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詳情
作者: | |
譯者: | 范瑋倫 |
ISBN: | 9786267240878 |
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23/08/09 |
內文簡介
<內容簡介>
「如果要豎立一座雕像來紀念為美國投資人做出最大貢獻的人,那這個人無庸置疑該是約翰‧柏格。」
--華倫‧巴菲特
與其在草堆裡找一根針,不如將整個草堆都買下來!
時間是你的朋友,衝動是你的敵人
——約翰‧柏格
約翰‧柏格(1929-2019)
《財星》雜誌譽為20世紀四大投資巨人之一
《時代》雜誌百大最有權力及影響力人物。
與巴菲特齊名,有「指數型基金教父」之稱
於1974年創立跨時代的投資公司「先鋒集團」
創立全球第一支指數型基金。
本書,將向您娓娓道來,約翰‧柏格的理念、想法,成就,以及用大量訪談,給讀者多視角的觀點,從各種角度一窺這位投資界大師的所思所行。
約翰‧柏格改變了一切。
如果沒有柏格和先鋒集團,被動基金會侷限在有限的範圍裡,根本不會有現今的榮景。先鋒集團獨特的結構與柏格獨樹一格的氣質相互結合,產生了一股結合遠見、耐心和重視成本的力量,贏得了美國人的心和資金。
指數型基金之父
有朝一日蓋棺論定,約翰‧柏格對投資人和全球金融業的影響,可能勝過任何人。透過先鋒集團的運作,他已經將超過1兆美元資金從華爾街轉移到市井小街,大約有5千萬人的生活不但因此更豐富,而且還在金融叢林裡建立起信託的觀念。他的事蹟和深遠影響,遠不止於這個稱號。當我們真的靜下來思考、追本溯源,他的傳奇故事真的會讓人驚嘆不已。
他為什麼要創立先鋒?
為什麼這些年來沒有人複製先鋒集團的「共同所有」股東結構?先鋒集團在投資管理上的成功空前,不意外的應該會有人仿效。但事實上並沒有,沒人跟隨其後。這道理或許也不難理解,資產管理公司考慮的是經濟因素,不會有動機把公司股權交給投資人。一般來說,會去華爾街都是想賺錢、賺很多錢。那柏格為何要反其道而行?
就連他的競爭對手看來也很尊重他
作者試著想找到曾與先鋒集團正面交鋒的人,請他們談論一下柏格如何讓人芒刺在背,但最後都徒勞無功。本來以為克蘭納富斯就是那個人,先鋒集團推出ETF的時,他正經營著貝萊德的iShares ETFs,先鋒會讓他們公司有調降收費的壓力,應該會覺得柏格很煩人。但克蘭納富斯卻很高興先鋒集團進入市場,而他本人最後也與柏格成為了好朋友,不時會透過電子郵件往來。
不只是傳記
雖然本書會闡述柏格的為人與創業的動機,並描繪先鋒集團成立的故事,但這本書不是傳記、教科書或投資指南。這些元素加在一起好像就該是本傳記,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柏格的經歷本身就是豐富而多面向的,作者撰寫此書時,希望能反映出這個特色。他並希望這本書讀來有紀錄片色彩,採訪了包含巴菲特、麥可‧路易士、柏頓‧墨基爾、凱薩琳‧伍德在內,大約50個人,他們的評論為書中討論的主題和故事增添色彩。
★名人推薦:
「巴楚納斯筆下的約翰‧柏格傳記不但有權威性,內容懇切而且還能保有優美的文風,在此類文學中這是很少見的。閱讀它、享受它,最重要的是,吸收史上首要投資巨擘的智慧。」
——威廉‧J‧伯恩斯坦(William J. Bernstein),《投資的四大支柱》(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作者
「我們正處於新時代的開端,在這個時代裡,大數據的力量勝過專業知識。網路社群效應和大規模傳播勝過傳統方式,要完全理解這個現象,必須從柏格的革命開始。這個革命正在各地發酵,讓分析師巴楚納斯成為你的嚮導,讓我們離開舊世界、走入新天地。」
——「鬧市」喬許‧布朗(”Downtown” Josh Brown),里托茲財富管理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執行長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中場報告》(The Halftime Report)節目評論員
「巴楚納斯寫了本不凡的書、一本令人愉快的讀物。他用更人性化的角度來描述金融界的代表性人物,同時輔以有力的論據,讓讀者明白現代金融是如何被這個人的天賦、善良、運氣,還多少帶點傲慢形塑而成。」
——戴夫‧納迪格(Dave Nadig),指數股票型基金智庫(ETF Trends and ETF Database)研發長兼資訊長
「這是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描繪了基金業百年難得一見的領導型人物,也敘述了被動投資的誕生,以及後續引領而生的革命。」
——埃索(Aye Soe),標普道瓊指數(S&P Dow JonesIndices)產品總監
「巴楚納斯的柏格效應以有力又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述了約翰‧柏格和他的先鋒集團如何徹底改變整個金融業的故事,這是華爾街初學者與老手都必讀之書。」
——亞瑟‧李維特(Arthur Levitt),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前主席
「多虧了約翰‧柏格,股市上不再有傻瓜投資了,也幸好有他,老手們必須更加努力工作,證明自己為擊敗市場的努力值得客戶付的費用。在柏格效應一書中,艾瑞克‧巴楚納斯巧妙的展示了約翰‧柏格如何將先鋒集團打造成資產管理行業裡的亞馬遜,他創造了顛覆市場、直接交易不透過仲介,與通貨緊縮的力量,並迫使競爭對手跟風。對於有興趣知道如何持有致勝投資策略的人來說,這是必讀之書。」
——史嘉蕾‧傅(Scarlet Fu),彭博電視市場部資深編輯、主播
「巴楚納斯以獨特的視角,揭開了高收費資產管理業務的面紗,以及在約翰‧柏格的影響下,散戶如何省下數十億美元,而這個影響仍在醱酵。要了解資產管理世界,以及投資管理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是本必讀之書。」
——庫倫‧羅奇(Cullen Roche),紀律基金創辦人
「柏格效應會永遠改變你對金融業的想法。從巴楚納斯的角度,能讓讀者對華爾街、對柏格和先鋒集團如何徹底改變投資,帶來不同的看法,人人必讀。」
——瑪麗‧沙皮諾(Mary Schapiro),彭博社全球公共政策副主席、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
「約翰‧柏格為投資人做的比任何人都多,前無古人。他勇敢的揮動大旗、挑戰華爾街,改變世界。而巴楚納斯,沒有人能像他那樣引領讀者,去欣賞柏格那單刀直入的方式。」
— 喬爾‧韋伯(Joel Weber),彭博商業周刊編輯
「約翰‧柏格雖然聲名遠播受人尊敬,但他受到的推崇遠不及他的貢獻,而巴楚納斯的新書應該能幫助大家有更多了解。閱讀它、學習它,本書會讓你讚嘆於這位堅忍不拔的人,為投資人所做出的貢獻。」
——艾倫‧布蘭德(Alan Blinder),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和公共事務教授、前聯準會副主席
★目錄:
前言
第1章 先鋒巨擘
第2章 獨立宣言
第3章 平均值的偉大
第4章 解讀柏格
第5章 主動式基金的興衰
第6章 柏格與ETF:話說從頭
第7章 投資大遷徙
第8章 一些疑慮
第9章 柏格 vs. 先鋒
第10章 無為的藝術
結語:柏格的傳奇
致謝
<作者簡介>
艾瑞克‧巴楚納斯 Eric Balchunas
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資深ETF分析師,他為基金研究團隊撰寫報告並擔任領導角色。他在ETF數據相關領域擁有超過十五年的經驗,專門設計新功能,並撰寫研究報告與文章。他也協助創建了第一個完全專注於ETF行業的機會、風險以及當前事件的電視節目,即彭博ETF IQ,以及一個播客節目,名為Trillions。
他是彭博觀點(Bloomberg Opinion)專欄的撰稿人,也是由Wiley於2016年3月出版的《機構ETF工具箱》(The Institutional ETF Toolbox)一書的作者。他擁有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新聞學和環境經濟學學士學位,目前與妻子以及兩個兒子在費城定居。
譯者:范瑋倫
臺灣台北人,臺大醫學院口腔生物研究所、輔大跨文化(翻譯學)雙碩士。曾長年旅居西歐城鄉各地,愛好歷史與文明遺跡;對於文字工作充滿熱誠,現為自由翻譯作家並從事英、法文筆譯、口譯等工作,譯有《安可職涯:40到70,熟齡世代打造最熱血的工作指南》。
★內文試閱:
1、先鋒巨擘
「我做這行從來不是為了要打造企業巨頭,但我太傻了,竟沒想到如果我們能給投資人最好的交易條件,最終規模必定龐然,所以我們成就了現在的樣子。」
很多人都知道先鋒是家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但先鋒的意義不僅僅是資產管理,因為它並不像貝萊德或是高盛這樣公開上市,也因此沒有受到市場太多關注。公司位置實際上也不在蛋黃區,它總部位於賓州馬爾文,說是距離紐約市170公里,但其實也能說這是在五光年之外。
即使是業內人士也可能沒有注意到先鋒集團的增長速度、影響力和影響程度會發展至此。這家公司規模已經變得如此龐大,以至於像柏格這樣擅於用字遣詞的大師,總是稱它為龐然大物,而它的影響才正要發酵。
在我寫這句話的時候,先鋒集團為超過三千萬名投資人管理總值8.3兆美元的資產,而當你讀到這篇文章時,這數字還會更多。這些投資分散在各種資產類別的基金之中,因為先鋒率先推出了股票指數型基金、債券指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以及我們之後會討論到的各種相關金融產品。
若以公司資產計算,先鋒集團目前是全美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但若單看旗下營運的基金資產,他領先所有公司。只有像貝萊德這樣,為眾多投資機構代操資金,才有辦法讓本身的規模居冠,但這情況看來不太可能永遠持續,因為先鋒集團吸引金流的能力更好。過去十年裡,每天平均有10億美元流入先鋒集團,對大多數資產管理公司或投顧來說,年收5億美元新資金就已經算不錯;而相較之下,先鋒只要一頓午餐的時間就能進帳這麼多。
把平均進帳乘上天數算一下,自2010年以來,先鋒集團總共吸納了約2.3兆美元。第二名是貝萊德,進帳大約是先鋒的一半,但要說到第三名的話,你可能需要拿個望遠鏡才能看到。這都還沒提到,許多資產管理公司的資金已經開始外流。
想到這每一分錢都直接來投資人,並沒有透過股票經紀仲介推銷,這感覺就更驚人了。而先鋒堅持不讓仲介剝削一層手續費,儘管這本就是業內既定的運作模式與制度。
需要留心的地方是,這不是先鋒集團的錢,而是超過三千萬投資人的錢。投資人已經厭倦了付太多費用給績效不彰的基金,渴望像先鋒集團這樣低收費的產品。而這種民粹式的反抗已經達到了高峰。如果要排名全球十大基金,你會發現有六支都是先鋒集團的,而且包辦前三名。這行業可是有差不多750家公司、大約3萬檔競爭基金。
全美最大的基金,是先鋒集團「美國整體市場指數基金」(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 VTSAX),它是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資產超過1兆美元的基金。它追蹤99%的美國股票市場,而且幾乎沒有額外費用,這檔基金就是這麼的傑出,它就是柏格的蒙娜麗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名中那四隻不屬於先鋒的基金,其中三隻:標普500指數基金(SPY)、安碩標普500指數基金(IVV)和富達500指數基金(FXAIX),這些也都是先鋒集團競爭對手推出的低收費指數型基金,他們基本上都是在看到先鋒集團成功之後,才跟進推出這類產品的,本書將這種發展稱為「先鋒效應」或「柏格效應」。榜單後段有隻美國的成長基金(AGTHX),這是唯一的一家高收費的主動式共同基金,一直在前十名裡徘徊,但名次卻與二十年前相去甚遠,多年前的榜單上絕大部分都是主動式基金。
先鋒集團旗下基金占美國總基金投資金額29%。從基金問世以來這百年之間,沒有任何資產管理公司能夠望其項背。在先鋒之前,業裡的兩家龍頭公司所創下的紀錄,分別是1964年投資人多角化服務公司(Investors Diversified Services, IDS)的16%、以及1999年富達投信的14%。40歲以上的人都知道,過去富達是多麼的所向披靡。
先鋒集團今日的資產大約是富達投信的兩倍。事實上,先鋒集團已經打破了這兩個業界龍頭的紀錄,若再想到先鋒能源源不絕的吸引資金,它未來的市占率可能會更高。
保持實力
不過與先前的領頭羊不同的是,先鋒集團資產成長原因並非在於打敗大盤或有明星操盤手,它只是單純跟著市場變化。此外先鋒還有個不同之處在於,儘管有29%市占率,但因為收費超低廉,所以收入僅占基金業總收入的5%。這種落差就是先鋒如此受到投資人歡迎的原因,這也點出了關鍵所在,它預示著金融業將籠罩在衰退的陰影之下。
由於旗下基金主要就是追蹤大盤,因此不太可能跑輸市場,所以先鋒的領先地位比起其他前輩們更容易長久。柏格是有意這樣設計的,從業初期他早已看遍金融界變化無常,他在1994年的演講中稱其為「共同基金業的詛咒」(以下是他講對先鋒集團同仁們演講時用的字句):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已經成功躲過了共同基金業的宿命:業效大輻成長後吸引巨額投資,一遇到虧損就有大量資金撒出……基金業一直是個週期性的、對市場敏感的行業,這點從未改變。但投資的鐘擺,總會在擺向投機端以後又盪回到防禦端,最終停在保守的中心位置,往複循環。
柏格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基金歷史,在《堅持不懈》裡,他反復思考先鋒集團要如何憑藉優良信譽與低廉收費,保持業界領先地位:
先鋒成立於1924年,到了2004年已經接下第四棒,成為基金業裡的領頭羊。那些前輩們都曾是一方之霸,但在過程中卻迷失了方向,無法應對投資環境、投資偏好和金融分銷系統的變遷。但先鋒不一樣。早在接棒前30年,我們就開始追隨著「股東至上」的信條,而且一直奉為圭臬。堅持股權共同所有制和指數策略,應該能確保先鋒集團未來數十年的領導地位。
劣幣與良幣
先鋒集團能夠持續壯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吸引到的是長期投資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它一開始就過濾掉了「錯誤」的客戶。柏格不希望短期「熱錢」進到自己的基金,導致長期投資人成本增加。
對於私募股權基金或小型股票基金,因為考慮投資市場流動性有限,挑資金的情況很常見。但如果是家主流共同基金公司,投資的是流動性大的市場,尤其標的是小型新興市場,那這樣做就很不尋常了,幾乎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像這樣的例子更能證明柏格難能可貴的一面:他堅持走自己的路,即便會有阻礙、會拖慢公司成功的時間。
雖然柏格很享受早年那些需要努力找金流的時光,「老實說,我喜歡那段奮鬥的歲月,」他說, 「那些年投資熱潮對我沒什麼影響」。儘管如此,他對於像先鋒集團這麼划算的商品卻花費這麼長的時間成長,還是不免感到驚訝,他說:「我很失望花了這麼長時間,四十年太久了。」
然而公司一旦紮根,金融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鋒集團的資產呈現驚人的拋物線增長。事實證明,先鋒集團坐擁的8.3兆美元資產中,其中有7.3兆美元(88%)是從2004年公司成立三十週年以後增加的,真可謂是海明威所言「韜光養晦,然後水到渠成」的最佳典範。先鋒集團成長的速度和輻度讓柏格大吃一驚,甚至引發他暗自警惕。以下是2017年在廣場飯店舉行的格蘭特研討會裡,他所發表的演說內容:
指數化商品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對於無意打造金融巨頭的人來說,這是種可怕的速度。當先鋒集團資產破4兆美元大關時,我召集公司同仁發表談話,以前我就常這樣做。那次主題是「怎麼做更合理?」當先鋒集團的資產超過80億美元時,我就開始這類的談話。過去習慣每十億演講一次,結果現在我們每天都進帳十億,真是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