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P00-A900I2W1E

性別多元宇宙:跨性別生命故事集

驚喜優惠
$300
$380
  • P幣

    全盈+PAY 單筆消費滿$1,200元贈80P幣(限量)

  • 登記抽

    【12月24力】APP限定 指定品下單登記抽 SONY LinkBuds Open藍牙耳機(隨機)

  • 登記抽

    【12月24力】APP限定 全站指定品單筆滿$5500登記抽微軟Surface AI觸控筆電

  • 登記送

    【全家】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熱厚濃靜岡抹茶拿鐵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6267594186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1/22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看見跨性別者的真實人生

    即使是現今在性別環境上堪稱相對開放多元的台灣社會,對於跨性別的理解也才剛開始。尤其是近年來從體育到法律領域上各種關於跨性別的討論,即使在相對開放包容的意見中,難免還是擺脫不了二元性別框架。
    同志諮詢熱線協會關注跨性別議題的時間也已經有二十年了。從早期跨性別義工的參與、成立跨性別工作團隊,到正式成立跨性別小組,辦理各種聚會、講座、工作坊、家庭晤談、支持團體,乃至二○一九年主辦第一屆跨性別遊行至今,熱線一直站在第一線支持跨性別、進行社會教育與倡議。本書是熱線的跨性別小組努力多年呈現的二十一篇跨性別真情告白,透過自述或訪談,瞭解跨性別者的真實生命,從內在的心理變化、自我思辨過程,到外在的社會規訓、法律制度、醫療資源取得、人際關係、職業選擇的影響與調適。
    書中的真實故事從年輕到年長,經歷不同時代社會處境、不同職業背景的跨性別生命軌跡。女跨男的學校老師,不斷在校園中被學生詢問是男生還是女生;性別氣質不明顯的孩子,在國中校園被老師訓斥「可不可以正常點」;也有受訪者活到退休,才知道性別可以改變,但卻因為年紀大身體無法承受只能放棄手術;也有故事主角以男性身分與男性及女性交往過,再變成女性身分與女性及男性交往過;也有人是喜愛自己生理男性的身體,卻也愛以偽娘的樣貌與人交流。故事中廣泛觸及跨性別遭遇的各種生命議題,展現跨性別突破性別框架的各種思考與衝撞。
    書中特別收錄實用的附錄,包括:「跨性別相關名詞小辭典」,幫助讀者瞭解跨性別文化;「熱線Podcast頻道跨性別主題節目」及「熱線YouTube頻道跨性別議題短片」,透過活潑生動的影音節目,提供讀者深入認識跨性別真實生活、社會處境與生存困境;「全國跨性別醫療資源彙整」,詳細蒐集各地區醫療資源,幫助跨性別朋友在這崎嶇二元社會中減少就醫障礙。
    希望透過本書,看到如同多元宇宙般與我們不同卻又再真實不過的生命故事,讓我們不再固守二分法的性別框架,可以理解不同選擇的心路歷程。


    ★本書特色:

    ☆ 第一本跨性別生命故事集,多位跨性別者現身說法、第一手告白。
    ☆ 跨性別,就是跨越性別本身定義的人。
    ☆ 不同年齡、不同職業與社會處境的多元故事。
    ☆ 刻畫跨性別者的內在不安與衝突和外部影響,故事生動細膩。
    ☆ 豐富實用附錄,熱線影音節目與醫療資源彙整。


    ★名人推薦:

    UG(社群變裝名人台灣變色龍)
    尤美女(前立法委員、同婚法案主要推動者)
    胡郁盈(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飛利冰(布農族變裝皇后)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陳美華(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兼社科院院長)
    黃明真(跨性別教師、2024年師鐸獎得主)
    劉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同聲推薦


    ★目錄:

    導讀:值得珍視的異質性 〔徐志雲〕
    序:主體存在優先於名詞概念/符號認同 〔蔡瑩芝〕

    A、同平安——進女廁聽到「男生在隔壁」讓我很困擾
    B、楊雁——原來我是跨性別雙性戀,也是性別酷兒
    C、酸六Suan 6——老師羞辱、同學窺視侵略身體,國中如地獄
    D、班卡拉蝸牛——老師,你是男生還是女生?
    E、YY——如果不是表姊支持,我不會活到現在
    F、龍王萬馬——打破性別框架向世界發聲
    G、小祐——希望有一天再沒有名詞喚作「跨性別」
    H、欣妍——我到退休後才知道性別可以改變
    I、Joe——年逾知天命,不吝分享變性經驗
    J、冬天——社團同學支持,高中才沒自殺
    K、老詹——想要生理男性身體,算不算落入性別刻板印象?
    L、Poko——可接受男性身體,享受偶爾扮裝偽娘
    M、艾麗——擔心跨性別身分招致不友善,不敢回部落

    #行動代號跨性別
    N、賴蔚炅——上個世紀的扮裝皇后、前少女,如今的中年大叔
    O、酸六Suan 6——台灣跨性別巨星aka漂亮寶貝
    P、老詹——機智跨性別醫生的職場求生
    Q、阿虐——我的性別認同不是流動的,他本來就在那裡
    R、黃小愛——跨性別就是一般人
    S、酸六Suan 6——跨性別是「愛情的騙子我問你」
    T、盤——投身學術倡議論述看見性別多元樣態
    U、謝嘉宸Miya——跨越性別框架就是跨性別

    附錄1:跨性別相關名詞小辭典(本書內文提及跨性別相關名詞說明)
    附錄2:熱線Podcast頻道跨性別主題節目
    附錄3:熱線YouTube頻道跨性別議題短片
    附錄4:全國跨性別醫療資源彙整


    <作者簡介>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成立於一九九八年六月,關注台灣同志平權運動、致力改善LGBTQ+同志處境,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全國性同志機構。現有工作小組:接線、家庭、教育、愛滋、老同、性權(青少年)、親密關係、跨性別,以及南部辦公室。由十三位專職人員帶領超過四百位義工推動各項同志議題倡議、教育及社群服務工作。(https://hotline.org.tw/)

    採訪撰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跨性別小組
    熱線跨性別小組於二○一一年年底成立,希望為跨性別社群帶來更多支持與資源。小組每年舉辦多場跨性別聚會與跨性別主題講座,也於網站上彙整全國跨性別醫療資源,並編寫《跨性別醫療手冊》。同時也努力讓社會大眾更認識跨性別,除了受邀演講外,也推出Podcast節目「喜咧跨蝦米」,分享跨性別朋友的各種經驗,並於二○一九年首次舉辦第一屆台灣跨性別遊行。



    ★內文試閱:

    •作者序

    主體存在優先於名詞概念/符號認同
    撰文╲蔡瑩芝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政策倡議主任、跨性別小組負責人)

    由於深切體認到跨性別的資源在台灣社會十分貧乏,二○一一年底,幾位熱線的資深義工和我一起組成跨性別工作團隊(簡稱跨工團,是跨性別小組的前身),開啟熱線針對跨性別社群的服務。一直以來我們懷著期待,一方面希望提供跨性別社群及其父母親人以及伴侶,更多支持與資源,二方面也希望促進同、雙性戀與跨性別的相互理解,進而讓社會大眾更認識跨性別。這本書集結跨性別小組成員之力共同完成,也正是符合這些目的。

    委身二元框架,時刻對性別不安
    二○一五年夏天,幾位跨性別小組的成員聚在一起,熱烈地討論這本書的發想企畫,希望藉由整理眾多獨特的跨性別生命故事,可以將我們在跨性別社群中所看到的豐富樣貌呈現在眾人面前。
    在性別二分的環境下,我們深感整個社會對於跨性別缺乏認識,在資訊不流通的年代,不只社會大眾不了解跨性別,跨性別朋友有時也未必能夠獲取相關資訊。不少朋友長年委身於二元性別框架中,時時刻刻都對性別感到不安,但成長的年代尚未出現跨性別一詞,媒體上報導的變性又離自己十分遙遠,缺乏典範與想像,實難勾勒出理想的樣子。時至今日,即使跨性別一詞已經在台灣使用超過二十年,我們還是會聽到一些朋友在摸索性別認同的道路上,因擔心自己不符合特定樣貌而稱不上「跨性別」。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很多人在摸索認同、尋找資源的過程中,很努力探尋自己的可能性,因此我們希望這本書會是一份助力,幫助正在摸索性別認同的朋友,可以藉由看見跨性別社群中的各種樣貌,而不再為自己的性別感到徬徨,不用為了迎合社會去改變心中最真實的自己。我們期待拉開性別的光譜,重點並非能否將自己安放在跨性別的大傘之中,而是即使溢出二元性別框架,也依然保有自己的認同與喜好。

    個人生命獨一無二,難以分類框架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共有十三篇文章,其中九篇為作者自述,四篇則是訪談寫作而成,後半部是熱線在二○二二至二○二三年的「行動代號跨性別」計畫中所做的八篇人物專訪。前半部與後半部的寫作風格與取材角度皆有相當大的區別,即使重複出現的主角,故事讀來也會感到耳目一新。本書最後我們附上名詞解釋小辭典,既保留當事人的慣用詞彙,也讓讀者對照後有助理解文意。
    本書所談的「跨性別」是一把大傘的概念,這一詞可以海納各種不在二元性別框架中的次族群,而今日有些人會採取較狹義的分類,認為跨性別的認同較為二元,非二元則較為打破框架。要提醒的是,由於前半部的生命故事多數是在二○一五至二○一八年間完成,當年台灣社會尚未出現非二元的認同與社群,如今若帶著非二元的敏感度來閱讀,則也能在一些故事中看到跨性別與非二元狀態的重疊之處,難以一刀切分。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主體的存在優先於名詞概念、符號認同,許多偏好、經驗都難以簡單歸類是哪一個族群所獨有,再加上時間的變項,很多時候性別的認同、跨越程度、所選擇的醫療介入都有可能因著個人生命發展與摸索而移動。不只是讀者在學習認識跨性別,跨性別也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持續地與這個社會碰撞,在性別方面,時而接收新的資訊與資源,時而接收新的考驗與衝擊,並且努力學習、尋找安頓身心的平衡。

    並非提供指認的性別圖鑑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本書並非一本性別圖鑑,不是要讓讀者在閱讀後去指認誰是跨性別,或要輕易將人歸類。故事文本提供一個視角,讓讀者能夠看見、同理並貼近故事主角作為人在性別上的一段經歷。藉由閱讀生命故事,讓讀者也能理解,跨性別並非冷冰冰的議題,更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個人。
    因此,除了跨性別朋友之外,這本書也適合任何想更了解跨性別的朋友閱讀,讀者會看見故事中每個人對於性別認同、外貌、醫療介入的選擇都差異甚廣,除了性別認同或服裝外貌之外,也交織著性傾向、年齡世代、職業、信仰、族群等差異,成就了每個獨一無二的生命樣貌。

    •導讀

    值得珍視的異質性
    撰文╲徐志雲
    (精神科專科醫師,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前理事長)

    每次當我推薦個案到熱線的網站尋找跨性別相關資訊時,個案常常會問我:這個協會不是叫「同志」諮詢熱線嗎?也會有跨性別的資源嗎?
    這時我就得解釋:當代「同志」的定義範圍早就不只是同性戀了,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服務的族群涵蓋LGBTQ +,還有更多不同樣貌的多元性別者,更重要的是,同志諮詢熱線協會關注跨性別議題的時間也已經有二十年了。
    從早期跨性別義工的參與、成立跨性別工作團隊,到正式成立跨性別小組,辦理各種聚會、講座、工作坊、家庭晤談、支持團體,乃至二○一九年主辦第一屆跨性別遊行至今,熱線一直站在第一線支持跨性別、進行社會教育與倡議。
    即使這麼多年來,社會對於性少數的誤解與砲轟不斷,溝通絕非易事,我們依然相信,跨性別者真實的生命樣貌,是熱線堅持不懈的底氣。當真實存在的生命無法在社會的容器中安身立命,我們不應選擇忽視痛楚,而是盡力改變生硬的容器,讓社會更柔軟、更彈性、更能涵容多元。
    循著這個脈絡,本書的誕生變得必要而迫切。有幸能夠搶先閱讀這本書,我自己最想為本書下的註解,就是「異質性」。這本書的眾多故事中,可以看到男跨女、女跨男、非二元等各種不同的認同,百花齊放的性別展現,可以看到自我探索與成長的不同軌跡,可以看到性別認同與性傾向的多重交織,也可以看到不同情境下的醫療選擇。每一位跨性別者都是獨特的,也沒有一種正確解答可以運用在所有人身上。
    在我門診當中的個案,有許多人因為性別氣質與社會格格不入,而歷經了多年的自我懷疑、跌跌撞撞,終於踏進了診間。身為精神科醫師,除了陪伴個案探詢自我認同、處理家庭關係、協助跨科合作資源,我也一定都會建議個案,多認識這個社群、多看看跨性別這個大傘詞彙底下的不同人,也許更可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怎麼找到自己最能安適的所在。因此,我也誠摯希望這本書,讓跨性別者與想要更了解跨性別的人,都能夠敞開生命的多種可能性。


    •摘文

    A、同平安——進女廁聽到「男生在隔壁」讓我很困擾

    撰文/同平安
    修改/盤、吳崢鴻、辛奇樺、林筱庭
    完稿日期/二○二四年一月卅日

    曾有人說,人生就像一本書,不翻到最後一頁,永遠不知結尾會是什麼。如果只看我三十歲以前的人生,還真的很難想像會翻轉變成現在的我。
    我的童年非常幸福,父親對小孩的管教一視同仁。我的三個弟弟在學校總是拿到課業名列前茅的獎狀,而我的總是「熱心公益」,但爸爸都會把獎狀裱框掛在牆上;又或者和弟弟打架時,父親認為動手就是錯的,讓小孩通通排排站,從老大打到老么。我是老大,沒有弟弟聰明,又不敢跑,所以被打得最多,但也養成了對事情的正確觀念。

    弟弟會撒嬌,母親說他把我們生錯
    弟弟們都會撒嬌,說母親喜歡聽的話,尤其是我二弟。母親有時會說我不是女孩子,他把我和二弟生錯了,他應該是女孩,而我是男孩。我們也真的都算是「生錯了」。我不知道,為什麼女孩子就要會撒嬌呢?
    小時候很喜歡看歌仔戲、蹲在戲棚下烤魷魚吃,放學書包一丟就跑出去看,母親老是叫我「野馬」(台語)。戲看久了,開始希望我自己是男的,那就可以學古時候的俠客到處行俠仗義,或是當個流浪天涯的浪人,遊歷各地。也開始發現性別的限制,因為不是男生,我不行當流浪漢睡路邊,男的在外流浪比較安全,不像女生比較麻煩。我從小被教導女生半夜在外是危險的!
    但我喜歡跟男孩子一起玩,他們也從來不把我當女生看,一直都玩男孩子的遊戲:彈珠、紙牌(尪仔標)、騎馬打仗、玩火把、做竹子錢筒、打水漂、牽牛車、打陀螺、水上遊戲等。學校有跳舞或演戲,我都自動當男生的角色。
    大約在國小三四年級,我就知道我喜歡女生,那個戒嚴年代又比較保守,不敢讓自己顯得很特別,更不敢讓人知道自己的性向,但也從他人身上看到同志的跡象。
    國中的時候,小學好友下課常來找我玩。他班上有一位女生寫情書給他,老師居然在班上讀了出來,我朋友不喜歡那個同學,所以非常生氣。不只如此,還會有其他女同學跟蹤他回家,當時這件事還在學校引起一陣騷動。我想這也是因為他長得太帥了,才會有這麼多人喜歡。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遇到有人那麼公開表現同性間的感情。
    升上高中後,我喜歡去逗一些不太說話的同學,開玩笑說要把他變成我第幾位老婆。其中一位畢業後得了血癌,我去探望,他姊姊提起跟這位同學的一段對話——姊姊說,還沒結婚就離世實在很捨不得,這位同學聽到立刻回說,「我已經結婚了,是跟同結婚的。」我聽到這些話,心裡也很難過,現在想到了還是會哭。

    鄰居伯伯想把國二女兒介紹給我
    高中時,我很喜歡晚餐後到後院看星星,因而認識了一位鄰居長輩。他應該很喜歡我,閒談中想介紹二女兒給我。我早知道他二女兒很優秀,聽說之前曾有男同學到他家表示好感,被那位長輩問東問西,斥責功課不好就別來找他女兒,那位男同學只好打退堂鼓。當時他二女兒才國二,我高一。
    一聽到伯伯那麼說,直覺反應就是趕快說「不用了」。回家後說起這件事,弟弟們都異口同聲說:「可以跟他說你有三個弟弟啊!」不過這件事似乎沒有破壞伯伯對我的印象。有次,他們全家要出遊幾天,留大女兒一人在家,伯伯不放心,希望我能去他家陪大女兒。大女兒當時已在工作,大我幾歲,但我最後還是拒絕了,而伯伯也沒有再提過這方面的事。其實,我並不是不喜歡他女兒,只是怕麻煩。那位伯伯是很厲害的人,我擔心之後會惹麻煩,深怕他知道我喜歡女生。
    我從小就知道我對女孩子有感覺,只把男孩子當兄弟,曾經以為這一輩子都不可能結婚。雖然曾有許多機會快速進入與女生交往的關係,但皆未使我立即走向同志這條路,直到三十幾歲,遇到第一位女友,我的世界才開始變得不同。
    在這之前,我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從小接觸教會,我的心中只認定一位真神,那就是耶穌基督。小時候我住在廟的隔壁,每天在廟前空地上玩耍,面對那些木刻的偶像,從不會去敬畏或害怕,只當他們是廟裡的裝飾品。
    高中畢業那年,我受浸,公開宣告對耶穌基督的信仰,開始了教會生活。下班時我幾乎都去教會,一週有五天晚上參加聚會,主日(星期日)更是整天在教會;後來,不只聚會,連早上六點的晨興001我都不缺席,牧養者、教導者這些前輩都特別喜歡我,親自和我一對一研讀《聖經》。

    教會認識第一任女友,不敢出櫃
    我的生活浸淫在教會中,因緣際會認識了一位吸引我的女性,我們彼此互相吸引,他成了我第一任女友。但,「同志」在教會是個不能提的詞彙,即便大家愛你,然而當他們得知你的同志身分,那個愛便會變質;有一些善意的基督徒即使接受,也會請你不要公開提出來,能大力認同的真是少之又少。
    我和他也感受到這股壓力,「同志不正確、被神詛咒」的想法纏繞心頭,尤其在那個年代,關於同性戀的新聞都很負面。雖然我們選擇躲在櫃子裡,我不說、也沒人問過,但我們彼此都對這段關係抱持著懷疑。在一起一年後,心裡的焦慮愈滾愈大,我們決定要結束「不對的行為」,雖然還常在一起,但我們再也沒有親密的肢體接觸。
    幾年後,由於種種原因,他選擇進入婚姻;我結束密集參與教會的日子。
    在這之後,我雖然仍持續研讀《聖經》,但也開始試著接觸以前認為可能會「玷汙」自己的其他宗教,例如摩門教、道教,研討生命的真相;遇到同光教會,知道了對《聖經》矛盾之處的一些見解。
    教會教我活出一套生活,我也真活出一套生活。現在的我知道,我活出了我自己,不須對旁人負責,我就是我。雖然這幾年甚少去教會,但我只相信自己對主負責。為何我需要為了別人而隱藏自己是同志呢?同志並不羞恥,反而是驕傲。身為一名同志基督徒,我只要做自己就夠了。過程中,我不斷向主祈禱,主並沒有阻止我,而是讓我經歷這一切。
    以我所認知的神來說,人接受審判時是以個人面對主,至於有誰絆跌你(例如旁人陷害、欺壓)都不是理由。主曾說:「那人與你何干。」說明了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我相信我在做的事。

    離開教會,找資訊踏入同志圈
    女友結婚、我離開教會之後,希望認識其他朋友,也曾想過如果是與同性戀交往,就不會因為(要去和男人)結婚而分手。那是二○○○年後,我開始搜尋女同性戀的資訊,找到一些網站,開始結交女同志朋友;參加網聚,算是進入了同志圈。
    在圈內朋友介紹下,我認識了第二任女友,開啟了新戀情。由於他的緣故,我也接觸當時推動同志運動的「性別人權協會」,擔任義工、出演影片主角。在幫忙性權會活動的過程中,我看到為同志運動、性別人權付出的王蘋、陳俞容、江嘉雯,他們為了自己、也為別人站出來,漸漸讓我發現,原來做一名同志是值得驕傲的事。
    我開始嘗試跟親友出櫃,真的做了之後才發現,出櫃其實沒那麼難。因為他們愛我,就會接受我。我的生活開始變得自由,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問題,也能與其他的同志朋友自在地相認,彼此無話不談。
    以前內心有話無法訴說很痛苦,每當遇到「同類」,就像是遇見親人般,高興到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嘗試走出衣櫃後,我更願意參與同志運動,雖然不能替同志做出什麼貢獻,但我願意站出來增加人數,我想只要多一個同志讓人看見,無形中就多一份力量。
    年輕時,我想活到五十歲應該很夠了,現在已經六十幾了,卻不覺得自己老,看著身邊許多更高齡的同志朋友,讓我不但不覺得自己是老年同志,也希望能為他們做一些事。例如,把生命歷程記錄下來,讓年輕一代的同志朋友知道:你們並不孤單,有一些人已經走在你們前面;為了以後的自己,你們要活得更好。

    曾以為變性才是跨性別
    人看自己或許都有盲點,有些最顯而易見的事物,往往最毫無意識。有一次,認識到跨性別組織「蝶園」的朋友,他說我是跨性別者,雖然我不太懂為什麼。剛開始接觸同志時,我以為跨性別者都是想變性的人,認為自己不是這樣的人。
    我參加跨性別相關活動,才漸漸明白「跨性別」指的不僅是想變性的人,有些朋友只在遊行場合才有跨性別展現;還有一些朋友日常生活或服裝打扮有跨越性別的表現,卻未必做手術;有的則會去做變性手術,成為另一個性別。我想,民間所謂不男不女、人妖、查某體、半南洋仔、娘娘腔、男人婆、鐵T、陰陽人、扮裝癖、變性人等,某種程度都算是跨性別吧。
    在熱線的接線義工培訓課程,我聽到講師介紹中央性/別研究室何春蕤老師的觀點,我粗淺的理解是:只要跨越原先的、生理性別的限制,某種程度上都是跨性別,不一定要變性。
    這讓我想到,自己或許是跨性別者。小時候除了想當男生、跟男孩子一起玩,外表上我也不喜歡女性化的樣子。母親會拿連身裙給我,但我都自己拿褲子來穿。不過,與第二任女友交往之前我都是留一頭長髮,當時反而是看到他對自己的髮型十分用心,才想到我也可以剪成短髮。
    至於身體,我希望自己的胸部看起來不要太明顯,進入圈內後嘗試過束胸,雖然配上襯衫的樣子確實讓我滿意,但還是覺得不舒服,之後就愈穿愈寬鬆。另外,我也希望可以擁有鬍鬚、聲音變得低沉等性徵。
    其實,我並不是完全沒考慮過手術,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有人會「變性」,但我不想動手術,一直以來都覺得與自己無關。第一次動念想「變性」,是得知第一任女友要跟男人結婚。那時我想,如果我是男生,他是否就不會跟別人結婚了呢?但那時候我已經四十幾歲了,即使變性成為男生,他就真的會嫁給我嗎?不過這念頭沒有困擾我太久,因為我是一個怕麻煩的人。
    記得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聽到平胸手術,對於到底要不要做手術跟朋友討論了很久。朋友認為,即使做了平胸,除了穿衣服好看之外,也不會改變我這個人的什麼,建議還是做我自己就好了。現在想起來,當年朋友若沒有這麼說,我可能就真的去平胸了。我曾想過,若我才三十幾歲,我一定去動手術;現在都已經六十幾歲,平胸手術的外貌效果對我的實質意義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泡大眾池引來陌生太太誤會
    不過,我不夠女性化的外表偶爾還是會引起一些波瀾。例如,前幾年跟朋友去爬山,大家臨時起意去洗溫泉,我推辭說會嚇到其他人,但他們執意要一起去洗大眾池。我心想:活到這把年紀了,還怕誰啊?去就去。結果就有位陌生太太一直盯著我,甚至跟其他小姐問說我是男是女?最後那位太太來找我道歉,對於「誤會」我的性別覺得不好意思。從那之後我每次去泡湯,走到女湯區的置物櫃就會先脫衣服。
    除了外貌,我對跨性別的思考也延伸到感情方面。
    我後來還有交過其他女友,有的認同為T,有的之後又與男性在一起。這或許反映我有一些跨越性別界線的氣質,能吸引不同特質的人吧。其實女同志的性別關係有多種,我曾經以為婆都是被動、文靜,後來有一任女友很主動,才改變我對婆的想法。
    在探索自己與跨性別的關聯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是鐵T。但,我與女同志朋友聊天時,才發現與許多鐵T不同的是,我並不介意脫衣服讓自己的身體與人接觸,更大的差異是對「男性」身分的態度。
    出社會後,進女廁非常困擾我,剪短髮後就更困擾,每次都擔心排隊時有人對我說:男生在隔壁,經常發生別人一進女廁看到我就跑出去的情形。如果是自己上廁所,我會去男廁或無障礙廁所,生活中被稱呼「先生」也是常有的事,我習以為常,如果叫我「小姐」我反而不自在。
    可是,許多T都不喜歡被叫成「先生」,並且排斥男性的身體,雖然他們的性別氣質非常陽剛,卻不認為自己是男性或跨性別。相較於T,我不會極力抗拒「跨性別」的身分。後來熱線成立跨性別小組,找我去開會,我剛好有空就參加了。直到最近這兩、三年,也會向別人說我是跨性別者。

    T媽媽擔心,不婚老來無人照顧
    最後想特別談談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年輕時也是同志,儘管如此,他對我的同志身分依然非常擔心。我每次交女朋友,他都會一再問我為什麼對方不去結婚或找男友,也會常跟我說他們的缺點。
    一直到後來我才明白,母親的成長環境讓他覺得女生都應該要結婚,有結婚才會有盼望。母親也會擔心我因為沒有小孩,老年會孤苦無依,總之,母親總是會替我操很多心。可是我都會以朋友的態度對待母親,讓他放下他的憂慮,我盡可能陪著他,讓他知道我很好,可以照顧好自己,我也讓他知道我有很多好朋友,所以不會孤單。
    從生命歷程來看,我實際和女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點算是很晚,有同志認同又是更後面的事情,無怪乎母親一開始並不認為我是同志。現在我已經是一名公開出櫃的同志,他便也不再說什麼。
    只是,我永遠是他的小孩,即使我現在已經是年過半百的人了,我知道在他眼裡,我一樣是他的小孩子。我心裡知道,母親不喜歡我老待在同志圈,但是他從不反對我,因此我也常跟他去旅遊、進香、吃飯。我知道母親做了很多改變,他漸漸接受我、信任我,後來我認識新朋友或是喜歡誰,也會主動告訴他,讓他們認識。我知道母親對我的生活非常好奇,我邀請熱線老同小組義工到家裡吃飯,母親看到後,不僅放心,也更相信我。這幾年來,我們母子的關係變得比以前親近,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回頭看這六十幾年,如果年紀小就得到同志、跨性別的資訊,應該會更順利,不用那麼坎坷,內心的掙扎跟對生命的不確定感就會比較少。因為不曉得自己要做什麼,日子一天一天地過,沒有重心,不曉得未來在哪裡,彷彿沒有目標的行屍走肉。跌跌撞撞地走到現在,總算確定了我到底是誰,可以真正為了自己活下去,寫出新的篇章。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審核您的退貨要求,通過審核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日內前往取件。請您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退回的商品及相關單據後,經確認無誤,次日起3~7工作日內退款,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