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D3J-A900G9X35

高流量寫作:不用打廣告,也能擁有200萬鐵粉的社群寫作技巧

驚喜優惠
$300
$380
  • 如何寫出高流量的文章?
  • 腦科學家未花一分錢打廣告,僅用她的文字吸引了百萬鐵粉,
  • 自媒體寫作必備的關鍵技巧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每帳號限乙次,限量5000名)

  • 登記送

    【OK】單筆滿$1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OK購物金50元(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一顆檸檬青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6269711529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5/04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如何寫出高流量的文章?
    腦科學家未花一分錢打廣告,僅用她的文字吸引了百萬鐵粉,
    自媒體寫作必備的關鍵技巧

    這是一個只要用寫作表達出你的專業與觀點,就能成名的時代。
    擁有百萬粉絲的腦科學博士楊瀅認為「讀者的大腦反應就是作者的下筆點」,
    高流量的文章都是寫出讀者喜歡聽的故事。

    你曾經打開空白文件檔,一直沒靈感寫不出來嗎?
    你曾經寫文章一改再改,總覺得自己寫得不夠好嗎?
    就算買了寫作書,但淪於修改措辭和套用句型,還是不知道怎麼生成一篇打動人心的文章。
    很多人在教你微觀寫作,怎樣修改文句才會吸引人, 但是……
    沒人教你快速寫作,如何從無到有,快速寫出一個段落;
    沒人教你宏觀寫作,如何把文章寫得有觀點,讓人入迷。
    社群寫作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快速寫作」與「宏觀寫作」。

    擁有百萬粉絲的腦科學博士將寫作分成三個技巧:
    1. 快速寫作:教你飛速寫好一個段落。
    2. 宏觀寫作:讓文章有觀點,講出一個優秀故事。
    3. 微觀寫作:文字運用能力,善用修辭、斟酌文句的精緻。

    當你學會以上三種寫作技巧,能寫出一篇通順文章後,
    你還需要進一步學會「自媒體寫作的關鍵技巧」──符合腦科學定律的五大寫作原理,才能打動人心!
    照著做,你也可以快速提升寫作能力,寫出爆紅文章。

    五大寫作原理:
    1. 刺激「腎上腺素」──吸引人讀下去,緊緊抓住粉絲眼球
    2. 調動「鏡像神經元」──讓人對號入座,吸引粉絲踴躍留言
    3. 提高「催產素」──激發內心情感,粉絲自動分享貼文
    4. 啟動「GABA」──優化你的文字,提高粉絲黏著度
    5. 促進「多巴胺」──讓文章高潮迭起,增加粉絲按讚追蹤

    現在,你也能輕鬆生成一篇初稿,製造符合大腦定律的故事,提升文章的可讀性。
    運用腦科學原理,破解讀者大腦,寫出受眾喜歡看的文章。

    這是一本拯救寫作苦手的書,讓你享受更多掌聲和關注。

    ◎這本書適合誰來讀?
    ‧學生:快速寫出好作文,獲得高分。 
    ‧自媒體新手:學寫「爽文」和「共鳴文」,快速漲粉。
    ‧行銷、企劃:寫出一次過稿的好文案,讓顧客下單。


    ★名人推薦:

    許榮哲| 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蔡佩均|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高詩佳| 作家、說故事訓練師
    歐陽立中| 「Life不下課」主持人
    魚子小姐| 被動收入實驗室
    ◎好評推薦


    ★讀者推薦:

    西祖讀書:「清華大學學姐教你高效寫作,效果秒殺99%的寫作班。」

    靜靜:「一本乾貨滿滿的寫作法寶。書中可讀性高,文學性也很高。」

    敖文锋:「了解人喜歡什麼類型的故事,喜歡什麼樣的文章結構、語言、韻律,你就能更好地服務你的讀者、體現自己的價值。本書從腦科學原理出發,深入淺出地講授了一些重要的寫作原理和可操作實踐步驟。」

    思一:「誰都可以成為寫作家!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我估計會看五到十遍!第一遍,整體理解;第二遍,逐字看,然後去應用;第三遍,提重點看,寫故事;第四遍,為小孩看,和他們說原理;第五遍,和小孩一起看,讓他們寫作文;六至十遍,溫故得新知!」

    學習青年歡樂多:「讀完此書後,真的感覺到自己的寫作百寶箱更加沉甸甸的了:代入感、建構、卡片筆記、感情雞尾酒、修辭、韻律等等工具,一一被作者唰唰展示鋒芒,嗖嗖丟進錦囊,送給想要執筆走天下的你。」

    秋千:「一本拯救寫作苦手的書!在我沒靈感時,我找到這本書,總算是有些底氣了。這本書講的是寫作術,還有這些寫作技巧依託的生理基礎,也就是我們的大腦會對怎樣的文字產生怎樣的反應。這本書值得一讀。」

    奉孝:「一本很好的寫作工具書,從腦科學的角度闡述寫作的方法和要素,應該說是比較底層的方法論了。無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都能從這本書裡找到驚喜或答案,就像書裡說的那樣,找到爽點,觸動 GABA。」

    八百標兵:「如果你要寫文案,你要寫小說,你要工作彙報,你要教小孩寫作文,那麼這本書能把你拉上車。作者把車開到讀者大腦,邊拆解,邊告訴你讀者喜歡什麼。就像打遊戲,直接修改武力值,寫作能力瞬間提升。最喜歡作者介紹的皮亞傑建構,簡單的入門方法,卻能帶你輕鬆開頭,快速展開寫作。另外,作者對起承轉合的部分鞭辟入裡,尤其是教你用危險的事情開頭,用代入感來承接,都讓我很信服。最後給出的議論文簡單的解構,也讓人容易上手。」


    ★目錄:

    推薦序

    1 為什麼寫作跟大腦有關
    1.1  讀者的腦反應就是作者的下筆點
    眼動追蹤 / 腦電波 / 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
    1.2  寫作如同下廚:做一個好廚子,要知道人的口味 
    共鳴與代入感 / 驚喜與幽默 / 危機 / 充滿動感
    1.3  中文寫作的特殊習慣:想成為中華料理廚師,要了解中華文化的特殊口味 / 重頭戲在後面 / 巧用文學典故 / 韻律的問題
    2 快速寫作:寫作的第一步是飛速成稿
    2.1   一個快速寫作的遊戲:皮亞傑建構與快速寫作
    2.2   擴展到抽象場景:跟我一起練習
    3 從大腦到建構宏觀故事
    3.1   電影大師大衛·林區的遊戲:一個利用卡片寫故事的故事
    3.2   起承轉合:精彩故事的公式就在你的大腦裡
    4為大腦寫的文字:簡單又接地氣
    4.1   大腦的特性是慵懶
    4.2   讓大腦喜歡的修辭方法
    5大腦的品味
    5.1   腎上腺素:給我站起來,戰鬥或逃跑
    5.2   鏡像神經元:代入感的重要性
    5.3   GABA:頓悟與哲理是大腦喜歡的故事高潮寫法
    5.4   多巴胺:給我的大腦「發糖」
    5.5   親情、友情、愛情:終極的神經元雞尾酒
    6平滑得像奶油一樣:連貫與流暢的祕訣
    6.1   大腦處理句法的習慣:弧形結構
    6.2   弧形結構實戰:從句子到段落,從小弧形到大弧形
    6.3   流暢的高階技巧:音樂感
    7力透紙背的雄辯:建構說服力
    7.1   累積論點和論據的祕訣,在於累積寫作的「樂高積木」
    7.2   時間、地點和人物:摒除一切模糊性
    7.3   論點和論據的組織  161
    8用腦科學原理分析世界經典名篇
    8.1   叛逆者與代入感:花木蘭和孫悟空的共同點
    8.2  「適讀性的巔峰」白居易
    8.3   親情交織的科幻作品《星際效應》
    8.4  「多巴胺詩人」李白
    8.5   啟動GABA的《一千零一夜》與《儒林外史》
    結語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楊瀅
    北京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前顧問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認知成像科研教授
    微博百萬粉絲的高流量博主
    TED演講嘉賓
    雖不曾花錢刻意購買廣告與流量,她的文字吸引了百萬粉絲。粉絲們評價她的文章「比小說還精彩」。

    微博
    屠龍的胭脂井:https://weibo.com/u/1852299857
    *2023年3月統計,微博帳號的粉絲數為217.3萬。


    ★內文試閱:

    ‧作者序

    你曾經為寫作頭疼嗎?你曾經打開一個空白文檔,盯著游標一上午不知道第一個字從哪裡來嗎?你曾經為命題作文絞盡腦汁,削了10枝鉛筆,揉了50團廢紙,依然毫無頭緒嗎?
    以上這些都是正常人的「症狀」:無論是學生還是早已踏入社會的成年人,都曾在完成課堂作文或工作報告等時,為寫作而苦惱。但是,這些苦惱基本上無法靠目前市面上的參考書和國文課來完全解決。
    為什麼呢?因為市面上絕大多數參考書和國文課的教學集中在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把文字寫好、修改好?」然而寫作的參考書和國文課無法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1.如何迅速寫出一篇文章?能夠很快地找到角度,很快地形成段落,很快地寫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架構。
    2.如何使得故事引人入勝?
    這兩個問題可以分別定義成「快速寫作」和「宏觀寫作」 。其實在我看來,寫作訓練本質上包含三個面向的技巧:快速寫作、宏觀寫作和微觀寫作。簡單說,快速寫作是指寫得快;宏觀寫作是指有觀點有故事;微觀寫作是指文字運用能力,比如善用修辭、文法精緻。
    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作文書和國文課教的是微觀寫作,而快速寫作與宏觀寫作幾乎從來無人提及,所以不論看多少書,很多人的寫作還是有問題:我根本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如何來建構故事架構,不知道如何快速成文,光修改文字又有什麼用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文章,又怎麼能把文章修改好呢?要知道,寫好一篇文章的前提,是首先得寫出來一篇文章啊!
    那麼,為什麼一直無人來教快速寫作與宏觀寫作呢?因為快速寫作與宏觀寫作, 實際上是和語文基本無關的東西。語文,顧名思義,本質上是教語言和文學的,也就是一句話寫得是否通暢、是否精巧、是否貼切、是否引經據典。語文,並不涉及「內容創作」。
    內容創作的本質是探查人心:人需要什麼故事?故事該怎麼編排?起承轉合如何把握節奏?段落安排如何實現閉環(文字環環相扣的設計)?還有才子佳人、英雄好漢、幽默丑角如何穿梭出場?此處到底是要抒發感情、昇華主題,還是要插科打諢、一筆略過?這些內容創作方面的東西涉及的都是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範疇。遺憾的是,過去的幾千年沒有腦電波、眼動、磁振造影等一系列腦造影的研究方法,因此「探查人心」的技巧就像諱莫如深的「黑魔法」:似乎有人能夠習得,而其他人始終無門可入。
    當一件事情可以測量之後,就會產生理論的體系,就會逐漸地從「技藝和經驗主義」走向「科學與實驗」。例如,曾經的醫學是技藝和經驗主義,但在有了現代的檢測和醫療體系之後,醫學就變成科學與實驗;曾經的精工也是技藝和經驗主義,但在有了現代的精密製造之後,精工就變成大規模的生產。內容創作也是如此,當不了解讀者的心理時,我們就不知道對此進行「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而當知道大腦吸收故事和理論的規律時,我們利用這些規律進行反向工程,就可以產生內容創作的科學。
    這種「反向工程」就是「駭客」技術。在很多人的思維裡,「駭客」是一個略微貶義的詞:掌握電腦程式設計的人,透過解密別人的程式來盜取資訊——這樣的人就叫駭客。但其實「駭客」來源於英文 hack,它可以與「盜取」無關,也可以與「程式設計」無關。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當了解一件事的規律之後,反向利用這個規律,創造新的產品。
    內容創作也是在創造產品,甚至不只是創造一個產品,而是創造無數產品:當擁有一個絕妙的故事時,我們就創造了無限的可能性。
    因此,我寫這本書的意義並不只在於教授寫作,更在於教授內容創作。中國的內容創作產業還遠遠沒有發展起來,而未來的幾十年,內容創作這個領域將衍生出無數的工作機會,表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來給大家講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柏靈頓火車站的小熊
    2018年,我和老公去英國旅行,因為我一直非常喜歡柏靈頓熊的故事,所以我們直接去了柏靈頓火車站的專賣店。
    去到柏靈頓火車站之後,有兩件事情讓我驚呆了:柏靈頓火車站的狹小與陳舊,還有柏靈頓熊的昂貴。原來柏靈頓火車站只是一個普通的火車站,比北京南站小很多,像是一個鄉鎮的轉運站而已。原來動畫片裡那個鄉下小熊來倫敦的夢幻故事,只是發生在一個現實中非常老舊的小火車站。而柏靈頓熊在火車站的專賣店裡,售價接近 40英鎊一隻,折合人民幣 300多塊錢(約新台幣1300多元)。當時我就問了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同樣一隻柏靈頓熊,在中國生產的話,廠家的出廠價是多少?」我想這個答案應該是「10塊錢不到」。
    後續在英國旅行的幾天,類似的事情發生很多次。我不斷感慨,英國人創造故事、創造精神產品的創意產業真是太厲害了:從《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到《柏靈頓熊》(Paddington Bear),從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到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從《王冠》(The Crown)到《粉紅豬小妹》(Peppa Pig),是一個個富有創意的故事建構了一個個強大的商業王國。
    英國人就像這樣以故事和創意建立起強大的商業,靠無窮的想像力憑空創造出一個大的產業,所耗費的資源可以忽略不計,所獲得的利潤則不可想像。倫敦旁邊的溫莎鎮幾乎完全靠溫莎城堡和王室的故事來繁榮經濟;而在約克郡,有一整條街都在販賣哈利•波特的故事。
    只靠一個虛擬的人物、一部動畫片、一個小動物形象,抑或是一個夢,就能創造出那麼大的產業,養活那麼多人——這在我看來,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我又聯想到我們國內在生產線上製造這些創意產品的工人:他們又賺多少錢呢?為什麼英國人賺大錢,我們只賺一點點呢?就是因為,英國人掌握故事。掌握了故事就掌握版權,版權就是創意產業鏈的上游:他們就是可以賺大錢,還可以瘋狂壓制生產商的價格。
    第二個故事:羅伯特•艾格的自傳中重振迪士尼的故事
    我最近讀了一本好書《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迪士尼執行長羅伯特•艾格十五年學到的課題》,作者羅伯特•艾格(Robert Iger,迪士尼前首席執行官),在他接手迪士尼的時候,迪士尼的銷售已經遠遠不如皮克斯。為此,他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當時美國媽媽們最喜歡的動畫角色都來自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因此他給自己定下一個重要的 KPI :要重振迪士尼。
    重振迪士尼的第一步就是重振動畫。所以,艾格歷盡艱辛,成功地收購皮克斯,後續又收購了漫威和盧卡斯電影兩家公司。
    這個策略十分成功:他把迪士尼集團又一次推向了頂峰。因此,我們從艾格的自傳中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重振迪士尼的關鍵就是重振故事。
    這一點在艾格的這本自傳裡表現得淋漓盡致。艾格說「我們迪士尼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無與倫比的故事講述能力」。雖然迪士尼的主要盈利業務在動畫周邊和迪士尼樂園,但是這些盈利業務都是依存於故事的。
    如果沒有動人心弦的故事,動畫周邊和樂園的產業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由上面兩個小故事可見,寫作不只是寫作,它還是創意產業的最上游:沒有一個有靈魂的故事,很多產業是無法興起的。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人類的大腦就是喜歡聽故事,故事能給我們帶來我們所需要的幻想。如果沒有幻想和故事,我們人類就不能稱為人類。
    我在讀博士期間,曾經聽過圖靈獎得主朱迪亞•珀爾(Judea Pearl)的一次演講,他說:「人類大腦的計算能夠支撐幻想這個功能,幻想不存在的事物,使得我們能做出承諾和交換諾言,進而形成生產關係、統治和其他人類關係。」說完這段話,他在簡報檔上秀出一句話(來自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暢銷書《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You could never convince a monkey to give you a banana by promising him limitless bananas after death in monkey heaven.(你永遠無法承諾一隻猴子「死後能到猴子天堂,有吃不完的香蕉」來說服牠把香蕉給你。)
    這句話的意思是,猴子是無法幻想「當前不存在」的事物的,我們人類的大腦是專門進化來幻想的。
    幻想的功能是基於聽故事的功能,故事幫我們幻想、論證、展望未來以及建立起人類之間的各種關係。可以說,我們因聽故事而會思想,我們因故事而陷入愛情、繁衍後代,我們也因故事而執著追求,不惜一切。
    所以,在人類社會這個注重故事和社交的社會,要學會敘事,學會用敘事的方法來創作和辯論,來說服別人。這是一項重要的技巧,而這項技巧需要洞察人心。
    我們必須明白,什麼時候要加一點危險的情節,讓讀者的腎上腺素飆升;什麼時候要加一些讓讀者有代入感的情節,讓他們的鏡像神經元活躍起來;什麼時候要給出一個讓人思索的結局,讓讀者感受到多巴胺的獎勵,愉悅起來;什麼時候又該調製親情、友情和愛情交織的終極精神「雞尾酒」。
    我相信看到這裡的很多讀者應該已經被我說服了:內容創作能力是有助於在人類社會取得成功的重要能力,並不只局限於日常的寫作。內容創作基於兩件重要的事情:快速寫作與宏觀寫作。這兩件重要的事情都跟讀者的大腦相關,因此教授內容創作的事情,應該由腦科學家來做。
    而我,就打算承擔這個重任。我除了是一位在腦科學領域受過多年專業訓練的人以外,也是一位內容創作者。我在寫微博的十幾年之間,從未花錢買過流量,也從未跟任何「網紅」搭配互導流量,但是截止到目前,我的各個新媒體帳號的粉絲都是健康增長,而且黏性極高。我的祕訣就是理解故事的建構原理,理解讀者的大腦以及如何去講述道理。
    因此,我不僅做了許多腦科學的實驗,讀了許多腦科學的文獻,也實踐過利用腦科學的原理來寫作。我打算把這十幾年在這兩個領域累積的經驗完全傳授給你,帶你「打開」讀者的大腦,幫助你走入故事和內容創作的世界。
    因為我相信,未來每一個國家都都需要大量的創意產業和內容創作的人才,我們也需要教下一代如何把我們的故事傳向世界。

    ‧推薦序

    蔡佩均(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身處後疫情時代,面臨實體經濟跌宕與數位創造產值躍升,ChatGPT可以撰寫程式和debug,乃至可以辨析梗圖解碼翻譯,可以暢行天文地理進行文藝創作。新世代理解世界的方式,已然呈現閱讀時間零碎、資訊傳播快速、媒介輕盈等特點。當時代正朝向更大的包容性和更寬廣的多元化往前邁進,我們應具備怎樣的知能與態度來迎接挑戰?應如何重塑思維,穿透表象洞察事件核心,說出動人的故事?
    我在高教現場開設大一必修的閱讀與書寫課程多年,在課堂中帶領學生判讀訊息、正反思辨、覺察問題、與自我生命經驗和外在環境對話。長久的教學經驗讓我發現,「敘事力」是最為基礎、卻也最為困難的素養。基礎在於,它是個體連接內在與外界的對話渠道,有話直說並不難;困難在於,如何言之有物一擊中的,如何不落俗套自成一格,如何讓敘事有效益的同時也不忘持守生命的溫度。
    「高流量寫作」乍看之下,使文字書寫成了人際互動的較量策略,然而,本書並未忽略下筆前的基礎建設和內在工程。它為讀者畫出一張地圖,讓人可以按圖索驥,從啟動敘事想像到成稿,從修辭到謀篇佈局,從微觀神經元到宏觀建構,從技藝和經驗主義走向科學與實驗。書中告訴我們,寫作不只是走心,更關乎腦科學運作,只要掌握箇中規律,便能夠利用反向工程進行引人入勝的故事創造。
    作者帶我們看見,寫作有「方法」,寫作可以「教」,寫作可以「學」,寫作是文字遊戲,寫作也是精密的訓練。
    我特別著迷於作者以「定時炸彈」的定律來解說故事技法:女孩明天就要離開城市了,但有個暗戀她八年的男生遲遲不敢表白;參加機器人大賽的前夕,不小心把可樂灑到主機板導致機器人當機;母親把嬰兒放在安全座椅卻忘了繫安全帶,在她看不見的轉角有輛大貨車疾速駛來……。當這些有如定時炸彈的情節激起讀者大腦中的「時間強迫症」,伴隨而生各種焦慮或亢奮情緒,引發讀者的內心獨白,那便是故事打動人心的秘訣。
    又比方書中揭示的紙卡「快照」寫作法:作者以數張紙卡寫下成長歷程中的瑣碎剪影,包含大雜院裡的老太太如何告狀、幼時「鯉魚打挺」的旺盛活力、學校老師的訓勉、父女間的推心對話、女孩該有女孩的志氣……,作者從生活碎片體悟到某些經驗的復返,體悟到剪影並非故事,唯有將剪影組織成故事,才能體現那些瑣碎片段的意義。
    何其瑣碎,又何其精準。讓人忍不住也想成為駭客,潛伏進某個回憶中的場景,找出生命角隅的定時炸彈,在五花八門的線路中手起刀落,精準剪下──轟──
    那將迎來故事的誕生。

    ‧摘文

    1.2寫作如同下廚:做一個好廚子,要知道人的口味
    寫作就如同下廚:要做出好吃的飯菜,必須知道食客喜歡什麼樣的口味。只不過寫作有一點與做飯不一樣:作者是很難像廚子一樣用內省的方法來調製產品的。廚子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食物,就可以外推到幾乎所有人,但是作者很難預測到底其他人喜歡什麼樣的故事。這個問題,導致寫作這門技藝,缺乏從讀者角度看待的金標準。
    今天我們就從兩個方面來討論這個問題:
    1.人類都喜歡什麼樣的故事和語言
    2.作為中文的閱讀者,在我們這個特殊的文化裡面,我們又喜歡什麼樣的故事和語言?
    我們先來談談人類大腦和心理對故事的共同需求。

    共鳴與代入感
    人類都喜歡能共鳴的故事,也就是能讓人產生代入感的故事。為什麼那些「霸道總裁愛上我」類的小說雖然內容粗劣,卻一直廣受歡迎呢因為可以讓人產生代
    入感:如我一般的普通女孩也可以被「霸道總裁」愛上。從腦科學角度來說,代入感的產生與鏡像神經元系統相關。顧名思義,鏡像神經元系統在時刻觀察別人在做什麼,並在自己的大腦裡模擬別人的認知、動作、角度。
    「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故事只是一個極端點兒的例子,但其他很多故事的成功也依賴於「代入感」。
    舉個例子,如果我要為脊髓損傷者慈善協會拍一個公益影片來進行宣傳和募資,那麼以下兩個故事劇本就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劇本1:我們來科普一下脊髓損傷的種類、原因和治療方案等,再找幾個醫生來講一下脊髓損傷的病例以及平時的治療日常。
    劇本2:我們跟拍一個高位截癱的病人小花,她每天吃三種抗生素才能保持尿道不會感染;她已經得了很多次褥瘡;她的媽媽有腰傷,還要每天抱著她擦洗身體;她的家裡因為給她治病而窮困不堪,父母早上點就要起床擺攤賣餛飩;小花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很努力地讀書。
    我想請問一下大家,這兩個劇本哪個能籌措到更多善款呢毫無疑問是第二個。在這種情況下,冷冰冰的科普是不能激發人類的同理心,也不能讓人產生代入感。只有深入病人的生活,才能激發我們看下去的欲望和深刻的同情心。
    這是因為,共鳴與代入感是人類對故事更高層次的共同需求。我有個真實的故事,能進一步為大家說明共鳴與代入感的重要性。
    我有一個朋友,是一個知名設計學院畢業的服裝設計師,長得非常漂亮也很上相。我曾慫恿她去拍Vlog(Video blog,影像部落格)。我說:「妳做設計師的經歷很難得,而且妳眼光好,長得也漂亮,當自己設計的服裝模特兒,肯定很有故事感。」
    她聽了我的建議,拍了幾支影片,但不論怎麼弄都無法引起大量的關注,點閱率都很低。於是她請我幫她看看影片到底哪裡有問題。
    我發現她影片的故事結構是這樣的:先交代「今天老師交代一項作業,要做一條褲子」,然後就開始認真做這條褲子,並介紹自己在這條褲子上用了什麼設計理念、什麼剪裁技術,最後展示成品,然後就結束了。
    然後,我跟她說,這樣的故事是不行的,沒有人會跟褲子的剪裁技術有感情,如果我來寫這個劇本,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我在半夜兩點突然崩潰:這個褲子做不成了,我坐在地板上大哭。
    這是為什麼呢時間倒退回到今天下午,老師交代一項做褲子的作業。我本來
    是想做一條百褶的褲子,想選擇紗織的布料,可是沒有理想的布料了,於是我找了一塊亞麻代替。可是沒想到,亞麻沒法做百褶我熬到凌晨兩點,終於精神崩潰了,想想再有幾個小時就要天亮了,馬上就要交作業了,這該怎麼辦?
    說完,我又補充道:「如果影片按照我這個劇本拍,就會有很多人來看。」
    原因很簡單:大多數人沒有服裝設計上學的經歷,無法了解設計理念和剪裁的技術,但是大多數人有交不上作業而著急的經歷和感受,而且也有「我的構想本來很出色,結果被一些現實的突發狀況給耽誤了」的經歷。
    把劇本扭轉成這樣的故事,讓大多數人有代入感,影片才能「爆紅」。
    有人可能會問:「那樣是不是就不能加入科普關鍵技術了呢比如我們專門把共鳴作為故事的重點,是不是就不能講技術和理念了呢」
    當然不是。「乾貨」可以串聯在故事之中。就這個故事來說,我們還是可以講如何設計、如何剪裁,但是我們在其中融入了故事,讓觀眾能夠對號入座和有共鳴,那麼他們接受「乾貨」的程度就很大。記住,一個充滿共鳴的故事與「乾貨」並不是互相排斥的關係,相反地,充滿共鳴情感的故事能讓觀眾和讀者更容易接受「乾貨」。
    因此,故事能夠讓人有代入感,讓受眾更加感同身受,是內容創作的第一要
    務。
    我們在後面會更加深入地解析,這樣的共鳴會激發什麼神經遞質,帶來什麼樣的大腦反應,並告訴大家應該怎麼激發同情感。

    驚喜與幽默
    寫文章就像包裝一份貴重的禮物一樣,要讓讀者在拆開一層又一層的包裝紙、一個又一個的蝴蝶結後,看到裡面藏著的驚喜。
    相聲術語稱為「抖包袱」,但其實重要的並不是「包袱」,而是最後抖出來的是什麼東西,能給人多大的驚喜,這才是人腦所需要的。
    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新的禮物」。當我們作為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每時每刻都在接收著新的資訊:新的圖像、新的聲音、新的事物,還有新的人。
    我們的大腦渴求新的資訊,對資訊的渴求能夠幫助我們生存。就像一個原始人,認識了許多動植物,才能夠知道食物和威脅都來自哪裡。同樣,一個現代人也需要知道很多關於人物、時間、地點和方法的資訊,才可以在這個社會生存。
    這些「驚喜」經常反映在大腦中的很多生物電信號上,比如N400、N600等(我們在後面的章節中會詳細論述)。
    隨著我們一天天長大,大腦對於資訊愈來愈渴求,所以累積的資訊愈來愈多,但是能夠得到的驚喜卻愈來愈少:我們見過的東西愈多,能夠引發我們好奇的東西就愈少。比如,我們小時候連吃一根棒棒糖都覺得驚喜,長大後可能就算滿漢全席,也不足以為奇。
    所以,給人製造驚喜是一項很難的技術,但是成功的故事都需要這樣一個讓人驚喜的「禮物」,需要製造一個謎團,讓讀者(或者觀眾)跟著這個謎團一步步地猜測,直到謎底揭開。這就是為什麼「探案」「尋寶」「盜墓」類的故事都非常流行:它們成功地抓住了「人需要驚喜」的心理特點。
    同樣重要的還有「幽默」。幽默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驚喜」:它將我們的情感推到了邊界,並且給我們一種驚喜而放鬆的感覺。
    幽默好比蛋糕上的糖霜、冰淇淋上的櫻桃、王冠上的寶石、貝殼裡的珍珠:只需一點點,就可以畫龍點睛。
    製造驚喜與幽默是需要很強的技巧的,我們後續會詳解。在這裡,我們需要記住:一個能抓住人心的故事需要驚喜與幽默。

    危機
    美國有個電影系列《印第安納瓊斯》,是美國電影演員哈里遜‧福特的代表作,屬於冒險、動作片。電影主角印第安納‧瓊斯總是在是在最後一刻衝出山洞,緊接著,山洞就爆炸了。
    許多電影都用過與它類似的表現方式:主角總是在最後一刻跳了出來,要是再不跳,機關的閘門就要關了、整個山洞就要被水淹沒了或者後面的橋就要斷了,所有人就要掉進懸崖了。這樣的橋段,是不是你也看過呢那麼,為什麼很多電影要用這樣的橋段,而且屢試不爽呢?
    這其實就包含一個重要的腦科學原理:由於危機和解決危機關係到我們的生存,所以我們的大腦對於危機是非常敏感的。也因此,充滿危機感的故事往往最能抓住人心的。這就是「戰鬥或逃跑」反應,我們會在第5章〈腎上腺素:給我站起來,戰鬥或逃跑〉詳細論述。
    當然,危機有很多種,除了事關生死存亡的危機,人際關係和心理上的危機也可以給我們帶來扣人心弦的故事。
    比如我們上面所舉的服裝設計師做自媒體影片的例子──「交不出作業」這個橋段除了能夠讓觀眾有極強的共鳴感以外,也是一個充滿危機感的橋段。雖然這個危機並不是那種生死攸關的嚴重危機,但是日常的這種小危機,也可以讓我們有共鳴感。

    充滿動感
    眾所周知,動物在野外生存,需要對「動」的東西非常敏感,因為「動」的東西要不是食物,就是威脅。因此很多動物的視覺,對動態事物的捕捉能力遠遠強於對靜態事物的捕捉能力 。
    人類的視覺也是如此:我們喜歡看充滿動感的事物,比如滑雪、賽車這些充滿速度感的體育專案。我們甚至會對看似動感的靜態事物產生喜愛,比如一輛流線型設計的跑車或一部流線型設計的手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們大腦還有一套「鏡像神經元」系統,它能讓大腦內部像「照鏡子」一樣在腦內「模仿」別人的動作。比如,當媽媽手指滑動的時候,在正在觀察她的寶寶的大腦中,控制手指的部位也會被啟動,彷彿是在腦內排練一樣。這樣的「腦內排練」給了我們人類超強的模仿能力。這種「腦內動態排練」也影響我們理解語言和語義。
    很多研究表明,我們對於動詞的理解,和對於動作的理解是一樣的。捕捉某個動詞時啟動的大腦區域,和觀察或做相應動作時啟動的大腦區域是一樣的。比如,聽到或看到動詞「打」、「拍」,或者做出打、拍的動作時,啟動的都是大腦運動區中與手相關的區域;同樣,「踢」、「走」等動詞和相應動作啟動的都是大腦運動區中與腳相關的部位。
    我自己也做過這方面的研究。我根據研究發現:每個動詞不只啟動該動詞描述的動作所對應的部位,甚至能在大腦運動區啟動動詞的動態屬性。動詞的動態屬性包括一個動作的力度大小,要用手還是用腳、是快還是慢、是持久還是一瞬間。比如「打」的動態屬性就包括力度大、速度快、需要用手。神經元的活動,甚至反映了這些屬性 。
    簡而言之,我們大腦對動態是高度識別的。即便是「動詞」這麼抽象的動態「描述」,也能高度識別。
    所以,我們對動詞是非常敏感的──動詞就是句子的「眼」。優秀的動詞用得多,可以讓句子更加生動,甚至可以澈底改變別人對你文章的觀感。
    我們舉個例子,看下面一段介紹大熊貓的話。
    大熊貓善於爬樹,也愛嬉戲。爬樹一般是臨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險時的行為,或彼此相遇時弱者藉以迴避強者的一種方式。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
    這是一段典型的科普介紹,雖然精準,但是並不太生動。主要是因為,這段話裡的動詞以比較抽象的動詞為主,不太能調動人的鏡像神經元系統。所以,如果我們把抽象動詞替換成生活裡更常見的動詞,就會非常生動,而且非常引人入勝。
    大熊貓噌的一下就爬到了樹上,它們最喜歡這種玩耍了。爬樹的行為一般是為了尋找物件,或者躲開捕食者,或者繞過那些霸凌的熊貓。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多是呼呼大睡,在甜美的夢鄉中度過。
    上面我們從人類大腦和心理的角度講明人類喜歡什麼樣的故事,下面來講講人類喜歡什麼樣的語言。關於人類喜歡的語言,我總結出下列幾個法則。

    法則1:具體、簡單、清楚
    相信很多人看過行為經濟學創始人、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的暢銷科普書《快思慢想》。在這本書裡,作者借用心理學家凱斯‧斯坦諾維奇和李察‧斯特

    率先提出的術語,說明了大腦中的兩套系統:系統 (直覺式思考)和系統

    (邏輯式思考)。

    系統 是不費力的,省能量的,不深入的,完全靠直覺的;我們平時生活都

    靠系統
     
    ,除非我們自己努力用系統
     
    。﹁省腦子﹂是我們生存所必需的:人不可

    能吃喝拉撒都需要思考才能進行。如果我們需要先深入思考﹁為什麼我要上廁所﹂
    才能上廁所,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所以,系統 是很少使用的,因為它對大多數人來說是費力的。許多腦科學

    家稱之為﹁認知負荷﹂( ) 。

    認知負荷太重,就會讓人難以堅持。
    所以,寫文章的一個重點就是要具體、簡單、清楚。什麼叫﹁具體、簡單、清

    楚﹂呢 我們要遵從以下幾點:

    能用簡單的詞,就不用複雜的詞。

    能用具體的詞,就不用抽象的詞。

    每一句話只有一個中心思想,每一段落只有一個主題。

    當意思出現轉折或變化時,一定要有關聯詞。

    段落要清晰,排版要注意行距。
    當然,語言大師們、文學大師們即使違反以上原則,也能寫出非常好的文章。但是,作為新手的你,盡量不要違反這些原則,否則可能會讓人讀不下去。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