過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只聽到了問題的後半截,不得不請對方再重複一遍?

    ㄧ 、關懷心
    關懷心,意味著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當你真正關注他人時,就會想瞭解他、瞭解他的想法及其說話背後的感受,從而在理解和同理的基礎上進行溝通。如此一來,能幫助你更易於找到對方內心的需求,而不是根據你的意圖進行主觀推斷。你能關注到對方真正在乎什麼,對他而言什麼更重要,以及,相對來說什麼沒那麼重要。在此基礎上,你可以利用對方的話,來設計一些針對性的提問。
    你的客戶說:「我看不出這個方案對我們有什麼價值。」
    你可以抓住他這句話的關鍵字,問:「你們最在乎哪些價值呢?」
    同事閒聊時說:「我覺得買不買房,其實不重要。」
    你可以問:「對你來說比較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
    或「你這樣想很不一般呀,為什麼你會有這個想法呢?」

    ★Point─所謂的「關懷心」是關心對方在乎的事,關心對方期待的結果。

    二、好奇心
    請回答以下問題
    •「魚香肉絲」為什麼叫魚香肉絲,明明沒有魚啊?
    • 你吃過「海苔」嗎?海苔是產品名稱(就像餅乾、麵包),還是植物名稱(就像海帶、白菜)?
    • 坐飛機的時候,起飛前空姐會要求「打開遮光板」,是為什麼呢?

    你可能對以上三個問題司空見慣,從來沒有產生過疑問;或者,更有可能是你在第一次聽到時覺得有一點好奇,但沒有深入深究,之後就不以為奇了,而這種情況叫做「習而不察」。如果這三個問題你都不知道標準答案,那麼就要提醒自己:習而不察,是提升提問能力的大敵。
    小心呵護自己的好奇心,養成對別人習而不察的事情進行提問、探索的習慣。與此同時,一定要在第一次有疑問時就提問,並努力找到答案。
    「海苔」是一種產品名稱,是由紫菜加工而成的食品。
    「魚香」是一種料理手法,就像「紅燒」和「清蒸」一樣。魚香肉絲是指用川菜特定的燒魚手法來料理肉絲。
    至於為什麼要打開遮光板,大家可以自行找一下答案。
    總的來說,一旦養成了將好奇心放大為行動的習慣,就能注意到別人忽視的細節,進而有更多機會發現他人沒能發現的問題、想到他們沒能想到的方案,從而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Point─如何擁有抓住提問機會的「好奇心」?要點是在他人不注意的地方有所覺察,並把好奇心強化為持續的行動。

    三、探究心
    請回答以下問題
    • 如果有人問你「如何提升英語閱讀能力?」你會直接回答他,還是追問他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 如果有人說他想辭職,而你知道他最近一年已經換了三份工作,那麼你會建議他再做一陣子,還是問他對這份工作不滿的原因,以及這不滿背後的本質問題是什麼?

    每位善於從經驗中成長的人都知道,生活中遇到的絕大部分問題,都不是表面看來的如此簡單;工作中遇到的絕大部分需求,其背後都有沒說出來的動機或目的。
    一般人在遇到問題時,第一反應往往是「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而真正有經驗、善於思考的人會刨根問底,藉由提問,像剝洋蔥般追問問題的本質;藉由提問,耐心瞭解對方需求背後的動機。
    所謂的探究能力,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核心技能。
    本書相關章節會談到如何透過提問深入探究和分析問題、透過提問鍛鍊顧問式思維的方法和思路。
    ★Point─要抓住提問機會的「探究心」,關鍵是對第一反應說「不」,並刨
    根問底,以直達問題的本質。

    提升提問效果的「二意」
    我五、六歲時,每年暑假都會被送回老家。在老房子的後面,有一片鎖起來的園子,因為根本進不去,所以那片園子對我來說就像不存在。直到有一天,哥哥帶著我爬上一棵歪脖樹,跳上牆,再翻進園子—一片新天地就此打開了,從此,我每天都爬過去玩。
    與此雷同,當我們有了關懷心、好奇心和探究心這「三心」之後,就會發現眼前彷彿開闢了一片新天地,以前根本沒有想到的、原來可以提問的機會有那麼多啊!不過,提問本身並不是目的。提問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可以給我
    們帶來許多好處。多抓住機會提問,多練習,才能進一步改善人際關係、自我提升和分析問題等各方面的能力。
    為此,用「三心」抓住提問機會之後,還要用「二意」來提升提問效果。什麼是「二意」?一個是「敬意」,另一個是「刻意」。
    一、帶著敬意去提問
    尊重他人,首先是尊重他人的智力。很多時候,人們在遇到不同意見時會提問,但提的問題往往是以下這樣的:
    「你怎麼能這麼想呢?」
    「難道你就沒有考慮過意外情況嗎?」
    「萬一失敗了,你負責嗎?」
    這些質問和反問,雖然也是用升調和問號來結尾,但本質上是一種強烈的表達,而不是帶著尊重的提問。這樣說話時,你的內心是在貶低對方,你覺得對方思考沒有你周到、見識沒有你廣博,或者動機沒有你公平,而這些都是不尊重對方智力的表現。
    反之,如果你發自內心尊重對方,就不會這樣問。你會想,他很聰明啊,也很有經驗啊,為什麼他的想法和我的差別這麼大呢?心懷這樣的敬意會促使你用更耐心、更好奇的方式向對方提問。
    尊重他人,其次是尊重他人的選擇標準。你的朋友要換一輛新車,是買福斯Passat 或買豐田Camry,這是選擇,而做出這個選擇背後的邏輯,是「標準」。例如,他最看重安全,其次看重保值,然後才看重技術性能,最終才是外觀。

    這是他的選擇標準。
    當我們著眼於選擇時,往往各執一詞,然而著眼於選擇標準,就容易開放地進行探討。尊重對方的標準,意味著你要去詢問他是從哪些方面來考慮這件事,或者,他做這個選擇時會考慮哪些因素。
    ★Point─帶著敬意去提問,首先要做到不質問、不反問;然後追問對方到底是怎麼想的,是什麼導致彼此的想法會有這麼大的落差;最後,還要關注對方的選擇標準。
    二、帶著刻意去提問
    刻意,是順其自然的反面。
    很多人溝通能力很差,卻瞧不起一切溝通技巧,將其輕蔑地斥之為「套路」,還自詡「我這人就是直腸子,想到什麼說什麼」。殊不知,有效的溝通都是要準備的,「刻意」和「真誠」並不矛盾,尤其在提問技能這方面。我們之前說,人類的本能是表達而不是提問,換言之,如果不做準備,臨時想到的提問效果就會很差。
    比如,管理者有一項很重要的管理工作,是跟下屬進行一對一的談話。沒有準備的管理者,會在一對一談話時隨意問幾個問題,然後很快進入主題。
    主管:最近工作壓力大嗎?
    員工:還好。
    主管:加班多嗎?
    員工:老樣子。
    主管:家裡都好嗎?
    員工:都好。
    主管:有什麼話想對我說嗎?
    員工:沒有。
    主管:那你對自己這季的績效滿意嗎?
    上述提問,並沒有經過充足的準備,所以無法達到好的效果。仔細斟酌,會發現這裡用的大都是封閉式提問,而這類問題讓對方沒什麼話好說。在我看來,每位管理者都要刻意準備跟下屬一對一談話時要問的問題。
    除了管理者與下屬的對談應該要刻意準備外,假設你要去相親,出門之前除了好好打扮,還要好好準備一些可以問對方的問題,如此一來,能快速判斷是否能走到下一步;去求職面試,除了準備要講什麼實例來凸顯自己的能力,還應該好好準備一下要問面試官什麼問題,如此一來,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專業度。
    當然,要想做到這一步,要有關於提問的充足知識涵養,比如:能區分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遇到反對時知道要準備哪些問題、需要表達不滿時應該準備哪些問題、希望促進緊密關係時提什麼樣的問題效果最好等,有了提問的方法論和知識涵養,才能在需要時擇優選用,不慌不忙,遊刃有餘。
    帶著刻意去提問,還可以作為敏感問題的「緩衝」。有時,僅僅是提問本身,就已經讓對方不開心,對方可能會想:「你在這時問這個問題,是不是不信任我?是不是有其他意圖?是不是等著在我說完後指責我呢?」敏銳的溝通者會在提出這類問題前「緩衝一下」,也就是先解釋「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敏感問題如何問得好?
    •「劉總,因為我得回去和技術部門同事一起討論給您的設計方案,所以得問一下您預算大概是多少?」
    •「李經理,我得問一下年底有沒有可能調漲薪水?能漲多少?因為我和太太正在討論是否換房搬家,現在孩子上學太不方便了。」
    •「老公,我明天有可能要跟同事一起去逛街,所以問一下你出差什麼時候回來呀?」

    有敬意,有刻意,你的提問效果就會大為不同。
    抓住機會提問就是抓住機會改變,你可以用關懷心、好奇心和探究心來抓住提問機會;用敬意和刻意來提升提問效果,你會發現一片新天地。提問不僅是一個習慣,更是一門學問,而這門提問技能的學問,是很實用的。掌握提問的學問,能幫你在改善人際關係、提高分析問題能力、自我提升等方面攻城掠地,連連得勝。
    總之,提問的品質決定了人際關係的品質,提問的能力決定了職場能力,而提問的水準決定了你的思維水準。

    Chapter 01—你真的會提問嗎?
    1開放/ 封閉式問題─如何化解令人尷尬的聊天?

    網路上有一副對聯,如此描述久未聯繫的兩個人在社群上的聊天過程。
    上聯:在嗎?在幹嘛?最近怎麼樣?
    下聯:嗯在,沒幹嘛,都還不錯,你呢?
    橫批:呵呵。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令人尷尬的聊天場面呢?因為提問者缺乏對溝通本質的瞭解,也缺乏對人際關係的瞭解。
    人際關係是單向的還是雙向的?是雙向的。一個有效的溝通應該是單向的還是雙向的呢?也是雙向的。那麼,表達和提問,哪個是單向的?哪個是雙向的?

    答案是「不一定」。若是有準備的表達,可能就是充分考慮過對方興趣,因此是雙向的;反之,沒有準備的提問,就可能無法引發互動,因此是單向的,正如上述對聯中調侃的那樣。我看電視時喜歡看體育頻道,但跟許多人的關注點不一樣,我特別喜歡看記者採訪運動員。

    【記者常見的提問方式】
    • 這是你的第二屆全運會了,你對這個證明自己的機會,是不是等了很多年?
    • 之前訪問過你,我說你一定要拚,你今天拚了嗎?
    • 比賽的最後,A 球隊的隊員不斷犯規,你是否覺得A 球隊有12 個人在比賽?
    • 你取得這樣的成績,最想感謝的是國家還是父母?


    你覺得這些記者的提問,有什麼問題呢?他們雖然在提問,但所提的問題都可以用一、兩個簡單的詞來回答,很多時候答案已經在提問之中,回答者只需要選其一就可以了。這樣的提問,叫作「封閉式提問」(提出的是封閉式問題)。對於封閉式提問,回答者往往可以用「是不是」、「對不對」、「行不行」、「前者或後者」來回答。

    與此相對,開放式提問就像是一道作文題目,而不是選擇題或填空題。一般來說,用「如何」、「怎樣」、「為什麼」、「有什麼看法」所引發的提問,屬於「開放式提問」(提出的是開放式問題)。面對開放式提問,回答者需要思考和解釋。
    這兩種問題的差異,對實際溝通有很大的影響。美國心理學家史考特.普勞思(Scott Plous)在其著作《決策與判斷》(The Psychology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直譯)中提到,他和心理學家舒曼(Lee S. Shulman)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請一些人回答一個問題:「當前我們國家面對的最重大問題是什麼?」其中,他們以開放式問題問一部分的人,另外一部分的人,則改以封閉式的問題提問。結果發現,僅僅是提問方式的轉換,就大幅影響了調查的結果。
    以下,請各位來做一個小小的造句練習。
    ●造句練習

    請依以下要求在兩秒內造句。不用寫,念出來就可以了。
    • 請用「成長」這個詞,造個句子。
    • 請用「關係」這個詞,造個句子。

    我猜一下,剛才這兩個句子,你造的都是陳述句,對不對?在一些課堂上我發現,如果我讓十個人造一百個句子,在不加提醒的情況下,會有九十多句都是陳述句。這說明了提問不是我們的習慣,我們的本能反應都是表達。現在,我們再來做一次造句練習。

    造句練習

    • 請用「能力」一詞,造一個疑問句。
    • 請用「分析」一詞,造一個疑問句。

    現在來看一下,你剛才造的兩個疑問句,使用的是封閉式提問?還是開放式提問?同樣地,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80% 的人造的都是封閉式的問句。例如:
    「你覺得我的能力強不強?」
    「你分析過那件事嗎?」
    「你想不想提升問題分析能力?」
    這個小練習想要說明的,就是大部分人其實都不愛提問,且在被要求提問時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通常是使用封閉式提問。話雖如此,這並不是說封閉式提問一定不好,封閉式提問和開放式提問各有其特點和用處,善於提問的人,會根據溝通目的來選擇提出什麼樣的問題,而未掌握這項技能的人,則憑著本能去說、去問。
    在一對多的時候(比如演講和課堂等場合),封閉式提問更有利於引發快速的互動,因為演講需要的不是深度交流,而是即時互動。在這些場合,使用開放式提問反而容易造成場面和時間失控。
    從開頭提到的社群上那種令人尷尬的聊天場景中,我們不難發現發起聊天者期望的效果是愉快的交流,但尷尬的是,雙方都沒有進入深度交流的能力(也可能是一方沒有這個意願)。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時,該怎麼辦呢?
    提問的方向要是對方熟悉的話題,而不是自己熱衷的話題,這樣對方才有話好說,有話想說。
    提問要具體,不要過於空泛。問得太空泛,對方就會感覺無從說起,以致只能簡單的概略回應,然後兩人就無
    話可說,句點了。
    要多提開放式問題。太多封閉式問題會導致談話枯燥,對方甚至可能會感覺自己在接受審訊或盤問。與此相對,開放式提問不是一、兩個詞就可以回答的,它會令對方感覺到你對他說的話很感興趣,想瞭解更多。

    【開放式提問範例】
    •「上次你說你父親住院了,現在怎麼樣了?」
    •「那件事那麼難,你是怎麼做到的?」
    •「關於……你最喜歡什麼?」
    •「我有個某方面的困惑,知道你在這方面很有經驗,所以想聽聽你的意見。」

    總之,提問前要有區分封閉式提問和開放式提問的意識,還要能刻意扭轉只是表達或只提封閉式問題的習慣。在希望促進人際關係的場合,可以就對方比較熟悉的話題,提出一些具體的開放式問題。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審核您的退貨要求,通過審核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日內前往取件。請您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退回的商品及相關單據後,經確認無誤,次日起3~7工作日內退款,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