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M1S-A900GGBKL

天地之孤方以智及其師友的生命情志

驚喜優惠
$540
$600
  • 先述「托孤說」的形成背景,延伸至道盛與陳名夏的易代情誼,
  • 再述龍眠諸子方以智、周岐、錢澄之的家國情懷與立身作為,
  • 見證明遺民的心靈從「天地之孤」演變到「人間之群」的歷史過程。
  • 登記送

    【OK】單筆滿$1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OK購物金50元(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一顆檸檬青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 登記抽

    【8月超級品牌品類週】App限定 全站指定品單筆滿4,500登記抽華碩 ROG電競椅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6260110482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6/28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順治五年,覺浪道盛在當塗無相寺寫作《莊子提正》,以為莊子是堯孔之真孤,深具復明意識的「托孤說」於焉誕生。道盛弟子方以智說:「振古終今,立天地間,而不負天地者,即天地之孤也。」道盛的別傳弟子錢澄之也說:「託孤已信存吾道,此日真孤更託誰?」本書以「天地之孤」作為主題,討論方以智及其師友的生命情志:先述「托孤說」的形成背景,延伸至道盛與陳名夏的易代情誼,再述龍眠諸子方以智、周岐、錢澄之的家國情懷與立身作為,見證明遺民的心靈從「天地之孤」演變到「人間之群」的歷史過程。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覺浪道盛《莊子提正》寫作背景考辨 19
    第一節 靈山考 24
    第二節 倚杖靈山始末考 29
    第三節 曹子考 40
    第四節 不二社考 49
    小結 64
    第三章 遺民僧覺浪道盛與貳臣陳名夏的易代情誼 69
    第一節 情誼的聯繫者:陳丹衷 71
    第二節 會面前的書信往來 78
    第三節 會面與之後的書信往來 88
    第四節 情誼內涵的轉化 97
    小結 104
    第四章 方以智與龍眠詩派的形成 107
    第一節 龍眠詩派的名義 110
    第二節 澤園永社時期 117
    第三節 金陵廣集時期 125
    第四節 諸子離散時期 136
    小結 147
    第五章 方以智與明代復古詩學的承變關係探究 151
    第一節 方以智復古詩學的淵源 154
    第二節 詩歌第一義的追求 162
    第三節 大雅詩風的轉向 171
    第四節 格調詩說的超越 181
    小結 191
    第六章 方以智佚文〈鷂石周氏續修譜序〉解讀 193
    第一節 周姓歷史根源的追溯 195
    第二節 鷂石周氏宗譜的復修 199
    第三節 周日曜與周岐並列的意義 206
    第四節 宗譜中述及的其他人物 215
    第五節 全文最後的祝福與落款 219
    小結 224
    第七章 周岐入清前後的行跡考論 227
    第一節 幼年時期與左光斗的關係 232
    第二節 桐城生活與流寓南京 238
    第三節 崇禎後期在北京的經歷 247
    第四節 協助史可法守城的意義 254
    第五節 陳名夏文集中的記載 262
    第六節 蔡士英幕下的重要文客 271
    第七節 方以智返鄉後的交接 280
    第八節 錢澄之的唱酬與責難 290
    小結 298
    第八章 錢澄之的遺民晚景—以《田間尺牘》為考察中心 303
    第一節 生計 306
    第二節 著述 314
    第三節 交接 323
    第四節 晚節  330
    小結 339
    第九章 結論 343

    參考書目 355
    後記 377


    <作者簡介>

    謝明陽
    1967年生,臺灣花蓮人。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以明清詩學、明遺民學術為研究方向,著有《許學夷「詩源辯體」研究》、《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明遺民的「怨」「群」詩學精神》、《雲間詩派的詩學發展與流衍》等書。


    ★內文試閱:

    後記

    此書是我在「明遺民」系列所完成的第三本著作。第一本是西元2000年寫成的《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討論主題在於「思想」;第二本是2004年寫成的《明遺民的「怨」「群」詩學精神》,討論主題在於「文學」;此次撰寫《天地之孤:方以智及其師友的生命情志》,討論主題則偏向於「歷史」。但三書的關懷實一,不論思想、文學或者歷史,在創作意向中,皆以明遺民的生命情志作為依歸。今年已是2022年,為何與第二本明遺民著作的完成相距如此之遠?其中實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學術生涯的規劃本不容易如此純粹,漫長歲月裡,我還投注精神於其他層面的研究,明遺民只是持續關心的一環;二是為了驗證書籍的記載,我在2014年到2019年之間,曾八次前往大陸考察,山川的激盪,友人的提攜,使得本書的內容更增加了歷史的深度,而這也需要時間來慢慢醞釀。
    全書共撰寫九章 ,除了〈緒論〉、〈結論〉之外,正文七章 ,此七章 是由八篇期刊論文修訂而成,總攝於《天地之孤》的題意之下。以下說明正文各章 的寫作時間,述說時,每章 並記錄一位曾經指導我、鼓勵我的朋友。
    先說第二章 。「托孤說」原是我在《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中的第一個議題,但覺浪道盛生活於明末清初,若不能證明《莊子提正》的著成時間,又何以論斷「托孤說」是一種遺民論述?此問題縈繞心中多年,後來發表〈覺浪道盛《莊子提正》寫作背景考辨〉(《清華學報》新42卷第1期,2012年),確定道盛在順治五年於當塗靈山無相寺撰成《莊子提正》,這也意味「托孤說」寄託著明遺民的身世之感。當時將此文寄給尚未謀面的廣東社科院歷史研究所邢益海教授,他回信說,文章考證《莊子提正》的寫作時地正確,但「偶與不二社諸子談及莊生之祕」的「不二社」,非如我文中猜測,據《冬灰錄》所言,「不二」當是「禪淨不二」之意。然此書一直無緣親見,直到2014年,邢益海寄贈他校注的《冬灰錄》,才確認拙文之誤。後來撰寫〈覺浪道盛與方以智師生的「不二社」〉(《佛光人文學報》第1期,2018年),用以改正前非,刊登後,也得到益海的首肯。本書第二章 ,即是前述二文的結合。益海情深似海,熱切凝視著方以智的躍動思想,他曾帶領我走訪當塗靈山無相寺、吉安青原山淨居寺、平樂青龍鄉穿山......,循著方以智的足跡,所感受到的山水風貌,點點滴滴都是我生命中最豐盈的記憶。
    次說第三章 。2018年,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主辦「明清禪儒匯通:方以智與覺浪道盛」講座暨工作坊,哲學系張永義教授邀請我參加,我寫了〈遺民僧覺浪道盛與貳臣陳名夏的生命情誼〉。論文完成後,寄給永義,他很快的回覆給我,指出我對於道盛的一段文句解說偏差,應當予以修正,我也迅速照辦。從相識以來,每次完成作品送給永義,他總是火眼金睛的讀出不當之處,真畏友也,也非常感謝他,讓我這本書的錯誤能降至最低。永義對於古籍文句的細密體會,讀讀他所校注的《浮山文集》、《青原志略》,便可思過半矣。永義也曾和我一同尋訪方以智駐足之處,精於攝影的他,在潛山天柱山,在洞口讀書巖,為我們的同行時刻,留下永恆的紀念。這篇文章宣讀於中山大學哲學系工作坊,之後略作修改,易名為〈遺民僧覺浪道盛與貳臣陳名夏的情誼考論〉,刊載於《靜宜中文學報》第16期(2019)。修訂《天地之孤》一書時,定名〈遺民僧覺浪道盛與貳臣陳名夏的易代情誼〉。
    再說第四章 。〈方以智與龍眠詩派的形成〉(國科會計畫編號:NSC 101­2410­H­259­039)一文,刊載於《臺大中文學報》第44期(2014)。發表當年,我來到合肥,拜會方以智十三世孫方無先生,贈送此篇新作。數日後,又與方無先生見面,他已閱畢全文,以文中的「雅而悲」、「悲壯」、「悲涼」諸語和我商榷,令人訝異!方無曾經引導我走過浮山,又曾送我典籍書畫,先是方以智十世孫方叔文所著《方密之先生年譜》,此書據原稿影印,為方氏後人所寫的方以智年譜,意義重大;又贈方無祖父方鴻壽的書法「無可大師與陳臥子詩」,詩作錄自《博依集》〈雲間同夏彝仲、朱宗遠、徐闇公、陳臥子醉後狂歌分賦〉,此幅字正掛在我的書房;又贈黃山書社出版的《方以智全書》十冊,此套書印行後,方以智的著作大致完備;還有無可大師畫像一幅,係民國十四年房秩五、方守敦得之於浮山華嚴寺僧樓故紙堆中,畫作呈現出方以智的剛毅神采。以上種種,皆是珍貴禮物。2021年,方無來信說,希望我為《桐城派大辭典》撰寫辭目「龍眠詩派」一條,作為「桐城派」的先導。我立即書寫,其書後來出版,辭典中「龍眠詩派」之文固短,背後卻藏有一段因緣。
    再說第五章 。2007年,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舉辦「方以智及其時代」學術研討會,會議第一場是由劉浩洋〈三教歸易:方以智遺民生涯的生命實踐〉,以及我〈方以智與明代復古詩學〉作為開始,能和摯友在同一場會議中發表對於方以智的認識,生命中極為難得,當時的景像猶歷歷在目。劉浩洋著有《方以智《東西均》思想研究》、《從明清之際的青原學風論方以智晚年思想中的遺民心志》,二書皆擲地有聲,我經常翻閱,也因為他的啟發,讓我有幸一窺方以智學術思想的深奧。本書各篇在發表前後,大部分皆曾寄給浩洋,他總是細心閱讀,提供深刻的意見,甚至於本書題目《天地之孤:方以智及其師友的生命情志》,也是在與浩洋反覆商量之後才做的決定。若問:在「明遺民」三書完成之後,是否還有未竟之願?我會回答:有的,希望有一天,我能和浩洋一同踏上吉安青原山,見證枯荊再生!發表於「方以智及其時代」的論文,後來改題〈方以智與明代復古詩學的承變關係考論〉,載於《成大中文學報》第21期(2008),收入書中略修為〈方以智與明代復古詩學的承變關係探究〉。
    再說第六章 。2014年,與樅陽學者陳靖先生來到橫埠鎮橫山村左光斗故宅,故宅已頹圮,門前石獅隱沒在草叢中。當時我正進行周岐的研究,想到周岐是左光斗的內弟,便向陳靖先生問起。陳靖告訴我,周岐的家鄉周潭鎮,在此處北方不遠處,他藏有周氏宗譜數種,可以為我尋訪周岐的資料。回到臺灣後,陳靖寄來學界未曾聽聞過的方以智〈鷂石周氏續修譜序〉,立刻吸引我的目光。2015年,我參加安徽大學「第二屆清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方以智佚文〈鷂石周氏續修譜序〉解讀〉,會後再訪樅陽,陳靖帶我到周潭鎮,瞻望如巨鷹盤踞峰頂的鷂石山。此文後來刊載於《中正漢學研究》2016年第2期,但文章仍持續修訂。2018年,我第三度前往樅陽會見陳靖,此次拜訪的地方更多,除了重見鷂石山之外,還有煥然一新的左光斗故居,又到錢澄之墓、錢澄之西田莊、浮山、白雲巖,最令人讚歎的是陳靖設立於蓮花湖中央的「樅陽家譜館」,收藏譜牒數百種,當然也包涵了《鷂石周氏宗譜》在內。分別這幾年,依然與陳靖不斷通信,請教他的問題不計其數,他總是盡其所知,立刻回覆,也希望我能再到樅陽蓮花湖,與友人重聚言歡!
    再說第七章 。提起方以智的年少時期,不能不論龍眠詩派的第二號人物周岐,但入清之後,周岐的消息卻十分稀少,隱沒在我們的視野中,此又何以故?因為此一疑問,開始著手周岐的研究,苦心經營多年後,〈周岐入清前後的行跡考論〉(國科會計畫編號:NSC 102­2410­H­259­063)終於寫成。我將文章寄給臺灣大學中文系何澤恒老師,一方面報告老師,身為弟子的我依然努力不懈,一方面請求老師為我批改論文。何老師與我的師生之緣,始於大學時期的「四書」課,在老師撼動人心的課堂中成長,後來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以周岐一文請託,已在博士畢業十多年後,老師仍然慷慨應允,為我細心審閱,糾正錯誤。此文超過四萬字,投稿於願意接受長文的學術刊物《國學》,文載第六集(2018),書由巴蜀書社出版。
    最後說第八章 。2006年,彰化師範大學承辦「國科會中文學門研究成果發表會」,我宣讀〈錢澄之的遺民晚景—以《田間尺牘》為考察中心〉,隔年(2007),由五南圖書公司印行《臺灣學術新視野》,本文收入其中。說起此章 ,想到友人張暉。張暉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博士時與之結識,他編輯《量守廬學記續編:黃侃的生平和學術》一書,我曾經幫忙尋找資料;2009年初,他與妻子來到花蓮,我陪他們拜訪太魯閣,迎向峽谷吹來的風。張暉謙虛敦厚,學術表現出色,正當綻放光芒之時,卻在三十六歲英年突然離世。張暉遺作《易代之悲:錢澄之及其詩》第六章 ,其中一個註腳說:「謝明陽:〈錢澄之的遺民晚景—以《田間尺牘》為考察中心〉......。謝文從《田間尺牘》入手,依次論述錢澄之晚年的生計、著述、交接及晚節 ,考證翔實,論析極精。本文論《田間尺牘》部分獲益於謝文甚多,謹此致謝。」如此評價,可以說是學術生涯難得一遇的知音之言,今後又往何處尋?2017年夏天,我曾到北京景仰園探望張暉,回顧往事。
    以上七章 共八篇論文,是從2006年開始寫作,至2019年發表完畢,歷時十三年。彙整成書時,又重新逐字校閱,補充若干後出的資料,惟黃山書社《方以智全書》出版於2019年,時間較後,文中並未徵引。曾經對本書提供協助者,除了前述各章 提及諸人外,寫作期間帶我翻山越嶺,尋訪古跡的朋友還有:桐城作家胡堡冬先生、桐城作家白夢女士、桐城企業家蔣天賜先生、安徽大學江小角教授、安慶作家汪軍先生、安慶作家張健初先生、樅陽作家章 憲法先生、南京師大附中張炳文老師。期間曾經會面暢談,給予我鼓勵的朋友還有:安徽大學諸偉奇教授、南京大學鞏本棟教授、華南師範大學蔣寅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左東嶺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方勇教授、廈門大學蕭湛教授、香港教育大學商海鋒教授。因為他們鼎力協助,才讓這本書可以順利完成,謝謝他們!
    博士畢業後,我回到生長的花蓮教書,如今二十二年過去。孔融文章曾說:「歲月不居,時節 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我已五十又五,能夠抵抗無情歲月者,大概是曾經寫過的文章吧!花蓮東邊有萬頃碧海,西邊有千仞高山,山海之間是適合讀書的寧靜之地,東華大學的同事吳冠宏、李秀華、魏慈德、張蜀蕙皆是相互勉勵的素心之人,在這裡寫作,在這裡老去,又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謝明陽
    於花蓮,2022年8月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