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V0S-A900HQGFU

達摩少室六論

驚喜優惠
$182
$23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香鑽水果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699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紐奧良雞翅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6263644328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9/01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作者的譯本,彌補佛學出版上罕見的空缺,可由此契入佛法心要的堂奧。

    ◎達摩少室六論:二入四行觀、血脈論、悟性論、破相論、無心論、絕觀論。
    ◎這本書為達摩祖師和其弟子修行的經驗累積,也沿用了佛陀所說經要而留下的心得記錄。
    ◎除了第一義諦的述說,在入世法方面,也解釋了修行人於世間法,要如何應對的態度。

    翻譯完《達摩少室六論》之後,重讀校對經文的當下,
    不時地從內心發出由衷的讚嘆:
    「這麼好的修行題材早該問世!」
    但實情是,也許是不容易解讀吧!

    人說佛法淵深浩瀚如海,指的是難以言宣的源頭真理,
    以及一些綴述它的形上描繪,
    但是事理若無形又怎能以有形言語文字來解說它呢?
    我們說儘管如此,還是要有一些近於真理的周邊旁說來窺探真相,
    所謂月影非月也離不開月,以用來反作推敲,求得心法。
    凡此,這都是為了幫助學人趨登彼岸,
    到達心境安寧的港灣。

    這本書是達摩祖師和其弟子修行的經驗累積,
    也沿用了佛陀所說經要而留下的心得記錄。
    他們是禪門宗匠,來解釋本來面目的真理再自然不過了。
    是以,更突顯了這本論集的重要性。

    除了第一義諦的述說,在入世法方面,
    也解釋了修行人於世間法,要如何應對的態度,
    例如對於「殺盜淫」的情形要怎麼面對的迷惘解惑,
    讓人們在處事心態上有個方向。

    因此,我個人極為推崇這本論集重現於讀者。


    ★目錄:

    引言
    本書的翻譯原則
    二入四行觀
    血脈論
    悟性論
    破相論
    無心論
    絕觀論


    <作者簡介>

    鄭萬朝 譯註
    台灣萬華人,一九五三年生,一九七九年皈依佛門,一九八六年二月,因閱大寶積經獲得突破,由此契入佛法心要堂奧。



    ★內文試閱:

    •作者序

    如果有人問我,學佛最好的收穫是什麼?我會回答:開智慧。為什麼呢?因為慧開之後,對於以往被困惑的謎團終於解開,心境所獲得的暢快無以言喻,此時「明」取代了明「無明」對於眼前的現象界,突然有新的認識,於佛法經典文字下含藏的深義,也是一躍而明朗,真可以說不用刻意推敲真理,真理卻自然浮現在眼前。
    其情狀有如鑿穿山洞後,見到另一面光明世界一般,心靈得到解放抒發,而且這個新開發出來的心生命,不再失去,永遠與你為良伴;這就有如臨濟禪師所說的:赤肉團裏有一個無位真人常從汝等諸人面前出入……。(佛性的意思)
    更有好處的是祂會帶來福報的增長,怎麼說呢?大乘佛法裏,開悟一詞,主要指的是開悟見性,就是說「開智慧,見佛性」而佛性的特徵是「常、我、樂、淨、真、實、善」七事,都是真善美的寫實。當開智慧時,佛性陡然炳現,祂會帶領你往至善的佛性七事走,自然引導你向往人生正確順當去,祂有如一盞光亮的明燈照耀著前方,確保你未來不至於再落入苦坑。這就是開智慧後將帶來福慧雙全的好處。
    然而,要如何令人開智慧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中國的禪宗的心法,雖然大乘其它宗也有很好的指引,但以禪宗最專門,不講理論直接讓你敲開心門,這也是我譯註本書的主要原因。
    提到達摩大師,古今在華人世界中,莫不家喻戶曉,民間有關於達摩祖師的形象,早已雕畫在塑相中流傳千古,並將它神化為武功高強人物,例如傳有《達摩易筋經》,《達摩一掌金》等書籍,強化了他迷樣的故事。
    然而,在佛教他是一個歷史人物,是中國佛教禪門的一位宗師,傳承禪宗心法的開山祖師。
    達摩大師,是古印度人,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後出家,得二十七祖般若多羅付法,成為西天二十八祖。
    在中國的禪門傳承記事,自釋迦摩尼佛以心印心傳於大弟子迦葉,是為第一祖,再經過每一代的祖師認證付法,傳至菩提達摩,達摩東來傳法,成為中土第一代祖師,是為中國禪宗建立的開始。
    禪,有很多解釋,一般譯為靜慮,息心,也可以說萬法的本質,空性的意涵之謂。
    少室,即少室山,位於河南嵩山,山裏有石洞,昔日達摩大師曾在洞裡閉關修行達九年,並以《楞伽經》付法於弟子。
    所謂六論,是六種論述合成一書,集:《二入四行觀》、《血脈論》、《悟性論》、《破相論》、《無心論》、《絕觀論》而成。其中二入四行觀文字最簡短,絕觀論篇幅較長。
    本書與網路少室六門略有不同,網路亦引用大藏經載有兩種說法,一種記為: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門,悟性論,血脈論。另一種記為:心經頌,觀心論,四行論,安心門,悟性論,血脈論,請讀者逕自參考。
    關於少室六論是否由達摩所作,自古以來皆有爭議,惟達摩二入四行觀,有親傳弟子曇林作序,比較得到認可,而其他本,因舉證困難,多所存疑。
    至於許多考證云何等等,由於年代久遠,誰也不能還原事實,後世學人只能根據經典當中去明辨,只要是符合真理論述,應該都可以放心的去學習。
    當然,這本標著達摩名號的書,有考據是後代的弟子所作,不過禪法是以心傳心,只要能在學習過程中,印證到祖師們的心法而講述,其實是可以信賴的,尤其每個祖師傳法的時間有限,記錄有限,他的弟子接著補述,且因為一脈傳承,飲水思源故,而把著述抬頭列為達摩,以示景仰,這也是有可能的。
    有一點不同的是,雖然禪是以心傳心,但是隔代的不同,時空不同,為了因應根器,可能教法不同,例如達摩傳的是《楞伽經》,到五祖時,傳的卻是《金剛經》,但這些法典,本質都是闡述空的道理。且由於這本集錄有工具書的功能,讀者也可以用《達摩所傳心法之書》的心態來閱讀這本書,相信能在心法上更進一程。
    本書所載也是祖師的心路歷程,在此,我們能見到他的睿智,極具智慧的傳承了他們的經驗,把佛法中的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微型的說了個通透,無花俏,不說神變,用口語化的對談,讓人簡明易懂,除了舉例典故以外,是一本非常通俗的心傳心記錄,誠為最佳修行指南。
    我們說所謂的佛法要義,就是為了啟發內在覺悟,開通智慧的一門教育,不是依著外境解釋,應對外境活動的學說,而且,佛法如果沒有精神思想的傳承,則失去特點,流於地方膜拜信仰,與人類造神沒兩樣,仍然是幻相的俘虜,談不上解脫道。
    在這集少室六論裏,具體的指導了幾個重要的修行題解如下:
    一、見性是往解脫道的門檻,沒見性,修行總是在門外徘徊。
    二、自性不屬因果,也不是現象界,是本然的東西,存在因果現象外。
    三、道雖然不用修,但也不是隨著五蘊感覺走。
    四、見性後,應該要如何的去修行。
    五、修行者面對世間法的種種困難,要如何的因應。
    六、有關於念佛拜佛是否著相的看法。
    七、要如何地參禪,問心,行為。
    八、關於外道有神通,和見性尚未有神通者的比較優劣。
    九、對於大自然和大規模人類戰爭災害,以及無意殺生卻傷生的看法。
    十、不應著迷神通學佛法,因為除了自己容易著相陷境不出,也引導了眾生著相學佛的方向去。

    •摘文

    悟性論

    導讀
    悟性論主要在談諸法萬相的本質。
    本質是天賦,不是後天加諸,本質即是法源,因舉心動念而成世間萬有;本質佛性是生命原狀,不是現在離體的意識生命。
    因為意識生命有無常生滅之苦,本體無苦,是解脫之生命;所以說到解脫之道,不能不歸結在佛性,而加以提醒。
    為此,達摩大師在這裡特別舉出了幾個重點,都是重中之重。
    一、「相」是無相的相,不可以眼見,只能體會識知。
    二、開悟後,會知道沒有世間要出離。
    三、假如只見到生不同於死,動態和靜態不相同,這些體會都是不平等心態。
    四、色相景像不會說話,是從我們自己的心生出話語;看到外相,應該要見到內相。
    五、有見相,但相不是「見」因所見非見之本質的原故,呼應楞嚴經卷二:「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六、處於形相世界裏,沒有男女貴賤等分別,天女悟道,車匿解真,在佛性前提下,都是平等無差別相。

    原典
    1.
    夫道者,以寂滅為體;脩者,以離相為宗。故經云: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
    2.
    佛者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為佛。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若聞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發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貪嗔癡是。返貪嗔癡,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貪嗔癡亦無實性,但據眾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見貪嗔癡性即是佛性,貪嗔癡外,更無別有佛性。
    經云:諸佛從本來,常處於三毒,長養於白法,而成於世尊.三毒者,貪嗔癡也。
    3.
    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薩所行之處,無所不乘,亦無所乘,終日乘未嘗乘,此為佛乘。經云:無乘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實,五藴假名,遍體求之,必無定處當知此人解佛語。
    經云:五藴窟宅名禪院,內照開解,即大乘門,可不明哉!不憶一切法乃名為禪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臥皆禪定,知心是空,名為見佛。
    4.
    何以故?十方諸佛皆以無心,不見於心,名為見佛。捨身不恡,名大布施;離諸動定,名大坐禪。
    何以故?凡夫一向動,小乘一向定,謂出過凡夫小乘之坐禪,名大坐禪,若作此會者,一切諸相不求自解,一切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禪定力。凡將心求法者為迷;不將心求法者為悟,不著文字名解脫,不染六塵名護法,出離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處無明為大智慧;無煩惱處名般涅槃,無心相處名為彼岸;迷時有此岸,若悟時無此岸,何以故?為凡夫一向住此;若覺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離於此彼岸也,若見彼岸異於此岸,此人之心,已得無禪定。
    5.
    煩惱名眾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異,只隔具迷悟耳,迷時有世間可出,悟時無世間可出。平等法中,不見凡夫異於聖人。
    經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聖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薩與諸佛如來行也。若見生異於死,動異於靜,皆名不平等。
    不見煩惱異於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煩惱與涅槃,同是一性空故,是以小乘人妄斷煩惱,妄入涅槃,為涅槃所滯;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槃。
    6.
    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離生死,入般涅槃,心無去來,即入涅槃,是知涅槃是空心;諸佛入涅槃者,為在無妄想處,菩薩入道場者,即是無煩惱處,空閑處者,即是無貪嗔癡也。
    貪為欲界,嗔為色界,癡為無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滅,萬法有無,皆由一心,凡言一法者,似破瓦石竹木無情之物,若知心是假名,無有實體,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無,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為有;小乘一向滅心,名為無,菩薩與佛未曾生心,未曾滅心,名為非有非無心;非有非無心,此名為中道;是知持心學法,則心法俱迷,不持心學法,則心法俱悟。凡迷者迷於悟,悟者悟於迷;正見之人,知心空無,即超迷悟,無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見。
    7.
    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兩相俱生滅;有者有於無,無者無於有,是名眞見。夫眞見者,無所不見,亦無所見,見滿十方。未曾有見!何以故?無所見故,見無見故,見非見故,凡夫所見,皆名妄想;若寂滅無見,始名眞見。
    心境相對,見生於中,若內不起心,則外不生境,境心俱淨,乃名為眞見,作此解時,乃名正解。
    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見與不見,俱不見故,解與不解,俱不解故,無見之見,乃名眞見;無解之解,乃名大解。
    夫正見者,非直見於見,亦乃見於不見;眞解者,非直解於解,亦乃解於無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無所解者,始名正解,解與不解,俱非解也。
    8.
    經云:不捨智慧名愚癡。
    以心為空,解與不解俱是眞;以心為有,解與不解俱是妄;若解時法逐人,若不解時人逐法,若法逐於人,則非法成法,若人逐於法,則法成非法。若人逐於法。則法皆妄。若法逐於人。則法皆眞。是以聖人亦不將心求法。亦不將法求心。亦不將心求心。亦不將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兩寂,故常為在定。
    9.
    眾生心生則佛法滅;眾生心滅則佛法生,心生則眞法滅,心滅則眞法生。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屬,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屬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場。
    迷時有罪,解時無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若迷時無罪見罪,若解時即罪非罪,何以故?罪無處所故。
    經云:諸法無性,眞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業即為消滅。迷時六識五陰皆是煩惱生死法,悟時六識五陰皆是涅槃無生死法。
    10.
    脩道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時,無心可得;若得道時,無道可得,若言將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見,迷時有佛有法,悟無佛無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
    夫脩道者,身滅道成。亦如甲折樹生。此業報身,念念無常,無一定法,但隨念修之,亦不得厭生死,亦不得愛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則生證有餘涅槃,死入無生法忍。
    11.
    眼見色時,不染於色;耳聞聲時,不染於聲,皆解脫也。
    眼不著色,眼為禪門;耳不著聲,耳為禪門,總而言,見色有見,色性不著。常解脫。
    見色相者,常繫縛。不為煩惱所繫縛者,即名解脫,更無別解脫。
    善觀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與心俱淸淨,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12.
    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有天堂地獄;若一念心不起,即無善惡二業,亦無天堂地獄,為體非有非無;在凡即有,在聖即無,聖人無其心,故胸臆空洞,與天同量,此已下並是大道中證,非小乘及凡夫境界也。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