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詳情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一代宗師葉問,由佛山獨闖香江武林,教拳授徒,逐步將詠春拓展到不同社群。如今「葉問詠春」被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足以肯定葉問終生傳揚詠春文化的重大貢獻。到底葉問一生武藝,如何代代傳承?又怎樣從香港發揚光大,繼而推及全球呢?
本書探尋葉問在香港教授詠春拳術的蹤跡。全書分三章,首章先從舊相片、報章雜誌、廣告及書信中,梳理葉問詠春的流播與發展;第二章追蹤葉問詠春傳承系統,分述葉問兒子、徒弟如何藉著傳承和保育,讓葉問詠春的精神長存,影響力遍及全港以至海外;第三章分別討論電影的創作與真實,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題材紀錄片的製作上,葉問詠春作為題材的成功之處,並剖析各種製作考慮與拍攝上的重重困難,讓讀者就現今文化保育發展有所啟迪。
★目錄:
序一 葉港超 001
序二 李煜昌 002
序三 梁錦棠 004
序四 嚴志偉 006
序五 徐貫通 008
序六 黃匡中 010
序七 王結玲 012
序八 馮應謙 014
序九 林玉鳳 015
自序 017
前言 020
第一章 發掘「葉問詠春」
1.1 舊相片 025
1.2 報刊文章、廣告 045
1.3 告示、書信 075
第二章 探究傳播方式
2.1 血脈傳承 083
2.1.1 葉問長子葉準 086
由坪石邨陽台到世界舞台──葉準 086
傳承詠春向學科發展──葉準授徒彭耀鈞 104
2.1.2 葉問次子葉正 116
隨父在伊利沙伯醫院任助教──葉正 116
由醫療輔助隊詠春教練到詠春體育會主席──葉正授徒李煜昌 127
2.2 師徒傳承──葉問早期弟子 136
2.2.1 梁相(標指王) 136
學詠春防身養生重視武德──梁相授徒梁錦棠 136
2.2.2 駱耀(尋橋王) 161
隱居上海街嚴選徒弟──駱耀授男駱勁江 161
香港警察中國武術會駱耀詠春班助教──駱耀授徒嚴志偉 179
2.2.3 徐尚田(小念頭王) 185
剖析九龍華仁國術會特刊到詠春寶典──徐尚田授男徐貫通 185
2.2.4 黃淳樑(講手王) 209
鮮有放大先父與李小龍關係有因──黃淳樑授男黃匡中 209
第三章 電影與紀錄片
3.1 電影《葉問》的真實與創作 237
3.2 製作非物質文化遺產題材紀錄片 249
參考資料 283
鳴謝 294
<作者簡介>
李家文
畢業於香港樹仁學院(現正名為香港樹仁大學),及後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曾獲選參加美國國務院學者交流計劃,成為SUSI(The Study of the U.S. Institute on Journalism and Media)項目新聞與傳播訪問學者。現為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大學外務統籌、專業應用副教授。
曾在新聞行業全職工作十多年,現主理新聞教育工作,同時兼顧傳媒和研究等範疇,包括為《信報》撰寫專欄。曾主持電台及電視時事節目,擔任電視台駐北京新聞中心主任、港聞組及中國組助理新聞採訪主任,以及新聞主播等職務。
自2013年起接觸葉問宗師的後人及徒弟徒孫,展開「葉問詠春」研究。2018年與學者合作「詠春的傳承與保育」項目,獲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資助,以文字及視像記錄探究「葉問詠春」,執導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紀錄片《守道》。其他執導的紀錄片,包括研究傳媒發展的《記錄時代》及《撼動》。著作有《國民身份與採訪衝擊》、《新聞與傳播系這條路──選校入行參考》及《新聞是歷史的畫面──香港的電視新聞》等。
★內文試閱:
教學相長,當上大學教員,學到的遠較預期多。2007年炎夏,在兩所大學當上兼任講師,嘗試將在傳媒學到的功夫傳授給莘莘學子。教學工作一點也不易,即使有採訪實戰經驗,在課堂未必能引起每位學生的興趣。把獨家報道講完一遍又一遍,請來屢獲獎項的新聞界友好來,再多的分享,加上文獻與新聞學經典著作,就能教曉學生在新聞現場發揮潛能?在新聞與傳播範疇,如何拿捏得宜,前線到管理層級都有不同理解,身在其中,自有一番體會。在新聞教育工作,單在備課的過程,需要不斷更新實際案例,聚焦自己的歷練,並不足夠。
2013年春,在社交媒體看到樹仁校友學詠春的帖文,在她的引薦下,由北角寶馬山的大學校園,跑到佐敦山林道的拳館,遇上教學有法的葉問宗師徒孫。在香港教授詠春拳學,手執教練證,有實戰對決經驗,為名師的授男或授徒,不一定覓到知音與追隨者。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與內涵的師傅,不靠獨門秘笈。在多年的教學歷練,他們深入了解不同資質、態度與背景的徒弟,願意交心、調整教學法或是擇優而教等,各有心得,方能在香港以至海外從不同層次推展葉問詠春。
這八年間,結識多位無私的詠春師傅兼教育家。構思非遺研究項目,由搜集資料、拜訪多個系統,到出席大大小小的武術界活動,幸得一眾武術家出手相助,悟出法門,層層剖析葉問詠春傳承與保育之發展歷程。當中的內涵,包括拳理、哲理,以至傳承發展層面和師徒關係的變化,從傳播方式入手,試做研究。最初,在時任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梁天偉教授的提點下,抓緊葉問宗師家人的脈絡。透過宗師弟子黃淳樑的授男黃匡中師傅,認識葉問長子葉準師傅。幾年間,追蹤葉問詠春血脈和師徒兩個傳承系統。機緣巧合,與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李樹甘博士商談手上的研究項目,跨學科合作撰寫「詠春的傳承與保育」計劃書,成功申請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透過相關資助研究、保存、推廣及傳承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葉問詠春。
多得葉問宗師的後人,長子葉準及其授徒彭耀鈞師傅,次子葉正和他的授徒李煜昌師傅,聯同宗師早期其中四位弟子的授男或授徒,包括梁相授徒梁錦棠師傅、駱耀授男駱勁江師傅、駱耀授徒嚴志偉師傅、徐尚田授男徐貫通師傅和黃淳樑授男黃匡中師傅,多位武術界前輩,以及樹仁校友冼浩賢等研究團隊上下,完成「詠春的傳承與保育」項目。及後,各師傅繼續搜羅更多珍貴的文獻及相片,願意進一步分享過去幾十年來如何傳承葉問詠春。
葉問詠春門人所表述的,不只光輝一面,更多是坦誠分享傳承保育路上,面對的重重阻力。傳藝授業,或是荊棘滿途,如何守道,展現的不只是拳頭功架,更多是拳理當中的邏輯智慧。這書載有葉問宗師後人、徒弟、徒孫及詠春愛好者收藏已久的瑰寶,分析文獻和梳理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的史料,多得樹仁大學新傳系師妹彭芷敏以特約編輯的身份,多月來不分晝夜地協助。現任《信報》國際組編輯主任的芷敏,先後在香港電台、有線電視和無綫電視新聞部任職,憑她十多年的編輯經驗,在舊報刊發掘到更多研究新角度。這書能順利完成,多得她和三聯書店編輯團隊緊密溝通,默默付出,實在沒齒難忘。
由「詠春的傳承與保育」項目到編寫這書,再一次衷心鳴謝我的家人、母校香港樹仁大學、樹仁中文系師兄彭耀鈞師傅、楊永勣師父以及PVT等一眾詠春同門。
李家文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專業應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