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詳情
作者: | |
譯者: | 屠建峰、馬曉佳 |
ISBN: | 9786267518090 |
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24/09/19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股市專業人士與投資者的必讀聖經
他做過散戶,當過主力,做過操盤手,
幹過承銷商,操縱過美國的國計民生,
在股票和期貨市場做空做多都大賠大賺過……
他提出的實用法則,每一條都是幾百萬美金買來的,
比真金白銀更加有價值。
歷史總是在不斷重演,而華爾街比任何其他領域都更頻繁、更整齊畫一地重複歷史。當你閱讀當代史的股市興衰記錄,一定會震驚地發現,無論是股票業還是交易商,今昔差別是如此之小。遊戲沒有變,人性也沒有變。
──傑西.李佛摩
記述20世紀初期最偉大的股票和期貨投機人傑西•李佛摩(Jesse L. Livermore)生平事蹟
作者描寫李佛摩操作生涯的成敗起落,以及他如何在金融市場上進行壟斷、軋空和面對市場崩盤及繁榮的經驗。
《市場天才》的作者傑克•施瓦格(Jack D. Schwager)曾說:
「在對當代30位傑出證券交易員的採訪中,我向他們提出同一個問題:
哪一本書對證券交易員最有啟發?迄今為止,獨占書單榜首的是《史上最強股票大作手操盤聖經》。」
國立政治大學風險與保險研究中心主任/謝明華教授 誠摯推薦
★目錄:
前言 / 百年美股第一人:他把巴菲特和葛拉漢比下去
第1章 / 英雄出少年,成名過早
不要問為什麼,原因總比機會晚到得多。
第2章 / 前進紐約,首戰受挫
價格是最淺的表象,對漲跌下注是小孩子的遊戲。
第3章 / 三起三落,打掉重練
所有的錯誤都要一一犯過,每一個經驗都需要真金白銀。
第4章 / 重回故里,累積能量
知道什麼不該做,和知道什麼應該做同樣重要。
第5章 / 老鳥智慧,著眼大勢
沒人能跟對所有的波動,你只需笑到最後即可。
第6章 / 兼聽則明,偏信誤事
孤獨是投機商的宿命,大勢是唯一可靠的盟友。
第7章 / 投石問路,拾級而上
做個投機商,我從不抄底也從不逃頂。
第8章 / 伺機而動,成功逆轉勝
在錯誤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是最致命的。
第9章 / 時來運轉,心想事成
先學會做對的事,賺錢只是結果。
第10章 / 靜觀趨勢,及時止損
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致命的希望和恐懼。
第11章 / 聲東擊西,小麥玉米交響曲
專業和業餘之間唯一的區別,是態度。
第12章 / 動搖己見,代價慘重
人是容易被左右的動物,要堅持獨立思考。
第13章 / 時運不濟,深陷泥掉
致命的人情羈絆──市場並不獎勵忠肝義膽
第14章 / 浴火重生,重返榮耀
漲勢總有盡頭,就像跌勢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第15章 / 人生難免有意外,投機更是
商戰不是人與人的對抗,是眼光與眼光的較量。
第16章 / 內幕誘人,提防陷阱
投資商和投機商不是相同的物種,應挖掘出最確切的內幕。
第17章 / 該漲不漲,提高警覺
行情第六感:我們知曉的,比我們能說出的多得多。
第18章 / 歷史重現,聲東擊西
交易商的勇氣,就是有信心按照自己的決定進行交易。
第19章 / 投機炒作,隨時上演
華爾街是個造神之地,一代代股神起起落落。
第20章 / 拉高出貨,控盤基本功
操盤手控盤的細節:如何揉捏價格的漲跌造勢
第21章 / 逆勢者亡,順勢者得永生
止贏和止損同樣重要,成功時多走一步就會變成烈士。
第22章 / 背信忘義,自食惡果
沒有永恆的朋友,利益共同體只在有限的範圍內有效。
第23章 / 瞞天過海,嫁禍於人
操盤手成為獵物時──內線從來不向世界宣布任何事實
第24章 / 看淡消息,謹慎投機
內線只會告訴你何時買,但從不告訴你何時賣。
<作者簡介>
愛德溫•勒斐佛 Edwin Lefevre
美國記者、作家及政治家。他最為人所稱頌的是有關華爾街的著作。
在1909年由美國總統霍華德.塔夫托任命為美國大使,曾出使義大利、法國及西班牙等數個國家。1913年結束外交生涯後,勒斐佛回到位於佛蒙特的家鄉重拾寫作,作品有小說及一些為《星期六晚郵》(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和《麥克盧爾雜誌》(McClure's)所寫的短篇故事。《股票作手回憶錄》即是由1920年代《星期六晚郵》的連載故事所集結而成,勒斐佛因為這部作品而聲名大噪,成為了一個知名的財經作家。
他53年的寫作生涯中,共出版了8本著作。而集勒斐佛短篇小說傑作之大成的《華爾街1901》(Wall Street Stories),更被公認為描寫華爾街早期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譯者:屠建峰
專業翻譯
譯者:馬曉佳
專業翻譯
★內文試閱:
•前言
百年美股第一人:他把巴菲特和葛拉漢比下去
傑西·李佛摩(Jesse L. Livermore),美國金融投機老手,1877年生於麻薩諸塞州農村。因父親逼他繼承家業,使他憤而離家出走,14歲還沒上高中就進場了。
他從5塊錢開始做起,四十年後一筆交易淨賺1億美金,可以說曠古絕今、無人可及。也確實如此,《紐約時報》在1999年做了一次票選,他當選為「百年美股第一人」,把正當時的巴菲特、索羅斯、彼得·林區遠遠地甩在後邊,把作古的威廉·江恩、拉爾夫·納爾遜·艾略特、班傑明·葛拉漢等也甩了好幾條街。
華爾街是個造神的地方,從來都不缺慱奇。每個時代都有一批巨擘擎天而起,一代代的股神此起彼落,但很少有人能成為數代人的偶像。李佛摩是當代眾神的偶像,他自己也曾經有偶像。他那時的股神,對我們來說已很陌生,比如吉姆·基恩、愛迪生·傑羅姆、迪肯·懷特等等。
華爾街的朝代更迭快如白駒過隙,一批批神人崛起,轉眼又再退場。各個名字都曾獨領風騷,連洛克菲勒和摩根都要請大力相助。沒有人能永遠坐在神位,除了一個人,那就是李佛摩,他穿透了時間之牆。
李佛摩是瘋狂的。如果你和投行業打過交道,就不難理解李佛摩的生活了:他在美國和歐洲有多處豪宅,有兩艘長達90公尺的遊艇,極盛時期情人多達二十幾個,豪華舞會更是夜夜笙簫……這些景況即使現在看來也算是極度奢華了。當時的美國股市,天天有人跳樓,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對李佛摩的憎恨到了極點,甚至說要暗殺他。與他同時代的大師江恩雖然承認他在交易上的偉大,但也指責他「貪婪地追逐金融資本的利潤,一旦成功獲取了巨額利潤又忘乎所以,大肆揮霍」。
財富來來去去,股票此起彼落。李佛摩的偉大,不僅僅在於他的獲利,更在於他犯過的錯誤。李佛摩說:「知道不該做什麼,比知道該做什麼更要緊。」任何人進場,都不是來撿錢的,是來贏錢的;要贏錢,就必須有經驗;而每一個經驗,都必須用真金白銀來買(或者看著別人去買)。成長就是試錯,對股票商來說尤其如此。
李佛摩的成長是漫長的,他幾乎什麼都做過:他做過散戶,當過主力,做過操盤手,幹過承銷商,操縱過美國的國計民生,在股票和期貨市場做空做多都大賠大賺過……他的一生,是一份從14歲入場到63歲前後共50年經驗的總結。投機商能犯的錯誤,他都犯過了;投機商將犯的錯誤,他也都犯過了。它提出的各種規則,不是幾千元幾萬元換來的,每一則都是幾百萬美金買來的,所以比真金白銀更加有價值。
如果說葛拉漢(巴菲特的老師)是「教父」,巴菲特是「股神」,索羅斯是「股魔」,彼得·林區是「股聖」,那麼李佛摩就只能叫做「股癡」了。為什麼呢?在只有一百多年的股票歷史中,他就在股市待了半個世紀。
大部分在股市賺過錢的,後來都離開去做投資了,不管是索羅斯還是巴菲特,不管是葛拉漢還是彼得·林區。股市上沒有常勝將軍,沒有人能幾十年不敗,如果貪戰,最終必有一次大跌。和李佛摩同時代的摩根和洛克菲勒等,則開山挖油建鐵路,搞的是實業。但李佛摩從來沒有從事過投資,也沒有做過實業,他癡迷股市,不肯離開,直到63歲時的死亡才給自己的交易生涯畫上句號。據他自己說,這是因為他沒有別的營生,什麼都不會做。畢竟他只是中學畢業,書讀不多,別的也做不了。
最後要說的是譯本。喜歡讀書的人總會發現,翻譯作品很難懂。但我們從不抱怨,我們說:「人家是經典,是大師寫的,看不懂很正常!」但我發現:我看不懂只是翻譯作品,原版英文書還是很簡單的。
原本,英文書越經典就越簡單。如果它不簡單,大部分美國人看不懂,那麼它怎麼引領美國人的思潮,並成為經典呢?中文讀者讀不懂外文經典的譯作,不是因為經典難,只是譯本的問題。我不能吹噓這個版本多麼好,但我可以自信地說:這個版本比我之前讀的版本,那個兩年都高居股票圖書榜首的版本,要強一百倍。
就拿本書的第一句話來說吧:「我grammar school剛畢業就參加工作了。」針對這句話,彼得·林區說:「只要可以做五年級的數學題,你就有了基本的技能。」那很顯然,grammar school是「小學」的意思。但是市場上流通的大部分版本(包括我之前的版本),都譯作了「中學」。原來,grammar school,在英國是「中學」,但在美國卻是「小學」。第一句話就說明了譯本的優劣。
翻譯錯誤或語焉不詳,你就不知道它在說什麼,就會剝奪人們從經典中獲得真知灼見的機會。李佛摩是一個智者,現在你和他擦肩而過,和智者擦肩而過就必須得有所收穫才好,不然就像賣掉一支股票卻眼睜睜地看著它暴漲了幾百元一樣,會讓人後悔,想補倉又不敢。而這個版本和好股票又不同,不會瞬息萬變,它很有耐心,一直會等你回來,再慢條斯理地跟你講完一個半世紀的交易經歷,半個世紀的起起伏伏,一個從5塊錢本金到月入1億的故事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