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O0Z-A900HSY9H
三穴並用更傳神

神針取穴自療心法

$316
$400
折價券
  • 一穴多用、兩穴合用與三穴並用為針法最高境界。
  • 以「少針多效」為最高指導原則。
  • 不管急症或難治之證,最好都針藥並用、中西共治才易見效。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限量)

  • 登記送

    【全家】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日式稻荷壽司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6269842414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9/26
  • 內文簡介

  • 〈封面提要〉

    一穴多用、兩穴合用與三穴並用為針法最高境界。

    過去的針灸禁忌已因鋼製毫針普及而減少;

    然不管急症或難治之證,最好都針藥並用、中西共治才易見效。

     

    〈推介本書〉

      坊間常有「一針二灸三用藥」之說,將針排在第一位,可能是因為「針」在止痛、救急方面的效用受到肯定。然真正能治病療疾、改善症狀,並鞏固療效者,還是要針藥並用才行。

      就針灸而言,其是否有效的關鍵在選穴。而穴位的敏感點常隨時辰而略有變動,原則上只要選正經正穴,加上其附近的「阿是穴」,多可「得氣」。大可不必故弄玄虛,生出許多「經外奇穴」。若能精選穴位,一次三、五針已足,三穴為上;若針刺如刺蝟(針圍),那就不入流了。

      現代醫藥科技進步,針灸取穴法、針具之選擇均與過去有很大不同,書中引介多種新觀念與做法,值得醫界同道與自學者參考。

     

    〈自序〉  針灸理論與手法也應日日新     中醫師李政育    

        之前「元氣齋」出版過《一穴多用治百病》《兩穴合用效如神》等「自學中醫」系列方面的書,獲得很多好評;用過者都說簡單、易尋(穴位)且有效。正好之前世界各地的華人地區流行「三針」治病之說,號稱只刺三針即可治療各種疑難雜症,除了可治中風後遺等顏面與肢體方面的「偏癱」之外,甚至號稱亦可治心智方面疾病,包括兒童智力發展遲緩與中老年失智症在內。到後來愈傳愈神,幾乎到了「無病不可治」的程度;甚至各地均有人另立山頭,自稱是某門某派,亦以三針自況或相標榜。    

        行醫近五十年,除了中醫藥之外,在針灸(針刺與艾灸)或按摩、刺激,以改善某些針對性疾病方面,也有一些經驗。近幾年我們的研究團隊更與西醫合作,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性疾病、腫瘤與免疫性疾病等方面,也獲得一些成果,亦陸續出書以供需要者參考。 

        作者多年的經驗發現,中醫講究理法方藥,針灸固然是止痛、救急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不宜說得過於神奇,還是要與醫藥配合才能有效治療。基於以上的理解,我也提供幾種實作方法,以供需要者參考,並略述個人的淺見如下,以說明本書的布局原則。   

        一、關於針灸的療效    

         坊間常有「一針二灸三用藥」之說,亦即將「針刺」列為中醫藥治療之首位,其次是「灸」,最後才是用藥。 

        個人常開玩笑說:世界上最會吹牛的是中國人,中國人中最會吹牛的是文人和中醫,而中醫藥這一行中,最會吹牛的治療方法莫過於針灸、草藥與整脊,好像全世界的疾病都很容易治療,只要經其手(針灸、草藥或整脊等等),就無病不能治、無病治不好;只要用他的方法治療,很快就「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從此天下太平了。    

        實際上,根據個人的研究,最早將針藥用於臨床的是宋代的走方郎中。而走方郎中為宋代領有「俸祿」的醫師,有如現代的公立醫院醫師,但他們沒有固定駐診的醫院或診所,而是走街串巷,有如「行動診所」;只要有人召請,即可停下來看診、治療。為了行動方便起見,走方郎中多只攜帶少量行李和治療藥物與器材;多數藥物甚至可以在路上隨採隨用,例如農人或當地居民的扭挫傷、紅腫熱痛,都可以就地取材,採草藥內外敷(服)治,極為方便。如果是筋骨或四肢、經絡方面的痠痛、急症,或受傷的急性期,還可以在接整固定之後,再就地用針灸放血,並予「定針」,其療效比單純用外敷(服)藥的效果更快且更好。此即內經所說「針灸攻其外,藥湯攻其內,則百病無所逃矣」的道理。    

        而針灸並非目前所流行的只有「毫針」而已,尚有九針,即平常可見,可用的所有簡易器材皆在內,例如有疔、瘡、瘜、癰、疽、腫瘤、無名腫毒,須小手術切開、擴創者,亦隨身攜帶,如鋒針、披針。如今針灸界將「毫針」的運用發揮到極美好境界。    

        然針灸簡單易學,學會之後可以在家自健自療,但所有的醫藥知識與技術都「易學難精」;國際上流行一句話-----不曾參與過危急重症治療的醫師,基本上不能算是真正的醫師。個人才疏學淺,年輕時醉心於中醫學,當時勤讀「黃帝內經」稍有心得,初生之犢不畏虎,就曾寫了「靈樞讀書」(新文豐出版社)與「運氣醫學」(啟業書局初版,元氣齋再版) 二本書;後來專心於臨床與研究,獨創並申請、獲得了近七十種醫藥專利(主要在美、台),也編著(有專著與合寫)了近六十本中醫與中西結合的專書,通俗書稿與著作更不計其數。其中,我皆一本「針藥互用,針藥同用,針藥選擇性使用」的原則,多將針灸列為各種治法之一,只在最佳適應證時才使用,否則仍以內外藥物治療為主。亦即一切以能達到最速、最好療效為依歸,而不執著於某種特定方法(針灸、草藥或整脊等等),否則極易形成「偏執」,也容易誤病。這也是自我的「警鐸」。    

        然本書內容仍以針灸為主體,這是因為過去已出版了很多針藥必用的書,但缺少「正經正穴」的專著,為應讀者、患者的需要而編寫,其中也引介了一些坊間常用的手法,這是必須特別說明的。  

        二、關於針灸取穴

            針灸穴位是會「走路(移動)」的,每天、每個時辰的穴位皆有不同的敏感點,因此最好以「解剖位置取穴」,而不以骨度法或同身寸取穴,如此既簡單明瞭,也易在不同環境與姿勢下施針(進針、出針),且可不受場所所限。    

        就以合谷為例,「內經」中只寫:「兩骨之歧,動脈應手跳處」,簡單一句話,就請自覺「阿是」 (但對出穴者仍須定位) 。

            職是之故,本書引介的每種手法中,都特別說明該穴位的解剖位置,包括筋肉、血管與神經走向,除了作為針刺方向的選擇,以避免傷到血管與神經之外,也可做為取穴的參考。當然在本書開始時的章節也介紹骨度法與同身寸取穴,以供需要者有所依憑,並輔助取穴。     

        三、「正經正穴」加阿是穴已足,無須另立經外奇穴 

        針灸穴位只要取正經正穴已足,頂多是在正穴解剖位置的前後左右,找尋敏感點,即所謂「探穴」或「切穴」,切到敏感點,患者多會有反應,此即「阿是」穴,兩者同用的療效最速,不必在一個穴位四週又取了許多名稱。 

        坊間有些「針灸名家」開宗立派之後,為了彰顯該門派的獨特,往往將阿是穴稱為「經外奇穴」,並給予很多獨特名稱,例如董氏或「靳家門」所傳,針灸穴位與手法之名目繁多。例如單純的合谷穴,若要以針灸作外科手術麻醉使用,有時可扎其附近的「動脈」,如位置準確,針後可見針隨心跳而動;但針動脈易於取針時出血,形成「血腫」或「血囊包」,有些人乃避開動脈,在手大拇指與食指間,找出動脈附近的肌肉敏感點,再予各種命名,如:靈固(骨)、哲田氏合谷、…等等。其實針灸只是治病工具之一,不必故弄玄虛,將病人或學生弄得昏頭轉向,有時為了凸顯「經外奇穴」的作用,而將病情、療效與適應症無限放大,連自己也搞得前言不對後嘴,沒有必要。個人比較認同一些中醫前輩的主張:只要進針方法明確,實事求是,針合谷穴即有不錯的療效,不必在附近生出「經外奇穴」。    

        有許多針家與學派,創造出極多針灸配穴方法,並取了許多新的名稱,這無傷大雅,但針灸目的在治病,越簡單施作與找尋配穴,窃思越簡單明瞭越好。話雖如此,我在指導年輕醫師或針灸治療時,還是有人會問:有某名醫都在附近如何針,據說更有效等等。所以本書中在介紹各種療法時,有時也會帶一下「有此一說」之針法,以供參考。     

        四、關於針具的選擇與禁針        

      古代有許多「禁針」穴位,例如很多中醫書都註明「孕婦禁針三陰交等穴」,其原因一般都認為這些穴位的針感太強,擔心子宮收縮太厲害、造成流產。那麼為何有些其他穴位也要禁針呢?    

      這是因為以前的器材製造業不發達,製造出來的金屬針比較粗大,若欲針之穴位於骨間或關節縫、肌腱起點,則進針之後很容易卡住,甚至造成斷折,更難處理。例如遠古時期,扁鵲發明針灸治病醫術時,用的還是「砭針」,更易斷折(顧名思義,「砭針」就是用砭石磨製而成,詳情請參考王學仁編著的《砭術》一書),而針體粗大不僅容易卡住,其所造成的疼痛、不舒適感也更強烈,所以對體質敏感、耐受性低的患者,某些穴位只好禁針。    

      然而時至今日,醫材製造業技術精進,所用的鋼針經過千錘百鍊,韌性極強,即使以刀劈砍,也不會輕易斷折。何況現在大多用「毫針」,有的細如髮絲,只須小心進針,且進針後不要過度撚、插、扭、捻,應該不會卡針,更不易斷折。因此有些古代註明禁針的穴位,現代只要小心謹慎,也可以試針。    

      至於孕婦禁針「三陰交」等穴之說,主要是這些穴位的針感強,可能造成或促進子宮收縮,因而導致早產或流產,故最好不針。尤其古代沒有超音波等輔助診斷工具,不知妊娠中的胚胎或胎兒的健康狀態,無法適時調整,因此凡是可能促進「宮縮」的方法與藥物,一律在禁用之列。但在醫藥科技發達的現代,如有儀器輔助,有些孕婦的禁忌或可稍微放寬。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若確診妊娠胎兒已經明顯死亡,就沒有孕婦禁針「三陰交」穴,或服食易促進「宮縮」類中藥的禁忌。因為此時針灸或服藥,不僅能促進宮縮,還可在胎盤與子宮內膜間滲出淋巴液,慢慢形成一層保護膜,就像蛇或蠶一樣,在將蛻皮前,都會在皮下慢慢滲出一層淋巴液,此時「宮縮」反而有助於排出已壞死的胚胎和組織,其作用有點類似月經,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孕婦才沒有針灸或用藥的禁忌。    

      雖然如此,懷孕畢竟是人生中一等一的大事,還是應小心謹慎為上,因此本書中一樣標明孕婦禁針灸之穴,或其他禁忌事項;且除非經過中西醫師確認,還是不宜貿然給予針藥治療。  

        五、一次針多穴沒必要    

      雖然傳統醫學的經絡理論都將經絡分為正經、正絡、奇經八脈,以及各種不命名的經、脈、絡等多種。實際上人的全身經脈只有一條;就像拉電纜線與電線一樣,整個線路從頭到腳,只有經絡大小而已,既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而今的分類純係為了研究、解說方便才予分開。這種現象可以從血管或神經主幹縱然出現外傷或因故受損、誘發心腦血管疾病;但經過治療之後(甚至不經治療),不久一樣會出現許多微細側枝循環,或新生血管以替代其功能,稱為「代償作用」。正因人體可以經由經絡氣血循環而再生、新生各種神經、淋巴、血管、肌肉、骨髓、骨骼,所以說經絡「如環無紀」「如環無端」,非常奇妙。    

      因此個人常認為,就中醫針灸治療而言,人體其實以「認經」為主,不太「認穴」;不論是臟象或疾病辯證與治療,只要歸經正確,不管在該經絡上的任何一穴針刺皆可能有效,不一定要取常用且敏感的「大穴」,此即「循經取穴」的道理,即只要循經,取任何穴均可。   

      但在進針時,仍會以傳統「針灸歌賦」的總結論為取穴參考,因這些歌賦所列皆為諸家千錘百鍊的結論,經驗的結晶,亦為最簡易有效的穴位。所以歌賦應予熟背。同一穴位的精準與否,只是決定療效快慢而已。可見只要辨證、診斷疾病的基礎功夫紮實,歸經與取穴手法嫻熟,可能一針一穴就見效,最多三五針即愈病,這樣才算是一流醫師。若每次都要進三五十針,針刺如「插秧」,還美其名為「針圍」,其實應稱之為「刺蝟」針法才是。就像中藥處方一樣,通常只要三五味藥即中病,不必開三五十味組合成一處方。若空談「以方代藥」,一次開八到十個處方,那是「亂槍打鳥」式的「藥圍」,與「針圍」何異?  

        六、得氣與針感    

      針灸有各種手法,但不論用哪一種,歷代醫家均非常強調、重視「得氣」,亦即「針感」的重要性。依個人的理解與體會,所謂「針感」或「得氣」,可分醫、病兩方面說明。    

      一般均就病人的感覺而言,若進針之後,患者感覺到該部位出現酸、麻、脹,且其感覺可隨中醫師的誘導、說明,而循經絡的流布路徑走竄,有時「針感」還會一直傳到經絡末端。    

      另一種則是中醫師的「針感」。若進針之後,覺得針好像被一股力量挾住、「咬住」或「含住」,但此種感覺又不是因為針刺到肌腱或骨間縫所造成的筋攣現象,這樣就表示針到正確位置,即得氣。不管施行何種針法,一定要得氣才能發揮療效,且效用最快。如果患者的反應較慢,或醫師一直未有針感,還可以運用「迎隨補瀉」,或「野火燒山」、「透體(天)涼」等手法,或加上正撚、反撚、提、插、摩、刮、剃、挑…等輔助手法,以刺激「針感」,使盡快「得氣」。這些手法可分別使用,若採用其中一法不得氣,再換另一種方法,而不是各法同時使用。    

      如各種方法使盡仍未得氣,表示病人的肌肉、腠理、全身循環與肌耐力都很差,最好先休息一下再開始;或改為「溫針」。這是因為在現代社會中,人人都為工作與生活奔忙,運動的機會少,甚至連走路的機會都很少,加上睡眠時間不足(熬夜),營養也不均衡(因怕胖而減肥),就像車子的輪胎沒氣一般,必須設法打氣(或補胎),車子才能走。「補氣」的方法之一就是加上「溫針」或「灸」,以強化針感,使其得氣才具有療效。但最重要、最根本之道,還是要「動」,除了自己選擇運動方法之外,必要時也可請醫師指導,找出最佳的「動」法(運動或活動),從根本強化體質才是保健良方,否則肌肉無力、肌耐力不足,針灸與藥物的效用就會打折扣,人體的抗病與抗衰老能力就會變差,大大影響事業與養生。    

      各種針法與迎隨補瀉、促使得氣等手法,請參考書中的說明。  

      七、要注意骨傷科之治療手法與內科疾病不同    

      多年的臨床經驗發現,市面上的針灸書所述穴位與針刺手法,包括取穴與配穴,幾乎皆為治療、改善「內科」疾病而設,在「外科」方面,除了一般常見的肌疼、過勞、肌肉孥傷之類疾病之外,對於真正的骨傷科疾病之治療,介紹的並不多。實際上對骨傷科疾病的針法,與內科針法有極大的不同;簡單說,必須在接整或固定之後才能進行針灸取穴。否則(如未先接整或外固定),只予遠心端或患部放血,或腫熱過後即行針灸,往往可能腫消了,但關節面仍處於「畸型」或斷端處於假關節狀態,此時稍微運動或工作,患部就會再腫起,而失去治療意義。所以說中醫或針灸醫師最好能懂骨傷科接整法,知道何種病證屬於骨傷科,何種屬於免疫性、創傷性或內科疾病之範圍,才可以有效治療。否則治療不徹底,只有表面好轉,很快仍會復發;這也是許多優秀運動員一受傷之後,就快速退場的原因之一。作者因深知沒有骨傷科醫師參與運動傷害防治的影響,所以曾多次應聘當球隊與運動團隊的隨隊醫,故對此知之甚詳,特別提醒注意。    

      骨傷科疾病幾乎皆為古代針灸書籍所稱「禁針」處,因其病幾乎皆在關節、肌腱、或筋的起止端,且古代針較易斷,現代都用千錘百鍊的鋼針、毫針,細又堅韌,即使是在關節、肌腱、或筋的夾縫中也可以針,不可能斷,可以安心使用;但在針刺時還是應避免亂動,以免影響針刺進行。此類易受活動或情緒影響的情況,在書中均做了特別提醒,請多加留意。     

        八、最好針藥、中西並重    

      由於所學與法令的限制,合格中醫師既可處方用藥,也可以針灸替人治病,而針灸師只能從事單純的針灸工作,不能處方、用藥,或從事與中醫師一樣的治療行為。但個人的臨床經驗與研究發現,針灸還是要有中藥配合,療效才較顯著且長久。    

      一般而言,針灸在改善肌肉腫痛、神經疼、筋攣與發炎、發燒等方面的效用較為顯著,但對於各種長期、慢性或不可逆轉的功能低下疾病,尤其是神經損傷,如脊椎、脊髓神經橫斷面損傷的完全性「截癱」患者,還是要有中藥輔助(服用)才能見效。    

      這類(神經嚴重損傷)患者,如只用針灸治療,則不管從遠心端,或自近心端進針,患部皆無動於衷,一點都沒有影響,遑論改善或治療。尤其「截癱」患者,即使拿刀鋸從遠心端割鋸,患者也完金無知覺。此時一定要並用口服藥,引導修復細胞自動「回家」(帶具修復作用的神經幹細胞回家),才能進行修復,使神經慢慢再生。也就是說,針灸之有效,須借助於神經傳導入大腦,啟動大腦的血流,改善其循行「地圖」,才能立即自大腦控制中樞啟動調控功能,使過亢者恢復正常,供血過低者昇高其灌流,過度充血者則降低其灌流;神經萎縮者亦能改善為具有正當大小與彈性,血管阻塞者則促使其流通與溶通,同時啟動側枝循環,以達「致中和」、「中庸」、「平衡」、「恆定」狀態。此為作者團隊研究神經性疾病之心得,可用以改善截癱等腦中風後遺。    

      為了印證上述理論,作者的研究團隊長期與神經內科醫師合作,以三軍總醫院核醫部的SPET-CT-Tc為研究工具,進行臨床觀察;比較具有具體成果的有兩回。一是請王清福博士自患者的足三里進針,一為請林慶恆博士自病人的手三里進針;林博士更以撚轉補瀉法與溫針法分開觀察,純手法補瀉的主要療效在於「天幕」上下,尤其小腦海馬迴、杏仁核區。而溫針只集中於一區(日本腦部醫學專家已將腦地圖區分成72個區塊以上,此指其中之一),兩者的作用完全不同,集中一區的供血再灌注量極為強大,因此作針灸治療的醫師不能老以偏概全的只強調其所擅長的方法,治法不同,確有不同療效。    

      以上為個人對針灸的淺鄙了解。在作者五十年的行醫過程中,個人常以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的一段話自勉。他認為要成一代「大醫」,必須「習業」,也就是要有當醫師的修養,要讓各行各業的病人都能聽懂、聽得進醫師的話,且願意遵行、服用醫師所開的處方藥(包括言行與針藥);也就是說,要盡可能使用患者及其家屬聽得懂的話(如其行業術語)解說,最能被接受。醫者無外交,只有靜心研讀各種學問,使醫病雙方溝通無礙,才是成為大醫的修養。所以說為醫者的必修功課之一為聽得懂「行話」,也能用患者的慣用語來說明專業術語。    

      其次,我覺得治病最重要的是:啟動病人的「生機」。如何讓病人重燃生機,且讓生機旺盛起來,是一位醫家最需要的修養。也就是說,為醫者不但要有廣博學問、豐富治驗,還要表達、解說(包括口才與表情、手勢)清晰,最後才是療效的評估與預後。總之,為醫者需要術德兼修,即要針灸之術精巧,還須有心、身、靈修養,才能啟動其心機,真正治療其痛苦,這也是成為「大醫」的條件,與同道共勉。    

      以上係個人的簡單淺見,或有得罪各醫家之處,敬請原諒,並祈醫家方正賜正。也祝各位讀者、祝大家  健康平安心身安適

                                  2024年8月初於育生中醫診所

     

    〈目錄〉

    自序:針灸理論與手法也應日日新  中醫師李政育 

    前言:以「少針多效」為最高指導原則

    近年流行的針刺「新法」 

    取穴原則與特點 

    一、症狀治療以「圍刺」為主

    二、從臟腑辨證並選三穴

    三、依經脈循行順序選穴

    四、疑難雜症取特定組合穴

    五、改善弱智需配合藥物

    六、中西並用才能改善偏癱 

    第一章 精探針灸手法與基本常識

      一、認識十四經絡與其經八脈

      特殊經穴名稱與作用

      淺談取穴方法與姿勢

      中醫取穴多採骨度法或同身寸法

      取穴姿勢約有六種

      細說針刺與補瀉之道

      注意禁忌症:禁針與禁灸 

    第二章 各種針灸手法實際運用

      ----簡介幾種基本針刺法

    1.選穴取穴準確

    2.撚轉行針以得氣為度

    3.以「補虛瀉實」為原則

    4.最好刺灸與藥物配合 

    第三章 四十四種針灸自療心法大公開 

     一、針灸(包括按摩)急救止痛效果好

      針灸並用以回陽救逆:百會穴、神闕穴與水溝穴

      最典型急救穴:水溝穴、十宣穴與湧泉穴

      癲癇間歇期之急救法:內關穴、申脈穴與照海穴            

      止暈止痛三穴七針:印堂、太陽穴與百會穴       

      緩解三叉神經痛要穴:太陽、下關、阿是穴               

      緩解落枕等頸椎勞損:天柱穴、頸百勞及大杼穴               

      腰痛可遠治近治取穴並重 :腎俞穴、大腸俞與委中穴            

      肩髃穴及其前後二阿是穴

      刺手穴能行氣通經活絡  

      肩髃及阿是穴治肩周炎:曲池穴、外關穴與合谷穴

      減輕坐骨神經痛:坐骨點(環跳穴)、委中穴與昆侖穴    

      改善下肢運動功能障礙:足三里、三陰交與太衝穴      

      紓解膝關節發炎疼痛:膝眼穴、梁丘穴與血海穴

      緩解踝關節發炎之症狀:解溪穴、太溪穴與昆侖穴          

      二、改善中風後遺與心智問題

      治中風後遺取頭顳部:角孫穴、率谷穴與天衝穴      

      治中風後遺之口角歪斜:翳風穴、地倉穴與頰車穴    

      治中風後遺之眼瞼閉合不全:陽白穴、太陽穴與四白穴    

      眼肌筋攣針眼瞼阿是穴:四白、下眼瞼阿是穴與承泣穴

      口肌筋攣針地倉頰車穴:地倉透頰車、迎香穴與禾髎       

      舌蹇語塞刺廉泉等:廉泉三穴(上廉泉、廉泉左及廉泉右)     

      手足痿各取三穴同針:

      手痿針曲池穴、合谷穴與尺澤穴。足痿針足三里、三陰交與太蹊穴。

      改善手足震顫:百會穴、合谷穴與風池穴         

      手腳三穴共治筋攣強直

      手部:極泉穴、尺澤穴與內關穴

      腳部:鼠蹊穴、陰陵泉與三陰交

      癲癇間歇期之急救法:內關穴、申脈穴與照海穴            

      三、改善並舒緩現代病

      集神解鬱百會穴等:前頂穴、後頂穴與絡郗穴               

      醒神開竅在後腦:腦戶穴與雙腦空穴

      調心神增智力三穴:本神穴、神庭穴、本神穴      

      安神定志三穴:沿皮透刺印堂、陽白三穴         

      護眼並延緩黃斑部病變:睛明穴、承泣穴與上明穴                     

      耳周三穴主聽力:聽宮穴、聽會穴與完骨穴            

      治鼻病三穴均在鼻:迎香穴、鼻通穴與攢竹                  

      活血化瘀減輕面頰斑塊 :顴髎穴、太陽穴與下關穴            

      改善失眠從手下手:內關穴、神門穴與勞宮穴。         

      失眠健忘抑鬱開湧泉 :湧泉穴、泉中穴與泉內穴       

      改善抑鬱焦慮與失眠:百會穴、內關穴與三陰交         

      四、消化與減肥

      胃腑三穴調胃氣 :中脘穴、內關穴與足三里                 

      疏肝利膽強腰腿治血證:期門穴、日月穴與陽陵泉           

      調理氣機改善腸道功能:天樞穴、關元穴與上巨虛穴             

      調胃脘帶脈以減肥:中脘穴、帶脈穴與足三里穴              

      健脾和胃降低血脂:內關穴、足三里與三陰交             

      三陰經交會穴調節水液:關元穴、中極穴與三陰交穴(雙)           

      五、其他疑難雜症

      「以突治突」開喉部鬱結:水突穴、扶突穴與天突穴        

       寬胸理氣治乳部疾病:乳根穴、膻中穴與肩井穴       

       讓陰部器官與功能回歸本位:關元穴、歸來穴與三陰交穴      

       溫腎壯陽且益氣生精三穴:關元穴、氣海穴與腎俞            

       背部三穴改善風邪等肺系病:大杼穴、風門穴與肺俞            

    跋(結語)中醫針灸面對AI浪潮應未雨綢繆

       一、針灸師應精進骨傷科手法

       二、禁針穴位與對象可稍加放寬

       三、針灸穴位少而有效才是良醫

       四、重視AI浪潮對中醫藥的影響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李政育醫師

    一九七八年中醫師特考及格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中西結合免疫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育生中醫診所院長

    2024年3月出版《新編運氣醫學》上下冊

     

    著作有六十餘本如:

    《不吃藥飲食法》、《不吃藥飲食法二》、《有病自己醫》、《不吃藥養生法》、

    《十二經脈飲食法》、《點穴療法》、《季節養生心法》、《人參為補藥之王》、

    《蔬果瘦身美容》、《健康性愛寶典》、《益智安神一百分》、

    《中西結合之中醫臨床治療心法》上中下冊、《新編醫學衷中參西錄》上下冊、

    《傷寒論之現代應用精華》上下冊、《中西醫結合治癌新法》、《中醫神藥青蒿》、

    《發現尿毒莫驚慌》、《獨家新編~五十二病方》、《省視養神則目不病》、

    《中西並治糖尿病臨床心法》、《新編運氣醫學》上下冊等。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