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P5A-A900GT5Q8

如何度過有價值的一生?(二冊套書)沉思錄+論生命之短暫

驚喜優惠
$664
$84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限量)

  • P幣

    全站限時回饋 指定品單筆滿2000送3%P幣,最高300P幣(限量,送完為止)

  • 登記送

    【全家】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冰仙女紅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譯者:
楊明綺、欣
ISBN:
8667106516655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1/15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生命並非短暫,而是我們荒廢太多!
    ——《每天讀點斯多噶》(The Daily Stoic)

    精選最觸動人心的231篇智慧箴言
    重新編譯,閱讀經典不再有時代隔閡
    獻給當代人的人生解惑書、迷惘世人的指南針

    二戰英國首相邱吉爾、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英國前首相布萊爾、
    法國前總統密特朗、美國前總統柯林頓、J. K. 羅琳……

    為何這麼多名人都愛讀《沉思錄》?

    被帝王之位耽誤的哲學家──奧理略

    馬可•奧理略是第16任羅馬皇帝,也是羅馬帝國「五賢帝」中最後一位君主。他也是著名的斯多噶派哲學家,其統治時期被認為是羅馬帝國黃金時代的標誌。一直想當個哲學家的奧理略,是個十足的和平愛好者,無奈50歲之後的十年之間幾乎都在征戰沙場。
    這位賢帝明君白天生活在政務國家之中,晚上則沉浸於哲學思考。沉思錄即為奧理略在繁忙政務中,仍抽空於就寢前冥想,將所想之事記錄下來,藉由書寫讓自己通透思考、親近哲學之書。

    現代人也深受共鳴的──沉思錄

    《沉思錄》跨越兩千多年的歷史,卻分毫不減這本書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其思考不僅深深打動人心,且集眾家於一言,比如與強調無常、緣起的佛教思想相通,認為「萬事萬物瞬息萬變」、「萬事萬物皆有關聯」,也與禪宗倡導的「正念」以及道教的老莊思想相通,甚至與現今的宇宙觀也有關聯,因此直至今日仍深具影響力,成為許多人每天隨手翻閱的案頭書。

    如鏡一般、真實映照內在的療癒之書

    《沉思錄》是奧理略在繁忙政務中,於就寢前藉由冥想,回顧一天所作所為,在心裡自問自答的紀錄。其思考與強調無常、緣起的佛教思想相通,也與禪宗倡導的「正念」以及道教的老莊思想相通,直至今日仍深具影響力。

    傳世真理不斷洗鍊,越辯越明

    批評是無意義的事
    許多人根本連你的名字都不知道,許多人早已忘掉你的名字,又有許多人不久前才口口聲聲地讚美你,不久又反過來批評你。死後留名,可說是毫無意義,批評與其他種種亦然。

    喜迎命運
    接受命運的一切安排,懂得欣賞自然發生的美。不用批評,也無須抱怨,試著用俯瞰的角度來觀察世事,順應本性而活吧!

    保持強大的精神力
    別人的惡行惡語無法影響我,人生的幸福,取決於自己。善與惡也不在於別人的感受,而在於自己的起心動念。不受他人左右的心,就是最堅實的堡壘。


    將每一天都視為最後一天來過
    不衝動、不倦怠、不虛偽地過活,將每一天都視為最後一天來過。萬物的存在都有其目的,想想自己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存在吧!

    思考死亡這件事
    死亡如同新生,是生命的過程。不須對死亡感到膽怯,也不該為此焦慮,因為就如同宇宙交替變化,才得以生生不息。

    ◆◆初版書名為《超譯沉思錄》。新版書衣裝幀設計以燙銀加工的「鏡窗」為主體,圓潤的矩形就像一扇心窗,供讀者展開「自我對話」的探索之旅。

    到底該怎樣度過有價值的一生?
    怎麼看待生命和時間,怎麼面對厄運?
    什麼才是真正的「閒暇」,我們該如何獲得它?
    當內心難以平靜,就打開塞內卡的「診療哲學」!

    〈論生命之短暫〉De Brevitate Vitae
    總有一天他要為自己而活——
    被奉若神明的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屋大維,無疑是命運的寵兒。然而在有生之年,他從未停止過對閒暇的渴望,試圖從繁重的公務中尋找片刻安寧。他喜歡用這一虛假卻甜蜜的幻想自我寬慰,這樣就能心甘情願地勞碌——雖然能過上超越凡人的幸福生活,他們卻厭惡自己的人生。

    〈論心靈之安寧〉De Tranquilitate Animi
    如果我們只希望自己好的一面被別人看到,就不可能無憂無慮——
    還有一個引發焦慮的重要原因——太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不願意向任何人公開真實的自己,過著和多數人一樣的虛偽生活,仿佛生命只是一場表演。如果一個人總要謹言慎行,擔心面具滑落時暴露真面目,那他無疑會痛苦不堪。

    〈論天意〉De Providentia
    從未遭遇不幸的人最不幸,這類人沒有機會檢驗自我——
    不管是平庸無奇、享受低級趣味的人還是偉人,他們都可能被好運光顧,但災難和恐懼卻只有偉人能戰勝。那些一直活在好運中,從未經歷過任何精神痛苦的人,他們對自然頂多也只能是一知半解。

    〈論閒暇〉De Otio
    學會與自我相處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我們總依賴別人的判斷,不管應該追尋和推崇什麼,只關心別人追尋和推崇什麼,別人想要的總是最好的。選擇人生道路時,我們不看道路本身,而是看別人留下的腳印,卻不知沒有一對腳印能走得回來。

    〈論幸福生活〉De Vita Beata
    快樂不應成為引領者,而應是合理欲望的陪伴者——
    人最快樂的時候,往往正是快樂熄滅之時。快樂的空間很小,一下就能填滿,而且容易疲倦,一輪進攻之後就會精疲力竭。那些來去匆匆,註定要在發揮作用時消逝的東西,不可能擁有任何實質,因為站在起點就能望到終點,實現目標就預示著終結。


    ★本書特色:

    1.跨越兩千年影響力不減的人生哲學,思考生命重要課題的解惑書:一篇篇的哲思短文,涵蓋了生死、幸福、善惡、靈魂等人生重要課題,不管在人生哪個階段閱讀,都能藉由真實無偽的對話,反觀內在,直視自我,因此成為啟蒙許多人的重要經典。
    2.理解經典無障礙,讀來更有感:特別從原書487篇文章中精選231篇加以編譯,為了更充分表達作者的意思和精神,適度增補刪減,並在每則內文前面加入提示重點的小標,讀來更能心領神會。
    3.向哲學家皇帝學習用書寫修鍊心靈:《沉思錄》本來就是奧理略每天睡前藉由冥想,回顧一天,在心裡自問自答的紀錄。讀者可以隨手翻開任何一頁,與心靈對話,也可以和奧理略一樣,睡前花個幾分鐘,用書寫做為修鍊內在、尋求平靜的方法。
    不因沉溺欲望而被快樂占有,不在他人期望中隨波逐流,
    以理性和美德回歸自我,守護內心敏感與脆弱,
    順應天性,為自己而活!
    4.古希臘四大哲學學派之斯多噶學派代表人物,金句頻出的哲思經典
    5.影響西方思想兩千年,歷久彌新的「診療哲學」
    6.收錄五大生命主題,塞內卡對人生態度的終極詮釋


    ★媒體推薦:

    我問柯林頓,除了聖經以外,哪本書對他的影響最大,他沉思了一下回答:「馬可斯.奧理略的《沉思錄》」。
    ――蓋瑞.威爾斯(Garry Wills)《紐約書評》

    《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鬱而又高貴。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美好的生活。
    ――費迪曼(Clifton Fadiman)《一生讀書計畫》

    馬可斯.奧理略使人有一種樸實的信仰:面對宇宙自然,一顆高貴的道德良心,這是任何種族、國家,任何革命、發現都不能改變的。
    ――法國極右派領袖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

    到底我們如何浪費生命?塞內卡舉了很多面向,幾乎每一個面向,都會讓現代人心驚。
    ――冀劍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

    塞內卡能夠喚起人們內心深處尚存的理智與清明,破除人們對虛幻的執著、覺悟什  麼是真正可盼望與追求的,引領人們去過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邱獻儀Lynn(哲學新媒體專欄作家)

    在持續動盪的年代,塞內卡將哲學當作是讓我們在危險不斷的情況下保持平靜的學科。他對讀者說,不要感到不公平,自然和人為的災難將永遠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我們以為我們已經多麼先進、多麼安全。
    ――艾倫•狄波頓(英國作家,《哲學的慰藉》作者)

    奧理略寫書主要是為自己,而塞內卡寫書則是為他人提供建議和幫助。只要你有需要,他關於悲傷、財富、權力、宗教和生活的建議就在這裡。
    ――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美國暢銷作家,《失控的自信》作者)

    斯多噶學派哲學家數以百計,其中兩位尤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這一學派。一是古羅馬作家、尼祿的老師塞內卡;二是羅馬皇帝馬可•奧理略。
    ――《哲學家郵報》(The Philosophers’ Mail)


    ★目錄:

    【目次】
    前言
    關於本書的編譯方針

    I 活在當下
    001時光稍縱即逝,一去不復返
    002抱著這是人生最後一件工作的心態,看待每件事
    003你失去的,只是現在這瞬間
    004只有「現在」這個短暫時光最重要
    005時光猶如滔滔江水
    006一切不過是轉瞬之間的事
    007不知不覺中,成了過去
    008自己能夠操控的,只有現在
    009滿足於現況
    010別讓煩惱攪亂你的思維
    011人生,有如過眼雲煙
    012無論是有形的東西、還是記憶都有消失的一天
    013現在的一切,將成為未來新事物的種子
    014不會變化的東西,無法發揮效用
    015改變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016世上沒有什麼全新的事物
    017瞭解過去,就能預見未來
    018歷史會重演
    019對於宇宙的一切有所共鳴
    020所有事情都互有關連
    021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並彼此配合
    022宇宙的一切都有關連
    023雖然人生短暫,世代還是會不斷交替

    II喜迎命運
    024喜迎命運帶來的一切
    025一切都是宇宙的安排
    026命運好比一張人生處方箋
    027一切都是亙古以來就注定的
    028主動接受命運安排的一切
    029自然發生的一切都很美
    030世間發生的一切都不叫人意外
    031不做違背本性的事
    032順應本性而活
    033面對理所當然的事,無須訝異
    034每一件事都發生得理所當然
    035一切都是如此渺小、變幻無常
    036要以俯瞰之姿談論世事,觀察世事
    037批評是無意義的事
    038依循本性而活
    039去除無謂的部分,看清事物的本質
    040如實看待一切事物
    041真正美麗的事物,不需要任何讚美
    042看清事物的本質
    043別被事物的表象蒙蔽
    044人生就像污垢
    045看清事物共通點的本質
    046一切都是源於自己的念頭

    III保持強大的精神力
    047靈魂會自我摧殘
    048再也沒有比「純粹的心靈」更重要的東西
    049保有純淨心靈
    050思考力會比生命早一步喪失
    051擁有自己的心靈小屋
    052尊重理性
    053思考自己的靈魂是什麼模樣
    054思考是為了形塑精神
    055穿梭於兩個世界
    056只有自己能讓自己振作!
    057別讓外力污染你的本性
    058挖掘內心深處的清泉
    059別讓自己心中的那口甘泉乾涸
    060痛苦與否,取決於靈魂
    061人生幸福與否,端視自己而定
    062墮落是讓人性敗壞的一種病
    063善惡在於自己的起心動念
    064排除惡念與欲望
    065不要自尋煩惱
    066不受情緒左右的心,就是難以攻克的堡壘
    067唯有心靈健全 ,才能能應付各種情況
    068肉體對精神而言,不過是道具
    069理性的靈魂總是富足
    070讓心紛亂的原因在於自己

    IV拋卻執念
    071接納別人的缺點,容許別人犯錯
    072不能以休息作為藉口,懶散度日
    073人是為了謀求公眾利益而生
    074死亡既非善,亦非惡
    075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執念
    076拋卻執念,就能抹去怨念
    077執念會帶來災厄
    078拂去執念,內心瞬間平靜
    079你的感受取決於你
    080善惡觀會表現在行為上
    081苦惱沒用,付諸行動最重要
    082逃出煩惱的牢籠
    083只要你願意,可以不受執念左右
    084你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挺立於世
    085將障礙轉換成前進的燃料
    086你能改變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087無論做任何事,都要謹守「善」這個原則
    088改變想法,必須基於一定原則
    089別忘了死亡就近在眼前
    090心無旁騖地朝目標筆直前行
    091不妨隨時問問自己:「真的有必要這麼做嗎?」
    092滿足於自己在群體中被賦予的責任
    093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
    094視事情的價值來決定自己該付出多少心力
    095值得我們真心付出的事
    096期許自己更為單純善良
    097快樂無所不在,只是你有沒有發現罷了
    098與其煩惱,不如思考
    099賢者的處事態度

    V懂得示弱,尋求他人的協助
    100不期不待,沒有傷害
    101不要害怕失敗,重新來過就行了
    102追求不可能的事,無疑是一種痴狂
    103無知與自大的威力竟然勝過智慧
    104將阻力化為助力
    105懷著感謝的心情,回首過往
    106千萬別被事物的表象所惑,輕率判斷
    107可以選擇敬而遠之,但不必猜忌或憎恨
    108就算別人對你發脾氣,你也要不露慍色
    109你必須適應命中注定的一切
    110別以自己的善惡基準,評斷別人
    111方法絕對不只一種,轉念就行了
    112不光是聽,還要深入對方的心
    113社會與個人無法切割
    114謹言慎行的重要
    115為了達成目標,借他人之力也是個方法
    116向別人求助一點也不可恥
    117別執著於自己本來就沒有的東西
    118人生像是一場格鬥賽
    119先求自己不作惡
    120幫助別人才能讓自己獲益
    121每次行動時,應該問問自己
    122揣想太多,只是自尋煩惱
    123必須隨時警惕自己的事
    124態度和眼神透露著一個人的本性
    125出於真心的親切是一股無敵的力量
    126不該做的事,不該說的話

    VI別被別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127別被別人玩弄於股掌間
    128重視自己的思考能力
    129別浪費餘生猜測別人的心思
    130不要成天想著什麼都要面面俱到
    131凝視自己心的動向
    132關愛自己才不違背本性
    133依循自己的原則前行
    134找回自己原有的步調
    135靠自己的力量喚醒信念
    136無論誰說什麼,我就是我
    137你只需留意自己的言行
    138就算遭別人嫌棄,也別在意
    139無須在意別人的讚美或批評
    140不要輕視自己的判斷與想法
    141試著接納對方,理解對方
    142用理性讓對方發現自己的缺失
    143自制力的重要性
    144要有允許別人犯錯的雅量
    145生氣只會讓你魅力盡失
    146只要明白彼此的想法,就不會憤怒
    147不要幻想痛苦愈來愈大
    148對別人生氣,毫無意義可言
    149幫助別人不再犯惹惱別人的錯誤
    150你可以掌控的事,以及不能掌控的事
    151對別人發脾氣,只是軟弱的表現

    VII將每一天都視為最後一天來過
    152每個人都有優點
    153想想別人的優點,就是一件歡喜的事
    154期許自己始終屹立不搖
    155不被不幸擊垮就是很幸運的事
    156所謂的捷徑即是因循自然
    157走在正途,就能得到幸福
    158報復別人最好的方式
    159不吝讚美你身邊的人
    160別人辦得到的事,你也辦得到
    161真理不會傷人
    162醒醒吧!看清現實
    163堅持原理原則,就是重視自己內心的聲音
    164幸福要靠自己的行動求得
    165人類的價值取決於全心投入某件事
    166只要是人都會犯錯
    167動靜之間,力求平穩、平衡
    168以牙還牙絕對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169不畏外在言語保持鎮靜
    170將每一天都視為最後一天來過
    171無論如何都別失了心裡那份從容感
    172快樂既毫無益處,也非善事
    173你有改變想法的自由
    174你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存在?
    175拖延永遠只是一種藉口

    VIII在屬於自己的這條路上,勇往直前吧!
    176沒有人能夠阻攔你構築自己的人生
    177擁有一顆不執著的心
    178只求利己的結果就是自我孤立
    179你不該折磨自己
    180溫和待人能讓你心神愉悅
    181傷害別人等同傷害自己
    182這一刻,你很滿足
    183寬容以對那些犯錯的人
    184保持內心平靜,不受外界干擾
    185超越自己的能力範圍時,不妨向信仰祈求
    186世上不可能沒有壞人
    187沒有人能傷害你的心靈
    188責備別人忘恩負義之前,先檢討自己
    189人天生就有足夠的忍耐力
    190當個不負種種讚美之詞的人
    191自信讓你更從容做自己
    192按照自己的步調,小心謹慎地前行
    193多說無益,做就對了
    194捨棄你的執念
    195善用逆境,成為更值得讚賞的人
    196質疑別人之前,先檢視自己
    197有益於社會大眾就是一種報酬
    198「就算生長在同一棵樹上,彼此也不再同心了」
    199保有坦率寬大的自己
    200不能漠視別人作惡多端
    201確立人生目標
    202熟能生巧,生疏也會變得純熟
    203面對人生,你是個徒手搏鬥的人
    204讓生命閃耀到最後一刻
    205犯錯的人也會自責
    206真誠地奉行公平正義

    IX思考死亡這件事
    207不要被虛幻的名聲所困
    208追求死後的名聲,毫無意義可言
    209一切到了明天都會被淡忘
    210一旦身歿,連名字也會消失
    211你將忘卻一切,也將被人遺忘
    212名聲有如海邊堆積的砂山
    213將此時此刻作為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214只有哲學能夠指引我們
    215現在的你,別再徬徨了
    216人生何其短暫
    217只有不成熟的人才會恐懼死亡
    218不對死亡感到膽怯
    219死亡何時降臨都一樣
    220有活著的一天,就有死亡的一刻
    221滿足地走完這趟稱為人生的旅程
    222死亡也是生命的一段過程
    223無須畏懼死亡
    224迎接死亡到來
    225從容面對死亡
    226每次步入人生下一個階段就像死過一次
    227世上一切都會消失,無法長久
    228死亡也是一項自然法則
    229從容面對死亡這件事
    230生命終結並非壞事
    231人生的精采與否不在於壽命長短


    【目次】
    審定序
    推薦序
    導讀
    〈論生命之短暫〉De Brevitate Vitae
    〈論心靈之安寧〉De Tranquilitate Animi
    〈論天意〉De Providentia
    〈論閒暇〉De Otio
    〈論幸福生活〉De Vita Beata

    參考文獻
    相關書籍


    <作者簡介>

    哲學家皇帝
    馬可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
    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生於西元121〜180年。
    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也是斯多噶學派的代表人物。
    勤政愛民,創造羅馬帝國的輝煌時期;於39歲那年登基時,從早到晚忙於政務的他,晚年更是大半時間都在沙場度過。
    59歲那年在戰爭中因病去世,留下他在位期間撰寫的日記,後人命名為《沉思錄》。

    塞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4 BC—65 AD)
    古羅馬斯多噶學派哲學家、劇作家、政治家,又稱小塞內卡(Seneca the Younger)。
    塞內卡生於羅馬帝國西班牙行省,成長於羅馬,學習修辭學與哲學。其父親老塞內卡是
    古羅馬知名的作家、修辭學家。西元41年時曾被皇帝克勞狄一世流放至科西嘉,至49
    年奉召回羅馬,擔任尼祿的家庭教師。55年尼祿登基,任塞內卡為顧問,負責輔佐尼祿。
    西元62年為遠離政治鬥爭而引退,潛心寫作。65年,被誣陷參與皮索尼亞陰謀,因兵
    變謀反之名而被尼祿賜死,後自盡身亡。

    塞內卡為羅馬帝國時期的重要哲學人物,尤以其哲學著作和悲劇而聞名,作品影響後世甚深。其文通俗易懂、名言輩出,被譽為「世界上最有趣的斯多噶主義者」。塞內卡對斯多噶學派哲學貢獻卓著,主張提高道德、智慧,保持精神上的安寧;其悲劇著作則展現了與其哲學作品截然不同的鮮明色彩,幾乎觸及了可以作為研究對象的所有領域。其隱居時期所著之哲學文章,包括〈論生命之短暫〉、〈論幸福生活〉、〈論靈魂之安寧〉等,對後世有著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其中的警句更被廣泛使用至今。

    編譯者:佐藤賢一
    於一橋大學社會學系,專門研究社會理論課程中的「歷史學」。
    1992年赴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的理工學院之一「倫斯勒里工學院」(RPI)攻讀MBA,研究科技管理(MOT)。
    主要作品有《寫給商務人士的近現代史閱讀方法》、《如何增加能夠改變人生的腦內抽屜》等。

    專業審定:
    冀劍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

    譯者: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
    譯作有《蜜蜂與遠雷》、《樹木希林──一切隨心》、《初戀》、《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超譯尼采》、《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等。

    譯者:欣
    英語語言文學碩士,長期從事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曾於歐美音樂雜誌擔任編輯、記者;業餘時間曾任新浪、網易、《中國青年》等網站及雜誌撰稿人,參與英文唱片引進的歌詞翻譯工作,新東方GRE、SAT、TOFEL、IELTS等國外教材翻譯工作等。


    ★內文試閱:

    【前言】

    羅馬帝國皇帝奧理略與《沉思錄》
    馬可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後統一簡稱為奧理略)是出生於西元二世紀的羅馬帝國皇帝,而這本《沉思錄》是日理萬機的他於就寢前書寫的「冥想筆記」,亦被尊為斯多噶派1的最後一位哲學家。

    身為一國之君的奧理略
    身為第十六任羅馬皇帝的奧理略(西元一二一∼一八○年),也是「五賢帝」的最後一位。五賢帝是指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努斯•庇烏斯、馬可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每一位都是施政清明、深受臣民愛戴,在他們的帶領下,締造出經濟繁榮、富國強兵的羅馬帝國黃金時代。
    據研究推測,在奧理略掌政下的(西元前二十五年)羅馬帝國人口約達六千萬人。馬可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的前前一任皇帝哈德良時代,首都羅馬
    的人口高達一百萬人,不難想像身為最高領導者,立於頂峰的羅馬皇帝背負著多麼艱鉅的重責。
    對於當時的羅馬市民來說,最享受的娛樂活動就是「格鬥士」(Gladiator)競技。身為皇帝的奧理略必須出席觀戰;他卻一邊觀戰,一邊批閱公文,此舉令市民議論紛紛,足見這位皇帝多麼勤政。
    身為最後一位賢帝的奧理略於三十九歲那年登基,已過了全盛時期的羅馬帝國開始衰退。洪水、大地震等天災不斷,加上從戰場歸來的士兵帶回來的傳染病(據研究推測應是天花)蔓延開來,以及與東方大國帕提亞王國之間的戰爭、北方蠻族日爾曼人入侵,還有駐守敘利亞巴勒斯坦行省,深受信賴的將軍叛亂等,種種問題紛至沓來。
    奧理略除了四處奔走,解決接踵而來的問題,從早到晚忙於政務之外,面對來自北方日爾曼民族的侵略,他也沒有絲毫懈怠,始終親力親為。其實他一直想當個哲學家,可說是個十足的和平愛好者,無奈五十歲之後的十年之間幾乎都在征戰沙場;但他並未上陣殺敵,而是以最高領導者的身分「坐鎮現場」,鼓舞士氣,足見他是個誠實又認真的人。
    他在駐紮於多瑙河畔的軍營中,持續不輟地書寫這本《沉思錄》;最終不幸於鞍馬勞頓的情況下病歿軍營,享年五十九歲。山崎麻里的漫畫作品《羅馬浴場》曾翻拍成人氣電影(由男星阿部寬主演),那位醉心於哲學的青年正奧理略。書裡的他是個尚未蓄鬍,雙目清澄,名叫盧修斯的年輕人(虛構人物),故事的時代背景則是設定於哈德良在位時期。
    好萊塢電影《神鬼戰士》中,則有一幕是李察•哈里斯(Richard St. John Harris)飾演晚年的奧理略,於軍營中就著油燈冥想,書寫《沉思錄》的情景。雖說無論是《羅馬浴場》還是《神鬼戰士》皆為虛構故事,因此在角色設定上與實際人物總會有些差異,但還是多少可以讓大家了解到奧理略就是一位這麼認真的人。

    關於《沉思錄》的作者奧理略
    《沉思錄》的原文是希臘文「Ta eis heauton」,亦即「寫給自己」的意思,所以這是一本為自己而寫的「冥想筆記」,也是一本私人著作。然而,不管書名是否為奧理略所題,還是全書十二卷是何時所定等,皆不清楚。再者,這本冥想筆記如何流傳至今也是待解的謎。
    對於當時的羅馬帝國統治階級而言,位於其管轄區域巴爾幹半島上的希臘是教養的濫觴之地,希臘語也是必學的語言;這和明治時代前期,日本人都會學習漢語的意思是一樣的。奧理略除了從小學習母語拉丁文之外,也學習希臘文等各方面的教育。
    就某種意思來說,這位賢帝明君白天生活在拉丁文世界,晚上則沉浸於希臘文世界,過著「雙語言」生活。前者是他基於「一國之君」,必須用拉丁文處理政務,後者則是以希臘文省思「真正的自己」;畢竟古希臘是哲學的濫觴之地,所以用希臘文表達哲學觀自然較為妥切。由此可見,這位一代明君一生遊走於迥異的兩個世界。
    這本著作在英語系國家的書名多是「Meditations」。「Meditations」的意思是「冥想」,奧理略的確於早晚冥想、自我省思,並記下就寢前藉由冥想與自我的對話。文中的「你」其實是「自己」對「自己」的稱呼,也可以視為追求「理想」的青年奧理略,斥責深為「現實」所苦的中年自己。
    這位一代明君不只冥想,也著重「書寫」,不僅奧理略如此,也是愛比克泰德(西元五○∼一三五年,希臘哲學家)、塞內卡(西元前一年∼六五年,羅馬政治家)等斯多噶派哲學家的共通點,他們認為「書寫」是一種精神修行(spiritual exercise)。就某種意思來說,「書寫」也是一種輸出;關於這一點,容後詳述。

    現代人也很有共鳴的哲理
    對於「哲學」敬而遠之的人來說,我覺得斯多噶派的哲學相較下其實沒那麼艱澀難懂。怎麼說呢?因為只要試著閱讀,就會覺得闡述的哲理連現代人也很有共鳴。斯多噶派強調「萬事萬物瞬息萬變」(=無常)以及「萬事萬物皆有關聯」(=緣起)的哲理,可說與佛教思想不謀而合;也與禪宗、得道高僧倡導的「正念」(mindfulness)以及道教的老莊思想相通,甚至與現今的宇宙觀也有關聯。當然,也能從中窺見坦然接受人生的思想。
    另外,因為奧理略身處的時代,基督教尚未被認可,所以《沉思錄》絲毫沒受到基督教的影響。也就是說,斯多噶派的哲學是基督教廣為世人接納之前的「實踐哲學」;由此可見,對於基督徒而言,斯多葛派的「實踐哲學」十分實用,《沉思錄》也才能在西歐基督教世界流傳。

    「實踐哲學」成為身處動盪時代,迷惘世人的指南針
    《沉思錄》在西歐世界原本是透過手抄本方式私下流傳,直到十六世紀中葉,瑞士蘇黎世出版希臘文與拉丁文的對譯版本,才正式受到世人關注。時局動盪的十七世紀,包括《沉思錄》在內的斯多噶派哲學以「新斯多噶主義」之姿再度活躍。
    像是十七世紀瑞典的克莉絲汀娜女王、十八世紀普魯士王國的腓特烈二世都將《沉思錄》作為枕邊書。克莉絲汀娜女王曾邀請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訪問瑞典,期勉自己成為柏拉圖所說的「哲學家皇帝」,並促使《西發里亞和約》(西元一六四八年)順利訂立,結束犧牲眾多基督教徒性命的「宗教戰爭」,具有莫大貢獻。身為專制君主,亦是軍事天才的腓特烈二世則是將《沉思錄》放進自己愛駒身上的馬鞍包,隨身帶著赴沙場。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正值世人物欲鼎盛時期,不僅是奧理略的哲思,斯多噶派亦不再受到世人青睞;然而,進入局勢動盪的一九七○年代後,《沉思錄》再次成為熱門書,因為人們發現斯多噶派的實踐哲學能為深處混沌世代,迷惘世人指引一條明路。
    愛讀《沉思錄》的名人還有南非前總理曼德拉、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曾擔任川普政府的國防部長、前海軍高階將領馬提斯(二○一八年十二月卸任)等。從他們面對政壇、個人進退的態度,便能明白《沉思錄》一書的影響至深,無遠弗屆。
    據說因為力抗種族問題而入獄的南非前總理曼德拉在獄中反覆熟讀《沉思錄》。蹲了二十七年苦牢的他終於出獄,當選南非總理時,選擇放下仇恨的他了解和解有多麼重要,遂致力於化解種族問題,帶領南非向前邁進。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卸任後,曾在訪談時提及自己每年一定都會閱讀一遍《沉思錄》。就連素有「瘋狗」、「軍事修道士」之稱的前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在執行波斯灣、伊拉克反恐任務時,也隨身帶著這本書。
    根據美國暢銷作家,也是媒體策略專家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所言,隨著斯多噶派哲學盛行與普及化,不少矽谷的新創企業家、運動選手都成了斯多噶派哲學的奉行者。不受他人左右,擁有堅定的自我信念,能夠克制自我,朝向目標前行,這就是斯多噶派哲學主張的生存之道。

    「書寫」不但是精神修行,也是一種「療法」
    《沉思錄》是實踐「書寫」這項精神修行。就寢前藉由冥想,回顧自己一天的所作所為,在心裡自問自答,然後寫下一些自我警惕、激勵的話語。只要熟讀本書,便能明白這樣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自我療癒」。
    透過自我對話、書寫日記等方式,傾吐心中的想法,可說是一種心靈排毒,增進心靈健康。寫完後便能安心就寢,隔天早上醒來又能充滿活力地專心工作。這就是奧理略每天的生活寫照。
    當你閱讀本文時,或許會發現相似的內容一再出現,或換個說法再次表現。之所以不少內容相似,意味著作者表明決心的同時,也不斷提醒自己必須有所改變。當然,應該也有不少讀者覺得內容過於嚴苛;但現實生活中就算表明決心,也很難具體實踐的例子屢見不鮮,不是嗎?
    非常遺憾地,深受百姓愛戴的奧理略身歿後,繼位登基的長男康莫德斯卻是個暴君。康莫德斯之所以成為獨裁暴君,是因為他的親姐姐派人暗殺他,致使他變得更加殘暴、猜忌心重。有別於奧理略予人一代賢帝明君的形象,可惜他的親生子女並未承繼良善的人格特質。
    換句話說,奧理略雖有「哲學家皇帝」的美稱,但絕非聖人君子,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因此,這本書不應該被視為聖人教諭的聖書,而是聆聽身為凡人的奧理略的心聲;是本跨越二千多年的時間隔閡,依舊深深影響現今社會的人們的思考之書。

    ──關於本書的編譯方針──
    本書是從原書四百八十七篇長短不一的文章中,精選能讓現代社會人們有所共鳴的二百三十一篇文章,加以編譯。此外,為了更能充分表達原文的意思與精神,會適度增補與刪減。由衷感謝作為參考文獻的日語翻譯版本與英語翻譯版本。
    本書精選的文章都是盡量收錄完整的原文內容,不過有別於原文的書寫風格,每則文章之前會有提示內容要點的「小標」。
    希望各位在閱讀時,不妨試試「書寫修行」的療效。透過輸出這行為,不僅能整理、沉澱思緒,也能激發迎接明日的活力。正因為「人生苦短,世事無常」,不該沉溺過往,也不該一味冀望未來,「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本書的主旨。
    接下來,就請各位閱讀奧理略寫給自己的話語吧。隨手翻開哪一頁開始閱讀都可以,也請試著自問自答,向自己喊話吧。內文中最後括號內表示第幾卷、第幾章,例:(4 -1)即第四卷、第一章。

    二○一九年 佐藤賢一


    【審定序】

    前往塞內卡藏寶處,挖掘智慧寶藏
    冀劍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

    有一天,課堂上有個學生做報告。他講了很多關於「人生應該多為他人著想」、「不要貪圖別人財物」、「不要恐懼失敗」之類的,幾乎全是老生常談。最後他大概也發現自己所言毫無深度,於是補了一句,「我覺得這本書裡都是廢話。」
    這句話有點惹惱我了。雖然他批評的教科書並不是我寫的,但卻是我指定的。這等於是說,我指定了一本全是廢話的教科書。所以,我很不客氣的回答,「如果老師(我),以及寫這本書的哲學家作者,加上出版此書的原文編輯與中文版編輯,都認同這本書,而你又只從裡面看見廢話,那麼,你或許需要質疑一下自己的閱讀眼光?」
    確實,有的時候,當我們匆匆閱讀時,只能看見廢話。因為廢話清楚明白,不用多少大腦就可以瞭解吸收。想要從書裡汲取有用的智慧,非得要仔細閱讀不可。
    除了匆匆閱讀看不見精彩智慧之外,有一種態度也是閱讀的障礙。尤其讀哲學的人,常常喜歡用批判的角度閱讀,雖然這是一個好習慣,但是,光會批判,就很可惜了。尤其閱讀不同文化脈絡的古人文字,總是有一些和現代觀點不太一樣的東西,甚至還可能會有過時的思維。眼光焦注在這些地方,就只能看見瑕疵。
    其實,在我發表學術論文時,也常會遇到類似狀況。無論多小、多沒意義的瑕疵,總有人喜歡深究,而論文精彩之處,就像不存在一樣。遇到這樣的批判者,我的反應往往都是:「我完全贊成你的意見。」即使他的批判來自於誤解,我也一律這樣說,懶得解釋。用意是,「我沒興趣跟你多談,就用這一句話打發你吧!」當然,並非每次這麼說,都是這個意思。

    閱讀就像尋寶
    閱讀,尤其閱讀古人,我們需要帶著尋找智慧的眼光,就像尋寶一樣。
    在塞內卡〈論生命之短暫〉一文中,如果匆匆閱讀,或甚至只看標題,大概就會覺得,生命確實就很短暫啊!這有什麼好說的呢?這不就是老生常談嗎?
    很奇怪的是,真的有人會這樣閱讀,讀到的東西和文章裡想要表達的,正好相反。塞內卡要告訴我們,生命短暫一說,根本上只是一個迷思。也就是說,他反對「生命短暫」的觀點。
    「那麼,他覺得生命不短暫嗎?這怎麼可能呢?」不!他也不是這樣說的。他要指出的重點是,我們忽略掉那些一直不斷浪費的時光。「那麼,他的意思就是要珍惜光陰嗎?這不也是老生常談。」確實用「珍惜光陰」來解讀塞內卡是適合的。但這句話本身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多麼地浪費時光而不自知,把生命消耗在各式各樣沒有太大意義的地方。這樣的人生就像根本沒有好好活過,如此一來,怎麼可能不感到短暫呢?
    那麼,到底我們如何浪費生命?塞內卡舉了很多面向,幾乎每一個面向,都會讓現代人心驚。例如,我們汲汲於讓他人來肯定自己。這個「他人」有可能是公司老闆、父母、情人或甚至只是路人甲。而這些肯定,往往不存在任何重要的價值,而且為了這些肯定而努力的事情,大多不是內心真正想要尋求的東西。當我們如此盲目地追求了大半輩子,到頭來,發現根本沒有好好發自內心地為真實的自己而活,在這個當下,必然感受到人生苦短。但人生並不是真的過於短暫,而是我們一直沒有好好去過。
    就像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言,「未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過。」當我們一直盲目在過這種未經檢視的生活時,在缺乏自覺的當下,也不會感到有什麼問題,甚至還覺得人生有著長得不得了的時間讓我們慢慢揮霍,慢慢打發。直到有一天,突然驚覺時日已近,不再對庸庸碌碌的人生感興趣,想要回歸自己內心的訴求時,才會發現,我們剩餘的時間已經太短。
    塞內卡的智慧,可以讓我們提早看見這個迷思。盡早省思人生,不要落入這個生命苦短的人生陷阱裡。
    這裡的五篇文章,都隱藏了各式各樣的智慧,等待我們仔細挖掘。在〈論心靈之安寧〉,記錄了人心的平靜歸處。在〈論天意〉,從解說為何好人也會遇見厄運出發,闡述了人生困境的價值,以及最好的面對態度。在〈論閒暇〉,談論閒暇與思考的關連與其重要性。而在〈論幸福生活〉,說明如何獲得幸福人生及其中的迷思,尤其指出大多數人誤將快樂作為人生方向的引導者。這些都是塞內卡文字中的寶藏。
    歡迎來到塞內卡的金銀島。敬請細細品味、深度挖掘。如果可以找到其他人沒有發現的寶藏,也請不吝分享。

    【推薦序】

    《論生命之短暫》推薦序
     邱獻儀Lynn|哲學新媒體專欄作家

    人活著的某些時刻,一定會問:「活著有意義嗎?」特別是在面對人生低潮的時刻,不管你多忙,這個問題總能悄悄地襲上心頭,而不解決這個問題,人就無法安生,甚至死不瞑目。面對這樣的大哉問,真的有正確答案嗎?
    人該怎麼活才能真正有意義,歷來就有各式各樣的「人生觀」作為回應,其中不乏哲學家。塞內卡就是其中一個。他是斯多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該學派面對此問題的回答是:透析事物的真相、努力活出最高版本的自己。簡單來說,人要活得有意義,就得把心力放在真正重要、真的有價值的事物上。
    然而,這個回答是既簡單又艱難。簡單在於,只要人們願意仔細思量,就能知道什麼事情對我們是真正重要的,像是衣食無虞(而不是財富自由)、健康(而不是縱慾)、為善(而不是對人刻薄寡恩)等等一些會讓我們過上幸福生活的德行;艱難在於,人們往往容易受到情緒與欲望的擺佈而偏離了人們該踐行的德行目標。
    塞內卡在近兩千年前留下來的書信文章之所以仍值得現代人一讀,是因為它們能夠喚起人們內心深處尚存的理智與清明,破除人們對虛幻的執著、覺悟什麼是真正可盼望與追求的,引領人們去過真正有意義的生活。閱讀這些文字,我們能感受到塞內卡親切地與我們說話,旁徵博引的舉例與解釋,平易近人到讓升斗小民都能理解而被說服。
    然而,淺顯的文字不代表塞內卡的思想是雜亂而無章的,他的循循善誘來自斯多噶學派的中心思想。值得活的方式,得順應人類的自然天性,身心靈與社群生活,方方面面都得顧上才是順應自然。而要能過上這樣的人生,除了辨明人類的天性何在,更要有決心毅力去貫徹始終。塞內卡的文字有著仔細的概念辨析,精闢地指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盲點,幫助我們在踐行時,能夠不偏離真正的人生目標:過真正有意義的生活。這是一種僅靠人們自己的理性能力與高尚品德的自然傾向,就能夠自我拯救的人生哲學。
    什麼是值得活的人生,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斯多噶主義提供的僅是一種可能的選項,然而它提供的人生觀,可能是那些沒有任何宗教信仰、渴望以理智為指引,活出自主性的現代人最能夠接受的觀點。也難怪斯多噶主義歷久彌新,甚受理性且智開之人的青睞。讀這本書,看塞內卡怎麼說,入得你心就照著指示努力踐行,當有你一個無悔的人生。

    【導讀】

    陶 濤|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清華大學哲學博士、劍橋大學訪問學者

    在蘇格拉底(Socrates)逝世後的一個世紀左右, 也就是西元前四世紀末至三世紀初,季蒂昂的芝諾(Zeno of Citium)在雅典城邦創立了一個新的學派。最初,他的追隨者們被稱為「芝諾學派」(Zenonians),但由於芝諾經常在雅典公民廣場西北角的「畫廊」(Stoa Poikile)散步、講學,他們後來就被稱為「畫廊處的人」(Men from Stoa),學派也因此被稱作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斯多噶學派」或「廊下派」(Stoics)。
    該學派歷史悠久,至少長達三個世紀。通常認為,該學派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主要指學派創立到西元前二世紀晚期,代表人物有芝諾、克里安西斯(Cleanthes)與克利西波斯(Chrysippus);中期,主要指希臘化時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巴內修斯(Panaetius)與他的學生波希多尼(Posidonius)。在這段時期,學派的研究中心逐漸從雅典轉移到其他城市,如:羅馬;晚期,主要指羅馬帝國時期,代表人物有元老院議員塞內卡、奴隸愛比克泰德(Epictetus)與皇帝馬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但實際上,斯多噶學派的理論影響要更加久遠,我們在中世紀經院哲學、蘇格蘭情感主義、史賓諾沙(Baruch Spinoza)、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帕斯卡(Blaise Pascal)、康德(Immanuel Kant)等人的理論中都能清晰地看到斯多噶思想的遺產。時至今日,在美國著名古典學家、政治哲學家瑪莎.努斯鮑姆(Martha Nussbaum)等人那裡,我們依然能看到斯多噶學派寶貴的思想財富。
    就這三個階段而言,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它們之間的融貫性與相似性;但與此同時,他們之間的差異也是非常鮮明的。早期斯多噶主義者依然受到蘇格拉底的影響很深,尤其受到小蘇格拉底學派中的犬儒主義(Cynicism)影響很深,他們的主要論敵是伊比鳩魯學派(Epicureanism)。因而,他們討論問題的概念、方式與關切點依然與整個古希臘哲學十分密切。而中期的斯多噶主義則體現出了一種折衷主義,他們主要透過吸納柏拉圖主義(Platonism)、亞里斯多德主義(Aristotelianism)等學派的哲學內容,以應對懷疑論的威脅。最後,晚期斯多噶主義的最大特色則是他們逐漸拋棄了希臘哲學式的研究方式,而是傾向於直接利用早期斯多噶學派的哲學術語進行道德勸誡。換言之,按照今天的視角來看,他們更像是勸人向善的道德家,而非從事理論研究的哲學家。
    正是由於晚期斯多噶學派的這個特點,他們的作品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幾乎所有人,在不需要任何哲學背景的前提下,都能從他們的作品那裡體味什麼是人生,以及我們該如何生活。此外,晚期斯多噶主義相對更加流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文獻問題。由於早期斯多噶學派的原著留存下來的很少,而且大多是一些殘篇。我們便只能透過第歐根尼.拉爾修(DiogenesLaertius)、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等人的轉引或論述去瞭解他們,這就為我們的研究增添了很多困難與不確定性。相較而言,晚期斯多噶主義者的著作則相對完整地保存下來。
    其中,本書的作者小盧修斯.阿內烏斯.塞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西元前一年
    西元六五年)就是一位多產的作家,甚至可以說是斯多噶學派中最多產的一位。他留下了許多作品,尤為著名的便是他的《道德書簡》(Epistles),也就是本書的母體。他本人曾被稱為小塞內卡,這是因為他的父親是羅馬元老院的議員,享有很高的聲譽。小塞內卡是尼祿年輕時候的導師與顧問,但他卻沒有得到尼祿的青睞。最終,他為了逃避尼祿的憤怒而選擇了自殺。顯然,這種失敗的輔佐經歷並不影響他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之一。
    本書則選擇了塞內卡在今天依然非常流行的五篇信箋與文章,分別是:〈論生命之短暫〉、〈論心靈之安寧〉、〈論天意〉、〈論閒暇〉和〈論幸福生活〉。它們經常出現在各種摘編本裡,並且每篇都有多個譯本。

    〈論生命之短暫〉(De Brevitate Vitae)想要告訴我們,與其抱怨生命太短,不如學會珍惜時間。因為只有庸人們才會放縱欲望,才會為了財富、權力等外在善一生處心竭慮。他們浪費時間且不自知,到頭來卻還要抱怨時間不夠。相反,只有熱愛智慧的人,「只有潛心鑽研哲學的人,才是真正悠閒自在、真正活過的人」。

    有學者認為,〈論心靈之安寧〉(De Tranquilitate Animi)在塞內卡的著作中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只有它真實地體現了塞內卡與塞雷努斯(Serenus)兩人之間的交流。這篇文章同樣說明了心靈之困擾主要源於我們對外在事物的執著。於是,他建議我們要實現靜心,要在履行自己政治義務的同時,熱衷於智慧與沉思。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心靈之安寧」或「靜心」其實是古希臘倫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即
    εὐθυμία/euthymia。該術語最早得到了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的重視,主要指靈魂處於好的狀態之中,或各部分達到了均衡,沒有鬥爭與紛擾。因而,euthymia便是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一個善/好,或一個目的。普魯塔克(Plutarchus)亦曾專門撰文討論過這個概念。

    〈論天意〉(De Providentia)在早期有一個很長的標題,叫〈為何有些不幸會發生在好人身上,儘管天意存在〉,也就是該文開篇所提到的那個問題。在這裡,塞內卡表達了斯多噶學派常見的一個倫理觀點,即:那些看似不幸的事情,其實對我們而言都是有益的。或者說,現實所發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透過智慧,我們都能從中獲益。直到今天,我們對這種想法似乎也不陌生。但我們樸素的想法,其實和斯多噶學派的觀點還是有些背景性與框架性的差異。我也曾撰文區分過斯多噶學派的觀點與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等類似現象有何不同,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另外,這個問題還與斯多噶學派的自然觀或宇宙觀有關。簡言之,他們認為自然或宇宙體現了一種完美的理性與智慧(這種觀點的繼承者則是史賓諾沙與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等),並且萬事萬物都有一種必然性(這與他們的論敵——強調偶然性的伊比鳩魯學派針鋒相對),因而「以惡報善」似乎違背了這種宇宙觀。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是要安慰那些遭遇厄運的人,而且還有助於他們維繫其自然學理論的正確性。

    〈論閒暇〉(De Otio)是古希臘常見的一個話題,它涉及到古希臘哲人長久以來所爭論的「政治/實踐生活」與「哲學/理論生活」之間的張力。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曾經明確區分了閒暇(
    σχολή/scholē)與消遣、放鬆、娛樂等之間的不同。簡言之,閒暇不以快樂為目的,也不是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是為了高尚和自由,它是因其自身故的。於是,只有智慧之人,才能真正享有閒暇。而在該文中,塞內卡則透過討論閒暇,再次回應了人們在一生中應該如何應對入世與出世之間的關係。在他看來,投入到公民生活之中與享受閒暇之間,並不存在實質性的衝突。

    最後,〈論幸福生活〉(De Vita Beata)則討論了古希臘倫理學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幸福(
    εὐδαιμονία/eudaimonia)。除了昔蘭尼學派(Cyrenaics)之外,幾乎所有的古希臘倫理學派都把幸福作為人生的最終或最高目的,只是他們對「幸福」的解釋不盡相同。就此而言,包括塞內卡在內的斯多噶學派認為,幸福的充分必要條件是理性或美德。換言之,只要我們擁有了理性或美德,我們就獲取了幸福。同時,也只有理性或美德是獲取幸福的手段,而所有的財富、權力等外在善都無助於我們實現這個目的。
    囿於篇幅所限,我就簡單介紹到這裡。由衷地希望每一個讀者,無論是否贊同,都能從閱讀塞內卡這裡找到智慧、幸福與靜心。

    【摘文】

    〈論生命之短暫〉
    3
    即便世間最優秀的智者願意聚在一起思考這個問題,他們恐怕也無法精準地描述對人類滿腦子漿糊的驚訝。人們不允許他人覬覦自己的土地,不惜動用武力去解決微小的邊界糾紛,但卻允許他人剝奪自己的生活——不可思議,他們甚至會主動邀請他人來掌控自己的人生;人們不願意分享自己的金錢,卻能讓別人來瓜分自己的生命;人們吝惜個人財產,但對揮霍時間卻毫不在乎,即使時間才是唯一值得珍惜的財富。我很想抓住一個老年人對他說:「現在你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你活了快一百年了,說不定更多。那麼,不妨來盤點一下你的人生吧!想想你有多少時間給了放款人,又有多少給了情婦、資助人或是門客。再想想那些因為和妻子吵架、懲罰奴隸以及為了所謂的社會責任不得不四處奔波而浪費的時間。當然,還有那些因為不注意身體而被疾病占用的時間和那些被庸庸碌碌浪費的時間。把這些都算上,你會發現,真正用於生活的時間少得可憐。再想想你何時有過明確的目標,何時按計畫安排了自己的生活,何時隨著自己的心意活過,何時可以不掩飾真性情,何時思想不受干擾,這漫長的一生又真正做出了什麼成就。想想多少人剝削過你的時間,而你卻對此一無所知?那些無用的憂愁、無知的喜悅、貪婪的欲望和世俗的引誘——這些浪費了你多少生命?你真正留給自己的時間少之又少。意識到這一點,你就會明白,壽命雖長,人卻早就死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覺得自己會長生不老。你意識不到生命的脆弱,注意不到時間的流逝,於是你在時間永遠充裕的錯覺中將其白白浪費——而事實是,你為某個人或某件事浪費生命的那一天,很可能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面對恐懼,你知道自己終有一死;面對欲望,又覺得自己能長生不老。你經常會聽到人們說:「到了五十歲我就開始過悠閒的生活,六十歲便會放棄一切公職。」可是,你憑什麼保證自己能活到那一天?你以為凡事都會按你的心意運轉嗎?只把餘下的殘羹冷炙的時間留給自己,把那些不能再用於他處的時間用來思考人生,你難道不覺得慚愧嗎?生命終結時才想要開始真正地生活,這未免也太晚了。忘記人必有一死,把合理的計畫推遲到五、六十歲,這是多麼愚蠢啊!你以為那個時候就可以真正生活了,卻忘了很少有人能活到那個時候!

    4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不少位高權重的人都愛在言語中表達對閒暇的渴望和讚美,彷彿這才是最大的福氣。很多時候,他們都希望從高位全身而退。畢竟,即便沒有外界的攻擊或動盪,好運有時也會在一夜間灰飛煙滅。
    被奉若神明的奧古斯都,無疑是命運的寵兒。有生之年,他從未停止過對閒暇的渴望,試圖從繁重的公務中尋找片刻安寧。他不管說什麼,最後都會回到同一個主題,那就是對悠閒生活的期待。總有一天他要為自己而活——他喜歡用這一虛假卻甜蜜的幻想自我寬慰,這樣就能心甘情願地勞碌。在一封致元老院的信中,他承諾自己的退休生活不會喪失尊嚴,或是和此前的輝煌成就有落差。在信中他寫道:「當然,實現這些目標遠比承諾更重要。但鑒於美好的現實還很遙遠,我倒可以在描述這種未來的過程中感到滿足。」可見,閒暇對奧古斯都來說太珍貴了,以至於他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它,只能在想像中獲得安慰。這位有權掌控一切、能夠決定國家和百姓命運的偉人,他最幸福的時刻,卻是想像自己能在未來某個時候放棄這些權力。他經歷過,因此明白,那些閃耀在每寸土地上的榮耀,傾注了他多少汗水,又隱藏了多少焦慮。為了擁有這一切,他不得不和同胞征戰,和同僚鬥爭,最後向自己的親人宣戰,一時間血流成河。
    他常年征戰於馬其頓、西西里、埃及、敘利亞以及當時所有人們聽說過的國家——是的,血洗羅馬後,他又開始向國外宣戰。當他在阿爾卑斯地區重建和平、擊退帝國中部的敵人時,當他把疆土擴展到萊茵河、幼發拉底河和多瑙河一帶時,穆列納、凱皮歐、雷比達和埃格納提烏斯等人卻在羅馬本土蠢蠢欲動,試圖推翻他的統治;他尚未挫敗這些人的陰謀,他的女兒和那些因通姦而發誓效忠於她的貴族青年,以及埃烏勒斯和那個與安東尼聯手的第二個可怕的女人,還要讓他在風燭殘年依舊惶恐不安。日復一日,他將身邊的毒瘤一一切除,但新敵人總會源源不斷地出現,就好像充血的軀體,鮮血總能找到地方噴湧而出。因此,他渴望閒暇。想到這一點,他就多少能從繁重的勞碌中解脫片刻。這位能夠滿足世人心願的偉人,他的所求不過如此。

    9
    世上最愚蠢的行為莫過於吹噓自己的遠見卓識。那些自認為目光長遠的人,總在為改善生活拚命工作。他們一直在試圖管理自己的生活,目光總定位在遙遠的未來。然而,拖延才是對生命最大的浪費。它總能在一天剛到來時就將其奪走,未來的承諾剝奪了享受當下的權利。期待是生活最大的阻力,因為期待依賴於未來,卻丟掉了當下。試圖安排那些本應由命運決定的東西,就放棄了本應由自己決定的東西。你在眺望什麼,又在為什麼而努力?既然未來不可知,那不妨活在當下。聽聽大詩人的呼喊吧!彷彿被神的啟示照亮,他說出了富有哲理的詩句(出自古羅馬詩人維吉爾[Publius Vergilius Maro]的《田園詩》)。

    可憐的凡人啊,
    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卻總被最先丟棄。

    詩人想問的是:「為什麼你還在徘徊? 還在無所事事? 要是不將這一天緊緊抓住,它可就要溜走了。」事實上,即便能夠抓住,它最終也還是會跑掉。因此,你必須能讓使用時間的速度和時間流逝的速度相匹配。就好像面對隨時會枯竭的小溪,你一定要趁機多喝點水。在譴責無休止的拖延時,詩人克制地使用了「最美好的一天」這樣的措辭,而非「最美好的歲月」。一個人無論多貪婪,在面對大把時光時,卻總能表現出漠不關心和慵懶閒散(雖然時間消逝得最快)。詩人是在提醒你關注當下——也就是很快就會溜走的這一天。對於可憐的凡人,也就是那些瑣事纏身者,毫無疑問,最美好的一天總是被最先丟棄。他們雖然思維幼稚,年齡卻早已不饒人,於是只能手忙腳亂、胡裡胡塗地接受這一事實。他們毫無準備就和老年突然打了照面,卻不知這個結果是一天一天累積而成的。就好像用交談、閱讀和冥想打發途中時間的旅行者,不知不覺就會到達目的地。永不停歇、飛速前進的生命旅程也一樣,不管清醒還是沉睡,時間流逝的速度都不會改變。那些被瑣事纏身的人,只有在生命終結時,才意識到時間的存在。

    〈論心靈之安寧〉
    我們經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因此正確的自我評價至關重要。有些人因為過於相信自己的口才而受到傷害,有些人對財富要求過高卻無法實現,還有人在繁重的勞動下過度透支了自己虛弱的身體。有些人過於羞澀,無法適應需要拋頭露面的政治生活;有些人過於魯莽,無法適應嚴謹的法庭工作;有些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稍有不悅就出言不遜;有些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才智,總會說出一些機智卻會給他們帶來危險的俏皮話。考慮到這些情況,相比於參與公共事務,隱退無疑是更合適的選擇——熱情而又魯莽的天性,往往會因為直言不諱給自己帶來麻煩。
    我們還應審視將要從事的事務,判斷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它。畢竟,執行事務的人必須有超越事務本身的水準。否則,過重的負荷一定會將他壓垮。還有,有些事務與其說偉大,不如說龐雜——它們會不斷衍生出新事務,我們必須避免自己從事的事務又衍生出各種新事務,最終讓我們無法全身而退。你應該選擇去承擔那些你能完成,或者說至少希望自己能夠完成的事務,避免可能在過程中變得越來越複雜、無法像預期那樣順利完成的事務。
    人的選擇更是至關重要。必須明確,那些我們選擇一起共事的人,是否值得我們奉獻出生命的一部分時間,而這些時間上的犧牲又是否能為他們帶來改變。真的會有一些人,我們為他們付出,他們反而以怨報德。阿森諾德斯說,他不會和那些不認為欠了自己人情的人一起用餐。你應該也能想像,他更不願意與那些認為一頓飯就可以報答朋友恩情的人打交道。在那些人看來,桌上的菜品多就能證明自己的慷慨,表明對別人的重視。一旦少了觀眾和見證者,這些私下的大快朵頤就毫無樂趣。
    你還必須思考,自己的性格是更適合實際的活動還是安靜的研究和沉思,然後選擇符合自己天賦和天性的方向。伊索克拉底曾強行把厄弗羅斯從廣場上拉走,因為他覺得後者更適合編纂歷史。通常,強迫不利於天性的發揮。一旦違背天性,人很難取得成功。

    還有一個引發焦慮的重要原因——太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不願意向任何人公開真實的自己,過著和多數人一樣的虛偽生活,彷彿生命只是一場表演。如果一個人總要謹言慎行,擔心面具滑落時暴露真面目,那他無疑會痛苦不堪。如果我們只希望自己好的一面被別人看到,那就不可能做到無憂無慮。畢竟,很多時候我們還是需要被迫卸下偽裝。即便自我隱瞞能多少帶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這種躲在面具後的生活依然不會讓人開心。相反,如果可以用誠實真切、樸實無華、簡單純樸、毫不掩飾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那將是多麼令人愉悅啊!當然,熟悉往往會帶來輕視,完全暴露於眾的生活常常會面臨被嘲笑的風險。但無論怎樣近距離觀察,道德也不會貶值。因為單純而被鄙視,總要好過忍受虛偽的痛苦。當然,我們還是要注意適度:活得簡單質樸和活得漫不經心,這兩者還是大有區別的。
    我們要學習回歸自我。和性格迥異的人交往會打破平靜、激發熱情,加重尚未完全治癒的心理疾病。然而,獨處和從眾這兩件事又需要適當融合、靈活變通:獨處太久會讓我們渴望他人,從眾太久又會讓我們懷念獨處。總之,兩者互為解藥:獨處能治癒我們對人群的厭惡,人群則能消減我們獨處的孤單。

    〈論天意〉
    不管是平庸無奇、享受低級趣味的人還是偉人,他們都可能被好運光顧,但災難和恐懼卻只有偉人能戰勝。那些一直活在好運中,從未經歷過任何精神痛苦的人,他們對自然頂多也只能是一知半解。你說自己偉大,但如果命運不提供任何展示美德的機會,別人又怎麼會知道?這就好像置身奧林匹克運動場,你是場上唯一的選手,就算拿到了桂冠,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勝利。我沒法像祝賀勇者那樣祝賀你,只能像恭喜榮升執政官的人那樣恭喜你——你獲得的只是一個身分。對待好人我也持這種態度。如果環境從未給過他展示品質的機會,我只能說:「在我看來,你一直快樂,因此反而不快樂。你一生中從未碰到勁敵,因此沒人知道你的能耐,包括你自己。」不歷經考驗,人就不會瞭解自己,不會清楚自己的能力。正因如此,一切順利時,不少人會自願追逐苦難,給美德一個在世人面前閃耀的機會,否則它就只能被埋葬在黑暗中。要我說,偉人面對不幸,就像英勇的戰士面對戰爭一樣,常常都是歡欣鼓舞的。我曾聽說,提比略• 凱撒時期的角鬥士特里姆菲斯曾經抱怨表現機會太少。「曾經的輝煌時代,」他說:「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真正的勇士貪戀危險,他們在意的更多是該如何努力,而非所要經歷的磨難,因為磨難也是榮耀的組成部分。士兵以負傷為榮,對盔甲上的鮮血津津樂道。從戰場歸來毫髮無損的士兵或許同樣英勇,但負傷歸來的英雄卻更令人欽佩。神想要一些人流芳百世,於是對他們格外青睞,不斷給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精神抖擻、英勇無畏地去完成勇者才能完成的重任。只有在風暴中我們才能評價領航員的水準,只有在戰場上我們才能分辨士兵的能耐。假如你一生富貴,我又如何知道你貧困時能否雲淡風輕?假如你一直生活在掌聲中,民眾總是毫無緣由地對你青睞有加、言聽計從,我又如何知道你在面對羞辱、詆毀和怨恨時有堅定的決心? 假如你到老都家庭平安、兒女滿堂,我又如何知道遭遇喪子之痛時你有多克制?那些你安慰別人時會說的話,我想知道它們能否安慰你自己,讓你自己停止悲傷。我懇請你,不要畏懼不朽之神在我們腦海中種下的荊棘。不幸給予美德機會。那些因享樂過度而麻木遲鈍的人才實屬不幸。他們帶著慵懶的滿足感在平靜的海面漂浮,遇到任何一點風浪都要大驚小怪。挫折對不熟悉它的人打擊最大——脖子越柔弱,鎖鏈越沉重。新兵一想到受傷就會面色蒼白,老兵卻知道流血才可能贏得勝利,因此能夠勇敢地面對身上的鮮血。神也在用同樣的方式磨煉、評估、訓練自己想要考驗和愛護的人。那些看似被神縱容和寬待的人,神只是讓他們變得經不起挫折而已。這世上沒有誰能幸福一輩子。那些看起來總是順風順水的人,總有一天會面臨應得的災難。他們沒有逃脫不幸,充其量只是緩了一緩。

    〈論閒暇〉
    生活可以被劃分為三種,哪種最好這一問題一直為人類所探尋。第一種生活注重享樂,第二種注重思考,第三種注重行動。如果我們願意把哲學上的爭論和鄙視暫且拋開,我的看法是,這三種生活並非彼此獨立。事實上,不管你給它們貼什麼樣的標籤,這三種生活最後都還是會融為一體。注重享樂的人並非徹底不思考,注重思考的人並非完全不享樂,注重行動的人更離不開思考。「三者最重要的差別是,」你說:「一件事到底是最終目標,還是其他意念的副產品。」這麼說當然沒錯,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可能截然不同:一個人不可能只思考不行動,也不會只行動不思考,而第三種人(人們可能對他們評價不高)看重的也未必是隨隨便便的享樂,而是理性思考後那種穩定而持續的快樂。可見,追求享樂本質上也是行動。是啊,人怎麼可能不行動?連伊比鳩魯都說過,有時他會從享樂中抽身去追求痛苦,以免享樂之後痛苦隨之而來,或者說透過這種方式用小苦代替大苦。為什麼我要說這些?為了證明所有人都願意思考。不過,思考對其他學派來說是終極目的,對我們來說卻只是旅途的一部分,而非永恆的港灣。

    〈論幸福生活〉
    2
    討論幸福生活這件事時,你沒必要像投票時那樣說: 「這邊似乎占了多數。」這恰恰只能說明那邊不夠好。人間諸事可並非那麼井然有序,多數人喜歡就是好的。相反,多數人的選擇通常最糟糕。我們應當去尋找最佳方式,而非最常見的方式;能長久維持幸福的方法,而非烏合之眾的方法,因為後者往往是真理最糟糕的闡述者。這裡說的烏合之眾,不光指廚房幹活的僕人,也包括達官貴人。一個人的穿著代表不了什麼,我不會只憑眼睛看到的去評價人,而是會選擇更有效可靠的方式。靈魂是否高貴應當交由靈魂去判斷。如果靈魂有工夫休憩,能夠靜下來喘口氣,唉,那她將會面對怎樣的自我折磨。一旦真實地面對本心,她定會說:「迄今為止所做的一切,我都希望它們從未發生;每當回想起說過的那些話,我都寧願自己當初是啞巴;每當想到祈求過的一切,我都覺得它們更像是敵人的詛咒;而我所懼怕的——神啊,和貪戀的東西相比,它們反倒沒什麼負擔!我與很多人結怨,又放下仇恨重歸於好——與惡人尚且能維持友誼,和自己卻從未達成和解。我曾絞盡腦汁想要脫穎而出,透過捐贈錢財引人注目,可我所做的,只不過是將自己暴露在惡意的刀劍下,讓它知道該向哪裡進攻。看到那些人了嗎?他們吹捧你的口才、追隨你的財富、努力討你歡心、讚美你的權力,可他們卻是你的敵人,即便現在不是,將來也一定會是。想知道有多少人嫉妒你,就看看有多少人崇拜你。既如此,何不去追求真正的善呢?那種內心能感知到,卻不需對外炫耀的善?那些吸引眼球、讓人們停下腳步帶著豔羨指指點點的東西,說到底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罷了。」

    3
    讓我們去潛心探索高於表像的東西吧——那種內在堅實、恆久、優雅的品質。它就在不遠處,只要知道該朝什麼方向努力,就一定能找到。事實上,我們經常忽略觸手可及的東西,黑暗中絆倒我們的,或許正是我們苦苦尋覓之物。
    好了,我不和你囉唆細節了,一一羅列並反駁其他哲學家的觀點未免太過乏味。在這裡,我只希望你能聽聽我們學派的觀點。說「我們」,並不代表我想將自己和某位斯多噶學派的大師捆綁在一起,畢竟我也有權發表自己的看法。我會追隨某些人的看法,用某些人的觀點劃分問題,還可能在前輩發言後,不做任何反駁,只說「我要補充的就只有這麼多」。與此同時,我會遵循自然的指導——這也是斯多噶學派普遍認同的觀點。不脫離自然,按自然的法則和規範打磨自我才是真正的智慧。
    幸福是與內在本性和諧一致的生活方式,只有一種途徑能夠實現。首先,我們必須擁有健全理性的頭腦。其次,要保持足夠的勇氣和充沛的精力,遇事百折不撓,能隨時應對各種緊急情況。注意身體及影響身體的原因,但又不為此過於焦慮。最後,關注能改善生活的東西,但又不過度沉迷其中。面對命運的饋贈,做它們的主人而非奴隸。
    相信不用我多說你就會明白,一旦看淡那些讓人興奮和痛苦的東西,等待我們的就是持久的安寧和永恆的自由;一旦驅散欲望和恐懼,原本那些瑣碎、脆弱、有害的東西就會消失,我們就會擁有無窮無盡、穩固的快樂,收穫靈魂的平靜和諧以及真正的偉大和仁慈。畢竟,罪惡誕生於軟弱。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