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M2O-A900H87F3

陪你讀下去(2024作者序版)監獄裡的閱讀課,開啟了探求公義的文學之旅

驚喜優惠
折扣價
$298
網路價
$332
  • P幣

    全盈+PAY 單筆滿1200回饋80P幣(限量)

  • 登記送

    11/01-11/07【加碼送300P幣-資格登記B】百貨指定單筆滿$1500 即可進行登記

  • 登記送

    【OK】單筆滿$1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OK購物金50元(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譯者:
徐麗松
ISBN:
9786267063606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2/21
  • 內文簡介

  • 這不是你以為的那種書,不是你知道的那個故事。

    它溫柔得讓你微笑,它殘酷得令你心痛。
    這是美國南方的故事,藏著台灣偏鄉的影子。
    這是郭怡慧誠心寫下的故事──
    若你胸中有著騷動的良知,這是你想說卻說不出口的那個故事。
    這是真實的故事。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曾是富饒的棉花鄉,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誕生地,如今則是全美最窮困的地區。奴隸制度、種族隔離的終結,並未將真平權交付予窮苦的非裔百姓。歧視根深柢固,社會的遊戲規則將他們排擠在外,三角洲工作機會稀少,教育品質拙劣,治安崩壞。在這裡,離開出走非新鮮事,前來久居才叫新奇。

    蜜雪兒(郭怡慧)是台灣移民第二代,在密西根州出生長大,順著亞裔典型路線,成為哈佛高材生。她嚮往社會公義,立志犧牲奉獻,於是在畢業後,離經叛道來到三角洲上的小鎮赫勒拿教書。她想藉講述民權運動激盪思維,卻始終無法引起學生的回應;挫敗與嘗試間,蜜雪兒漸漸摸索,透過閱讀與寫作貼近孩子迷茫的心。她渴望深耕,無奈最終挨不過父母施壓,回到哈佛法學院進修。

    學成結業之際,蜜雪兒輾轉得知昔日學生派屈克因殺人入獄,不禁自問:如果我未曾離開,事態是否會不一樣?她撇下一切回到赫勒拿,在七個月間重新陪著派屈克讀遍小說、詩詞、傳記,帶領他持續寫作。藉由閱讀、討論、書寫,兩人在黑暗中攜手成長,各自探尋正義、平等、生命與美的答案,緊抓文字走向光明。

    《陪你讀下去》不僅引領讀者直視偏鄉教育、階級差距、種族歧視等議題,也展現了文學的力量,提出透過文學跨越社會界限與隔閡的可能。郭怡慧以溫柔懇切的筆觸,坦然梳理自己的迷惘與過錯,這是一本誠實自省的回憶錄,對在公理與正義之路上跌跌撞撞的人而言,更是最溫暖的陪伴。

    一座牢籠,七個月,一堂課,
    閱讀翻轉的兩段人生。

    亞馬遜網路書店 4.7 顆星好評


    ★本書特色:

    *全新收錄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推薦序以及作者親撰2024年台灣版序!
    *記錄偏鄉教師與學生一同經歷的成長與深厚情誼。真人真事,勵志、誠懇、溫柔、自省的回憶錄
    *藉由閱讀跨越社會隔閡與限制,展現文學的力量;深度反思「教育」的意涵與作用
    *深入探討種族歧視、偏鄉教育、社會階級落差、司法正義問題


    ★名人推薦:

    嚴長壽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專文推薦
    吳曉樂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
    林立青 作家
    邱顯智 律師、《我袂放你一個人》作者
    金士傑 表演藝術家
    胡培菱 外文書書評人
    唐光華 台灣青少年哲學運動推動園丁
    陳東升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須文蔚 詩人、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任
    黃益中 高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劉安婷 Teach for Taiwan 創辦人
    劉亮雅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系教授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郭怡慧用書籍結成發光的繩索,拉出黑牢中的弱勢學生,再次見證閱讀扭轉殘酷命運的力量。
    ──須文蔚(詩人、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任)

    除了種族議題,本書還涉及偏鄉教育、貧富差距。作者不斷反思,真誠面對理想與現實的衝突與自我局限,也跨出了台美人的社群。
    ──劉亮雅(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

    郭怡慧的《陪你讀下去》跳脫「老師拯救世界」的故事樣板,以細緻手法描繪她與困境中的學生這段情誼……或許有讀者在書店看見這本回憶錄,隨手翻翻又放回架上,暗自心想「我早就聽過這種故事了」。然而所有談論教育、種族、貧窮與司法正義的著作,都無法與《陪你讀下去》比擬。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陪你讀下去》可能成為你今年讀過最有影響力的一本書。書頁之間蘊藏種種起伏情緒:從憤怒到欽佩、從懷疑到深受啟發、從挫敗無助到想起身大聲叫好──快快「讀下去」,好好體驗。
    ──《基督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溫柔的回憶錄。
    ──《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

    每個美國人都該讀這本精采的回憶錄。《陪你讀下去》是本誠實、寬厚、謙虛、睿智的書,堪稱代表我們這個時代的傑作,也是語言和書籍力量的不朽證明。
    ──克萊兒•梅蘇德(Claire Messud,小說家)

    這本特別的書來得正是時機。《陪你讀下去》以迷人、溫柔、極為誠實的方式檢視美國種族與特權問題,點出國人議論司法正義與教育時有意無意忽略的要素:年輕人的內心世界與想像力。
    ──韋斯•摩爾(Wes Moore,作家)

    我很喜歡這本書,短短一個週末就讀完了。《陪你讀下去》是極富意義的著作,將為社會號召更多積極進取、能力優異的教師,一群相信教育不只是傳遞訊息,更是改變生命的人們。
    ──比爾.莫耶斯(Bill Moyers,知名記者暨評論家)

    郭怡慧在《陪你讀下去》中探討種族、特權議題,以及人類社會對其中最弱勢成員的虧欠,筆鋒機敏、激勵人心、坦率自省。這是本美妙、懇切、令人心碎的回憶錄。
    ──達西•傅萊(Darcy Frey,作家)


    ★內文試閱:

    我帶著一個特定計畫前往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透過黑人文學講授美國歷史。我想像自己帶著學生讀一些曾經感動我的文學作品。我彷彿看到我的學生們像我在八年級時那樣,為小馬丁.路德.金恩的〈來自伯明罕監獄的信〉感到熱血奔騰,或者像後來我在高中時那樣因為讀到麥爾坎.X的自傳而滿心嚮往。我會要求學生讀詹姆斯.鮑德溫的作品,看書中那些當年的學童是如何帶著英雄式的淡定和冷靜,穿過訕笑怒罵的兇惡人群,前往學校上課。書本教導我要敬佩──如拉爾夫.艾里森所言──「一個人勇於面對世界、誠實評量個人經驗〔……〕所憑藉的意志力」。書改變了我,讓我負起責任;我相信書也能改變我學生們的生活。我的夢想浪漫得理直氣壯,毫不知羞。那年我二十二歲。
    我認為自己的出身背景很平凡。我是台灣移民的女兒,一九八○年代成長於密西根州西部。我走路上學,彈鋼琴,癡戀我哥那群死黨。初雪時節,我和哥哥會拿著廉價的塑膠滑雪碟到外頭溜幾圈;暑假期間,父母都得上班,我們則是每天乖乖在家做SAT模擬試題,英文、數學各做一份。
    在某些方面,我的父母在美國適應得很好。他們收集麥可.傑克森和瓊.拜亞的唱片,在客廳裡堆了足足有一英尺高;每逢選舉,他們都會盡責地去投票,一次也沒錯過;偶爾他們也會買桶裝炸雞回家當晚餐。但在其他方面,我父母似乎對自己身為外來者的地位感到憂煩。他們會用警示口吻告訴我一些亞洲人在美國遭到威嚇、殺害,然後被人遺忘的故事。其中有個人名叫文森.陳(Vincent Chin)──陳果仁,一九八二年,在他預定結婚前一個星期,在底特律被人用棒球棍活活打死。陳果仁在汽車業工作,而當時這個產業中瀰漫著仇日情緒。兩名兇手都是白人,他們這樣對他說:「我們丟了飯碗都是因為你們這些狗娘養的鬼子。」(陳果仁並不是日本人,而是華裔美國人。)這兩個殺人犯沒被判處徒刑。「這些人不是我們該送進監牢那種人,」法官後來表示。「我們不該按照罪責去定刑罰,而該按照罪犯的身分去定刑罰。」
    我父母告訴我的另一個故事發生在深南部路易西安那州某處的一名十六歲少年身上。這次的受害者是日本人,當時我們只簡單把他稱作「日本交換生」。一九九○年代初期,他受邀參加一場萬聖節派對,模仿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在《週末夜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這部電影中的扮相,穿上白色西裝,但是不小心走錯了房子。他按了門鈴,結果遭屋主近距離射殺。開槍者以非預謀殺人罪被起訴。在法庭上,他宣稱少年的動作非常怪異;兇手的律師則告訴陪審團,他只是在保護他的家園,他只是個「尋常百姓」、「你我的鄰居」,一個「吃玉米粥喜歡加糖」的老實人。於是兇手獲判無罪開釋。
    「沒有人會跟妳說這些故事,」我父母告訴我。「我們告訴妳,是因為我們要妳小心。 」
    要小心──這就是最核心的訊息。跟許多移民一樣,我的父母是會擔心害怕的那種人,他們似乎決意提醒我,悲劇可能就在轉角等著發生。只消某個無知漢子拿出一把槍或一根棒球棍就夠了。就實際數字而言,亞裔人在一九八○和一九九○年代遭人謀殺的機率微乎其微。然而,從某個角度來看,我父母告訴我的事確實重要。他們設法讓我知道,在美國人的國家想像中,我們並不存在──完全不存在。的確,在上大學二年級以前,我從不曾在任何課堂上聽任何老師提到亞裔美國人,已逝的、在世的,都沒有。作為一個移民群體,我們一方面方便好用,但另一方面終究是用過即可丟棄。我們表現好時,其他人會稍微把我們拿出來當作美國夢的存在證據,但當我們因為身為亞洲人而被殺害時,媒體並不感興趣。我們的死不會損及任何關於美利堅的神話或理想。為什麼?因為我們不是美國人。我們的臉孔揭露出這點。
    跟許多移民一樣,我的父母相信教育既是可以對抗傷害的壁壘,也是通往安全與富足的階梯。尤其是數學特別令我父母感到安心;數學是他們熟悉的科目,無論是在他們的故鄉──小小的島國台灣,或者在美國,數學就是數學。讀數學不需要懂英文,也不需要學習一整套祕密難解的社會規則。只要花些時間,你就能學會怎麼玩數學。哥哥和我上小學時,父親每天晚上都會訓練我們解數學習題。我們答錯時,他會大吼,把我們罵哭;然後母親會帶著罪惡感端茶來給我們喝。
    我很慢才會說話,而且生性害羞。我的個人興趣都是些獨自進行的事。比方說我會帶著強烈的情感彈鋼琴──有一次彈奏蕭邦的某個華彩樂段時,我在激情澎湃之際,竟然把頭撞上樂譜架。跟我母親一樣,我不喜歡好逸惡勞,而在我就讀那間有一定競爭性的公立中學,這種特質使我有相當好的課業表現。我喜歡取悅父母;六年級那年耶誕節,我把成績單包裝起來,送給他們當禮物。我閱讀大量書籍,儘管現在回顧起來,我並不能說自己在這方面特別拿手。我喜歡絕對的道德原則,對滑稽嘲諷的理解能力則非常有限。讀到《唐吉訶德》的故事時,我單純地認為主角是個英雄。拜讀《米德爾馬契》以後,我很想像朵蘿西亞那樣,嫁給一個滿腹經綸的讀書人。
    不過透過其他一些閱讀,我的天真誠摯得到了報償。舉例而言,當我讀到小馬丁.路德.金恩這段文字:「因此問題不在於是否我們將成為極端主義者,而是我們將成為哪種極端主義者」,我感覺自己受到深深的感召。我讀了麥爾坎.X的作品,他也來自密西根,他的母親曾被送到我家鄉卡拉馬朱(Kalamazoo)的一所精神病院療養。他警告黑人讀者不要信任白人自由主義者:「我不管某個人對你有多好;你必須永遠記得一件事:他幾乎絕對不可能像看待他自己、看待他的同類那樣看待你。天下太平時,他可能跟你站在同一邊;但局勢一險惡,他就不會挺你了。」我在詹姆斯.鮑德溫的書寫中也看到這種責難,他說自由派人士會買所有正確的書,他們會表現出「所有合宜的態度──但他們沒有真正的信念。當攤牌的時刻來到,你期待他們會兌現你以為他們感受到的東西,結果他們不知怎地卻不見了」。
    他們不知怎地不見了。我從字面意義解讀這個指控。那我該把自己擺在哪?
    在密西根某處郊區的靜謐臥房中,我閱讀這些反種族主義論述中的經典作品,感覺彷彿被施了魔法。這些書寫暗地裡教化了一個原本注定該當個好學生的孩子。我明白,光是學習不夠,光是看書不夠,光是欽佩某位黑人作家也不夠。欽佩不代表什麼。如果你的激情無法化為行動,你就只是在玩角色遊戲,表現出你知道什麼該讚美、什麼該排斥。對我而言,教育所乘載的意義既明確又蘊含精神特質。受教育代表你讀了一些書,心中懷有一些讓你覺得不自在的想法。受教育代表你會對著鏡子自問:我做過什麼我必須付出代價的事?我爭取到什麼說話的權威?我投入過多少心力?受教育代表推翻你原本確定的東西,拆除你的自我防禦工事。你應該感覺自己不受保護,沒有武裝,暴露在被攻擊的可能性之中。
    不過這裡面有個問題:鮑德溫、金恩、麥爾坎,他們只談黑人和白人的事,而我兩者都不是。亞裔美國人曾經為了什麼而奮鬥,為了什麼犧牲性命?我們關注過什麼事?歷史教科書和大眾文化沒有告訴我這些。當某個看起來像亞裔的人出現在電視畫面中(這是極少發生的事),我的心跳會變得急促。但浮現在我心中的問題從來不是:這會是個笑話嗎?而是:這會是什麼樣的笑話?假如事實證明我錯了,他不過是像任何其他次要角色一樣,沒有口音,沒有突出的特徵,過目即忘──我居然會覺得滿意,甚至心懷感激。
    我在書中找到我的模範。W.E.B. 杜博伊斯、拉爾夫.艾里森、理察.賴特、愛麗絲.華克、瑪雅.安傑羅──這些人的無所畏懼跟亞裔美國人的擔心怕事恰成對比,他們在美國歷史中的重要性,也似乎反襯出我們這個族群的無關緊要。我前往哈佛上大學,在那裡初次遇到社運人士;其中某些人令我特別想要仿效,他們的父母都曾在一九六○和七○年代為爭取人權以及反對越戰而奮鬥。他們參與過「向華盛頓進軍」(March on Washington)大遊行,聽過小馬丁.路德.金恩的演說;他們曾經加入黑人權力運動。我在心中描繪那種沉浸在深切交談中的家庭氛圍。我心想:繼承到一個充滿激情與憤慨的歷史,那是什麼感覺?那會讓人更堅強嗎?讓人更大膽?我是不是因為沒有那樣的背景,因此柔弱、可愛、順從?
    我硬起背脊。我要從頭開始。我要像拔雜草般根絕父母的影響,消除光挑安全選項、不斷往前衝、一味追求安穩的傾向。我要擁抱離經叛道的做法。就讀大學期間,我到一間遊民收容所打工,星期五晚上我會在那裡過夜,每當我有報告要交時,我甚至會刻意額外排班。我放棄醫學院預備班課程,轉而主修社會學科和性別研究。我負責編輯一份探討種族、階級與性別議題的小型刊物。當我碰到其他亞裔美國人──那些準備當顧問、玩對沖基金、賺六位數美金年收的人──我會做出嚴苛的評斷。我會瞇著眼睛,無聲地告訴他們:我知道你是怎樣的人,而且你並沒有太多事值得我知道。
    畢業將至,我還在猶疑自己要做什麼。我考慮投入社會運動,因為我一向特別欽佩社運人士。但我對這方面不在行。我嘗試過在一個非營利女權組織工作,我在那裡的任務是向國會幕僚遊說,結果我發現自己很容易因為覺得侵占到那些人的時間而對他們道歉。更廣泛地說,我認為要改變那些強烈關注自我利益者的心態太過困難。我想做的是直截了當的事,在需要有人幫忙的地方從事立即性的工作。然後我遇到一位「為美國而教」的人才招募員,是一名亞裔美國女性,她告訴我全美最窮困的地區之一──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學校正苦於嚴重的師資不足。
    那是我這輩子頭一次聽到有人向我描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現況。這個極度貧窮的棉花鄉曾經是孕育民權運動及黑人權力運動的溫床。博比.甘迺迪在對抗貧窮的作戰過程中,也曾經來到這裡視察。斯托克利.卡麥可在這裡創造了「黑人權力」這個詞彙。在三角洲地區,英雄豪傑因為相信改變而遭宰割、槍擊、逮捕、殺害。金恩本人就在來到三角洲地區最北端的曼菲斯(Memphis)聲援環境衛生工作人員時遇害;詹姆斯.梅瑞迪斯在此展開傳奇的橫跨密西西比州單人步行計畫,但第二天就被一名狙擊手射擊受傷;一位名叫芬妮.露.黑默的佃農則因為組織民眾投票而遭逮捕、毆打。
    我心想,為什麼我從沒聽說現在三角洲地區的人民是怎麼生活的?是不是因為在當今所謂的進步派人士以及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民眾(相當於當年令鮑德溫大失所望的那群自由派人士)中,很少有人願意造訪那個地區,更遑論在那裡生活?我不禁懷疑,那個地方是不是已經隨著民權運動和黑人權力運動遠去,也從美國的國族意識中消失不見?與白人暴力無關的鄉村黑人窮困處境是否過於庸俗不雅,無法吸引顯赫的領導人物挺身而出,為它發聲?
    布朗訴教育局案五十週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但是,在不久前的一項針對全國四年級學生所做的閱讀測驗中,只有百分之十三的黑人學童及格,遠低於白人學生的百分之四十五。我開始認真考慮「為美國而教」的工作,心想或許我能盡一份小小心力,延續民權運動的精神。「這是我們的希望,也是我返回南方時所懷抱的信念,」馬丁.路德.金恩曾說。「返回密西西比,返回阿拉巴馬,返回南卡羅萊納,返回喬治亞,返回路易西安那,返回我國北方城市中的貧民窟和少數族裔聚居區;我們知道現有情況可以也必將透過某種方式獲得改變。」
    我想要觸及那樣的英雄氣概,或者至少是在它的陰影下工作。我相信詹姆斯.鮑德溫的訓誡:如果我們〔這些意識相對高的白人和意識相對高的黑人〕能「像戀人那般堅持凸顯、乃至創造對方的意識」,我們很可能有辦法「終結種族的噩夢,成就我們的國家,乃至改變世界的歷史」。我覺得我知道鮑德溫在要求我做什麼:用我的全副身體與心神進行補償。「無辜反而構成他們的罪惡,」鮑德溫在一九六三年時用這樣的文句提到白人。「因為這些無辜的人沒有別的希望。事實上,他們仍舊被困在一個他們不理解的歷史中;在他們能夠理解以前,他們不可能從中解脫出來。」鮑德溫用「無辜」一詞委婉指稱「無知」,但因此譴責意味反而更強烈。是的,我告訴自己:我要證明我不是個「無辜者」。奔赴三角洲核心地帶的偏鄉,到阿肯色州小鎮赫勒拿(Helena)教書,或許這將能幫助我免除鮑德溫的指控。
    在距離我父母家將近一千英里的地方,我很容易就做出前往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決定。當我打電話告訴他們時,他們的反應先是不解,然後是生氣。「妳在南部那邊會沒命的,」母親說。
    聽到這話,我不禁哈哈大笑。這令我父親嚴厲了起來。
    「這不是好玩的事,妹妹,」他用我的小名稱呼我。「南部那邊很危險。」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逐漸將某種特定的歇斯底里心態歸諸於我的父母,我認為他們對美國有種可悲的錯誤認知,而我與他們不同,我是在美國出生的,我屬於這裡。那種感覺一直持續到大學時代。
    我開始告訴他們識字率相關統計數字,他們聽出我那義正詞嚴的口吻以後,馬上就打斷我的話。
    「妳在那邊領得到錢嗎?」
    我回說當地政府會發薪水給我。
    「一定不多,」我父親說。「妳是打算把妳的哈佛學位丟掉嗎?」
    我覺得很受傷,不過一天後,我已經把他們的不以為然拿出來當笑話跟朋友們說了。
    「為美國而教」把我派到一所另類學校,該校的名字取得非常不符實情,叫作「明星學校」,但當地行政機構其實是把所謂的「壞學生」往那裡丟。逃學的、嗑毒的、製造麻煩的、逞兇好鬥的,盡是些被主流學校開除的中輟生。「明星」是這些孩子最後一次留在體制中的機會,要是再待不下去,就會完全被摒棄在公立教育之外。
    我就在這裡遇到了派屈克,當時他十五歲,就讀八年級。
    派屈克舉止溫和,走路時彎腰駝背多過大搖大擺。在課堂上,他喜歡傾聽,不喜歡發言。派屈克從不霸凌任何人,也不曾對別人飆罵。他似乎在遵守一套自我約束的行為準則:明哲保身,不胡搞瞎搞,避免捲入別人的紛爭。不過他倒願意為了正大光明的理由違反自己的原則:有一次,他猛然介入兩個女孩之間,阻止她們打架,結果在那個過程中被推倒在地。
    午餐時間,其他學生會你推我擠,衝到排隊的人群前方。派屈克總是在後頭卻步。他的心思似乎永遠流連在某個其他地方:用功的時候,他不時低聲哼唱,經常要等到旁人戳弄他,他才會回過神來。他的文件不是丟在桌上亂成一團,就是隨便摺摺塞在口袋。他笑的時候總是沒法笑開來,彷彿他曾經努力訓練自己露出完整的笑容,但後來放棄了。
    更重要的是,派屈克顯得迷失,彷彿他是不小心搭上了校車。果不其然,他才進這所學校一個月,就不再來上課了。
  • 作者簡介

    郭怡慧(Michelle Kuo)
    曾在臺大法律學院擔任客座教授,目前任教於政大創新國際學院。她出生成長於美國,父母皆為臺灣移民。就學期間,她專攻社會研究和性別研究,擁有哈佛大學學士學位以及劍橋大學碩士學位,並曾於美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擔任另類學校教師。她在就讀哈佛法學院時曾獲得世達國際律師事務所獎學金(Skadden Fellowship)以及索羅斯獎學金(Paul and Daisy Soros Fellowship)。她曾任律師,為無證移民辯護,也在加州一所監獄擔任過志工教師,以及聯邦法院上訴法官的書記員。
    來到臺灣之前,郭怡慧曾是巴黎美國大學副教授,任教期間因致力於創新學習而獲得傑出教學獎。她教導大學生如何幫助被拘留的移民申請庇護,並共同創建了讓大學生與被監禁者一起學習的計畫。她曾在史丹佛大學三振計畫(Stanford Three Strikes Project)和難民與移民教育和法律服務中心(RAICES)擔任志工,並獲得諾克斯學院(Knox College)榮譽學位。她的文章曾發表在《紐約時報》、《紐約書評》和《衛報》等刊物上。
    《陪你讀下去》入圍了代頓文學和平獎(Dayton Literary Peace Prize)、戈達德里弗賽德史蒂芬.魯索社會正義獎(Goddard Riverside Stephan Russo Social Justice Prize)、閱讀女性獎(Reading Women Award),並被多間圖書館、大學和社會正義組織選為社群閱讀書籍。本書為台灣文化部推薦書目,並在美國、英國、日本和韓國出版。在台灣,郭怡慧曾在社區組織、圖書館、非政府組織和TEDxTaipei演講。她在《紐約時報》訪談中曾說:「《陪你讀下去》是一個親密的故事,有關教育、刑事司法系統的失敗以及奴隸制度遺毒;它也是一個關於文學如何為每個人服務、書籍如何將人們聯繫在一起的故事,希望人們足夠開放和慷慨,讓我們一起完成了解彼此和自己的重任。」

    譯者:徐麗松
    台大外文系畢業,世紀交替之際旅居法國多年,陸續於巴黎第七大學、里昂第二大學及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修讀語言學及跨文化研究,並在法國及台灣從事英文、法文翻譯及跨界合作工作。譯有《父親的失樂園》、《小王子經典珍藏版》、《風沙星辰》、《夜訪薩德》、《法式誘惑》、《遣悲懷》、《歐洲暗影》、《沒有地圖的旅行》、《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窮人》、《走路,也是一種哲學》、《納粹的孩子》等作品,並以《夜訪薩德》一書於2015 年獲第一屆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

    作者序

    參與、投入,讓我們一起努力!  
    嚴長壽(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自從我收到蜜雪兒(郭怡慧)所撰寫的《陪你讀下去》這本書,到我真正看完它,已經是幾個月以後的事情,因此錯過了在第一時間發表感言的機會,即使如此,我仍然希望藉此談一談這本書。
    這本書對台灣年輕人來說,代表著許多不同的意涵。表面上看來,談的是一位亞裔青年抱著滿腹的熱誠,踏入美國一個以非裔人口為主的偏困之地,所遭遇到的種種文化衝突;當然也包括作者後來得知昔日學生派屈克殺人入獄,因為內心的某種呼喚,最後她決定暫時擱下她眼前的工作、回到偏鄉,用七個月的時間陪伴派屈克重拾自信、展開閱讀寫作並發掘自我的感人歷程。
    雖然蜜雪兒自己也說,她的參與是否最後真的能夠改變派屈克的未來,她也無法確定;然而我要說這本書對台灣青年人所產生的啟示是,選擇投入這個事件,對蜜雪兒本人來說,自己就是一個最大的受惠者。她不但因此了解底層社會的真相,更讓自己變成一個擁有悲憫心、使命感的正向青年,我認為尤其是台灣精英社會的年輕人,都應該將這樣的生命經驗,視為成長過程中自我修煉的必要歷程。
    另一方面,為了幫助讀者更了解美國歷史事件與人物的背景,我特別欣賞蜜雪兒記錄下的歷史進程及書裡所呈現的每一段註記,我甚至認為幾乎光是這些文字本身,就可以自成一書。書中清晰、刻畫入裡的文字編撰,反映出美國民主運動的奮鬥史,讓人更加深刻體悟民主與文明這條道路,即便是建國已兩百多年的美國,仍有好長的功課要做。
    反觀還只是民主新生兒的台灣,可清楚感受到橫在我們眼前的,若要使台灣走向一個更文明的社會,我們還真是仍有一段漫漫長路有待努力;顯然沒有任何一件事會是理所當然的,無論如何,它都必須透過教育及每個人一磚一瓦地參與、堆砌,方可成就。讓我們一起努力!

    目錄

    推薦序 參與、投入,讓我們一起努力!——嚴長壽
    二○二四年台灣版序
    前言

    I
    第一章 陽光下的葡萄乾
    第二章 自由寫作
    第三章 下次將是烈火

    II
    第四章 伊凡•伊里奇之死

    III
    第五章 罪與罰
    第六章 獅子•女巫•魔衣櫥
    第七章 他願有天堂錦衣
    第八章 佛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人生敘事
    第九章 本人已詳閱本文件所有內容(有罪答辯)
    第十章 晚春時節致寶拉

    IV
    第十一章 復活節之晨

    後記
    誌謝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