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ecimg.tw/items/DJAK1SA900GRFZ8/000001_1703468751.jpg;
商品編號:DJAK1S-A900GRFZ8

內在黑洞:薩提爾帶你走過人生的困頓,與自我和解

$300
$38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每帳號限乙次,限量5000名)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韓風拌拌炸雞兌換券乙張(限量)

  • 登記送

    【第四波】書店/閱讀器/寵物指定品單筆滿$1,500登記送100P幣(使用效期30/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評價

5.0
共 1 則評價
5.0
100%
4.0
0%
3.0
0%
2.0
0%
1.0
0%
最相關
*詠*
2023/11/06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6263613232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27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薩提爾溝通名師,李崇義溫暖新作──
    十場穿越內在黑洞的對話,陪你學習回應受傷與失落
    走過人生的困頓,與自我和解

    或許,你曾經歷這樣的對話風暴……
    「一年就這幾天,忍忍就過了。」
    「以前爸媽最疼你,現在你多付出一點,是應該的吧?」
    「你不是最了解我的人嗎?怎麼還會這樣做?」
    「怎樣?難道這也是我的錯嗎?」
     
    甚至,你心裡有過這樣的念頭……
    「為什麼總是忽略我的感受?」
    「我是否不應該存在?」
    「我真的值得被愛嗎?」
     
    不想過的年、不想見的家、不想聽的話……
    這些關係表面上的碰撞、摩擦,日久便成了內在的瘀傷。
     
    明明是最親近的人,為什麼心的距離,會如此遙遠呢?
    面對執念與情緒波浪,我們該怎麼說、怎麼做,才能走出這個圍困自己的黑洞?
     
    ◆這本書,寫給總是努力改變自己的你──
    對於所愛之人,我們總希望與對方建立和諧的關係,當想法相左時,更會想盡辦法「解決」衝突,將所有的尖銳快速弭平,因此,很容易於溝通過程中遠離彼此,或委屈了自己。
    薩提爾溝通名師李崇義承接了不少這類困擾,甚至自己也有同樣的感受。這一次,他想與你一起走進內心小劇場,更想告訴你,面對內在黑洞,你我其實都有直視它的能力。
     
    ◆以書信,貼近那些說不出口的挫折感──
    誰都曾經跌倒過,有時的確需要一雙有力的手,拉自己一把。這雙手或許是一句同理的話語,也可能是一個溫暖的故事。
    在這本書裡,崇義老師與幽默俏皮的「高麗菜菜子」以生命故事交換深刻對話,溫柔梳理一場場看似無解的風暴,關於伴侶衝突、子女教養、手足壓力、隔代不同的價值觀……十個主題、十封往返書信,點滴文字不僅引導你我表達難以啟齒的感受,更是內在的關懷與支持。
     
    ◆深呼吸,練習走出內在黑洞、接納自己──
    怎樣才能拉近心的距離?需要的並不是勇氣,而是坦承脆弱,並且一次又一次練習,找到自我的療癒方向。
    書裡不僅有我們都似曾相識的內在課題,也是一場場與自己和解的旅程。在篇章最後,更凝鍊了薩提爾對話的實踐心法,如何傾聽、覺察、讚美、陪伴……你將發現,走出內在黑洞,就從接納自己開始。
     
    在崇義老師的回答裡,常常有「哇,原來可以這樣喔」的驚嘆。
    回頭看,在自己身上也常常有「喔,原來我可以這樣喔」的奇蹟。──朱芳儀
     
    有時候外在處境沒有任何改變,純粹是我們的內在做了轉化,就能變得更自由。──李崇義


    ★名人推薦:

    知心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郭葉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
    馮以量|馬來西亞家庭關懷及家族治療推手
     
    專文導讀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書中談的是每個人在關係中常見的困擾,尤其是與身邊最親近的那一些人,包含父母、伴侶、手足、孩子等。你知道自己愛他們,但有時候就是因為在乎,反而難以拿捏相處的距離。
    若你曾因此卡關,甚至認為根本無解,以為自己動彈不得,在讀了書中崇義老師的回信之後,也許會豁然開朗──根本不需要去改變任何人,你只要好好關照自己的內在即可。
    我喜歡《內在黑洞》這本書,整理出十個相當生活化的議題,兩位作者透過平實易懂的文字,讓讀者不只頭腦理解,內心也有體驗。邀請你也來趟走進黑洞、向內找答案的探索之旅。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目錄:

    導讀 走進黑洞,於自己的內在找答案/陳志恆

    前言 生命的題型不斷改變,該怎麼解?
    前言 成為那道引領的光
     
    Letter01 關係壓力的黑洞──過年與過節
    Letter02 自我價值的黑洞──我真的夠好嗎?
    Letter03 一致性溝通的黑洞──勇敢卻帶來傷害
    Letter04 存在的黑洞──為什麼要生下我?
    Letter05 虛實之間的黑洞──那是真實世界的延伸嗎?
    Letter06 兩性不平衡的黑洞──偏心的重量
    Letter07 孝順的黑洞──原生家庭的重擔
    Letter08 傾聽的黑洞──可以不再傾聽了嗎?
    Letter09 和解的黑洞──過去,是否影響了現在的我?
    Letter10 覺察的黑洞──愛自己的第一步
     

    <作者簡介>

    李崇義
    薩提爾溝通名師,目前為長耳兔心靈維度創辦人兼執行長。
    於資訊產業服務二十餘年,曾任美國矽谷資訊軟體公司總裁、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上市公司副總裁。回台後浸潤薩提爾模式多年,在授課期間累積大量個案晤談經驗,歸納出實用的冰山對話框架。
    帶領長耳兔心靈維度師資培訓課程,亦曾受邀至中研院、台經院、Google、國泰金控、富邦人壽、大愛人文講堂,以及海內外上市櫃企業和各級機關學校進行演講與工作坊。
    著有《冰山對話》一書,並於知識衛星開設薩提爾相關線上課程。
     
    朱芳儀
    長耳兔心靈維度經理、對話專案講師、兩個孩子與七隻貓的母親。
    曾在醫院工作十數年,看過許多生老病死,升格當媽媽之後,更深入想知道「我這個人教出來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因此踏進了長耳兔課堂。擔任隨課助教超過一千五百小時,在課堂裡陪著夥伴穿越生命的困難,更透過書寫、記錄,開啟重新認識自己的旅程。


    ★內文試閱:

    •前言

    生命的題型不斷改變,該怎麼解?
    文/朱芳儀

    某天一大早,我收到了崇義老師的信,他邀請我與他一起寫一本書。
    當時,我正準備到小孩的學校擔任志工,匆匆打開信件,快速瞄一遍,接著就出門忙碌去,將手機放在口袋裡。
    口袋沉甸甸的重量確實存在,但輕飄飄的喜悅,感覺很虛幻。
    因為寫點文字,一直是我喜歡的事。
    從小,我最喜歡的考試科目就是作文。因為它不用準備,而且一定有分數。對於一個懶學生來說,投資報酬率很高。
    長大以後,尤其是有了部落格、臉書,我更喜歡分享生活,尤其是那些有趣的部分。生活苦的滋味比甜的多,偶爾來點讓使人嘴角上揚的文字,我十分樂在其中。
    但寫書,是我想都沒想過的事。
    崇義老師身上有除了有我羨慕不已的執行力、不怕失敗的勇敢,也是這樣一個不吝惜給機會、願意包容他人的人。
    怎麼說包容呢?
    我雖然愛寫,但懶人的本質依然,也常被柴米油鹽的瑣事牽絆,拖延了進度。崇義老師會催促我,但語言和文字總是輕輕的溫柔。
    這讓我理解一件事,那就是,當一個師長、上司或是父母,其實不需要大聲指責,需要的是包容。包容是很有力量的,這讓我意識到──自己該努力了,然後推著自己打開電腦,化身為「高麗菜菜子」,開始敲鍵盤。
    一路上或許有不看好的意見,但崇義老師依然堅持這個規畫,看在我眼裡、心裡,更是感動。這個人沒有放棄我,那我更不該放棄自己。
    回頭看看一路以來的生活,我認為自己很幸運。
    所謂幸運,並非所有的路都是平順;那些顛簸,也是一種幸運。
    我平安出生、長大,擁有自己的家庭,然後當了「媽媽」。最幸運的是,「媽媽」這個身分讓我挫折連連。
    怎麼說呢?就是因為這些自己以為的失敗,還有焦慮、惶恐不安,推著我走進課堂,我才有機會重新面對自己。
    一個新生命來到面前,我是一個必須要有創造力的角色,我得看看自己身上有什麼素材可以創造。生命中的這些困難與迷失,使我重新找尋自己,邁向學習。
    在學習重新認識自己的路上,我太明白一種感覺。那就是每當上完課之後,能量滿滿、自信爆棚,覺得自己一定可以。接著回到現實,被打得落花流水、打回原形。
    就像學到了一個很厲害的數學公式,但遇到題型一變,就不會解了。此時很容易會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學會?我有往前進嗎?
    我自己的學習與實踐路程是如此,而這四年有幸在工作坊裡成為一個陪伴者,我看到其他人的歷程也經常如此。
    生命的韌性如此強大而美麗。跌倒,站起來,又跌倒,又站起來,在站起來的過程中,有時候我也會賴在地上,消沉一陣子。這時候真的很需要旁邊一雙有力的手,稍微拉一把,讓我不至於倒地不起。
    所以當老師邀請我一起書寫時,我極希望可以分享這個歷程。
    被現實的挫折衝擊,這是一個必經之路。那些跌倒的疼痛,還有對自己的質疑和徬徨,在這裡都有人懂。我們雖苦,但都不是孤單的。最美麗的是,這些苦的背後,都有一份不甘心、不願就此停止的堅持,需要的是一雙溫暖的手,拉我們一把。這雙手可能是一句同理的話,或是一個故事。
    生命是最會說故事的大師,不管是學習夥伴的故事,或是我自己身上的故事。這些故事不斷地見證生命力的存在、愛的存在,改變真的是有可能的。
    在課堂裡看著大家用眼淚洗滌生命,無論多黑暗困難,都想爬出去找裂縫裡的光,真的如薩提爾(Virginia Satir)女士所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生命力的展現。
    所以,我將之記錄下來,想與大家說一說。
    在很多時候,「劇情」彷彿已經走到死巷裡,看起來似乎「此題無解」,彷彿前面有一堵翻不了的高牆。藉著這些看似走投無路的情節,與崇義老師展開深刻對話。我發現,這是有機會把道路拓寬的。
    有時候,困難只是因為頭腦認知的路僅有一條,如果可以安裝新的迴路,也順便看看自己身上有什麼工具可以用,就有機會破解卡關。
    在崇義老師的回答裡,常常有「哇,原來可以這樣喔」的驚嘆。
    回頭在自己身上也常常有「喔,原來我可以這樣喔」的奇蹟。
    其實,不論有沒有發現,真的很多不可思議一直在發生。

    成為那道引領的光
    文/李崇義

    年輕時的我,有著許多叛逆因子,常常不喜歡按照這個世界的節奏來調整自己的步伐,雖然偶爾覺得特立獨行感覺良好,但還是有很多時候陷於迷茫、進退維谷的抉擇之中。所幸在我高中時期就有提筆寫信的習慣,當年還會趁著寒暑假期間,與同學遣鴿往返,聊述生活無奈。
    到了大學時期和當兵期間,我也有幾個頻繁往返的筆友,有些甚至從未見過一面。當時憑著好玩與紓解壓力,寫了不少的信件,至今還堆疊在陳舊書報之中。回想起來,每一次收到信件,我仍感到興奮。每每躡手躡腳拆開信封,抽出格子狀的紙張,到後來流行香水信紙的年代,淡淡的撲鼻香已經成了一種記憶。
    當原先的傳統郵件,漸漸被電子郵件給取代,雖然開信仍帶著一份喜悅,但是那些雀躍的心情不若往年。我再也沒有機會透過郵件找人傾訴,只能在煩躁苦悶的時候給自己斟上一杯烈酒,靜靜陷在沙發上沉思。
    有時候很羨慕電影橋段,銀幕裡的人找到一個可以專注傾聽的對象,讓自己心裡的苦水有地方傾倒,甚至得到解惑。像是我很喜歡麥特.戴蒙(Matt Damon)與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合演的《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麥特.戴蒙這個叛逆天才少年衝撞著帶著智慧的心理師羅賓.威廉斯。尤其因為受到麥特.戴蒙語言刺激,羅賓.威廉斯把麥特.戴蒙喚至湖邊談話的一段。
    由羅賓.威廉斯扮演的心理師說:「我因為你說的話曾經半夜睡不著覺,但我後來想開了。
    「你只不過是個孩子,你懂什麼呢?
    「如果我與你討論藝術,你可能會拿出一堆你看過的藝術書籍,我猜想你可能會知道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的作品、性傾向、政治意圖,但你從未站在西斯汀大教堂底下抬頭瞻仰美麗的教堂穹頂。
    「與你談論戰爭,你可能會引述莎士比亞(Shakespeare)的故事,但你從未親臨戰場,你沒有體驗過最好的朋友在你腿上嚥下最後一口氣的場景。
    「如果談論愛情,你可能會引用十四行詩來歌頌,但你不知道那種看著你心愛的人而無能為力的樣子,你也不會知道上帝為你打造了一個專屬的天使,她專門前來救你於苦難之中……」
    這個橋段深深打動了我,彷彿我就是那個玩世不恭的孩子,自以為天地都在我股掌之間,但我其實什麼也不懂,因為時值年輕,根本沒有太多的人生體驗,哪來這麼多傷春悲秋?
    我常常想著,如果真的有這麼一位心靈導師可以與我談談話,我的人生勢必會獲得很大的精神鼓舞,在我失落、低潮時期,無條件地接住我。
    沒想到,打從我回台灣學習並且推廣薩提爾模式之後,陸陸續續就有不少人在課堂間,或是透過郵件、私訊來詢問問題。看著每一道人生課題,我感嘆這個世界上仍然有許多人深陷各式各樣的傷痛與黑洞之中。
    要能夠讓人走出黑洞,我勢必要成為那道引領的光。
    慢慢的,我發現有愈來愈多人趨光前來,想要找尋他們人生的方向。與此同時,工作上的夥伴「高麗菜菜子」(書中亦簡稱「菜菜子」)也偶爾會向我提問,諮詢我對於各式議題的不同看法。
    菜菜子詢問的問題,也是許多人會碰到的課題,包含姻親家庭間的壓力、伴侶之間的衝突、青少年網路成癮、自我價值不足、是否仍要孝順、如何與家人和解、高敏感人覺察的痛苦、兩性平衡等等。這些與我先前遇到的問題有許多相似之處。
    菜菜子的文筆甚好,幽默中又透露著發人省思的哲理。為了讓這些課題有更好、更完整的回應,我邀請菜菜子將她遇到的問題逐一分類記錄,方便我透過喜歡的書信方式系統性地回答,或許這也能夠讓更廣大的讀者找到自我療癒的方向,間接照亮那些深陷黑洞的困頓心靈。
    我不是心理師,但我或許可以成為一個警世醒鐘,在你迷惑困厄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與你談談該怎麼繼續人生的道路。閱讀菜菜子提問的同時,你也能藉機搭個便車,看見對自己有幫助的隻字片語。在天色極黑的子夜、在溼漉漉的陰雨天、在沙塵蒙蔽的日子、在寒風吹拂的時分,希望某些文字能夠帶來一絲穿越黑洞的曙光。

    •導讀

    走進黑洞,於自己的內在找答案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這幾年,薩提爾的對話盛行,我的專長不是薩提爾,卻有些機會親見以薩提爾模式為基礎的對話帶來的震撼力。當內在渴望被觸及的那一刻,不僅當事人,旁人都為之動容;更深刻體悟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許多人終其一生為各種煩惱所困,舉凡親子、婚姻、職場、課業、金錢、健康等,都可能是煩惱的來源。對一般人而言,這些煩惱沉重、惱人、甩不掉,放著不管,還來糾纏。
    於是,我們使出各種招式與煩惱纏鬥,每每敗下陣來,直覺已經山窮水盡、無能為力了!我們掉進黑洞中,看不見光,不知道如何走出來;然而,就在薩提爾的對話引領下,看見了新的可能性。
    這是如何發生的?我的理解是,只要連結了內在渴望,就能從死胡同裡找到新的出路。也就是說,其實答案都在你我的內心,你得向內探索,才找得著。
    這幾年來,我受邀至「長耳兔心靈維度」開課,與崇義及芳儀有不少接觸。崇義內斂、沉穩,給人安定;芳儀熱情、親切,令人放鬆。我有機會搶先拜讀他倆合著的《內在黑洞》書稿,甚是期待!
    書中談的是每個人在關係中常見的困擾,尤其是與身邊最親近的那一些人,包含父母、伴侶、手足、孩子等。你知道自己愛他們,但有時候就是因為在乎,反而難以拿捏相處的距離。
    若你曾因此卡關,甚至認為根本無解,以為自己動彈不得,在讀了書中崇義老師的回信之後,也許會豁然開朗──根本不需要去改變任何人,你只要好好關照自己的內在即可。
    書中談到一個案例,母親見孩子表現好,想給予稱讚,無奈孩子並不接受,還認為「我沒那麼好」,令母親感到很挫折。
    我這幾年大力推廣「正向聚焦」,遇過不少類似的家長,因為不想讓孩子在高壓責罰下長大,進而學習如何欣賞與肯定孩子,卻屢屢碰壁。有孩子會回說:「拜託,不要這樣稱讚我好嗎?我沒有那麼好啦!」
    有位媽媽問我,該怎麼辦?
    我問她:「聽到孩子這麼說,你的感覺是什麼?」
    她告訴我,有些挫折,有些失望。我又問,挫折什麼?失望什麼?她說,希望孩子是在被讚賞下長大的,能夠更有自信。
    「那你呢?你曾被讚賞或肯定過嗎?」我問。
    「怎麼可能?以前我的父母不會稱讚我,沒被罵就很好了!」她連忙說。
    我接著說道:「以前的你是被罵大的,現在你希望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這是為什麼呢?」
    「我希望孩子不要像我一樣沒自信呀!」
    「所以,你努力學習新的方法,對孩子很用心呢!」
    她擺擺手:「沒有啦!老師,請不要這樣說我,我沒那麼好啦!」
    「『我沒有這麼好』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
    我試圖引導她去看見,她和自己的孩子一樣,都難以接受別人的稱讚。她坦言,她確實常常批判自己,也不太喜歡自己。或許,她需要先學會欣賞自己,發現自己的美好,才有能力真正地欣賞與肯定孩子吧!
    這個議題談的是「自我價值」的黑洞,書中有更精彩的論述,原來我們要做的,不是設法改變別人來符合自己的期待,而是向內連結自己,自己給自己愛。
    我喜歡《內在黑洞》這本書,整理出十個相當生活化的議題,兩位作者透過平實易懂的文字,讓讀者不只頭腦理解,內心也有體驗。邀請你也來趟走進黑洞、向內找答案的探索之旅。
     
    •摘文

    自我價值的黑洞──我真的夠好嗎?

    親愛的崇義老師:

    有些朋友看到我寫字,會稱讚我的字好看。
    但我近看、遠看、倒著看、單眼看、瞇眼看,都不覺得好看。彷彿我們在看不同的東西。
    朋友說我何必謙虛,我才覺得他們眼睛有問題,並繼續保持假裝接受的微笑。
    而且「墨菲」得很,每當有人在旁邊稱讚我寫字好看,十之八九,下個字馬上寫錯。內心一陣慌張,好像我不應該、不配得。
    怎麼會這樣?
    前幾天與女兒聊天,她報告著她的成績。
    她的成績比上次考試進步許多,因此得了進步獎。我聽完也十分替她開心,她真的好努力。
    我問她:「進步這麼多呢!你開心嗎?」
    她給我一個青少年的標準回應……聳聳肩。
    我心底升起了疑惑,又問她:「你有覺得開心嗎?」
    她又聳肩,吐出一句:「我不知道有什麼好開心的。」
    我不死心地繼續問:「你覺得自己有什麼地方做得好嗎?」
    女兒說:「我真的不知道我哪裡做得好。」
    我一方面疑惑,一方面也忽然發現,女兒好像我自己。
    在薩提爾模式中,隱喻的冰山底層是「自我價值」,但我總覺得這東西玄得很,看不見、摸不著,也不像手機電量總有顯示。
    或許是因為從小背得很熟的那句:「滿招損,謙受益。」欣賞自己有時總是帶點不安,很怕自己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記得崇義老師常這麼問夥伴:「你是用頭腦回答我?還是這裡?」(手放在胸口)
    老師總是再三確認──「你」是真心相信嗎?
    在工作坊、課堂上、私下練習的時候,稱讚夥伴總是容易。
    但回到家稱讚孩子,內心的擔憂總是暗暗爬上來,怕他變得太臭屁。
    至於伴侶?那更是不能稱讚、不能稱讚、不能稱讚(得強調三次)。做得好是應該的,怕的是對方志得意滿,爬到我頭上。
    關係中,漸漸只剩指責的時候才開口。雖然不舒服,但久了也習慣了。想改變,又覺得彆扭,對方更是武裝了起來。然後,我開始苦惱著溝通不良。
    我做過幾次實驗,當孩子一臉懊惱,拿著考得不盡理想的分數來找我,任憑我怎麼說:「你已經很努力了,我欣賞你的努力。」
    孩子依然哭喪著臉,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做得好。
    崇義老師,該怎麼把自我價值填好填滿呢?

    ***

    親愛的高麗菜菜子:

    我見過你寫字很多次,不論是在一般書信、筆記本,或是白板上的板書,對我而言都是工整、美觀、筆畫清楚不糾纏,但你聽我這麼說,會不會又興起了一種「怎麼可能呢?哪有這麼好」的想法?
    我看過很多人一輩子努力奮鬥,也達成了很多目標,卻怎麼樣也無法認同自己就是一個成功的人,這或許與我們小時候被對待的經驗有關。
    好萊塢巨星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有一部紀錄片,敘述他從小就受到父親的家暴,導致他立志要離開家庭,逃離他童年所在的奧地利。阿諾在健美事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入籍美國取得公民身分,八○與九○年代的動作片讓他紅透半邊天。然而在父母相繼過世時,他不禁悲從中來,因為這一切的成就,父母再也看不到了,努力又為了什麼呢?
    從第三者的角度,我們應該不會否認阿諾的成功,然而他的內心曾經這麼落寞、無力,彷彿再多的外在成就都無法填補那個「不足」的黑洞。
    我想來談一談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努力的過程,並且可以回到當下享受這些體驗;當別人讚美我們時,我們可以怎麼回應,以及換作我們讚美他人時,又可以怎麼做。

    先看見自己的努力
    很多年以前,我在工作坊裡遇到了一個學員美月,約莫六十幾歲,在課堂休息時跑來問我:「你們兄弟之間這麼多年的衝突,是怎麼和解的?」
    對於這一類問題,我已經不陌生了,過往我會簡單給予一個答案,但這次我選擇了另外一個問話的路徑。
    「美月,你的生活經驗裡面也有衝突的議題嗎?」
    「當然有啊,每天都會發生啊。」美月挑著眉,很快地反應。
    「每天都會發生啊,與誰的衝突是你最介意的呢?」我想了解美月真正提問的核心在哪。
    「與我的先生吧。」
    「你與你先生經常發生衝突嗎?」
    「很常,昨天才大吵一架。」
    「這樣啊,你昨天與先生吵架之後,有什麼感覺?」
    「很複雜,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呢?我們對於很多事物的看法都不一樣,我說的每一件事情他都不能認同。」
    美月開始細數生活當中的瑣碎小事,甚至說到來上課都需要偷偷瞞著先生,若是挑明了說,她肯定會與先生爆發大戰。
    很顯然,美月沒有聽懂我的問題。
    聽美月訴苦了一個段落之後,我又重複了我的問題。
    「美月,你說你昨天與先生吵架,在吵架之後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呢?你會感覺到生氣嗎?還是也有失落、悲傷,或是其他的感受?」
    美月頓了一下:「當然生氣,不過生氣也沒用,日子還不是要過?」
    我換了一個問題:「這樣的日子過了多久?」
    「多久啊?我也不清楚,很久了吧,至少二十年了。」美月深深嘆了一口氣。
    我看著美月的臉龐忽然鬆懈下來,眉頭彷彿往下沉了一公分。
    「想到這裡,那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趁勢再問了一句。
    「我覺得很悲傷。」美月緩慢地回答。
    我點點頭,向美月示意我知道那樣的悲傷是什麼,接著對美月說:「我知道了,你除了昨天與先生吵架之後有這種感覺,以前也有過這樣的感覺嗎?」
    「與我的兒子也是這樣。」美月突然這麼說。
    美月繼續說道,兒子向來都不需要她擔心,過去在台灣一直都是頂尖學校的學生,現在也在美國矽谷擔任工程師。前一陣子,兒子打電話回來對她說:「媽媽,我之所以這麼沒有自信,都是你害的。」
    美月說到這裡,又嘆了一口氣,提到她以前都會打孩子。孩子口中的沒自信,指的是美月在孩子小時候的打罵,讓他變得做什麼事情做都沒自信。
    「你怎麼回兒子的呢?」
    「我就說以前我也不知道啊,又沒有人教我,現在來怪我,我覺得不公平。」
    「兒子這樣說,你受傷了嗎?」
    「我很受傷。不管我怎麼做,也都是為了孩子好,現在來指責我,我也很無奈。」
    「美月,你的兒子在矽谷擔任工程師。我過去也在矽谷工作,就我所知,年輕工程師的年薪大概在十二萬到二十萬美金之間。與台灣的年輕人相比,平均收入高出許多。你栽培兒子今天有辦法在美國矽谷工作,你怎麼看待這樣的過程?」我說
    「他的收入應該是美金十幾萬沒錯,不過那與我沒有關係吧,我又沒有做什麼。」
    「你的意思是說,你兒子的成長過程與你沒關係是嗎?孩子是你帶大的嗎?」
    「是我帶大的啊,但當媽媽不就是這樣嗎?」
    「那你怎麼看待你當媽媽的這個過程?你曾經煮過晚餐給孩子吃嗎?」
    「當然啊,我給自己的要求就是,每天晚餐一定要與孩子吃飯,因為我小的時候父母親比較忙碌,他們都沒有辦法陪我們吃晚餐。」美月說到這裡,語氣堅定。
    「那你怎麼看這樣的自己?」
    我想要確認的是,一個受到過去經驗影響的媽媽,堅持每天晚上一定要準備晚餐給孩子吃,這樣的媽媽如何看待自己,是不是會對自己產生尊重與欣賞。
    「那沒什麼啊,媽媽不就是這樣嗎?這很理所當然啊!」
    這是美月的回答。
    「我媽媽就不是這樣,我的媽媽就沒有辦法做晚餐給我吃。」我插了一句話。
    美月先是一愣,停下來思考我說話的脈絡。我發現美月的眼睛閃爍著淚光,接著說道:「你可能知道我的家庭背景,我的媽媽在我小學的時候就離家了,在家裡很難得吃上一頓媽媽做的晚餐。在我看來,堅持每個晚上要做飯給孩子吃,絕對不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是令人敬佩而且值得欣賞的工作。你做的事非常不容易,這難道不值得你欣賞自己嗎?」
    我講話的語調緩慢而且堅定,看著美月的眼睛,我知道她的內在正在經驗這樣的美好。我了解作為一個媽媽需要承擔的壓力,若不是具有強大的意志力與堅持,她絕對不會走到今天這般光景。我要美月從內在就先欣賞、感謝自己存在的價值,一旦自己能夠打穩基樁,面對家人自然能有更多的坦然與力量。
    這就是我們內在經歷的困難啊。我們明明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努力與堅持,對於自我的認同卻遠遠不足。這樣的觀點很有可能與我們小時後家裡的應對是有關係的,大人在對待我們的時候是以「結果」為導向,凡事只看成績,我們自然對於那些過程當中的努力不會這麼認可,或即便知道自己努力了,但結果不好又有什麼用。
    透過不斷地練習,我們也可以從現在開始改變我們的語言架構,把指責與超理智的話語拔除,以正向的語句來回饋他人。

    享受過程,存在就是價值
    不知道多少人像菜菜子一樣,稱讚孩子的時候,孩子卻渾然不覺自己哪裡做得好,彷彿自己的彆扭來到了孩子身上。其實這與我們平常讚美的方式也有關,因為我們的讚美多數都是圍繞著「結果」而來,並非「過程」。
    最近年輕人喜歡一個網路用語「GG」,總會說「你GG了」,意思是你完蛋了、遊戲結束了。然而,「GG」這個縮寫原本指的是「Good Game」。打完遊戲或比賽之後說「Good Game」,表示自己很享受這個比賽的氛圍,不論結果如何。
    我父親在世的時候經常與我下棋,每次我回到台中的家裡,父親總是要找我殺個幾盤,除了切磋棋藝,還可以培養父子之間的感情。我們可以在過程裡暢談最近的生活,也會針對意見不同之處吐槽對方,我的落子處若是出乎我父親意料之外,他會不吝讚嘆「好棋」,這不意味著他喜歡認輸,而是代表他很能在遊戲當中盡興,享受腦力激盪的過程。
    如果我們都可以享受這個比賽的過程,而不是把專注力放在最後的成績,我們會翻轉原本的「固定型思維」,變成「成長型思維」。
    作為父親或母親的你,也會看重兒女在學業上參與的過程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可以先問問自己,是否也看重自己做每一件事情時參與的過程,不會因為結果不好就否定自己呢?
    如果你會受到結果左右,甚至否定自己。我會邀請你找個時間探索一下,這樣的思維怎麼來的,是不是受到以前父母語言、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影響?
    如果能看重過程,讚美兒女時,可以改變一下句型,轉換側重的語意,也許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自我價值確實是薩提爾模式的冰山架構底下重要的一環,它不僅是我們的渴望,也是自我層次裡生命力的展現。
    很多時候,我們的價值遠超出於自己的想像,卻不自知。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