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M2O-A900HOZQI

彩鷸在家門前秘密遷徙:自休自足X自由接案的躺平日記

驚喜優惠
$300
$38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香鑽水果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699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紐奧良雞翅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6267483442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8/06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曾經,夏日場景是辦公室的冷氣房;冬季景象則是北部的連綿陰雨,忙碌卻匱乏;
    如今,當青蔥繁茂時我包餛飩,番茄豐收時燉煮羅宋湯,生活充滿各種有餘。

    李盈瑩曾處於繁忙職場,認為「忙碌」是一種可供炫耀的資本,買了各式書籍想充實自我,卻無暇閱讀,即使到了周末,也忍不住想將空白的行程表填滿。然而,即便如此卻仍感匱乏。直到人生奔向三十歲的階段,她問自己:「能否從體制化的鍊裡逃脫,選擇喜歡的地方,過著內心真正渴望的生活?」

    二〇一五年,李盈瑩選擇和伴侶移居宜蘭,承租位於農村的小平房,有幾塊菜地、田地可以供給糧食所需。都市人來到農村居住,除了有著田園生活的單純美好,自然也伴隨農務勞動的艱辛,但貼近土地的生活讓她的心靈有所根基。

    並且,李盈瑩也直面物質生存之所需:選擇理想的生活究竟需要多少金錢才算足夠?農作生活開展的同時,她也未放棄原本的文字專業,工作型態從過往的採訪編輯轉為特約採訪、副刊與專欄寫作,「若不以整體社會錨定對照,我的月均收入扣除農村的房租、水電、伙食、日常採買、個人開銷及保費,其實足矣,甚至有餘。」

    剛剛好的工作,無所事事的生活;
    節制工作在人生的占比,投資閒暇與自由,提領快樂的複利。

    本書以「春之序、夏之夢、秋之收、冬之藏」四季之流轉做為章節,每一章節再分為「生活氣味」、「工作視野」、「旅讀路上」三類文章,講述作者在鄉野生活,透過農耕與雙腳探看四季流轉,觀察彩鷸幼雛在路上探險、豐收蔬菜瓜果、以農人的角度重新思考物質生活,是為「地方」;而外出採訪旅行,或拜訪雞場、馬場,或夜訪漁市、到國境之南的恆春半島旅居,則是「他方」,在雪山隧道兩端一靜一動的生活風景,平衡並滿足了精神上的淡泊與豐盛。

    「我相信人的一生中,你的思想、你對外界的感受與詮釋,構成了你,而不是一生中所擁有的物質。」藉由真正感到舒適的生活形態,以及精神生活的富足,自然形成低物質欲望。《彩鷸在家門前秘密遷徙》以一篇篇散文隨筆,呈現作者所選擇的生活樣貌,一種用最低的物質限度來實踐的高理想性生活,也向正為工作或生活感到不由自主的人們帶來一種新的生活可能。


    ★本書特色:

    ☆ 移居宜蘭過得還不錯的十年,半農作半寫作的生活思索。
    ☆ 怎樣才是理想生活?如何尋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有餘裕的日子?這本書提供了一種生活樣貌與實踐。
    ☆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吳音寧(作家)、張卉君(作家)、彭顯惠(小間書菜主理人) 聯合推薦


    ★目錄:

    作者序 在物質上躺平,在精神上富裕

    Chapter 1 春之序

    【生活氣味】
    菜園是昔日的原始林;家雞是昨日的山羌
    春日花果,野地時序的儀式感
    芭蕉樹許願清單
    光冠水菊
    彩鷸
    奶油南瓜

    【工作視野】
    書寫過後
    雞之星球
    屠場日記
    春日採訪雜記
    採訪的底氣
    談收入:理想生活所需的金錢

    【旅讀路上】
    春遊:九份日記
    春遊:兒童節快樂

    Chapter 2夏之夢

    【生活氣味】
    無關收成,坐看生命成長即是喜事一樁
    受盡譏讒也要堅守信念!
    厭世季節裡的一片綠洲
    白帶魚
    收割季
    七月的員山
    夏日單車隨筆
    夢一.雲南象
    夢二.拾兔記

    【工作視野】
    訪馬日記
    崁仔頂之夜
    小雞老師
    大浦駐村日記
    談閒暇:不工作的時間
    談消費:提領快樂的複利

    【旅讀路上】
    夏旅:豆腐岬與澳底
    夏旅:南方以南,半島的日子
    夏旅:遙遠而奇幻的熱帶模樣
    夏旅:鵝鑾鼻與海龜

    Chapter 3 秋之收

    【生活氣味】
    所有的七月是童年,所有的十月是中年
    蘭陽溪的溫柔與野蠻
    半年一度,慶典般的買苗盛會
    十一月的員山
    秋日單車隨筆

    【工作視野】
    談身體:追求無限上綱的收入,或者健康
    野生蕈菇的秘密生活
    嘉義噴水圓環
    秋日採訪雜記
    人物採訪的兩難

    【旅讀路上】
    秋旅:府城及漁光島
    秋旅:台南人與新營
    秋旅:紙本地圖
    秋讀:廖鴻基
    秋讀:《阮玲玉》
    秋讀:《蒼鷺與少年》
    秋讀:《借物少女艾莉緹》

    Chapter 4 冬之藏

    【生活氣味】
    因為秋作,冬雨變得有意義
    像照顧嬰兒一樣,替泥土蓋上被子
    冬日,在荒涼之地長出豐收的姿態
    櫛瓜與白菜
    烤火日記
    芳齡四十
    河牛
    菜鴨

    【工作視野】
    台北編輯圖鑑
    美男子
    談平等:敬重自我的工作模式
    馬祖日記.輯一
    馬祖日記.輯二

    【旅讀路上】
    冬旅:龜山島
    冬旅:埔里日記
    冬旅:動物園筆記
    煙花

    後記 願我們自由而無畏


    <作者簡介>

    李盈瑩
    現居宜蘭,採訪寫作,自耕自食。
    著有《與地共生 給雞唱歌》、《養雞時代:21則你吃過雞卻不瞭解的冷知識》、《台灣小野放》、《花東小旅行》。
    leeinin1983@gmail.com

    繪者:薛慧瑩
    插畫工作者,同時也是繪本愛好者,
    希望能在這個領域一直創作下去。
    和許多優秀的作者合作,繪有《注音練習》、《夢遊》、《阿茲海默先生》、《吃胡蘿蔔的七種方法》等繪本


    ★內文試閱:

    •作者序

    在物質上躺平,在精神上富裕

    畢業、償還學貸、每日通勤、打卡上班,將部份儲蓄投入治裝、美食與出國,成為一個閃亮亮的都市人;然後結婚、育兒、買房,繼續償還房貸,直到六十五歲退休。「消費」構成了我們是誰,構成了我們的安全感, 那是一條透過資產階級鞏固,與消費主義共同鍛造的鍊。
    在台北生活期間我常感到自身的不足。捷運車廂裡充斥衣著精緻的人,敦促我們需要治裝、需要看上去體面; 處於職場又常覺得自己生活歷練不夠,買了各式書籍, 卻沒有精力好好讀完;周間每日通勤來回要兩小時,到家後餐桌上是已然涼透的飯菜;好不容易熬到周末,卻又害怕空白的行程表,好像不事先安排活動,便有愧於假期。

    *
    那時候距離季節與泥土都很遙遠,夏日就是辦公室的冷氣房,冬季則是北部的連綿細雨,雨水帶來的僅是交通不便、塞車困頓,於我並無實質意義。這樣的生活持續多年,直到將四十多萬的學貸繳清,人生歸零,重新起步,此時我問自己,能否從體制化的鍊裡逃脫,選擇喜歡的地方,過著內心真正渴望的生活?

    如今遷居宜蘭已邁入十年,我與伴侶承租位於農村的平房,撿拾漂流木與棧板做成板凳與鞋櫃、在側院填土養雞,完備了一間小而實用的住屋。伴侶在工作之餘耕種一分大的稻田,足夠我們每年的食米量;我擔當種菜組,從逐漸年邁已不堪勞動的鄰居那接收了幾塊菜地,陸續種下紅心芭樂、金柑、芭蕉、鳳梨等果物,以及隨春秋兩季年年循環的蔬菜、豆類、雜糧與辛香作物。
    當青蔥繁茂時我包餛飩,番茄豐收時燉煮羅宋湯,我幾乎日日開伙,吃熱騰騰的飯菜、新鮮的米與蔬果。在鄉野的日子,對比都市生活,季節、雨水、艷陽都有了具體意義。每一場雨水都能滋養菜地,每一次的艷陽也都拉拔作物長大。每回工作完成後我會去同一座山林散步,或趁日落前在農村小徑騎單車,鄉下的四季流轉變幻,既熟悉又富新意,我樂於探看。

    貼近土地的生活讓我的身心都有了根基,但無論如何仍需直面物質生活。在宜蘭的這些年,我以接案模式從事刊物採訪撰文,搭配寫書、副刊、偶爾的講師費,十年平均下來,每月所得約達經常性薪資的一半。
    這樣的收入在多數人眼中應該都不及格吧 !然而選擇理想的生活究竟需要多少金錢才算足夠?若不以整體社會錨定對照,我的月均收入扣除農村的房租、水電、伙食、日常採買、個人開銷及保費,其實足矣, 甚至有餘。
    在鄉野的日子,充滿各種有餘,鮮少有之前在都市生活時經常冒出的匱乏感。這份富足可能來自於家附近偶遇的小牛與彩鷸幼雛,或在菜園發現了自行野化迸出的小番茄與南瓜;也可能來自,我並未花費太多時間在工作上,而是致力於取得工作及生活的平衡。
     生命有限,賺錢有度,節制工作在人生裡所占據的時間,創造閒暇與自由,始有餘裕體察萬物,探索與創作。

    •摘文

    【Chapter 1 春之序】

    〈菜園是昔日的原始林,家雞是昨日的山羌〉
    青春正盛的二十來歲,我曾極度嚮往山林生活,因而短暫告別熟悉的出版領域,進入林業試驗所位於宜蘭的福山植物園從事野外工作。兩年的山林歲月,每周深入原始林蒐集種籽,返途若遇到午後起霧,偶有藍腹鷴佇立在路中央與我相視,像一場無人知曉也無人見證的霧白色夢境。
    自然沒有不見,只是換成家常的樣子日日陪伴
    出版產業的採訪工作是門知識經濟,腦海塞了許許多多的資訊與人們的談話,編輯潤稿、一校二校、製版送印。終於,我倦於知道一百件事了,可以的話,我想知道一根草就好。我想感受汗水暢快淋漓,忘卻那些盤據於心的思緒,轉換成單純勞動的日子。於是我離開出版,到山上去。兩年的山居時光,釘打在工作與生活的匯流處,晨光熹微的時刻,成群的獼猴在宿舍屋頂嬉鬧玩耍;午後的林間,有怯生的山羌出沒;入夜後,大赤鼯鼠從樹稍滑向另一棵樹,蕨葉上有睡夢中的綠繡眼, 隨著夏夜晚風載浮載沉。那是一段充滿動植物氣息的歲月,雨霧時常浸潤整座山頭。
    可是野外調查的工作端視計劃經費,如夢的日子終有期限,身體所能承受的負荷同樣也有消磨殆盡的一天。我仍對出版有愛,對曠野自然亦是,於是「耕作」便成了折衷依歸,那是馴化版的曠野,以居家的形式與自然常保連繫。
    二〇一五年,年過三十,帶著所剩不多的積蓄,與伴侶TN 一同遷居宜蘭農村,展開耕地種菜、接案寫稿的生活。如今的日子,菜園就是昔日山上工作的森林;飼養的家雞就是昨日的山羌,自然與曠野從來沒有消逝不見,只是換成家常的樣子日日陪伴。
    拼貼般的接案歲月
    與過往在北部出版社打卡上班的型態截然不同,在宜蘭的採訪工作替換為接案模式,不再是以往單一塊狀的時間強勢占據,而是被拆分為一篇篇由不同出版單位所發包的案件。這周的工作或許是副刊寫作、農業雜誌的封面故事採訪,下星期是雙月刊的移居者訪談,前些日子在外島出差撰寫書稿,明日則是因為養雞出書而受邀的講座分享。
    工作內容在不同的腦內硬碟切換來去,如多彩的拼貼, 有時案件像約好似的齊聲到來,有時又突然騰出一段空白的日子。接案工作隨之而來的副作用是毫無保障且極不穩定的收入來源,以及忽快忽慢難以掌控的發案節奏。由於這些工作每一件都十分耗費心思,我終究逃不開燒腦的命運,然而與過往不同的是,對於遠方與旅行的渴望大幅降低了,放假的日子不再需要逃離都市、追逐鄉野,只因鄉野已在我的生活之中,那是無時無刻都能碰觸到的事物。
    二分之一的勞動與勞心
    當腦袋滾沸燒熱,當心緒猶如火宅的時刻,那就去一趟菜園吧 !野地裡總有驚奇,那兒有昨日剛結莢的豌豆等待採摘,有青花筍在一節節腋芽處探出頭來的菜嬰, 清明節前夕有鼠麴草與黃鵪菜盛開的季節之花,一旁高掛在樹梢的則是即將熟成的紅心芭樂,散發出陣陣果香。暫且將腦海裡的思緒關閉,讓閒散的雙手投入於勞動之間,翻耕整土,播種移苗,澆水覆草,迎接嶄新的春耕。
    半農半寫作的生活,最能夠感到踏實的日子,是按照表定計劃把當日該寫的稿子完成,接著歡欣鼓舞闔上筆電,趕在夕陽還未西下之前、天光依然清亮的時刻,到菜園裡探看作物的變化。回程時採收作物若干,炎炎夏日將黃熟的紅心芭樂榨汁濾渣,摻和糖水與檸檬製成果汁;冬日歲末採收金柑數粒,與收成的老薑煮成薑汁桔茶;晚餐時刻將採收回來的南瓜、白蘿蔔與排骨熬煮燉湯,將珠蔥剁碎與母雞清晨所下的雞蛋一同煎熟,再快炒一盤當季盛產的高麗菜,煮一鍋自栽的稻米飯,滿桌透過勞動而成就的晚餐,吃起來特別有味,彷彿一日下來,腦與心、手與筋骨皆已竭盡所能,為生活貢獻一己之力。
    寫作與耕作,一者勞心,一者勞力,生活在這一靜一動之間,逕自形成一種結構上的平行對位。或許燒腦之事依舊燒腦,耗損筋骨的農事也毫無捷徑,但因為二分之一的勞心加上二分之一的勞動,身心在此找到平衡與依歸。

    【Chapter 2 夏之夢】

    〈受盡譏讒也要堅守信念〉
    我所住的小村鄰近蘭陽溪,在溪流灌溉溝渠的兩側, 是村人耕作的地方。鄰居阿姨借了一塊菜地給我,而願意將土地託付給一個外地人的原因在於,我們的耕作理念相近,都是無農藥、無除草劑、無化肥。且不僅於此, 有時我連有機肥料都嘗試不要這麼理所當然地大肆施加, 然後也特地保留了幾種匍匐型態的野草,試圖找到萬物共榮的模式,探看作物自身韌性。
    在靑澀與老練之間,農作的台式色票
    因為上述這些嘗試,讓我的菜園夾處在一排有著幾十年資歷的老農之間,顯得格外醒目。就拿玉米來說,一旁阿嬤施加化肥的玉米葉呈現穩實的深綠色調,莖幹粗壯,且老早就開花預備結穗了;而我的玉米葉卻是清淺的草綠色,那份老練的辣勁與懵懂的青澀座落在渠岸之邊,形成一種視覺上的強烈對比。午後踩著腳踏車的阿伯經過,總按捺不住搖了搖頭,隔著幾尺寬的水渠大喊: 「妹妹啊,妳那個玉米要施肥啦∼看看旁邊人家的,要有收穫就要有付出啊 !」但我無所動搖,謹守著內心的倔強,也向鄰人喊回去:「阿伯,我在做實驗 !」他再次搖搖頭,自討沒趣離開。

    仔細端詳阿嬤與我的玉米葉,那色差果真明顯。在日本傳統色票中,每種顏色都有自己專屬的名字─水淺蔥、朱鷺色、黃櫨染、梅鼠色、木賊色、澀柿色,這些以動植物為底氣的色名,名稱本身就自帶一股雅緻的視覺意象,且那分類之細膩,總覺得顏色本人倘若知曉, 肯定覺得備受禮遇吧 !回到耕作這件事,如果農作物也有它們專屬的色票名,或許也能按照不同農法,依序列入一些像是「頭好壯壯重肥玉米綠」、「飽受譏讒無肥玉米青」,茄子葉色亦有諸如「風中殘燭茄葉紫」、「嗜肥猛茄暗紫系」等層次差距呢 ! 

    透過拾荒與採集,讓萬物皆有用

    長年的經驗積累,資深的江湖老農手邊自有一套慣用資材。在這道沿著渠邊開闢、成排地宛如架上一本本書目的菜園行列裡,農村爺奶習慣以銀黑布將行走的畦溝與畦邊鋪好鋪滿,畦面則蓋上一疊厚稻草,讓惱人的雜草幾無生存機會。反觀我的菜園,許多時候作物被埋沒於草叢間,偶爾還能瞥見幾樣自行發想的設計物,像是為了防止非洲大蝸牛啃食菜苗或瓜苗,我將蓋雞舍多餘的黑色籬笆網圍成筒狀,外面罩套用剩的絲瓜網袋,以鐵絲下釘固定;又或者人人嫌棄的雜草,都一一被我蒐集而來作為珍貴的覆蓋物。

    銀黑布輕薄易破,時常在耕作幾季後,就碎裂散落在阿公阿嬤的田間。由於菜園是露天的、是餐風宿雨的, 任何物品放置其間也遲早是要變舊變髒,於是投入耕作以來,我養成了拾荒與採集的習慣,每當需要什麼田間資材,我會先思考能否從自然環境裡取得,或是家中、附近的資源回收場是否有類似的替代品,想讓現有的物質能充分被循環利用。因循這樣的理念,我在家附近那座小廟後方、地方居民集中資源回收物的場地,找到了廢棄的批土桶作為盛水桶,也撿了塑膠網籃製作雞屎及廚餘堆肥。此外我也會將家中的果皮菜渣直接均攤置放於菜畦上,那會吸引小蟲與微生物躲在這些有機物底下,小蟲再引來大蟲,土壤因而變得生機活絡。

    冬季在室內柴燒的草木灰燼,帶至菜園與土壤攪和能增進鉀肥;每年春夏晴朗之時,我會到山區步道蒐集鬆軟的腐葉土,作為育苗使用的培養土;放了半年發酵完熟的雞屎則作為土壤基肥。當你實際貼近土地而生活, 沒有任何事物會被浪費,萬物皆有用。

    遇到問題,先退一步再著手行動

    只是啊,這一切真的很慢、很慢。比起隔壁老農,我的作物始終以龜速成長,我必須要非常有耐心才能守候它們長大。我雖然知道蝸牛來了,施灑蝸牛藥最能快速見效;或每當植物如定格般停滯生長了,施以重肥就能立即見效;而那些可能瓜分掉土壤養份的雜草,採以全面防堵的攻略最為保險。可是啊,無論如何我都想再多方探試各種可能性。

    如同手忙腳亂的新手媽媽,面對無法以語言表述需求的嬰兒,必須費盡心思猜想他們的需要;與眼前這些沉默的植物打交道時,我也時常要揣測它們究竟要什麼、哀哀著在索求什麼。後來我習慣遇到問題不先一頭栽進去了,而是往後挪退一步讓心安靜下來,觀察無聲的它們想訴說什麼,之後才著手行動。

    秉持這樣的信念,當我發現秋葵苗的生長何以石化不動時,我翻開覆蓋在植株周邊的乾草,才發現山土鬆軟輕浮,隨著山土移植來此的幼苗,當大雨將山土沖刷殆盡後,根系竟裸露而出,於是我著手覆土,終於盼到秋葵回神,逐日茁壯。

    起了購物的念頭時,先退一步,想想有無替代品;身體發出了小症狀,不急著吞藥,先退一步覺察身體部位的細微感受。就像那些靜默的植物,我們一直看,總會看出些什麼。

    〈談閒暇:不工作的時間〉

    每年初春及初秋,前期的作物陸續採收完畢,來到了菜園最需使力的時刻,除草、翻耕、施肥樣樣來。有時我花費好大力氣在翻弄那些土,灰頭土臉抬起頭來, 望見樹風搖曳,村落寧謐,會突然冒出「我到底在做什麼?」的錯置感。我正值壯年,周間的此時此刻,與我同齡的人都在城市上班,我是否在虛擲光陰?我足夠努力了嗎? 

    當代社會將「忙碌」視為一種能夠炫耀的資本,臉書牆上人們抱怨近期馬不停蹄的會議、連續加班數日、熬夜撰寫的專案報告,喊累討拍的潛台詞裡夾雜著一絲工作者專屬的驕傲,「我工作,故我存在。」

    接案的歲月裡,業主有時像約好似的同時趕著發案, 有時又默契地一起悄然無聲,面對突如其來的空白,以往我會焦慮,覺得自己是否應該更積極開拓案源?可是, 若進一步探究背後原因,倒也不是真的缺錢,就只是「不工作好像哪裡怪怪的。」

    人們以閒暇為恥,恐懼無聊以及無所事事的時光,彷彿只有工作才是唯一具備生產力及意義的正經事。

    朋友年輕時曾在貿易公司上班,面對好一段淡季,她敲打著MSN 向我訴說那段時日的心情:「好像每天的生命都在空燒,軀殼被迫坐在電腦前裝忙。」自嘲就像是天天來網咖報到。

    工作不是唯一能找到人生意義的途徑,在當代的我們,多數人所賺取的報酬已超過基本生活所需。工作流於假議題,而能夠為生活帶來踏實感的事物,以及能否從容運用自己的時間,或許才是解答人生虛無本質的真命題。

    難得有這麼好的時間,我不要拿來焦慮。在悠長的人生裡,面臨到忙碌又身不由己的機會還會少嗎?我想在真正擁有閒暇的時刻,練習如何從容,如何取悅自己。

    決心與「閒暇」正面對決後,面對這些宛如小退休的時光,我有著像童年暑假般可以大肆地、自由地運用時間的充裕感,安排旅行訪友是其一,多數時刻則是塊狀或帶狀的居家計劃─「菜園春耕計劃」、「無麩質飲食計劃」、「每日瑜珈計劃」、「每日喝足飲水計劃」、「居家修繕與雜物斷捨離計劃」⋯⋯,以及過往每採訪一篇文稿就會獲贈一本當期雜誌,工作忙碌時根本無暇閱讀,趁此時將積累的雜誌一本本讀完、筆記,像海綿一樣吸收各種冷知識。

    有些習慣似乎只能在空閒時打下穩固的基礎,當繁忙期來臨時才有機會被延續下來。空閒時我也會去電影院、動物園,並知道哪家餐廳的食物會令自己開心,因為度過了沉浸充實的時光,哪天工作又把我抓回去,想必能更加認命。

    如何面對閒暇,在人生裡的重要性或許不亞於工作這件事。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