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ecimg.tw/items/DJAV0SA900HHBP9/000001_1715829221.jpg;
商品編號:DJAV0S-A900HHBP9

高齡藝術與預防失智症(2版)

$450
$500
折價券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499回饋33 P幣,每帳號限乙次,限量2222名)

  • 登記送

    【全家】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全家霜淇淋Fami!ce兌換券乙張(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香辣炸雞球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6263932203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4/10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成功老化或活躍老化,都包含高齡者身、心與社會三個層面。成大老年所所長白明奇說,藝術可以應用在老人與失智者身上,具有誘發想像力、刺激認知、幫助溝通等功能,也可以緩解情緒,對於失智照護有具體幫助,這是未來老年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也希望帶動政府和社會共同關注。
      筆者經過多年高齡/失智症藝術治療的實務經驗,證實藝術創作能普遍受到長者的接受與創造的價值:感覺快樂、建立自信、提升人際關係、創造力和對美感欣賞。本書分成理論篇和實務篇理論,內容包含:高齡藝術與身心靈健康、高齡身心狀態與失智症、成功老化、藝術治療對高齡預防之功效、藝術空間與媒材、高齡團體活動和藝術帶領技巧與原則、藝術課程設計理論與評估方法。實務篇內容精心設計50個單元藝術活動創作與設計。本書適合所有從事高齡服務專業或社會人士,以藝術預防與介入失智症之樂齡真善美的生活目標。


    ★目錄:

    理論篇
    第一章 高齡藝術與身心靈健康
    通往內在的藝術
    藝術與心智健康
    藝術治療觀點對高齡者的療癒性功能
    表達性藝術治療
    高齡者的生命反思
    高齡藝術治療之優點
    第二章 高齡生心理症狀和成功老化
    年長者心理特質
    失智症的定義
    失智症身心症狀
    失智症之生心理症狀
    成功老化
    第三章 高齡藝術創作活動帶領技巧、原則與角色
    高齡團體工作
    長者團體工作的特性
    參與成員的特性
    老人團體工作的人力
    帶領高齡活動要領
    破冰技巧與活動流程
    過程中注意事項
    帶領者的角色
    活動帶領者注意事項
    帶動活動技巧
    高齡藝術創作媒材與空間
    第四章 藝術創作媒材
    高齡藝術創作空間與安排
    高齡活動方案功能
    第五章 高齡藝術課程設計原則、目標與評估
    高齡活動設計步驟
    高齡藝術課程設計目標與原則
    表達藝術治療活動設計範例
    高齡活動評估
    高齡藝術活動評估
    多元表達藝術治療質量的評估報告範例
    研究分享
    實務篇
    高齡藝術創作單元設計
    放鬆篇
    幻想篇
    大自然篇
    節慶篇
    抽象篇
    懷舊篇
    戶外篇
    文獻參考
    附 錄
    附錄一 MMSE簡易智能檢查
    附錄二 CDR臨床失智評分量表
    附錄三 日常生活活動功能量表(巴氏量表)
    附錄四 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IADL)
    附錄五 100破冰話題
    附錄六 國內網站資源
    附錄七 國外網站資源
    附錄八 全球藝術治療學會


    <作者簡介>

    林端容
    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UK)哲學博士、碩士,澳洲伊迪絲科溫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藝術治療碩士、台灣台中師範學院。持有大學講師證照、澳洲、紐西蘭和台灣藝專業術治療師證照、British Association of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專業會員、Child Autism UK教師會員、香港亞洲心理輔導協會督導證書,中國高級心理諮詢師證照。
    擔任高等教育、臨床藝術治療與督導、學前與特殊教育經歷:
    泰國克里克大學、文化大學、成功大學、中山醫大、台灣藝大、東海大學、朝陽科技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大學等。香港中華藝術治療學會總監、香港兒童發展協會教育中心顧問。臨床的藝術心理治療經驗部分,曾擔任台灣中國醫大兒童醫院早期療育藝術治療師、家扶中心、啟明學校、英國伯明翰華人社區中心藝術治療師與培訓、倫敦國家醫院(心智健康)榮譽藝術治療師、香港東華醫(癌症)院藝術治療師、鄧肇堅日兼(癌症)舒緩中心藝術治療師、社區兒童(具特殊教育需求)藝術治療師與機構諮詢師,心理輔導與治療督導、台灣家園護理之家、惠群護理之家長者憂鬱症與失智症藝術治療師。國內外工作經驗領域包括:泰國、澳洲、英國、香港、臺灣和中國。
    代表出版作品:
    林端容等(2021)。藝術與高智。成功大學老研所。
    林端容(2021)。高齡者團體藝術治療—失智症介入與預防活動手冊(第二版)。五南出版社。
    林端容(2016)。案主中心藝術治療:憂鬱症的療癒與蛻變。迦密出版社。
    林端容(2012)。藝術治療:心靈之旅。陞運文化有限公司。
    林端容編輯(2012)。藝術治療畫展集。香港中文大學進修部。
    林端容(2010)。藝術治療:跨文化個案實務精粹。命運厝文化有限公司。
    林端容(2002)。特殊幼兒美術教學。五南出版社。


    ★內文試閱:

    •推薦序

    第一次接觸到藝術治療這個名稱,是多年前我還在「生命線協會」和「張老師基金會」擔任義工督導的時候。因為助人工作的專業需求,參與了相關的工作坊。隨後又陸續聽了幾次關於舞蹈治療的演說,並閱讀了音樂治療相關的書籍,得到了一點粗淺的認識。
    藝術治療是心理諮商重要領域,可惜多年來一直沒有看到國內有較多理論與實務的論述出現。雖然個人沒有從事此一領域相關的專業教學與訓練,但是內心卻一直期待國內能有人來填補這個專業領域的真空,給有這方面需求的人更大的福祉。
    年前因為任職學校的授課要求,邀請了林端容博士來到泰國曼谷,講授教育學相關的課程。也了解到她在這個領域裡早已深耕多年,是一位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優秀學者。她學有專精,早年在教育界從事教學,隨後負笈英國取得博士學位。學成後,一直從事於相關領域的研究與實務探討,也在許多藝術治療專業學會服務。將她在國外所學的理論充分發揮,並以台灣的環境為出發,做本土化的案例設計。這些時日累積了許多寶貴的教案,都是極具學術與實用價值的成果。
    近日林博士將她在實務與研究的經驗寫成專書,分享給我。拜讀之後,十分感動,深覺這是一本非常難得的心血結晶,很想為她做個推薦。除了給我過去從事心理諮商輔導實務的朋友共同分享之外,也希望藉這個機會,讓國人能善用林博士寶貴的教學與研究成果,讓需要給予協助的人得到最大的裨益。
    本書內容十分精彩,除了可以做為大學課程教科書外,也是心理輔導人員很好的訓練教材,尤其是書中針對高齡化社會需求者所設計的各種活動,都極具趣味與學理依據,讓人一讀再讀,不忍釋手。由此也可以看出林博士是以極大的愛心,用她的所學來回饋社會。值此書成之際,爰以此序,為她祝賀。

    陳王琨博士
    泰國曼谷克里克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摘文

    通往內在的藝術
    精神分析師榮格(C. G. Jung)認為,藝術存在於人的本能之中,是通往人內在潛意識的管道,透過藝術的象徵性表達,能洞察與通向內在超越語言的限制(Keyes, 1983)。人類早期的溝通形式已由象徵性(symbol)圖騰/像開始(Foks-Appelman, 2011)。例如:古埃及、中國象形文字、敦煌石窟壁畫與瑪雅原民之宗教與文化等,圖騰是人類歷史發源的與發展的軌跡,是人類感情、思想、身心靈的表達方式、與對宇宙中神的敬仰與崇拜的呈現。藝術表達形式,其實與生活中的食衣住行不可分割,例如:衣服、鞋子、車子、建築、家具,花器雕刻、飲食器皿、崇拜祭祀等。藝術對於人類的功能不僅是外在生活與溝通的方式,也是表達內心世界所思、所想、抒發、發洩淨化、甚至於是靈性昇華的途徑。
    榮格(C. G. Jung)對於早期人類繪畫和文化的圖像本質提出原型(archetypes)概念,是通往未知的集體潛意識之途徑,能表現在最初畫畫中原始的感覺,能展現心理正負的二元對之立與和諧,即女性中的男性特質—阿尼瑪斯(animus),和男性中女性特質的阿尼瑪(anima)。此可視為陰柔與陽剛、善惡並存的特質,往往能在神話故事、童話、宗教與夢中呈現。例如羅密歐與茱麗葉、白雪公主與魔后等,這些故事往往代表內在的衝突。經過人類歷史不斷的演進,開始思考探討生命的本質,例如:為何生?為何死?生活目的是什麼?等。逐漸發現人格的核心,這是人類潛意識的本質。因此人類透過繪畫、音樂、舞蹈、戲劇等儀式來表達情緒和感受,如同榮格(C. G. Jung)指出每個人能透過心智與身體(mind-body)、與身體和自我(body-self)來接近與生俱來的原始智慧和身體,例如:聲音、姿勢、沉默、舉動、呼吸等。藝術能經過積極想像而感知、詮釋和分析那不可知的心靈(吳明富,2010)。
    藝術與心智健康
    藝術是人類的高級遊戲,在審美欣賞的內容與心智機制的內模仿下,能產生器官運動的感覺(黎玲等人,2004)。藝術對人的生心理具有正面的功能,也具有療癒功能(healing art),在英國、美國、歐洲等地,已證實藝術治療、音樂治療、舞蹈治療和戲劇治療等,例如:塗鴉代表情緒的發洩、曼陀羅表達內在的和諧。藝術教育在學校中能啟發學生的美感創意,對特殊教育需求學生而言,能幫助舒緩因發展障礙所造成情緒障礙、訓練手眼協調、大小肌肉、提升認知能力、改善情緒行為障礙和增進社會人際關係與溝通表達能力等。高齡藝術可以包含治療性和教育性的雙重目標,前者能延緩失智、消除憂鬱症、轉移情緒和行為固著性、自我啟發、建立自信心、五官與大腦的協調性、延伸生活內涵、提升藝術元素的生活品質。後者能持續樂齡學習新的事物和藝術技巧,持續投入藝術創作能提升心理正能量。藝術與大腦發展關係亦是非常密切,藝術課程豐富性能達到活絡感統復健的功能性(何妍儀,2019)。許多專家指出(秦秀蘭,2014,頁16),大腦老化所面臨的生理挑戰,例如:大腦白質前額葉皮質區減少、類澱粉斑產生等大腦萎縮影響認知功能。但若參與新的學習、提升心管功能、全心投入心智性活動、認知訓練等,可以補償大腦結構和網路系統的認知功能。再者,透過各種社會互動等再學習,也能提升其情緒調適能力。身體智能越高,越能掌握身體、越健康,也越能忍受挫折,是身心合一或是心腦合一的概念。美勞創作能引導及啟發老人的創作力,與增強手、眼、腦的靈活運用(蔡佳瑜,2017)。
    成大老年所所長白明奇說,藝術可以應用在老人與失智者身上,具有誘發想像力、刺激認知、幫助溝通等功能,也可以緩解情緒,對於失智照護有具體幫助,這是未來老年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也希望帶動政府和社會共同關注。透過藝術創作發現對穩定病人情緒有正面功能,他曾治療一位八十幾歲的失智症阿嬤,不僅記憶力逐漸喪失,也有妄想、固執等精神行為,經常發脾氣,但家屬商討後,透過美術老師帶領阿嬤開始繪畫,不僅穩定了病況,甚至到了九十一歲時候還能開畫展,展現更多生命潛能,得到肯定與支持。其次國藝會於2018年啟動之「共融藝術專案」,鼓勵藝文團隊及創作者發展共融藝術、關注高齡相關議題,並支持為高齡者策劃之專業藝文展演活動及服務推廣計畫。內容包含提升高齡參與者美感經驗與情感交流,賦權並回饋至自我存在感,也能為照顧情境與氛圍帶來改變(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福利基金會,2019)。
    藝術治療觀點對高齡者的療癒性功能
    藝術用於精神領域早在千年前埃及人使用藝術協助精神病患已開始(何長珠、陳柏君,2012),當時是以病人眼光看待藝術的表現,以及Hill於大戰後對士兵的藝術介入(Waller, 2002)。接著藝術運用於教育與心智健康的優勢: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藝術教育開始以兒童為中心,注重自然與自發性畫畫。很多藝術治療師和美術老師受意識和潛意識關係之啟發(Dalley, 1987),開始注重創造與心智的成長(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Lowenfeld, 1987);1921年Simon針對各種肢體、意外創傷、腦傷和精神障礙推行之畫畫課程(王秀絨,2016);1940-1965年Tatiana Manuilow於英國將藝術治療使用在精神醫院(Hogan, 2001)。藝術治療先驅代表人物,包括1930-1940年Hill、Kramer、Jung、Winnco、Freud、Klein等人,提倡藝術即治療、潛意識與夢的解析、自由聯想、無意識塗鴉、心理與藝術療育。這些藝術治療啟蒙者提出非病理的藝術表現,提倡人人都有藝術創作的潛能,藝術能幫助心智成長的理念。到了1953年美國藝術治療先驅Margaret Naumberg主張動力取向模式;1960-1970年表達性藝術治療開始興起(Malchiodi, 2011),和近代發展各種藝術治療理論基礎。
    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模式,美國藝術治療學會(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 Website, 2021)提出藝術治療是融合性心智健康,由人本專業人士運用藝術創作和關係的過程,幫助個人、家庭與社區豐富生活品質與健康。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定義:藝術治療是一種結合創造性藝術表達和心理治療的助人專業。藝術治療工作者提供一個安全而完善的空間,與案主建立互信的治療關係,案主在治療關係中,透過藝術媒材,從事視覺心象的創造性藝術表達,藉此心象表達,反映與統整個人的發展、能力、人格、興趣、意念、潛意識與內心的情感狀態。在治療關係中的表達經驗和作品呈現出來的回饋,具有發展(成長)、預防、診斷和治療功能。個人情感、問題、潛能與潛意識在治療關係中被發掘與體悟,進而得以在治療關係中加以解決與處理,幫助個案達致自我了解、調和情緒、改善社會技能、提升行為管理和問題解決的能力,促進自我轉變與成長、人格統整及潛能發展(TATA website, 2021)。Chae Joo Won(2017,p.80)研究藝術治療對社區精神疾病者來說,能幫助心智健康與社會融合。林端容(2018)指出,團體藝術治療則可以提升長者社會適應能力、提升自我與對他人的交流與認知能力、消除退縮與克服憂鬱。團體活動能使長者之間產生互動的效果,也往往是當下創作中新、舊經驗的分享與交流。
    表達性藝術治療
    表達性藝術治療起源於個人中心創始人Carl Rogers之女Natalie Rogers(1993)。廣泛性定義包所有藝術的內涵;例如:音樂、戲劇、舞蹈、肢體動作、雕刻、繪畫沙遊、書寫和遊戲等,幫助當事人表達心中感受和自我啟發。理念包括:
    . 所有人都有創造的能力。
    . 創造的過程可以帶來轉化療癒,方式包括冥想、運動,藝術、音樂、寫作、沙遊。
    . 個人成長是透過自我覺察、自我了解和領悟來達成的。
    . 自我了解和領悟的達成,是來自深入探索我們的悲傷、憤怒、痛苦、恐懼、快樂、狂喜的心情。因此,情緒是一種能量資源,可以引導到藝術的管道抒發和轉換。
    . 表達性藝術引導進入潛意識,可以幫助表達原本不知道的自我面向、提升自我了解和覺察。
    . 我們的生命力(我們的核心或靈魂)和所有存在本質之間有一種聯繫。
    . 當往內探索本質和整體,會發現和外在世界的聯繫,並發現內外本是合一的。
    . 不同的藝術方式之間會相互聯繫,稱為創造性的聯繫(creative connection),當身體移動時,會影響我們的書寫和繪畫,當我們書寫和繪畫時,也會影響我們感受和思想(表達性藝術治療,Website, 2020)。
    表達性藝術多運用於特殊兒童、少年或病友團體之成效探討,鮮少運用於社區照顧相關議題探究。多元表達藝術是種溝通媒介,提供人際關係的互動機會,進而影響行為與情緒;目標不在於解決某個問題,而是在於協助個體成長,以促成個體更多獨立和整合為目的。陳佩琪(2011)研究指出,表達性藝術活動對於社區老人的生活有其功能與價值。例如:台中市某日照機構以表達性藝術治療之理念為基礎,導入「戲劇治療五階段整合運用模型」,以印證多元表達藝術治療可運用於社區照顧並具有效性(林宜姵等人,2020)。美國戲劇治療師Renće Emunah博士1994年於Acting for Real: Drama Therapy Process, Technique, and Performance一書中提及的治療過程進行技巧概念運用,此經典著作由Renće Emunah博士的第一位華人學生陳凌軒於2006年翻譯為《從換幕到真實:戲劇治療的歷程、技巧與演出》一書出版,其所提出的五個階段分別為:戲劇性遊戲(dramatic play)、情景演出(scene work)、角色扮演(role play)、演出高峰(culminating)、戲劇性儀式(dramatic ritual)。「戲劇治療五階段整合運用模型」即參酌此五連續階段的結構,透過音樂、繪畫、遊戲、肢體律動、表演等,發展出五大課程主題,並於106年獲得地方主管機關推薦,通過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研發與人才培訓計畫」地方政府自審方案審查,運用團體工作方法,包含社區團體動力與劇場遊戲,達到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之目的。
    藝術治療在台灣長期照顧機構實施狀況是非常少見的一項治療項目,原因可能是藝術治療在台灣尚未全面被認知、接受與肯定。筆者在2014-2016年間以一長照機構執行義務藝術治療時發現,台灣失智症長者在適當的安排與方法下,對捏陶、畫畫和剪貼等藝術創作是有能力與興趣的(胡馨瞳,2020)。這些作品也能表達長者心理和感受,雖然語言功能較弱,但是往往能以簡單的語言表達(林端容,2018)。Yao等人(2019)在一項藝術治療對高齡憂鬱症研究中獲得正向結果證實:藝術治療能改善高齡健康伴隨的精神上之症狀。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