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D3J-A900DZZDH
精準提問:找到問題解方,培養創意思維、發揮專業影響力的16個提問心法
驚喜優惠
$300
$38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限量)
- 登記送
【全家】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日式稻荷壽司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 信用卡、無卡分期、行動支付,與其他多種方式
- PChome 聯名卡最高6%,新戶再享首刷禮1000P
出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滿$290免運
銀行卡、行動支付
優惠總覽
商品詳情
內文簡介
<內容簡介>
好提問不只是問一個「好」問題!
融合「觀點」與「情緒」的提問模式,
打造好的對話溝通、團隊領導、跨界創新
暢銷書《精準寫作》作者、金鼎獎得主洪震宇最新作品
十年企業培訓、授課精華完整公開
我們習慣接受問題、找出答案與解決方案,
卻不知道如何主動提問,甚至去思考問題的其他可能……
從職場、非營利組織到學校,我們都需要提問的思維模式
來挖掘真正的問題,找到真正的解方……
洪震宇在多年的記者採訪、顧問訪談工作中,累積了豐富的提問實務,加上長期講授提問主題課程,他針對一般人對於「問問題」的弱點、痛點、和盲點,整理出一套精準提問的系統性思維,以優質對話四循環:提問(Ask)、積極聆聽(Active listen)、覺察(Awareness)、回應(Response),引導我們培養同時間思考與表達的綜合能力。
提出更好的問題,就會獲得更好的答案。洪震宇歸納整理出的16個提問心法,不僅是理性思考的觀念與技巧,更取法薩提爾的諮商溝通理論,要透過冰山模式的提問重點,一併考量他人的情緒反應。如此,我們才能用提問掌握溝通過程的動態,進而去捕捉更多訊息、故事與想法,達成跨界合作。
◆獨家歸納最全面的提問思考步驟、最實用的技巧
——釐清你的問題意識:許多人傻傻分不清自己提出的是「問題」、還是「現象」?。有了清楚的問題意識,後續的提問才會聚焦、有效。
——運用5W1H和視野/視角/視點去思索問題:找出人事時地物,編輯一張視角寬廣的大網,再透過遠中近等不同觀點來提問。
——提問力的四技巧:妥善運用承轉力、正向提問力、重點力、追問力,讓對話循序漸近地,在溝通過程建立信任,也能收集更重要的訊息。
——用好問題的三原則檢視問題:三S要素、拆解大問題變成小問題,問題要由淺而深。
◆打破傳統的提問觀念
——聆聽比提問更重要:提問是在跟他人的互動中探索新想法,提問人只是綠葉。
——先想要得到什麼回答再提問:要從目的和未來回推,才能設計出對的問題。
——不是光靠一個問題就能得到答案:好問題是一連串的問題組合,必須逐步地引導、追問。
——不是自己問了問題,對方就需要回答:一開始沒有建立連結互信,再好的問題、再好的提問力也沒用。要把提問包裝成一個禮物,讓對方樂於回應與思考。
——要有效提問,就必須瞭解他人情緒:正視對方的期待和渴望,才能達成深入的理解和可能的改變。
◆活用提問、達成跨界合作的藝術
本書涵蓋五種專業領域的提問力應用,包括:
——創業者和高階主管透過提問力進行跨領域對話
——中階主管透過提問力帶領團隊
——專業型服務(醫護社工、知識導向工作者或專家)透過提問力瞭解顧客需求
——教師透過提問力帶動學生主動思考
——研究者與主持人透過提問力挖掘好故事
從職場、非營利組織、到學校,我們都需要透過好問題建立有意義的對話、帶動改變的力量。讓我們善用精準提問的心法,在工作和生活中深度發現、理解與學習,成為創新者、學習者與行動者。
★本書特色:
1. 打破傳統教育下被動思考的習慣:以系統性的方法步驟,引導讀者建立同時運用提問、聆聽、思考與表達的能力。
2. 具體演示好提問:全書舉出多個不同情境的案例,清楚點評問題內容,書末更設計提問練習,讓讀者一邊閱讀一般演練。
3. 強調各專業領域的應用:從企業創新、組織領導、專業服務、教學、訪談,都有具體的個案和方法,讓不同領域的工作者都可以加以應用。
★名人推薦:
王永福(《教學的技術》作者)、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
林怡辰(原斗國小資深老師)、游舒帆(商業思維學院院長)、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 創辦人) 聯合推薦
★目錄:
推薦序1 用提問改變教學、事業、與人生 文/王永福
推薦序2 具體且落地的提問心法 文/李雪莉
推薦序3 將提問包裝成禮物,用思考帶來改變 文/林怡辰
學員心得分享
前言 提問力教我的三堂課
Part I 觀念篇Concepts
提問式溝通與思考,建立深度工作力
第一章:我們需要好溝通與好創新
提問力為什麼愈來愈重要?
第二章:提問力不只是會問問題
優質對話(AAAR)四循環
Part II 基礎篇Foundations
提問前的準備,如何設計好問題
第三章:你的問題是什麼?
認識問題意識的概念,開始建立你的問題意識
第四章:如何建立問題意識~現象議題(1)
運用5W1H去思索問題,編輯一張視角寬廣的大網
第五章:如何建立問題意識~人際溝通(2)
結合薩提爾冰山模式,更深刻瞭解他人
第六章:什麼是好問題?如何找到好問題
從「想」問題到「問」問題,問與答之間的轉換與連結
第七章:如何問出好問題?好問題三原則
問出具體而明確的好問題,有哪些依循的步驟和原則。
Part III 技巧篇Skills
如何展開提問,提問力四步驟
第八章:承轉力——建立信任感與答話感
第九章:正向提問力——將問題包裝成讓人願意回答的禮物
第十章:重點力——用一句話找出對方真正的想法
第十一章:追問力——聽出五個關鍵點,找出問題背後的問題
Part IV 實戰篇Practice
五種精準提問類型的應用
第十二章:創業者和高階主管的提問創新力
培養具有創意思維的提問力,持續開啟新的S曲線機會
第十三章:中階主管的提問領導力
引導團隊面對問題,建立團隊對話與共識
第十四章:專業服務者(醫護社工、知識導向工作者或專家)的提問影響力
掌握顧客的隱藏需求,以拉力有效解決問題
第十五章:教學現場的提問教學力
同時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效果,克服不敢提問、不會提問與專家心態
延伸應用1:運用提問力做好班級經營
延伸應用2:四個提問式溝通,在家幫助孩子提升思考與表達
第十六章:主持人與訪談者的提問引導力
引導對話者說出好觀點與好故事,深入內心深處的意義
結語 提問力,一把融化冰封內心的破冰斧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洪震宇
清華大學社會學碩士、政大社會系畢業。
台灣少數連結人文與商業的創作者與實踐者。曾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創意總監,規劃過三一九鄉專輯,也當過《GQ》國際中文版副總編輯。
長期推動風土節氣飲食、在地旅行與社區組織運作,2012年受邀於TEDxTaipei發表演說,曾獲選為《Shopping Design》2013年年度影響力人物,被稱為是「台灣新品種旅行設計師」。
目前致力於成為跨領域專業的溝通者與資源整合者,希望將複雜的事情變得簡單、有趣,更有深度。擔任跨專業領域培訓教練,引導企業、地方組織、公益團體、教育界與政府部門,培養故事力、提問力、寫作力與企劃力,提升溝通與創新能力。
著有《精準寫作》(博客來、誠品書店2020年度暢銷書TOP100,國家文官學院2021年度選書)、《風土創業學:地方創生的25堂商業模式課》、《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機會效應──掌握人生轉折點,察覺成功之路的偶然與必然》、《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從生活脈絡尋找改變的力量》、《風土餐桌小旅行》、《旅人的食材曆》、《樂活國民曆》(與彭啟明、李咸陽合著)、《資訊夢工場》等。
曾獲2020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開卷美好生活書獎、入選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經濟部財經管理傳記類金書獎,並多次獲誠品選書等。
※洪震宇FB粉絲專頁: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提問式職場領導力」線上課程,請參考好學校(Hahow)
https://hahow.in/cr/frankhung
※故事力、提問力、寫作力與企劃力公開班課程,請參考澄意文創
https://cmcc.com.tw/
★內文試閱:
我原本是一位不會問問題、甚至不敢問問題的人。
大學時我曾擔任問卷調查的工讀生,要去了解大家投資房地產的需求與經驗。我總是不好意思拿出問卷在路上攔截路人,改成到考場訪談外面陪考的家長。現場我也是急著將問題問完,不知道如何再多問問題、了解問卷以外的資料。記得無意間看到督導工讀生的主管對我的表現寫下了這個評語:「缺乏自信,不會問問題。」
到了念研究所時,其他同學的研究方法都是做田野調查,而我不習慣問人,都是透過閱讀書本、查詢資料的方式去找線索。我的論文主題也比較生硬,分析的是1995年政府開放新銀行政策,背後的政治與經濟運作過程,以及未來可能的影響。
後來論文口試委員提醒,儘管我很用功整理很多資料,進行詮釋與解讀,但是真正的答案,可能是在現場、而非資料堆中。他們建議我應該去一個地方蹲點,透過觀察與訪問,實際了解現實狀況,才能印證論文的論點。
這個建議一直放在我心中。當兵退伍前,面臨找工作的抉擇,我想起當時口試委員的建議,但要能讓我深入現場、了解真實狀況的工作,不是當國會助理,就是當記者。我認為,記者應該是一份能快速吸收與學習的工作,雖然自己不是新聞系科班出身,還是寄出了三十多份履歷希望爭取機會,最後接獲幾家媒體的面試通知,在應考後幸運地進入媒體圈。
因為我的論文主題跟金融有關,我選擇了進入門檻頗高、複雜難懂、很少人願意經營的金融路線。寫論文跟採訪新聞是兩件事,我需要了解財務報表,認識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專業運作,甚至是企業的經營管理,加上金融有很多高深難懂的專業術語,我除了看書學習,更得請教專家,才能寫出讓讀者看得懂、也扣緊時事的新聞報導。
提問力第一課:專注聆聽
一進媒體圈,我發現記者採訪寫作的關鍵,不只是寫作,更在於最前頭的採訪能力。記者如果沒有將問題問清楚,挖掘到真相、或是產生獨特觀點,後續的寫作就會出問題。
開始媒體工作後,該有的採訪能力就是直接上戰場,在槍林彈雨中磨練。還是記者菜鳥的我,曾被受訪者在電話中調侃,你們不是像偵探一樣嗎?怎麼會來問我?我每個問題都被他嘲諷、也不正面回答,嚴重打擊我的自信。
我也曾經幾乎聽不懂受訪者講的專業術語,為了想證明自己很專業,不敢追問、只能問很空泛的問題,導致訪談內容過於艱澀難懂,無法深入淺出的表達,被主管責備與退稿。
我最常被指出的問題,在於努力採訪很多人,引述很多人的說法,交出的文章看起來很豐富、面面俱到,卻只是點到為止,沒有深入剖析,提出自己的觀點見解。某次主管批閱我上萬字的文稿時,嚴厲斥責:「你只是在shopping(逛街瀏覽),卻沒有真正深入問題核心。」
當時我已有五年半的記者經歷,也參與不同路線領域,主管愛之深責之切的當頭棒喝,才讓我真正領悟提問力的真意。採訪不只是問問題,更需要運用思考力將問題釐清,直指問題核心;而採訪結束後不只是統整專家意見,還要提出自己的觀點,才能寫出有吸引力、且能說服讀者的文章。
我開始有意識的學習提問。我會跟著資深記者、主管一起去訪談,但學習不急著發問,而是刻意觀察他們的提問方式、表情與用語,也觀察受訪者的回答內容,找出什麼問題讓他們感興趣,記者要如何接話與回應。
我漸漸發現問題所在:我太急切發問,少了專注聆聽的態度。我觀察,好的提問者表情總是充滿專注,態度氣定神閒,不會讓受訪者有壓力,更會仔細聆聽對方的每句話,再適時提出犀利深入的關鍵問題,讓對方有機會深思,提供認真的回答。這讓我學習不要急著問問題,而是深入聆聽,去了解對方的感受與想法,才能提出更深入的問題,得到更深刻的想法與故事。
我也開始對人物特寫的報導充滿興趣。我不再只是寫議題、整理專家意見,而是對於「人」的故事、經營起伏,與各種歷練的喜怒哀樂充滿好奇。然而這種挖掘個人內心感受與故事的提問,比徵詢個人意見更難,因為議題屬於外在意見與看法,可以展現個人專業、不涉及個人內心情緒感受。但是要問出個人故事需要建立信任感,還有高度同理心,這就要累積更專業的提問力。
因此,我更放慢提問的速度,反思聆聽,根據互動狀況適時提問,才能挖掘感動人心的故事。
十二年的記者生涯,我領悟到提問力的第一堂課,就是認真且積極的聆聽。提問者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身上,仔細聆聽與觀察對方的話語、表情與姿態,主動捕捉對方想傳達出來的訊息,再從訊息中找出可以對話的問題。因此,培養專注聆聽的態度,加上認真思索對方傳達的內容,重要性遠大於提問的技巧。
提問力第二課:歸零的好奇與學習態度
離開媒體工作後,我不再是個負責客觀報導的記者,又憑什麼能向他人發問?或是我該如何發問?
面對轉換跑道的新挑戰,我還是利用提問打開新職涯人生。我以過去採訪台灣鄉鎮的資歷,受邀去各地演講,也常被各個單位徵詢意見,討論如何整合地方資源,推動在地旅行。對方會舉遭遇的各種狀況來提問,我當場反而會問他們更多問題,了解更多細節與想法,這樣我才知道如何建議,甚至是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
我從提出問題的記者,慢慢轉型成解決問題的顧問專家。
記者訓練幫助我打好思考與表達的基礎。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找出切入角度與觀點,再用一般人能理解的文字,簡單明瞭地交代清楚。
但是記者經歷裡並沒有解決問題的這一塊,我如何能為他人找出解方?我反思,我的建議不該只是表象意見,而是要先深入問題核心,了解真正的問題與難題,才知道可能的解決方案。
因此,我要求自己站在第一線,深入訪談與觀察,實地了解狀況,並參與規劃和執行,累積實戰經驗,才能真正有效解決問題。
這樣的角色與工作方法,來自人類學的田野調查與脈絡思考。美國知名的設計顧問公司IDEO 總經理Tom Kelley,他在《決定未來的十種人》闡述擁有創新能力的十種特質﹔第一種、也是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人類學家。他認為人類學家是IDEO最大的創新源頭,也就是透過實地觀察去發現問題,重新定義問題,才提出有意義、正確的解決方案。
我投身顧問的領域很廣,從餐飲到一般企業,從小農、部落、社區長輩到弱勢婦女。我日益習慣在陌生的環境中、與不同人交流;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個性純樸、不擅長表達,只能在他們熟悉的場域與環境,例如田裡、海邊、廚房等各種勞動現場,以閒聊互動、用他們熟悉的方式來交談。
這跟過去記者工作要求俯瞰、快速採擷訊息不一樣。我刻意用看似最拙、最沒效率的方式,去貼近現場,靠近他人感受的方式來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我大量的溝通和觀察,再以學習請教的心態,了解與記錄每個細節,反覆推敲背後的意義,激發出更多的聯想靈感,轉換成為各種型態的創作,或是解決方案。
「學習心態讓人客觀思考、找出解決方法,讓彼此雙贏。持有學習心態的領導者會問真誠的問題,也就是說,他們真的不知道答案。」《你會問問題嗎?》這本書如此強調。
提問力教我的第二堂課,不在於問問題的技巧,而是放下自我中心、重新歸零的學習態度。我打開好奇心的天線,透過大量接觸自己不熟悉的人事物,以簡單日常的閒談,而非坐在辦公室正式的面對面訪談,反而能站在不同的角度與觀點看事情,讓自己的大腦撞擊出創意。
提問力第三課:聚焦,化繁為簡的思考
我從提出問題的記者,轉型為解決問題的顧問、資源整合實踐者之後,近七年的我又有了新角色,成為一個運用提問力教學的講師,甚至是台灣少數專門講授提問力的教學者。
這是一段奇特的旅程。我原本在公開班、企業內部培訓教「故事力」,教各個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如何說故事,並且透過提問讓大家挖掘、整理被忽略的轉折點,讓故事更豐富、有層次與張力。
有一次課程結束後,學員提出希望開設提問力工作坊。他們認為,我會聽出每個人不同的關鍵訊息,再提出重要問題,引導大家把故事講清楚,甚至提出新角度,讓他們反思與詮釋自己的經驗,讓故事更完整有意義。
我很意外自己竟是他人眼中很會提問的人。提問已經被我內化成一種直覺與習慣,透過學生的提問,才讓我反思,原來提問力很重要,他們更希望擁有這種能力。
我接著思考,要如何將提問力變成可以實用練習的技巧,讓我不只是一個會提問的人,還能教會別人提問?
我先由書市已有的一些探討提問主題的出版品下手。深入閱讀之後發現,大部分歐美作者的提問書,都是概念與理念居多,缺乏實作應用的方法;而日本作者提出的提問溝通,又太偏技巧面,缺少深度思考與整體觀。
我希望將自己過去的記者、顧問、主持經驗,搭配人類學的田野調查以及教學,整合成一門兼具實用、思考與人文素養的提問力課程,讓大家能夠把習以為常的提問,變成有步驟、可依循練習的方法。
經過兩個月的思考、沉澱與測試,我正式推出提問力主題的實作工作坊。原本只想滿足少數學員期待,推估最多只能開兩期。沒想到推出後就持續開班,目前已經累積了二十多期公開班。
延續公開班的口碑,我也受邀到不同企業與組織進行內部提問訓練,包括高科技、金融、服務業、精品、藥廠、醫療、社福、非營利基金會與學校教師。雖然主題是提問力,但是領域差異大,課程都需要從各自需求來量身定做。
在課堂上,我會不斷聆聽、提問,再整理出有意義、值得討論、需要追問和澄清的問題,不會輕易自以為了解,就放棄任何值得探索的線索。課後,同學經常都會湊上來問我:「為什麼老師你總是可以從雜亂訊息中,釐清問題,找出不同的觀點?跟你以前當記者的訓練有關嗎?」
現在的我會如此回答:記者的訓練只是一部分原因,這十多年來,我不斷參與解決各種專業領域的問題,了解不同人的想法與需求,這才是提升我提問力的關鍵。
提問力能幫助我們反思、探索、掌握事物核心。提問力教我的第三堂課,就是聚焦。這是一種簡單專注的思考與感受能力,除了專注在他人的言談舉止反應,同時要隨時切換注意力,打開探索未知世界的敏感天線。正如同賈伯斯引述達文西的名言:「簡單是最極致的複雜」,追求簡單其實最不簡單,這是一種減法的態度與能力,需要一套簡潔深度的思考方式,才能建立好的溝通技能與創新能力。
我從提問力學到的三堂課,包括專注聆聽、重新歸零的學習,以及培養聚焦的化繁為簡思考能力,這是經過時間錘鍊與反思,扎實累積而成的態度與方法,也是我送給讀者的禮物。
這是一種迎向未來,提升思考與工作深度的能力,讓工作與人生都更有細緻的品質。「你不需要從事精緻的工作;你需要的,是以精緻的方法做你的工作」《Deep Work深度工作力》強調。
讓我們一起與提問同行,探索未來的旅程。
相關分類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
---|---|
送貨方式 |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
送貨範圍 |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
售後服務 | 缺掉頁更換新品 |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