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V0S-A900H1XBJ

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

驚喜優惠
$395
$50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每帳號限乙次,限量5000名)

  • 登記送

    【OK】單筆滿$1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OK購物金50元(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一顆檸檬青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6263641228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 內文簡介

  • 本系列共六百問,苑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學者能迅速一窺佛法精要與全貌。

    ◎本冊討論天台、華嚴、律宗、淨土等中國四大顯教;及中國真言、東密、藏密等世界三大密教。
    ◎透過問答方式,針對疑惑具體解答,最後全面網羅常見問題,呈現完整的佛學知識。
    ◎書寫明快扼要,但詳實深入,能令學人短期內即有所斬獲,並建立正確的佛學概論。

    藍傳盛醫師的本系列作品共有:《佛法三百問》、《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對佛教各宗做了深入簡出的介紹及探討,是大德居士進入佛法世界的最佳鑰匙。

    本系列作品共有六百問,內容實已涵蓋佛法全貌,宛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可供學人查閱及研究之用。內容廣泛完備,舉凡佛法大小乘、印度佛學三系、中國八大宗及藏密等,無不網羅殆盡,並透過一問一答,完整呈現扼要而且深入的佛學知識,能令學人得以一窺佛法全貌。現扼要而且深入的佛學知識,能令學人得以一窺佛法全貌。

    本書為第二集下冊,內容包括86問:
    天台宗:215-219問,共5問。
    華嚴宗:220-229問,共10問。
    律宗:230-239問,共10問。
    淨土宗:240-253問,共14問。
    中國真言宗:254-266問,共13問。
    東密:267-270問,共4問。
    藏密:271-300問,共30問。
    讓你詳實掌握中國四大顯教,及世界三大密教。


    ★內文試閱:

    215-1-0.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第一節釋名

    法華玄義,天台智者大師所著,共有十卷。以五重玄義論述,分別為釋名、顯體、明宗、論用、判教相。
    以下分別討論之:
    第一節、釋名:釋「法」、「妙」、「蓮華」、「經」
    一、釋法:十界之法、十如是之法,包含眾生法、佛法、心法。法有權實,以實相為本。又以三諦圓融論法,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
    二、釋妙
    (1)跡門十妙
    跡中十妙者:一、境妙。二、智妙。三、行妙。四、位妙。五、三法妙。六、感應妙。七、神通妙。八、說法妙。九、眷屬妙。十、功德利益妙。
    釋十妙為五番:一、標章。二、引證。三、生起。四、廣解。五、結權實。
    (1.1.)標章者
    1.云何境妙?謂十如、因緣、四諦、三諦、二諦、一諦等。是諸佛所師,故稱境妙。
    2.智妙者,所謂二十智,四菩提智,下、中、上、上上,七權實,五三智(五種三諦智)、一如實智,以境妙故,智亦隨妙。以法常故,諸佛亦常。函蓋相稱,境智不可思議,故稱智妙。
    3.行妙者,謂增數行、次第五行、不次第五行,智導行故,故言行妙。
    4.位妙者,謂三草位、二木位、一實位,妙行所契,故言位妙。
    5.三法妙者,真性軌、觀照軌、資成軌。謂總三法,縱三法、橫三法、不縱不橫三法、類通三法,皆祕密藏,故稱為妙。
    6.感應妙者,謂四句(冥機冥應、冥機顯應、顯機顯應、顯機冥應)、三十六句感應、二十五感應、別圓感應。水不上升、月不下降,一月一時普現眾水;諸佛不來、眾生不往,慈善根力見如此事,故名感應妙。
    7.神通妙者,謂報通、修通、作意通、體法通、無記化化通,無謀之權,稱緣轉變,若遠、若近、若種、若熟、若脫,皆為一乘,故言神通妙。
    8.說法妙者,謂說十二部法、小部法、大部法、逗緣法、所詮法、圓妙法,如理圓說,咸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故言說法妙。
    9.眷屬妙者,謂業眷屬、神通眷屬、願眷屬、應眷屬、法門眷屬,如陰雲籠月,群臣豪族,前後圍遶,故言眷屬妙。
    10.利益妙者,謂果益、因益、空益、假益、中益、變易益,猶如大海能受龍雨,故名利益妙。
    (1.2.)引證者,但引跡文,尚不引本文,況引餘經耶。文云:
    (1)「諸法如是相等,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實相是佛智慧門,門即境也。又云:「甚深微妙法,難見難可了。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相。」即境妙也。
    (2)「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又以此妙慧,求無上道。「無漏不思議,甚深微妙法,唯我知是相。」即智妙也。
    (3)「本從無數佛,具足行諸道,行此諸道已,道場得成果。」又云:「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又「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即行妙。
    (4)「天雨四華」表住、行、向、地。「開、示、悟、入」亦是位義。「乘是寶乘」遊於四方,四方是因位;「直至道場」是果位。是名位妙。
    (5)「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大乘即真性,定即資成,慧即觀照,是為三法妙。
    (6)「我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又「我以佛眼觀,見六道眾生。」又「一切眾生,皆是吾子。」又「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即感應妙也。
    (7)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議,現希有事,神通妙也。
    (8)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身子云:「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又其所說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又但說無上道。又已今當說,最為難信難解。即說法妙。
    (9)「但教化菩薩」,無聲聞弟子。即眷屬妙。
    (10)「現在、未來,若聞一句一偈,皆與三菩提記。」又「須臾聞者,即得究竟三菩提。」又「若以小乘化,我即墮慳貪,此事為不可。」又「終不令一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即利益妙也。
    (1.3.)生起者,實相之境,非佛天人所作,本自有之,非適今也,故最居初。迷理故起惑,解理故生智。智為行本,因於智目,起於行足。目(智)、足(行)及境,三法為乘,乘於是乘,入清涼池,登於諸位。位何所住?住於三法祕密藏中。住是法已,寂而常照,照十法界機,機來必應。若赴機垂應,先用身輪,神通駭發。見變通已,堪任受道,即以口輪,宣示開導。既霑法雨,稟教受道,成法眷屬。眷屬行行,拔生死本,開佛知見,得大利益。前五約自,因果具足;後五約他,能所具足。法雖無量,十義意圓。自他始終,皆悉究竟也。
    (1.4.)廣釋境,又為二:一、釋諸境,二、論諸境同異。
    六境:一、十如是境。二、十二因緣境。三、苦集滅道四諦境。四、真俗二諦境。五、空假中三諦境。六、實相一諦境。
    六種次第者,十如是,此經所說,故在初。
    次十二因緣,三世輪迴,本來具有。如來出世,分別巧示,四諦名興。從廣至略,次辨二諦。二諦語通,別顯中道,次明三諦。三諦猶帶方便,直顯真實,次明一諦。一諦猶有名相,次明無諦。始從無明,終至實際,略用六種足。
    (一)次解十如是法。初、通解,後、別解。
    (1)通解者
    相以據外,覽而可別,名為相。
    性以據內,自分不改,名為性。
    主質名為體。
    功能為力。
    構造為作。
    習因為因。
    助因為緣。
    習果為果。
    報果為報。
    初相為本,後報為末。所歸趣處,為究竟等。若作如義,初後皆空為等。若作性相義,初後相在為等。若作中義,初後皆實相為等。今不依此等三法具足,為究竟等。夫究竟者,中乃究竟,即是實相為等也。
    (2)次別解者,取氣類相似、合為四番。初四趣、次人天、次二乘、次菩薩、佛也。
    1.初明四趣十法
    a.如是相者,即是惡相,表墮不如意處。譬人未禍,否色已彰,相師覽別,能記凶衰。惡相若起,遠表泥黎。凡夫不知,二乘彷彿知,菩薩知不深,佛知盡邊。
    如善相師,洞見始終,故言如是相也。
    b.如是性者,黑白分性也。純習黑惡,難可改變。如木有火,遇緣即發。《大經》云:「有漏之法,以有生性,故生能生之。」此惡有四趣生性,故緣能發之。若泥木像,雖有外相,內無生性,生不能生。惡性不爾,故言如是性。
    c.如是體者,攬彼摧折,粗惡色、心,以為體質也。復次,此世先已摧心,來世摧色。又此世華報,亦摧色、心,來世果報亦摧色、心。故以被摧色、心為體也。
    d.如是力者,惡功用也。譬如片物,雖未被用,指擬所任,言其有用。《大經》云:「作舍取木,不取縷線,作布取縷,不取泥木。」地獄有登刀上劍之用;餓鬼吞銅、噉鐵之用;畜生強者伏弱,魚鱗相咀,牽車挽重,皆是惡力用也。
    e.如是作者,構造經營,運動三業,建創諸惡,名之為作。《大經》第八云:「譬如世間,為惡行者,名為半人。」既行惡行,名地獄作也。
    f.如是因者,惡習因也。自種相生,習續不斷,以習發故,為惡易成,故名如是因。
    g.如是緣者,緣助也。所謂諸惡我、我所,所有具度,皆能助成習業,如水能潤種,故用報因為緣也。
    h.如是果者,習果也。如多欲人受地獄身,見苦具,謂為欲境,便起染愛,謂此為習果也。
    i.如是報者,報果也。如多欲人,在地獄中,趣欲境時,即受銅柱鐵床之苦。故名如是報也。
    j.本末究竟等者,即有三義:
    j1.本空、末亦空,故言等。又惡果報,在本相性中,此末與本等。本相性,在惡果報中,此本與末等。
    j2.若先無後事,相師不應預記。若後無先事,相師不應追記。當知,初後相在,此假「事論」等。
    j3.中實理心,與佛果不異。一色一香,無非中道,此約「理論」等。以是義故,故言本末究竟等,三義具足,故言等也。
    2.次辨人天界十法者,但就善樂為語,異於四趣。
    相表清升。性是白法。體是安樂色、心。力是堪任善器。作是造止、行二善。因是白業。緣是善我、我所,所有具度。果是任運酬善心生。報是自然受樂。等者,如前說。
    3.次辨二乘法界十法者,約真無漏。
    相表涅槃。性是非白、非黑法。體是五分法身。力能動、能出,堪任道器。作是精進勤策。因是無漏正智。緣是行行助道。果是四果。二乘既不生,是故無報。以下說明無報之因:何故發真是果而不論報?無漏法起,酬於習因,得是習果。無漏損生,非牽生法,故無後報。三果有報者,殘思未斷,或七生,或一往來,或色界生,非無漏報也。是故唯九不十。若依大乘,此無漏猶名有漏。《大經》云:「福德莊嚴者,有為有漏。」是聲聞僧既非無漏,不損別惑,猶受變易之生,則無漏為因、無明為緣,生變易土,即有報也。
    4.次明菩薩、佛界十法者,此更細開有三種菩薩。
    a.若六度菩薩,約福德論相、性、體、力;善業為因;煩惱為緣;三十四心斷結為果。佛則無報,菩薩即具十也。
    b.若通教菩薩,約無漏論相、性。六地之前,殘思受報;六地思盡,不受後身,誓扶習生,非實業報,故唯九無十。
    c.若別教菩薩,約修中道,行次第觀而論十法。此人雖斷通惑,自知有生,則具十法。


    •••  •••  •••

    215-1-1.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釋因緣境

    (2)釋因緣境
    又為四:一、正釋。二、判粗妙。三、開粗顯妙。四、觀心。
    (2.1.)正釋
    又為四:一、明思議生滅十二因緣。二、明思議不生不滅十二因緣。三、明不思議生滅十二因緣。四、明不思議不生不滅十二因緣。
    思議兩種因緣,為利、鈍兩緣,辨界內法論也。
    1.明思議生滅十二因緣
    中論云:為鈍根弟子說十二因緣生滅相。
    此簡異外道;外道邪謂諸法從自在天生,或言世性,或言微塵,或言父母,或言無因,種種邪推,不當道理。
    此正因緣不同邪計,唯是因過去無明顛倒心中造作諸行,能生出今世六道苦果,好惡不同。《正法念》云:「畫人分布五彩,圖一切形,端正醜陋,不可稱計。」原其根本,從畫手出,六道差別,非自在(大自在天)等作,悉從一念無明心出。
    無明與上品惡行業合,即起地獄因緣,如畫出黑色。
    無明與中品惡行業合,起畜生道因緣,如畫出赤色。
    無明與下品惡行合,起鬼道因緣,如畫青色。
    無明與下品善行合,即起修羅因緣,如畫黃色。
    無明與中品善行合,即起人因緣,如畫白色。
    無明與上品善行合,即一心起天因緣,如畫上上白色。
    當知無明與諸行合故,即有六道,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等,隨上中下,差別不同。人天諸趣,苦樂萬品,以生歸死,死已還生,三世盤迴,車輪旋火。經又稱十二因緣為十二牽連更相拘帶,亦名十二重城,亦名十二棘園。此十二因緣,新新生滅,念念不住,故名生滅十二因緣也。
    料簡者,《纓珞》第四云:「無明緣行,生十二(十二因緣),乃至生緣老死,亦生十二,是則一百二十因緣。初是癡,乃至老死亦是癡。不覺故癡,初亦不覺,至老死亦不覺;癡故生,癡故死。若能覺因緣,因緣即不行,癡不行故,則將來生死盡,名為黠,黠即隨道。」
    又十二緣起、十二緣生,為同為異?
    此同是一切有為法,故無異。
    亦有差別,因是緣起,果是緣生。又無明是緣起(無明是緣起的惑因),行是緣生(行是緣生的業果),乃至生是緣起,老死是緣生。
    非緣起非緣生者,無為法是也。《法身經》說:「諸無明決定生行,不相離、常相隨逐,是名緣起,非緣生。若無明不決定生行,或時相離不相隨,是名緣生,非緣起。乃至老死亦如是。」尊者和須蜜說:「因是緣起、從因生法是緣生;和合是緣起,從和合生法是緣生。」
    推現三因(愛取有),則說未來二果(生、老死)。推現在五果(識、名色、六入、受、觸),則說過去二因(無明、行)。三世皆有十二支,為推因果,故作如是說。
    十二時者,「無明」是過去諸結時。「行」是過去諸行時。「識」者,相續心及眷屬時。「名、色」者,已受生相續,未生四種色根,六入未具。一、歌邏羅,二、阿浮陀,三、卑尸,四、伽那,五、波羅奢訶。如是等五時,名「名色」。
    「六入」,已生四種色根,具足六入。此諸根未能為觸作所依,是時名「六入」。
    此諸根已能為觸作所依,未別苦、樂,不能避危害,捉火觸毒,把刃不淨,是時名「觸」。
    能分別苦、樂,避危害等,能生貪愛,不起婬欲,於一切物不生染著,是時名「受」。
    具上三受,是時名「愛」。
    以貪境故,四方追求,是時名「取」。追求之時,起身、口、意,是時名「有」。
    如現在識在於未來,是時名「生」。
    如現在名色、六入、觸、受,於未來,是時名「老死」。
    一剎那十二緣者,若以貪心殺生,彼相應愚是「無明」。相應思是「行」。相應心是「識」。起有作業,必有「名色」。起有作業,必有「六入」。彼相應觸是「觸」。彼相應受是「受」。貪即是「愛」。彼相應纏是「取」。彼身口作業是「有」。如此諸法生是「生」。此諸法變是「老」。此諸法壞是「死」。

    問:何不說病為支?
    答:須一切時、一切處盡有者,才能立為支。自有人從生無病,如薄拘羅,生來不識頭痛,況餘病!是故不立。

    問:憂悲是支不?
    答:非也,以終顯始耳,如老死必顯憂悲。

    問:無明有因不?老死有果不?若有,應是支。若無,則墮無因無果法。
    答:有而非支。無明有因,謂不正思惟;老死有果,謂憂悲。又無明有因,謂老死;老死有果,謂無明。現在愛、取,是過去無明;現在名色、六入、觸、受,此四若在未來,名老死。如說受緣愛,當知說老死緣無明也。猶如車輪,更互相因也。
    欲界胎生者,具十二支。色界者十一,無名色也。無色界有十,除名色及六入。又言具有。色界初生,諸根未猛利時,是名「名色」。無色界雖無色而有名(精神),當知悉具十二支也。

    問:無明、行與愛取、有何異?
    答:過、現、新(以三世因果而言,無明是前世惑因、行是前世業因,愛取是今世惑因,有是今世業因,生老死是來世果)故,已與果、未與果等異。
  • 作者簡介

    藍傳盛
    一九五四年生,台灣高雄市人。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高雄醫學院內科學講師。
    現任藍傳盛診所院長、高雄市政府市政顧問、中華民國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總會輔導理事長。
    曾任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高雄市高醫校友醫師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監事、台灣家庭醫學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公餘之暇,獵涉佛學凡二十年,對佛學研究興趣盎然,每每佛書一卷在手,終日啃讀。對佛教各宗均有深入獵涉,本書即對佛教各宗作深入簡出之介紹及探討。

    作者序

    本套叢書《佛法三百問》共四冊,分別為《佛法三百問》、《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
    前二冊已於先前陸續出版,如今第二集(中冊)及第二集(下冊)也已完稿。
    本文即為第二集下冊之序言。
    由於第二集中冊及下冊,內容函蓋廣泛,兼且討論深入,尤其於各宗中又分別探討各宗的重要經論,所以全書厚達一千多頁。
    為方便讀者閱讀,遂將之拆分為中冊及下冊,分為兩冊出版。
    由於全書厚重,內容繁索,寫來倍覺艱辛。
    如今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完成一套四冊的全部內容。
    本冊為第二集下冊,銜接第二集中冊(168-214問),從215問開始,以迄300問為止。
    《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已於2023年2月出版),討論至中國唯識宗「150-167問」;第二集中冊從「168問」三論宗起,探討至天台宗「214問」為止;第二集下冊則從天台宗「215問」起,探討至藏密「300問」為止。本書內容包括:
    天台宗:215-219問,共5問。
    華嚴宗:220-229問,共10問。
    律宗:230-239問,共10問。
    淨土宗:240-253問,共14問。
    中國真言宗:254-266問,共13問。
    東密:267-270問,共4問。
    藏密:271-300問,共30問。
    本套叢書共有600問,全套內容實已涵括佛法全貌。從佛法通論到各論;從印度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從印度小乘到大乘三系之唯識、中觀、如來藏;從印度三系到中國八大宗;最後並兼及東密及藏密。
    如前第二集上冊序言中所言,此套叢書有點類似一套「袖珍型」的佛法百科全書,只要學者能讀完整套的佛法內容,則可謂已登堂入室,並能一窺佛法全貌了。
    本套叢書除理論知識之介紹外,也非常重視實修的方法。除介紹顯宗的注重「理修」式的修行方法外,也詳細介紹密宗四派並重的「事修」式的修行方法。
    佛法雖有很多的修行方法,但總結不外乎戒、定、慧三學。顯教似乎比較側重修慧,修定則較偏重於理修,所以除禪宗的頓悟外,常需經年累月長時間的持續修習,才能一步一腳印,歷經三大阿僧祇劫慢慢證至佛果;而密教的修慧及理論探討或許較不及顯教的深入,但修定則明顯側重以「事修」的實際有效而快速的修習方法,尢其無上瑜伽加入「脈氣明點」的「心氣不二」的修行方法,為顯宗及唐密、東密所欠缺,也是密宗空樂大手印的重要修行依據原理,並以即身成佛為最終修行目標。
    然而修習佛法,定慧亟須等持而修。理修與事修也必須並駕齊驅,方不致染犯事修的「著有」或理修的「著空」。故作者愚見以為必須結合顯密二教的各自優點,而避開其缺點(書中有顯密優缺點之探討),以理事兼具,定慧等持而修,方能真正達到「實際上」定慧等持的功效,而期能終證佛果。其實若能修入菩薩初地,實已難能可貴矣!何況也必須「登地」才能成為具德並且具有加持力,而能為芸芸眾生可依靠之上師。
    本套書雖討論範圍廣泛,然佛法如斯浩瀚,況作者學疏才淺,尚亟需各方大師大德們的匡正是幸。

    目錄

    序言

    天台宗(215-219問)
    215-1-0.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第一節釋名
    215-1-1.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釋因緣境
    215-1-2a.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釋智妙
    215-1-2b.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五種三諦境之五種三智
    215-1-3.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第三行妙
    215-1-4.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慧聖行之四種四諦慧
    215-1-5a.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第四位妙
    215-1-5b.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位妙:圓教位
    215-1-5c.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明圓位斷伏者
    215-1-6.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第五三法妙
    215-1-7.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開粗顯妙者
    215-1-8a.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第六感應妙
    215-1-8b.法華玄義的大綱為何?釋蓮華
    216.法華文句的大綱為何?
    217-1.摩訶止觀的大綱為何?著書緣起與學說傳承智者大師
    217-2.摩訶止觀的大綱為何?三止三觀與教觀互具
    218.天台宗各大師的重要名著之大綱各為何?
    219.天台宗如何併淨土或其他宗一起修持?

    華嚴宗(220-229問)
    220.華嚴宗的源流為何?及著名經典有哪些?
    221.華嚴經內容大綱為何?
    222-1.華嚴宗的判教(一)華嚴五教章之第九章:所詮差別。包括(1)心識差別,至(5)修行所依身
    222-2.華嚴宗的判教(二)華嚴五教章之第九章:所詮差別。包括(6)斷惑分齊至(10)佛身開合
    222-3.華嚴宗的判教(三)華嚴五教章之第十章:義理分齊
    223.法界緣起與性起是什麼?性起與性具有何不同?
    224.華嚴宗的主要義理是什麼?
    225.華嚴宗的唯心觀及觀法為何?
    226.華嚴宗的五教種性與佛性論為何?
    227.華嚴宗與天台、唯識、禪宗的交涉為何?及朝鮮、日本的華嚴宗為何?
    228.宗密的原人論思想及禪教一致與三教合一為何?
    229.什麼是華嚴三味及海印三味?華嚴宗的修行為何?華嚴宗的佛身論及佛土論為何?

    律宗(230-239問)
    230.印度戒律分裂為哪五部?
    231.什麼是律,中國律宗如何形成及變遷?
    232.什麼是四律五論?四分律的大綱為何?
    233.律宗的判教為何?
    234.戒的種類有哪些?
    235.什麼是具足戒的八段五篇及六聚、七聚?
    236.什麼是大乘菩薩戒及瑜伽菩薩戒本?
    237.什麼是止持義?什麼是作持義?
    238.南山律有哪三種懺法?
    239.此宗的行果為何?

    淨土宗(240-253問)
    240.淨土宗的起源及變遷為何?
    241.淨土宗的重要經論有哪些?
    242.淨士宗的教判為何?
    243.往生的內因、淨業正因、及外緣是什麼?往生品位為何?
    244.無量壽經大綱為何?
    245.觀無量壽經大綱為何?
    246.阿彌陀經大綱為何?
    247.淨土宗如何念佛?
    248.印光大師的淨土思想為何?
    249.什麼是生西瑞相?
    250.臨終要務有哪些?
    251.臨終需有「念佛飭終團」或「蓮友助念團」嗎?
    252.有唯心淨土嗎?
    253.淨土三流派是什麼?

    中國真言宗(254-266問)
    254.真言宗的宗名及源流、演變為何?
    255.顯教與密教有何不同?
    256.什麼是金胎兩部?及三部五部?
    257.大日經及金剛頂經的大綱為何?
    258.真言宗的判教為何?
    259.如何發菩提心?
    260.真言宗的主要義理有哪些:六大四曼三密、及五智五佛?
    261.真言宗的的主要義理有哪些:即身成佛及五相成身觀?
    262.真言宗的主要義理有哪些:六種無畏、五類法身、阿字本不生?
    263.真言宗的心性思想是什麼?
    264.真言宗的修法有哪些?此宗行果及哪三種成佛?
    265.什麼是三品淨土?
    266.真言宗的觀法有哪些?
    東密(267-270問)
    267.東密是什麼?
    268.梵密、真言宗、東密、藏密有何不同?
    269.什麼是九會曼茶羅?
    270.東密的主要修法為何?

    藏密(271-300問)
    271.解脫道之法性祕密及方便道的緣起祕密是什麼?
    272.藏密的源流為何?有多少派別及各派的根本見是什麼?
    273.藏密與顯教有何不同?
    274.小乘、大乘、密宗、禪宗有何不同?
    275.什麼是岡波巴論成佛之因及緣與四教法?
    276.藏密的主要義理有哪些:五毒、五智、五佛、五方、五輪、五金剛?
    277.藏密的主要義理:五種菩提心是什麼?
    278.什麼是脈、氣、明點?
    279.什麼是生起次第、圓滿次第?
    280.什麼是灌頂、四灌種子及自授灌頂?
    281.什麼是羯摩法、四壇城、八大悉地、八威儀?
    282.什麼是四共加行?
    283.什麼是四種、五種、六種不共加行?
    284.什麼是藏密四種基本氣功?
    285.藏密如何修定?
    286.如何引氣入中脈及得見明體?
    287-1.如何修拙火(靈熱法)?
    287-2.如何修幻觀成就法?
    288.如何修夢觀成就法及淨光成就法?
    289.如何修中有(中陰)法、破瓦(轉識)法及長壽佛法?
    290.什麼是白教大手印?
    291.什麼是紅教大圓滿?
    292.什麼是花教道果?
    293.什麼是黃教密宗道次第?
    294.什麼是五金剛法?
    295.什麼是綠度母修持法?
    296.什麼是金剛亥母修持法?
    297.什麼是黑關修持法?
    298.什麼是七日成佛法、無死瑜伽及虹身加持?
    299.藏密的即身成佛與禪宗的頓悟成佛有不同嗎?
    300.陳健民的「佛法精要原理實修體系表」應否平等對照顯教之五十二位階而適宜修改之?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