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暴力溝通!用溫柔堅定的表達重建友善對話
- 求同存異×幽默自嘲×表情輔助,給彼此理解時間,停止互相傷害,增加合作成功率
- P幣
全盈+PAY 單筆滿1200回饋80P幣(限量)
- 登記送
11/01-11/07【加碼送300P幣-資格登記B】百貨指定單筆滿$1500 即可進行登記
- 登記送
【OK】單筆滿$1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OK購物金50元(限量)
- 信用卡、無卡分期、行動支付,與其他多種方式
- PChome 聯名卡最高6%,新戶再享首刷禮1000P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滿$290免運
內文簡介
<內容簡介>
「好好好,你說的都對!」「這麼厲害真不像你。」
不想和對方爭辯所以敷衍了事,其實也是一種羞辱;
虛情假意的讚美,比當眾批評還要更讓人難堪!
每個人都可能正在「暴力溝通」卻不自知,
讓我們一起發現並改變溝通中的「隱藏地雷」!
▎探索暴力溝通的真相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意識到自己的溝通方式可能帶有暴力性?言語暴力並非總是大聲嚷嚷或侮辱他人,有時甚至潛藏在我們平和的言辭之下。本書首先帶領讀者深入了解暴力溝通的各種形式,揭示那些在日常互動中我們可能忽視的潛在問題。無論是過於自我中心的表達,還是表面上溫和但實際上隱藏批判的語氣,這些溝通方式都會傷害他人,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疏遠了身邊的人。
▎言語暴力的後果:你被拒絕的真正原因
我們常常感嘆,為何自己的一片好意得不到理解,反而遭到拒絕?本書指出,許多時候我們會因為語言暴力而受到他人的反感與排斥。暴力溝通不僅會讓人覺得不舒服,更會損害彼此的信任。當我們在溝通中忽略了對方的感受時,言辭便成了一種無形的攻擊,讓人不願意與我們再進一步交流。了解這些後果有助於我們反思自己的溝通習慣,並引導我們朝著更為溫暖的交流方式前進。
▎用溫暖化解冷漠:反暴力溝通的六大原則
要達到真誠而有效的溝通,我們必須首先從自己開始,培養一種尊重、理解和耐心的態度。本書提供了六大實踐反暴力溝通的核心原則,教導我們如何透過換位思考、傾聽以及運用肢體語言來與他人建立更深的連結。反暴力溝通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來掌握的生活藝術。當我們學會用溫柔的話語傳達訊息時,溝通中的矛盾將逐漸消散。
▎化解衝突:控制溝通中的暴力事件
即便掌握了溝通技巧,我們仍無法避免遭遇對方的暴力溝通。本書引導讀者如何以不暴力的方式有效處理衝突,從而達到真正的理解與協調。從善意的拒絕到靈活處理分歧,每個小技巧都旨在讓我們在面對他人攻擊時保持冷靜。本書也強調了溝通中保持開放心態的重要性,提醒我們在爭議中不應追求壓制對方,而是尋求彼此共識。
▎從言語到心靈:反暴力溝通的實踐指南
反暴力溝通的實踐不僅僅是改變說話的方式,更是一種心靈修養。從化解尷尬的幽默到與對方共情,作者透過一系列具體案例和實用建議,教會讀者如何在各類溝通情境中靈活運用反暴力技巧,盼每一位讀者都能夠輕鬆上手。當我們學會真正理解並尊重對方的感受時,溝通就不再是彼此對抗的戰場,而是讓心靈相遇的橋梁。
★本書特色:
本書致力於探索如何透過非暴力溝通建立和諧的人際互動,聚焦在我們常犯的語言暴力錯誤,比如自我意識過高、缺乏同理心等。作者深入分析暴力溝通的各種表現及其潛在影響。透過生動實例和實用技巧,提出了六大反暴力溝通的核心原則,幫助讀者以平和、耐心且溫暖的方式應對不同溝通場景,為每一次對話構築理解與尊重的橋梁。
★目錄:
序 對暴力溝通說「不」!
第一章 你是在溝通,還是在發洩表達欲
請停止你的暴力溝通—你能侃侃而談,卻完全不會溝通
暴力的溝通,必然面對粗暴的拒絕—被人拒絕的根源在於你的暴力溝通
言語的暴力,會讓人聯想到你的人品—所有的誤會,都是因為溝通不暢
溝通不是獨唱,要尊重對方的表達欲—溝通的重心絕不是爭奪話語權
如果說話大聲就有理,那用喊的就可以了—用音量和音調營造的氣勢,對於溝通沒有幫助
口服的人,心裡一般都不服氣—想要說服對方,就不要討嘴上便宜
大部分的溝通障礙,都出在態度上—反暴力溝通是技巧,更是態度
第二章 暴力溝通的表現
彪悍的人生也需要解釋—沉默更多時候會讓人理解為傲慢
「你說的都對」,潛臺詞是「你說的都不對」—敷衍的首肯其實是不屑
「批評者」的標籤一旦貼上就很難摘下來—批評是最暴力的語言
你的「我以為」是愚蠢的代名詞—以自我為中心很讓人厭惡
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當你的「垃圾桶」—帶著情緒說出的話都是「暴力垃圾」
喜歡插話的人,一般都沒什麼腦子—頻繁打斷別人不僅暴力,而且還沒水準
不認真的讚美,聽起來怎麼都像罵人—比暴力批評更傷人的是暴力讚美
別爭了,溝通中沒有「金話筒」—溝通不是辯論,沒必要爭奪話語權
第三章 反暴力溝通的6原則
內心溫暖,語言自然動聽—消除語言霧霾,讓溝通充滿愛
你要給別人理解你的時間—讓你的溝通不缺乏耐心
直白的實話永遠勝過刻意的謊言—不刻意說謊應該成為你的風格
反暴力溝通,聽往往比說更重要—要時刻重視傾聽的力量
反暴力溝通,要用好你的眼睛—開啟心靈的窗戶去溝通
你的善意,應該用身體表達出來—肢體語言,化解語言暴力的得力助手
把你的情感在臉上「寫」出來—用面部表情表達你的情感
第四章 如何控制溝通中的暴力事件
你的拒絕,必須帶點「同意」—暴力的拒絕是傷人的利器
有分歧,也不一定要硬碰硬—求同存異是防止暴力溝通的好方法
好好說話,別動不動就談道德—別在道德上對人上綱上線
冷酷地要求,只會遭到更多人的白眼—說點甜言蜜語並不掉價
「豆腐心」很好,但要謹防成為「刀子嘴」—存善心也不能說「惡語」
藥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說話之前先動腦,避免「拿起嘴來就說」
溝通是場戲,但絕不是獨角戲—不要只顧著自己過癮,溝通不是獨角戲
出錯不是錯,抱怨才是錯—面對一個愛抱怨的人,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第五章 實踐反暴力溝通的方法
「對,你說的我聽懂了!」—傾聽,並及時回饋
「你說得對,我們應該這樣去做!」—換個角度,替對方說句話
只要能把話說清楚,讓對方一步也無妨—給別人一個解釋的餘地
「我覺得你說得有道理,你再進一步講講!」—順水推舟,把話題扔給對方
嘴上抹點蜜,對方沒脾氣—你的嘴越甜,對方被尊重的感覺就會越強烈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不同的溝通對象,不同的溝通方法
讓人發笑,溝通就成功了一半—幽默是溝通中的萬能鑰匙
第六章 怎樣化解他人的語言暴力
以暴制暴,只會助長暴力—面對他人的暴力溝通,要機智應對
時機對了,不用跳進黃河也能洗清—解釋要懂得尋找時機
沉默不尷尬,沒話找話才可怕—應對僵局要有所準備
當你面對嘮叨的「祥林嫂」—嘮叨沒完的人,果斷拒絕是唯 一的方法
不用你取笑我,我先取笑我自己—面對嘲諷,懂得用自嘲來應對
反暴力溝通,就是要找準「興趣點」—並不是所有溝通都能說到對方的心坎上
<作者簡介>
陳玉新
作家,知名圖書策劃人,自由撰稿人。大學畢業之後長期從事文字工作,致力於個人成長、社會經濟、大眾心理、社會心理的研究,對溝通在人與人交往中的重要性以及個人溝通能力的培養都有深入的了解。
★內文試閱:
「你說的都對」,潛臺詞是「你說的都不對」——敷衍的首肯其實是不屑
在面對溝通時,人們往往根據音調的高低和動作的大小來判斷溝通的性質。在溝通過程中大喊大叫、手舞足蹈,甚至想要動手打人的情況就會被認為暴力溝通。而溫文爾雅、少言寡語、直立端坐的情況就會被認為是反暴力溝通。事實上,這種評判溝通的標準並不是準確的。
反暴力溝通一定是不會動手的,這一點是肯定的。但暴力溝通也不僅僅只有動手這一種表現,我們在溝通過程中,話裡帶刺,挖苦別人或敷衍塞責別人的時候,不論我們是否內心真的存在惡意,這種交流方式都是暴力溝通。很多時候,這種言語上的暴力要遠比身體上的暴力更具危害性。
以肯定的態度敷衍塞責別人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暴力溝通行為,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這種溝通方式都會對溝通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在國外一期談話性節目中,不少觀眾發現,在採訪某位政府官員時,採訪對象的手腕處被打上了馬賽克。一時間圍繞馬賽克遮擋住了什麼的問題,觀眾們展開了廣泛的討論,「究竟是名錶還是珍貴首飾,這位先生的手上到底戴的是什麼?」觀眾們向欄目組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很快,欄目組給出回應:「採訪對象手腕被遮擋處並未佩戴東西,遮擋的只是胸前衣服的商標,防止出現廣告植入嫌疑。」欄目組的解釋看上去可以理解,但仍然有不少觀眾並不信服這種說法。
幾個小時之後,當時的主持人在網路上給出了一個更加詳細的回覆:「由於被採訪者是近景鏡頭,衣服上面的商標非常明顯,編輯擔心會存在打廣告的嫌疑,所以就用馬賽克遮擋住了衣服上的商標。」隨後,主持人還貼出了採訪記者的採訪素材截圖,證實了自己的說法。
相比欄目組給出的回應,主持人給出的回答更加完善,也更容易讓人接受。在溝通中,這種回答要遠勝於敷衍式回答。當然,我們並不能說欄目組的解釋是一種敷衍式回答,只是欄目組的解釋過於簡單,並不足以讓人信服。
相比其他形式的暴力溝通,敷衍式溝通要更容易辨別,無論是在何種溝通情境中,其表現形式都是大體一致的。一般來說,敷衍式溝通主要有下面幾種表現形式:
◆不看對方的眼睛
在溝通過程中,一個人說話的眼神最能夠反映這個人的思想和情感,當一個人在和我們說話的時候,他的眼神游離,或者不敢直視我們,逃避我們的眼神對視,這種表現都說明他正在敷衍我們。我們甚至可以不用去分析他話語的內容,單純從眼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對方是否在敷衍我們,因為一個人的眼神連線著他的內心,內心是否真誠可以從眼神中反映出來。
◆總是坐立不安的樣子
當我們和別人說話的時候,如果對方表現出坐立不安的樣子,或者表現出我們好像在耽誤他的時間的樣子時,對方的內心可能已經對這場溝通產生了厭煩的心理。這說明這個人現在並不想和我們說話、溝通,當我們在說話的時候,對方很可能只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他之所以坐在這裡聽我們說下去,只是在敷衍我們而已。
◆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問題,都是簡單的肯定
當我們正在針對一個問題發表意見,或者想要針對一些小的事情詢問對方的意見的時候。他總是不加思考地給出肯定的回答,「嗯」、「好的」、「你說的都對」、「就聽你的」,這種表達雖然有一種肯定的語氣,但實際上這種表達就是一種明顯的敷衍。雖然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但他根本就沒有用心思考。
◆撥弄手指或擺弄手中的玩物
在現在的社交方式中,手機成了溝通交流的新平臺。在面對面的溝通中,手機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這裡並不是說手機在促進溝通方面的作用,而是在說手機影響溝通時產生的作用。當我們在與他人溝通時,對方如果在不停地擺弄手機,這就表明他是在敷衍我們,他的注意力根本沒有在溝通上。
有些時候,對方可能會在溝通中用手機處理一些事情,但這並不足以成為敷衍溝通的正當理由。真正在乎這場溝通的人會和我們說明情況,讓我們先暫停一下敘述,等他用手機處理完其他工作之後,再放下手機,認真傾聽我們的訴說。而不是等著我們的話已經說完之後,他再放下手機,然後順口一句「好的,我明白了」來結束這場對話。
◆回答問題的時候文不對題
最為明顯的敷衍式溝通就是對方在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時「驢唇不對馬嘴」。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原因就是當我們在敘述的時候,對方的心思並不在我們的表達上,他的心可能早已經飛到了九霄雲外。而當我們敘述完成之後,對方的心思依然在九霄雲外沒有辦法趕回到「溝通現場」,所以才會出現回答我們的問題時文不對題的現象。
當然,在溝通過程中,敷衍式溝通的出現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這種原因因人而異也因溝通情境、溝通內容而異,所以在溝通過程中,我們在關注對方是否在敷衍我們的同時,也要去關注我們和對方的談話是否會引起對方用敷衍的方式來應對我們。具體來說,在溝通時,我們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認真考慮:
◆對方的時間是否允許
現在我們想要和對方溝通,對方是否有興趣、有時間在現在這個時間和我們溝通呢?這是我們在進行溝通前就需要考慮到的問題。如果對方正在忙其他的事情,我們突然將對方拉過來談話,顯然會讓對方對我們的表達心不在焉。
◆對方是否對話題感興趣
在溝通之前,我們想要聊的話題對方是否感興趣,和一個從來不看武俠小說的人來聊《天龍八部》,那對方可能只能用敷衍的方式來應答了。這種敷衍式溝通的形成,主要原因在於發起溝通的人。
◆溝通的方式對方是否習慣
在溝通過程中,我們的語氣是否過於強硬,語言技巧是否有些不妥,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考慮的問題,同時也是容易造成敷衍式溝通的原因。對方如果既有時間,又對談論的話題感興趣,但依然使用敷衍的方式和我們進行溝通,很大的可能就是因為我們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我們在溝通過程中是否一味地在使用疑問句,讓對方只能用「嗯」、「對」、「是」這樣的答案來進行回答?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是否語氣過於強硬,用詞欠缺考慮,讓對方產生我們咄咄逼人的感覺?這些都是我們在溝通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掌握了這些技巧之後,我們可以將對方更好地引入自己的溝通情境之中,同時也降低了對方在溝通過程中敷衍塞責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盡力避免自己成為那個在溝通過程中敷衍塞責的人。這一問題在親子溝通中十分常見,我們就以此來進行說明。
在親子溝通過程中,父母往往會因為一些原因敷衍地回答孩子的提問,這不僅會讓親子間的溝通產生問題,同時也會讓孩子的內心受到傷害。
小Y剛滿7歲,但繪畫的能力卻已經超出同齡孩子許多,這完全得益於父母的悉心栽培。小Y在剛滿4歲的時候就被母親送到了繪畫班,可能是先天原因,小Y在繪畫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
一次週末,小Y拿著一幅自己畫了一上午的繪畫作品給母親看。小Y的母親正在洗衣服,簡單看了一眼小Y的畫,說道:「嗯,挺好的。」小Y想讓母親再仔細看看畫中的內容,母親卻以自己正忙為由讓小Y拿著畫去找爸爸。
小Y拿著畫找到爸爸,爸爸正在用手機玩遊戲,小Y將畫舉到爸爸眼前,卻被爸爸用手撥開。當小Y詢問時,爸爸看都沒看地答道:「嗯,不錯。」說完就讓小Y自己去一邊玩耍。小Y傷心地來到廁所,將自己畫了一上午的「全家福」全部撕碎,沖入了馬桶之中。
小Y的經歷相信也並不是個例,大多數孩子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很多時候,父母並沒有在意這種情況所產生的不良影響,但在孩子心中,這種壞的影響卻已經深深扎根,在此後父母的每一次敷衍中逐漸發芽、壯大,這也是很多親子關係呈現出不和諧的重要原因。
相比成年人之間的敷衍式溝通,發生在親子關係中的敷衍式溝通在危害性上顯然要更大。親子之間的溝通可能不會像成年人之間的溝通因為一方的敷衍而發展成為暴力溝通行為,但卻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一種比暴力溝通行為更加深遠的不良影響,威脅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在親子關係的溝通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溝通方式,盡量避免敷衍式溝通。即使自己當時確實沒有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也要耐心進行解釋,不能以一兩句話來敷衍了事。孩子的內心往往是脆弱的,由於對世界的認識存在局限,很容易因為父母的敷衍式溝通產生錯誤的心理反應,更嚴重的甚至會採取一些錯誤的舉動。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與孩子之間的溝通。
敷衍式溝通的產生並不能僅僅從溝通中的一方身上去尋找原因,其他暴力溝通現象的產生也需要從溝通中的雙方身上去尋找原因。溝通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想要掌握好溝通技巧,減少暴力溝通卻並不困難。
相關分類
寄送時間 |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
---|---|
送貨方式 |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
送貨範圍 |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
售後服務 | 缺掉頁更換新品 |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