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ecimg.tw/items/DJAK1SA900H2LO3/000001_1704790164.jpg;
商品編號:DJAK1S-A900H2LO3

數之軌跡Ⅱ:數學的交流與轉化

$396
$44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499回饋33 P幣,每帳號限乙次,限量2222名)

  • 登記送

    【全家】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全家霜淇淋Fami!ce兌換券乙張(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香辣炸雞球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臺灣數學界的《史記》,數學史大師洪萬生心血之作

    柏拉圖將五元素連結五種正多面體的圖形,
    讓古希臘宇宙論有了最自然的「數學歸宿」。
    以四古典元素為靈感,《數之軌跡》將深入探索數學的歷史、發展和奧祕。每本書都是一個獨特的元素,象徵不同的數學主題,並呈現數學在文化、科學和藝術中的深遠影響。
    無論你是一位數學愛好者、學生還是對數學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數之軌跡》都將為你打開數學的大門,啟發你對這一古老而美麗的學科有新見解。

    ─數學的交流與轉化─
    水象徵著數學的流變和傳承,也是最多變的正二十面體
    這本書將引領讀者穿越古代,探索數學的演化和傳播,並深入研究古希臘、中國、印度等地區數學家的巧思,這是數學融合和多元文化交流的故事。從印度與其他地區對數學的交流開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讀者領略不同文化的數學證明,既有相似之處也有獨特之美。

    ─閱讀歷史,體會數學─
    「0123456789」誰發明了這樣的阿拉伯數字?(A)日耳曼人;(B)希臘人;(C)阿拉伯人;(D)印度人;(E)猶太人。方便的阿拉伯數字人人都會用,但你有想過這竟然是印度人發明的嗎?這樣古老的智慧結晶,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通往數學思維的大門─
    不僅僅是闡述數學歷史,更能幫助讀者理解數學的抽象概念,理解數學背後的邏輯推演。內容探索各種古代人的智慧,無論是否喜歡數學,都能從中發現數學的樂趣以及實用性,對學習數學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本書特色:

    ●數學史大師洪萬生與HPM團隊共同打造最全面的數學歷史
    ●多元歷史題材,對比不同文明之間有關同一知識內容的研究
    ●深入探討文化差異,參悟不同命題與證明的數學風格


    ★名人推薦:

    冬陽|央廣.名偵探科普男節目主持人
    呂治鴻|數學愛好者、大學數學管理員 、臺灣大學數學所博士候選人
    李政憲|教育部師鐸獎得主、新北市林口國中數學科教師
    洪進益|澎湖縣石泉國小教師、教育部師鐸獎得主
    崔茂培|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MRPC科學推展中心數學組主任
    張旭 (張舜為)|張旭無限教室線上課程平台創辦人、數學老師
    莊惟棟|明道大學助理教授、數學博物館館長
    彭良禎|師大附中數學科教師
    趙國欽|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副教授
    ─全數推薦─ (依首字筆劃排序)

    這是一套貫徹世界各地,古今中外的數學大成。《數之軌跡系列》詳盡地整理過去的故事、將近代的數學用大家可以懂的方式撰寫,讓數學之美持續傳播。
    ──數學老師張旭 (張舜為)


    ★目錄:

    第1章 印度數學史
    1.1 正弦表的製作(西元第五世紀)
    1.2 阿耶波多
    1.3 婆羅摩笈多
    1.4 巴赫沙利手稿(約第八世紀中葉)
    1.5 摩訶毘羅(第九世紀中葉):印度算學成為一門獨立文類
    1.6 婆什迦羅二世(第十二世紀):印度算學正典的確立
    1.7 喀拉拉學派與冪級數(第十四世紀末—第十七世紀初)
    1.8 印度與伊斯蘭的數學交流
    1.9 印度與中國的數學交流
    1.10 印度數學史學的若干問題
    第2章 伊斯蘭數學史
    2.1 伊斯蘭數學的歷史脈絡
    2.2 阿爾・花拉子密
    2.3 伊本・庫拉:伊斯蘭 vs. 希臘數學文化的交流
    2.4 阿爾・伯魯尼:伊斯蘭 vs. 印度數學文化的交流
    2.5 奧馬・海亞姆
    2.6 阿爾・卡西:印度--阿拉伯位值系統的完成
    2.7 贊助與宗教信仰
    2.8 獨特的「遺產問題」篇章
    2.9 數學交流:伊斯蘭與中國
    2.10 伊斯蘭數學史學議題
    第3章 中世紀數學史
    3.1 中世紀歐洲沈寂但不黑暗
    3.2 中世紀早期(約500-1000年)歐洲的教育制度
    3.3 翻譯運動
    3.4 中世紀歐洲大學的興起
    3.5 斐波那契 :除了兔子之外
    3.6《翠維索算術》
    3.7 帕喬利
    3.8 法國、德國、英國及葡萄牙的代數
    3.8.1 許凱
    3.8.2 魯多夫與史蒂費爾
    3.8.3 雷科德
    3.8.4 努涅斯
    第4章 中國數學:宋、金、元、明時期
    4.1 宋、金、元數學及其歷史脈絡
    4.2 李冶及其《測圓海鏡》和《益古演段》
    4.3 朱世傑及其《四元玉鑑》和《算學啟蒙》
    4.4 秦九韶及其《數書九章》
    4.5 楊輝及其《楊輝算法》和《詳解九章算法》
    4.6 宋金元算學的特色
    4.7 從籌算到珠算
    4.8 吳敬、顧應祥、王文素、周述學及程大位
    4.9 明代數學與社會
    4.10 略論中國傳統數學之興衰
    第5章 韓國數學史
    5.1 韓國數學簡史:從古代到十七世紀
    5.2 東算與社會:朝鮮中人算學者
    5.3 東算與哲學:朝鮮儒家明算者
    5.4 十九世紀的東算:南秉吉學圈
    5.5 朝鮮東算總結
    第6章 日本數學史:和算的獨特文化
    6.1 日本數學簡史
    6.2 和算流派及其活動
    6.2.1 和算流派與免許制
    6.2.2 遺題繼承
    6.2.3 算額奉納
    6.2.4 流派競技與數學論戰
    6.2.5 算學道場
    6.3 東亞數學現代化的模範生


    <作者簡介>

    ─主編─
    洪萬生
    臺灣彰化人,臺灣數學史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在職涯中熟練數學史專業研究之際,也一直關注數學史與數學教學之關連(HPM)。四十多年來,已出版二十幾本普及著譯作品(含與師友、學生輩合作部分),為數學普及閱讀活動,略盡棉薄之力。著譯有《數學故事讀說寫》、《當數學遇見文化》《學霸筆記:幾何》、《數學也可以這樣學》、《窺探天機──你所不知道的數學家》、《數學的浪漫:數學小說閱讀筆記》、《畢氏定理四千年》、《摺摺稱奇:初登大雅之堂的摺紙數學》、《蘇菲的日記》、《爺爺的證明題:上帝存在嗎?》,審訂有《數學女孩系列》、《世界 第一簡單線性代數》、《小學算術:小學1∼6年的學習指導要點對應》、《數學,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一門不教公式,只講故事的數學課》。

    ─協編─
    英家銘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歷史研究所合聘副教授,曾任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訪問研究員、中原大學講師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數學史、數學教育、數學文化、東北亞史,特別是數學在朝鮮與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發展。

    ─作者─
    黃俊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教於臺北市立和平高中,主修數學史與數學教育,主要研究領域為江戶時期日本數學史(和算史)。曾合譯《數學偵探物語》、《掉進牛奶裡的e和玉米罐頭上的π》、《這個問題,你用數學方式想過嗎?》、《蘇菲的日記》、《畢氏定理四千年》、《啟蒙的符號》、《數學起源》等書,並與洪萬生教授等合著《摺摺稱奇:初登大雅之堂的摺紙數學》、《窺探天機──你所不知道的數學家》、《數學的東亞穿越》。期望透過數學普及閱讀與數學教育之結合,以更加豐富、多元而開放的面向,裨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素養。

    博佳佳
    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科學哲學與科學史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博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主要教授科學史與科學哲學。曾在羅西學院(Institut Le Rosey)擔任哲學教師,來到臺灣之後,致力於臺灣兒童哲學的發展和推廣,發起一年一度的「哲學週」活動,並成立了非政府組織PhiloZokids;同時間開發主動教育(active pedagogy)和哲學實踐技術,希望在臺灣教育體系中導入哲學推理。

    林倉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現任國立臺南一中數學教師,喜歡在教學中引導、挑戰學生思考數學,並分享數學發展中具啟發性的想法與事件。與臺灣HPM團隊合著《數之起源:中國數學史開章《筭數書》》、《數學的東亞穿越》,合譯《爺爺的證明題:上帝存在嗎?》、《溫柔數學史:從古埃及到超級電腦》、《數學也可以這樣學2:跟大自然學幾何》。

    琅元
    俄羅斯科學院科技史研究所博士,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歷史研究所合聘教授退休,研究領域為中國科技史與數學史、越南數學史、俄羅斯數學史等。

    ─審訂─
    于靖
    耶魯大學數學博士,教育部榮譽國家講座,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數學會會士。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發行的數學界權威性期刊《數學年鑑》(Annals of Mathematics)上發表了二篇論文,於2015年獲選為世界科學院院士。

    林炎全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數學博士。曾任職羅東高中、宜蘭高中、臺中二中,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以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曾與大學同窗洪萬生、楊康景松等人合譯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譯有《畢氏定理四千年》。

    單維彰
    國立中央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數學系與文學院學士班合聘教授。主要工作在於數學教育,其對象包括學士、碩士、博士階段的數學專業教育,國中、高中階段的數學素養教育,中等學校數學領域的師資培育,以及面對社會大眾的通識教育。榮獲國立中央大學第一屆教學傑出獎、教育部第七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教育部107年磨課師標竿課程獎。


    ★內文試閱:

    《數之軌跡》推薦序于靖

    很高興看到洪萬生教授帶領他的學生們寫出大作《數之軌跡》。這是一本嘆為觀止,完整深入的數學大歷史。萬生耕耘研究數學史近四十年,功力與見識足以傳世。他開宗明義從何謂數學史?為何數學史?如何數學史?講起。巴比倫,埃及,希臘,中國,印度,阿拉伯,韓國,到日本。再從十六世紀到二十世紀講西方數學的發展與邁向巔峰。《數之軌跡》當然也著力了中國數學與希臘數學的比較,中國傳統數學的興衰,以及十七世紀以後的西學東傳。
    半世紀前萬生與我結識於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那時我們不知天高地厚,雖然周圍沒有理想的學術氛圍,還是會作夢追尋各自的數學情懷。我們一起切磋,蹣跚學習了幾年,直到1976暑假我有機會赴耶魯大學博士班。1980年我回到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做研究,那時萬生的牽手與我的牽手都在外雙溪衛理女中執教,我們有兩年時間在衛理新村對門而居,茶餘飯後沈浸在那兒的青山秀水,啟發了我們更多的數學思緒。1982年我攜家人到巴黎做研究才離開了外雙溪。後來欣然得知萬生走向了數學史,1985年他決定赴美國進修,到紐約市立大學跟道本周(Joseph Dauben)教授專攻數學史。
    1987(或1988)年,我舉家到普林斯敦高等研究院做研究。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在美國算是「鄰居」,到紐約時我們就會去萬生家拜訪,談數學,數學史,述及各自的經歷與成長。1988年暑假我回臺灣之前,我們倆家六口一起駕車長途旅遊,萬生與我擔任司機,那時我們都不到四十歲,從紐約經新英格蘭渡海到加拿大新蘇格蘭島,沿魁北克聖羅倫斯河,安大略湖,從上紐約州再回到紐約與普林斯敦。一路上話題還是會到數學與數學史。
    我的數學研究是在數論,是最有歷史的數學,來龍去脈的關注自然就導引數論學者到數學史。在高等研究院那年,中午餐廳裡年輕數論學者往往聚到韋伊(Andre Weil) 教授的周圍,聽八十歲的他講述一些歷史。韋伊是二十世紀最偉大數學家之一,數學成就之外那時已經寫了兩本數學史專書:數論從Hammurabi到Legendre,橢圓函數從Eisenstein 到Kronecker。
    1990年代,萬生學成回到臺灣師範大學,繼續研究並開始講授數學史。二十餘年來他培養指導了許多研究生,探索數學史的各個時期及面向,成績斐然。這些年輕一代徒弟妹:英家銘、林倉億、蘇意雯、蘇惠玉等,也都参與了撰述這部《數之軌跡》。特別是在臺灣推動HPM數學史與數學教學,萬生的School做了許多努力。
    在這本大作導論中,萬生指出他的數學不只包含菁英數學家(elite mathematician)所研究的「學術性」內容,而是涉及了所有數學活動參與者(mathematical practitioner)。因此《數之軌跡》並不把重點放在數學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而著眼於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數學的專業化(professionalization)與制度(institutionalization),乃至於贊助(patronage)在其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功能。
    在《數之軌跡IV:再度邁向顛峰的數學》第4章裡,《數之軌跡》試圖刻劃二十世紀數學。萬生選擇了四個子題來描述二十世紀前六十年的數學進展:艾咪・涅特、拓撲學的興起、測度論與實變分析、集合論與數學基礎。這當然還不足以窺二十世紀前五十年數學史的全貌:像義大利的代數幾何學派、北歐芬蘭的複分析學派、日本高木貞治的代數數論學派,與抗戰前後的中國幾何學大師陳省身、周緯良,都有其數學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從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純數學到應用數學,發展更是一日千里。《數之軌跡》選了兩個英雄主義的面向:「希爾伯特 23 個問題」、「費爾茲獎等獎項」,來淺顯說明二十世紀數學知識活動的國際化。這些介紹當然不能取代對希爾伯特問題或費爾茲獎得獎工作的深入討論。最後寫科學的專業與建制,以及民間部門的角色:美國 vs. 蘇聯。這是很有意思的,我希望數學史家可以就這個題目再廣泛的搜集資料,因爲在1960年代之後,不同的重要數學研究中心在歐洲美國出現,像法國IHES、德國的Max Planck、Oberwolfach等。到了1990年世界各地,包括亞洲(含臺灣、中國),數學研究中心更是像雨後春筍般冒出。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