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D0Z-A900H3M16

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軟精裝)

驚喜優惠
$632
$80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每帳號限乙次,限量5000名)

  • 登記送

    【OK】單筆滿$1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OK購物金50元(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一顆檸檬青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評價

5.0
共 1 則評價
5.0
100%
4.0
0%
3.0
0%
2.0
0%
1.0
0%
最相關
*泊*
2024/02/26
商品詳情
作者:
譯者: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特約翻譯群
ISBN:
9789865256715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哈佛商業評論》於1922年由哈佛大學商學院創辦,100年來始終是國際最權威、最前瞻的商業管理雜誌,深入探討每個企業經理人關懷的核心問題,涵蓋:領導、策略、創新、變革、人才培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數位轉型、疫後新策略、永續經營等。

    這本書收錄《哈佛商業評論》自創刊以來最具影響力的重要構想,包括:

    •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競爭五力分析」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的「破壞式創新」
    •提姆•布朗(Tim Brown)的「設計思考」
    •琳達•希爾(Linda A• Hill)的「新手經理人試煉」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的「EQ」
    •艾瑞克•布林優夫森(Erik Brynjolfsson)與安德魯• 麥克費(Andrew McAfee)的「人工智慧」
    •羅伯•李文斯頓(Robert Livingston)的「職場上的種族平權」
    •艾美•艾德蒙森(Amy C• Edmondson)與馬克• 摩坦森(Mark Mortensen)的「心理安全感」
    •羅伯•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的「說服的科學」
    •金偉燦(W• Chan Kim)和芮妮•莫伯尼(Renee Mauborgne)的「藍海策略」
    •蓋瑞•哈默爾(Gary Hamel)與普哈拉(C•K• Prahalad)的「策略意圖」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自我管理」

    無論是資深經理人、商管書讀者,還是第一次接觸經營管理的人,都能在這本書學習與理解管理學中最重要的想法,引領自己及所帶領的團隊走在對的路上,造就成功的事業。


    ★本書特色:

    •精選彼得•杜拉克、丹尼爾•高曼、麥可•波特、金偉燦、芮妮•莫伯尼、克雷頓•克里斯汀生、約翰•科特等重量級大師文章
    •經理人、職場工作者與創業家必讀的案頭寶典


    ★目錄:

    出版者的話 2006年HBR全球繁體中文版台北問世
              
    HBR繁體中文版創辦人 高希均
    前言 商業思維史上最受歡迎的文章
        
    《哈佛商業評論》總編輯 殷阿笛

    第一章 杜拉克教你自我管理
          
    彼得•杜拉克
    第二章 成為全方位領導人
          
    丹尼爾•高曼
    第三章 真誠領導
          
    艾美•伯恩斯坦、莎拉• 葛林•卡麥可、妮可•托瑞斯訪問蒂娜•奧佩
    第四章 競爭力如何形塑策略
          
    麥可•波特
    第五章 藍海策略
          
    金偉燦與芮妮•莫伯尼
    第六章 掌握破壞式技術浪潮
          
    約瑟夫•鮑爾與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第七章 領導變革︰為何轉型未竟其功?
          
    約翰•科特
    第八章 重任之下有勇夫
          
    菲德烈•赫茲伯格
    第九章 小進展大力量
          
    泰瑞莎•艾默伯與史帝文•克瑞默
    第十章 為什麼你至少要有兩份職業
          
    卡比爾•賽加爾
    第十一章 管理緒論:長官入學考試
            
    琳達•希爾
    第十二章 每位女性都放在辦公桌上的備忘錄
            
    凱瑟琳•芮爾登
    第十三章 為何有這麼多不適任的男性成為領導人?
            
    湯馬斯•查莫洛-普雷謬齊克
    第十四章 如何推廣辦公室的種族平權
            
    羅伯•李文斯頓
    第十五章 互惠讓同事贊同
            
    羅伯•席爾迪尼
    第十六章 溝通的障礙與大門
            
    卡爾•羅傑斯與弗里茨•羅斯里士柏格
    第十七章 人工智慧大商機
            
    艾瑞克•布林優夫森與安德魯•麥克費
    第十八章 企業最誘人的職缺
            
    湯瑪斯•戴文波特與帕蒂爾
    第十九章 成功人士與眾不同的9 個做法
            
    海蒂•格蘭特
    第二十章 別再高喊沒時間
            
    威廉•翁肯與唐納德•華斯
    第二十一章 精實創業改變全世界
              
    史蒂夫•布蘭克
    第二十二章 將敏捷工作法帶進整個組織裡
              
    傑夫•高瑟夫
    第二十三章 創新公司的三種領導人類型
              
    柯特•尼基希訪問黛博拉•安康納與凱特•艾薩克
    第二十四章 你的企業是否已準備好迎接零碳未來?
              
    奈傑爾•托平
    第二十五章 跟愛迪生學創新
              
    提姆•布朗
    第二十六章 行銷短視症
              
    希奧多•李維特
    第二十七章 商業太空時代來了
              
    麥特•溫澤爾與梅哈克•沙蘭
    第二十八章 你感受到的那份難受,其實是悲傷
              
    史考特•貝里納托訪問大衛•凱斯勒
    第二十九章 混合工作場所的心理安全感
              
    艾美•艾德蒙森與馬克•摩坦森
    第三十章 策略意圖
            
    蓋瑞•哈默爾與普哈拉

    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哈佛商業評論》集聚最具智慧的管理思維。透過旗艦雜誌、12個國際授權版本、哈佛商業評論出版社的書籍、HBR網站上公布的數位內容與工具,提供世界各地專業人士嚴謹的見解與最佳實務,更有效的引導他們與組織,並產生積極的影響。
    2006年9月,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將《哈佛商業評論》引入台灣,將英文版紙本最新文章,及官網數位文章、影音內容等,與台灣讀者同步分享。同時每期也輔以台灣的案例報導,及本地專家、學者撰文,讓本刊兼具全球和在地觀點。讀者只要勤讀《哈佛商業評論》,就能掌握最好的學習機會,成為更好的人才。


    ★內文試閱:

    •自序

    2006年HBR全球繁體中文版台北問世
    融入世界企業管理的潮流
    HBR繁體中文版創辦人 高希均

    (一)緣起:十六年前赴劍橋談合作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企業要與世界接軌,必先要與世界頂尖的管理學說、管理實務與管理績效接軌。多年來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出版世界一流《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的心意。
    機會果然出現了。2006年2月應邀赴劍橋HBR總部商討繁體中文版的可能。我們一行四人(我和王力行、版權主管及一位事業群的顧問)從台北出發。二十小時後到達冰天雪地的波士頓。同行的顧問張明正是多年好友,趨勢科技董事長。他十分關心台灣的企管知識及實務亟需加強。事實上幾年前他個人已資助幾位台灣的管理學者赴哈佛商學院觀摩「個案研究」的教學與撰寫。
    在一整天(9:00-17:00)的會議中,先後有八位HBR的高層負責人及主管集體與分組討論。尤其午餐及兩次「咖啡時間」,增加彼此的熟悉度。會議中,雙方表現學術合作的期許及熱情。看到我們帶去六本近年出版的《遠見》雜誌,他們十分驚喜其設計、照片及廣告等。那時他們已與近十個國家(如日本)合作過國際版。
    一天會議圓滿結束,告別時天色已暗,零度以下的寒風,撲面而來。王發行人忍不住問我:「聽說威斯康辛比這裡還冷,你怎麼受得了?」「四十年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旁邊的明正兄:「高教授說得好,吃飯我請客,為這次交流慶功。」
    當年九月初,HBR總裁David Wan(第二代華裔)飛抵台北的「人文空間」正式簽約。HBR全球繁體中文版就在2006年9月正式創刊發行。至2022年6月已是190期。

    (二)趕上世界管理水準
    1959年去美國讀書,讀到凱因斯的名言:「觀念可以改變歷史的軌跡」。受到這句話的激勵,使這位東方的青年決定要走向進步觀念的傳播。
    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出版的著作及雜誌上,常讀到它們標示的三個英文字:「Ideas with impact」,正可意譯為「進步觀念」,是那麼地令人嚮往。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的英文版創立於1922年,今年剛好百週年。一世紀以來它已對全球的管理理論與實務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這個全球化年代,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等西方管理學者一再提醒:領先對手的唯一方法就是比對手學習得更快。
    十六年前,在台灣各種學術領域中,與台灣企業成長最密切的一環,就是商學院的教學與研究是否已達國際水準。那時幾位資深的政大與台大教授說:「如果美國一流大學的管理教學為A,那麼台灣最高的水準是接近B。」、「如果美國是100分,台灣是60分。」
    一世紀以來,HBR曾經孕育出許多先進的管理觀念,對全球的管理實務產生深遠的影響。許多著名學者和專家常常先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原創性的文章,等待回響,然後改寫成書,如杜拉克、波特、韓第、蓋瑞•哈默爾、大前研一及《藍海策略》的兩位教授金偉燦、莫伯尼。
    近年來HBR特別著重於四大領域:領導、創新、策略、管理。英語世界中最負盛名的學者與專家,都會在HBR發表文章。杜拉克2005年11月去世前,為HBR在2004年6月寫的文章What Makes an Effective Executive?(我曾在《遠見》2004年7月討論過),即獲次年(2005)HBR麥肯錫最佳論文獎。
    想起當時走進劍橋的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的大廳,就看到這幾個耀眼的字:Improving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and its impact in a changing world。自己四十年來不斷地傳播進步觀念,以及《遠見》與「天下文化」的出版,不正就是在東方的我們,在做的同樣的努力嗎?
    台灣企業要與世界接軌,必先要與世界頂尖的管理學說、管理實務與管理績效接軌。這就是十六年前出版《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的最大心意。由我們熱情的工作伙伴,參與這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接軌工程。他們包括王力行擔任發行人,張玉文、鄧嘉玲負責編務,管理學者許士軍、李吉仁、周行一、簡禎富、許志義等擔任編輯顧問。

    (三)創刊十六年以來的努力
    創刊以來的十六年,我們投入許多心力,推動台灣管理理論與實務有助益的事。我們精準地譯介每期《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前瞻的管理知識;尤其近幾年,數位轉型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企業對此求知若渴,我們持續在此領域的譯介,成為企業在數位轉型的重要指引。同時,也善用這份雜誌兼具理論與實務的特性,搭建起台灣產學界的橋樑,除了邀請台灣學者專家撰文,我們也時常舉辦重要管理議題的論壇,增加產學交流。
    此外,我們還舉辦各種評選,鼓舞建立管理界表現優秀的典範。2016年4月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台灣執行長50強」評選(2020年始擴增為「台灣執行長100強」),選出長期表現卓越的領導人。「數位轉型鼎革獎」選出在數位轉型上有傑出表現的企業。評選「最佳女性CEO」,則是為了鼓勵更多女性經理人發揮才華。
    繁體中文版在本身的經營管理不斷變革求新;追隨英文版的腳步,自2016年起,也轉型成以線上訂閱為主的形式。目前我們也在研發多元化的產品,推廣至不同讀者群,例如去年推出的《請聽,哈佛管理學!》Podcast音頻節目,即深受年輕朋友的喜愛。
    在世界舞台上,所有的落後中,一個社會最可怕的落後就是:觀念的落伍、知識的落差、與行動的落後。
    十六年來,我們為企業界及廣大的讀者,做出一些貢獻。此後還要跟緊百年來的HBR英文版,持續加強與世界接軌。我們也要感謝近三年來擔任執行長的楊瑪利的貢獻。

    •摘文

    商業思維史上最受歡迎的文章
    《哈佛商業評論》總編輯 殷阿笛(Adi Ignatius)

    《哈佛商業評論》於一個世紀前創刊,為時興的企管領域提供發表空間,精彩呈現各種新穎觀點。
    當時美國一片歡騰,一次大戰塵埃就要落定,美國企業也即將起飛。「咆哮的二○年代」(Roaring Twenties)正露出曙光,經濟急速成長、也充滿各種社會實驗(直到1929年經濟大蕭條,歡愉戛然而止)。汽車製造業與其他消費產業發展蓬勃,但講到如何有效率地以流程來引導產業,這門學問才剛開始萌芽。
    《哈佛商業評論》應運而生。這本雜誌原為季刊,創刊者為哈佛商學院在任最久的院長華勒斯•多納姆(Wallace Brett Donham)。他的父親以巡迴牙醫為業,而多納姆相信,如果能夠嚴謹地研究企業如何應對最艱難的挑戰,發展出一套適當的「商業理論」,就能讓企業高層學會如何做出正確判斷。他在1922年的《哈佛商業評論》創刊號寫道,做不到這點,商業就「沒有系統、沒有計畫,對許多人而言就是一場糟糕的賭博。」
      許多《哈佛商業評論》最早的文章,都是以提升營運效率為重點。當時最著名的學派是「科學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 提倡者就是管理學者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這位機械工程出身的顧問相信,幾乎所有工業程序都能量化並加以改進,提升效率與一致性。
    然而隨著各種產業與利益關係日益複雜,企業還需要其他的方法與概念。在這樣的思維演進過程中,《哈佛商業評論》成為相關觀點的重要來源,很快開始討論一系列廣泛的議題,從總體經濟趨勢如何影響企業、如何與工會打交道,再到如何適應新的金融規則。
    時移世易,《哈佛商業評論》也隨之調整,著眼於新的重點領域。一些過去或許會認為太過「軟性」的議題,像是員工動機、真正的領導能力、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後來都漸漸得到肯定,認為是健全組織應具備的重要面向。《哈佛商業評論》接著發展出新的平台與產品,傳播思想的管道從雜誌邁向網路,有影片、有Podcast,登上社群媒體,甚至(從2020年開始)還上了TikTok。當然,《哈佛商業評論》知名的長篇紙本文章仍然深受重視,但現在也希望透過較短篇的文章、圖說、資料分析等形式,為讀者創造重要的價值。
    《哈佛商業評論》曾刊載多篇在現代商業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文章,而本書就集結許多重要亮點。我們選文的標準是希望幾十年來歷久彌新,雖然業界環境不斷發展、後人也以自己的想法與研究加以補充,但仍然深具參考價值的文章。某些文章的寫法用詞依今日標準可能覺得過時、甚至是令人反感。雖然我們選擇保留原始的表達方式,但也承認某些段落或許讀來會顯得刺眼。本書的用意並非作為《哈佛商業評論》的歷史,也不是要以編年紀事的方式來呈現《哈佛商業評論》的歷年轉變,只是想要精選一些文章,呈現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哈佛商業評論》最出色而經久不衰的概念。
    我們選文時,可能也受到近因偏誤(recency bias)的影響,在為數30篇的文章中,只有5篇出自《哈佛商業評論》的前60年,而有9篇出自於2015年之後。這有一部分也反映出商界的改變多麼劇烈,許多早期文章關注的範疇太狹隘、又或者只是一時之見。而如今《哈佛商業評論》刊載的文章則比較常談策略、商業模式、變革管理、科技等等,都是我們廣大的讀者群多半會感興趣的主題(撰寫本文時,每個月約有1100萬名讀者造訪網站)。在我們刊載的文章中,也充滿著我們一貫認定長久成功所必要的永恆根本價值,那就是永續、多元、包容、基於事實的決策。在這本精選合集當中,幾篇比較新的文章就是關於這些主題。
    書中精選的作者與文章大多是傳奇經典。像是現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我們挑選他在1999年的〈杜拉克教你自我管理〉,文中向未來的領導人提出挑戰,要他們正視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才能成為更優秀的經理人。著名的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我們則是選擇他在1979年的文章〈競爭力如何形塑策略〉,該文首次提出引發許多研究的「競爭五力」架構,分析企業的競爭挑戰。至於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我們挑選的是1995年的作品〈掌握破壞式技術浪潮〉(與約瑟夫•鮑爾〔Joseph Bower〕合著),該文介紹克里斯汀生的代表性概念「破壞式創新」。另外也有金偉燦(W. Chan Kim)與芮妮•莫伯尼(Renée Mauborgne)2004年的文章〈藍海策略〉,除了創出「藍海」一詞,更啟發無數創新者創造出各種新的市場。
    選集當中較為晚近的文章,所談的主題和挑戰也有所改變,常常就是各方領導人向我們表示他們需要掌握的內容,包括性別、種族與多元性、科技與人工智慧、氣候變遷、全球疫情,以及工作的未來。隨著商業界不斷發展,《哈佛商業評論》也不斷調整,持續為未來追求長期成功的領導人提供重要指引。
    最後,我們也收錄一篇希奧多•李維特(Theodore Levitt)的文章。在《哈佛商業評論》悠久的歷史上,李維特是一位重要人物,這位德裔美籍經濟學家曾任哈佛商學院教授,於1985至1989年擔任《哈佛商業評論》主編,讓《哈佛商業評論》的使命與觀點都有所擴張。他在1960年的經典文章〈行銷短視症〉就洞燭機先,提出深謀遠慮的觀點:企業想要成功,就必須依據顧客需求、調整自己的方向。
    李維特曾經開玩笑表示,《哈佛商業評論》這本雜誌是「由不能寫的人,寫給不能讀的人」。這當然是個風度翩翩的自謙之詞,而事實是,本選集所選入的文章不但觀點鞭辟入裡,更是商業思維史上流傳最廣、也深受喜愛的作品。
    希望讀者能夠喜歡這些文章,也希望這些文章能繼續為我們帶來啟發。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