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詳情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蘇銘翔擅長寫作通俗法律書籍,《圖解刑法》一書,運用一頁文一頁圖的方式呈現刑法最精華的觀念、知識,將複雜的刑法概念化約為簡單、趣味的關係圖、樹枝圖、概念圖、流程圖、卡通圖及表格,使讀者可藉由圖文並茂的解說瞭解刑法,增加可讀性及趣味性,並使本書成為刑法知識的入門書,甚至可作為大專院校通識教育的法律基礎學科教材。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刑法的核心思想──法益保護原則
1-2 法益保護原則的箝制──比例原則
1-3 刑法的意義、架構與功能
1-4 刑法的性質與種類
1-5 犯罪成立要件的三階層理論
第二章 法例
2-1 罪刑法定主義
2-2 從舊從輕主義
2-3 屬地主義、國旗主義與隔地犯
2-4 保護主義、世界主義與屬人主義
2-5 刑法的用語——以上、以下、以內、公務員
2-6 刑法的用語-—公文書、重傷、性交、電磁紀錄、凌虐
2-7 刑法的解釋方法
2-8 外國裁判的效力與刑法總則的適用範圍
第三章 刑事責任
3-1 故意犯與過失犯
3-2 過失的種類
3-3 不作為犯
3-4 保證人地位
3-5 違法性錯誤
3-6 加重結果犯
3-7 責任能力──年齡
3-8 責任能力──精神狀態、瘖啞
3-9 阻卻違法事由──依法令與命令之行為
3-10 阻卻違法事由──業務上之正當行為
3-11 阻卻違法事由──正當防衛
3-12 阻卻違法事由──緊急避難
3-13 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第四章 未遂犯、正犯、共犯、累犯與想像競合犯
4-1 犯罪行為階段與普通未遂犯
4-2 不能未遂犯與中止犯
4-3 共同正犯與教唆犯
4-4 幫助犯與身分犯
4-5 累犯
4-6 數罪併罰
4-7 想像競合犯
第五章 刑罰與保安處分
5-1 刑罰的種類
5-2 易刑處分——易科罰金及易服社會勞動
5-3 易刑處分——易服勞役、易服社會勞動及易以訓誡
5-4 刑之酌科與自首
5-5 緩刑
5-6 假釋
5-7 追訴權時效與行刑權時效
5-8 保安處分(一)——感化教育、監護處分、禁戒處分
5-9 保安處分(二)——強制工作、強制治療、保護管束、驅逐出境
第六章 侵害國家法益之犯罪
6-1 犯罪的分類(一)
6-2 犯罪的分類(二)
6-3 侵害國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內亂罪
6-4 侵害國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外患罪(一)
6-5 侵害國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外患罪(二)
6-6 侵害國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外患罪(三)
6-7 侵害國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妨害國交罪
6-8 侵害國家執行職務公正性之犯罪——瀆職罪(一)
6-9 侵害國家執行職務公正性之犯罪——瀆職罪(二)
6-10 侵害國家執行職務公正性之犯罪——瀆職罪(三)
6-11 侵害國家權力作用之犯罪——妨害公務罪(一)
6-12 侵害國家權力作用之犯罪——妨害公務罪(二)
6-13 侵害國家權力作用之犯罪——妨害投票罪
6-14 侵害國家權力作用之犯罪——妨害秩序罪(一)
6-15 侵害國家權力作用之犯罪——妨害秩序罪(二)
6-16 妨害司法權正當行使之犯罪——脫逃罪
6-17 妨害司法權正當行使之犯罪——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
6-18 妨害司法權正當行使之犯罪——偽證及誣告罪
第七章 侵害社會法益之犯罪
7-1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一)
7-2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二)
7-3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三)
7-4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四)
7-5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五)
7-6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六)
7-7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七)
7-8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偽造貨幣罪
7-9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偽造有價證券罪
7-10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偽造度量衡罪
7-11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偽造文書印文罪(一)
7-12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偽造文書印文罪(二)
7-13 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妨害風化罪(一)
7-14 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妨害風化罪(二)
7-15 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妨害婚姻及家庭罪(一)
7-16 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妨害婚姻及家庭罪(二)
7-17 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褻瀆祀典及侵害墳墓屍體罪
7-18 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妨害農工商罪
7-19 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鴉片罪(一)
7-20 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鴉片罪(二)
7-21 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賭博罪
第八章 侵害個人法益之犯罪
8-1 侵害生命法益之犯罪——殺人罪
8-2 侵害生命法益之犯罪——墮胎罪
8-3 侵害生命法益之犯罪——遺棄罪
8-4 侵害身體健康法益之犯罪——傷害罪(一)
8-5 侵害身體健康法益之犯罪——傷害罪(二)
8-6 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妨害性自主罪(一)
8-7 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妨害性自主罪(二)
8-8 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妨害自由罪(一)
8-9 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妨害自由罪(二)
8-10 侵害名譽及信用之犯罪——妨害名譽及信用罪
8-11 侵害秘密之犯罪——妨害秘密罪(一)
8-12 侵害秘密之犯罪——妨害秘密罪(二)
8-13 侵害秘密之犯罪——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
8-14 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竊盜罪
8-15 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搶奪、強盜及海盜罪(一)
8-16 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搶奪、強盜及海盜罪(二)
8-17 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侵占罪
8-18 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恐嚇取財罪、擄人勒贖罪
8-19 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毀棄損壞罪
8-20 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妨害電腦使用罪
8-21 侵害整體財產利益之犯罪——詐欺、背信及重利罪(一)
8-22 侵害整體財產利益之犯罪——詐欺、背信及重利罪(二)
8-23 侵害整體財產利益之犯罪——詐欺、背信及重利罪(三)
8-24 侵害整體財產利益之犯罪——贓物罪
<作者簡介>
蘇銘翔
現職 大學講師、補習班法科名師
主持人、歌手、演員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法學組學士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市長獎
實務經歷
司法院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
台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
電視經歷
台視「超級偶像7」外景主持人
台視、「超級偶像6」第8強
電台經歷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超級公民go」主持人
著作
法科不用背(原「蘇奕老師的法科實戰攻略」;三民補習班)
生活法律刑不刑(原「生活與刑法」;書泉)
新白話六法-刑法(書泉)
新白話六法-刑事訴訟法(與李美寬合著;書泉)
圖解-刑法(五南)
圖解-刑法(考用)
民法概要(五南)
宗教取財與詐欺罪之研究(台灣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
主編 家事訴訟實戰(五南)
不動產訴訟實戰(五南)
智慧財產權訴訟實戰(五南)
認識大法官解釋的第一本書(五南)
修訂 新白話六法-強制執行法(書泉)
我要買房子(新自然主義)
住戶權益手冊(新自然主義)
粉絲團:臉書搜尋「蘇哥哥 蘇銘翔」
★內文試閱:
1-1刑法的核心思想──法益保護原則
(一)法益保護原則的依據
依據我國憲法第22條,所有人民在正常情況下,本來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任何事情,除了吃飯、睡覺、工作、聊天等日常生活行為以外,殺人、放火、搶劫、偷竊等行為,本來也都是可以做的,因為這些都是人民原始的自由權利,本來均應受到保障。但是由於殺人、放火、搶劫、偷竊等行為,會侵害到其他人民的自由或利益,因此依據憲法第23條,國家才可以制定刑法,對行為人施以刑罰。
憲法第23條規定:「以上各條列舉之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政府只有在具備條文所列四項要件之一的情況下,才可以制定法律限制人民的自由權利。法益保護原則即是基於憲法第23條的規定衍生而來。
(二)法益保護原則的意義
刑法的處罰效果,是剝奪犯罪行為人的生命權(死刑)、人身自由權(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及財產權(罰金),因此刑法是憲法第23條裡所謂的限制人民自由權利的法律。基於憲法第23條,刑法中的所有處罰規定,其目的都應該是在保障其他國民的利益(即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增進公共利益等);基於保護法益的目的,刑法才可以限制犯罪行為人的自由,這就是「法益保護原則」的意義。
由此可知,國家只有在為了維護他人的法益時,才能透過刑法規定怎樣的行為構成犯罪(如:殺人者,構成殺人罪),及該犯罪處以如何的刑罰(如:犯殺人罪者,處死刑),再詳言之,法益保護原則的意義就是:刑法所規定的每一個犯罪及其刑罰(或保安處分),均須有其所欲保障的法益,如果沒有所欲保障的法益,刑法就不能規定該行為構成犯罪。
(三)法益的意義與種類
「法益保護原則」中的「法益」,指的是以法律手段加以保護的生活利益,或說是法律所承認的生活利益。如果以法益的持有人為誰來作區分標準的話,法益可分為國家法益(包括國家存立安全法益、國家執行職務公正性法益、國家權力作用法益、司法權正當行使法益)、社會法益(包括公共安全法益、公共信用法益、善良風俗法益)及個人法益(包括生命法益、身體健康法益、自由法益、名譽及信用法益、秘密法益、個別財產法益、整體財產法益),這正是我國刑法所採取的分類方式。
小博士解說
對老幼處刑之限制
未滿十八歲之人思慮未周,身心狀態較不成熟,而滿八十歲之人身心開始衰退,值得同情,因此刑法第63條規定:「未滿十八歲人或滿八十歲人犯罪者,不得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而若所犯之罪的本刑只有死刑或無期徒刑二種時,則必須減輕為二十年以下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2法益保護原則的箝制──比例原則
(一)比例原則的依據與內涵
依據憲法第23條,政府可以為了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在「必要」程度內,以法律限制之。這個「必要」,指的就是「比例原則」。比例原則的內涵,包括有效性原則(又稱適當性原則)、必要性原則及衡平性原則(又稱利益衡量原則),茲分述如下:
1有效性原則:指一個刑罰規定必須能有效地達到保護法益的目的。
2必要性原則:指該刑罰規定必須對行為人所造成的損害程度最少。
3衡平性原則:指該刑罰規定所保障的法益,必須大於其所犧牲的法益(對行為人所造成的損害)。
(二)比例原則的實例操作──以竊盜罪為例
舉例來說,竊盜罪的處罰規定所欲保護的法益,是個人法益中的財產法益,因此刑罰的手段,必須能有效的達到保護財產法益的目的,才算是符合有效性原則。如果今天刑法規定竊盜罪只處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小偷們可能覺得罰得太輕,仍然值得冒險一偷,那麼該規定就不足以嚇阻小偷們犯罪,也無法有效達到保護被害人財產法益的目的,而不符合有效性原則。由此可知,在決定一個刑罰規定要對犯罪行為人處以多重的處罰時,首須考量的是該刑罰規定是否已經達到足以嚇阻犯罪之目的,唯有如此,法益才能有效地獲得保障。
其次,我們要判斷的是,一個刑罰規定是否符合必要性原則,也就是是否對犯罪行為人所造成的損害是最少的。以竊盜罪為例,如果刑法規定犯竊盜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已足以達到嚇阻犯罪之目的,那麼刑法就不應該規定犯竊盜罪者,應處以死刑或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為基於必要性原則,刑法必須選擇一個對犯罪行為人損害程度最少的手段,因此在這麼多足以有效保護法益的手段中,應該採取對犯竊盜罪者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手段。
最後,當一個刑罰規定符合有效性原則及必要性原則後,我們還要判斷它是不是符合衡平性原則。衡平性原則主要是在判斷一個刑罰規定究竟「經不經濟」,如果它所保障的法益大於所犧牲的法益,那麼就是經濟的;相反的,如果它所保障的法益小於所犧牲的法益,那麼就是不經濟的,該規定就會被認為不符合衡平性原則。以竊盜罪為例,該刑罰規定所保障的是不特定被害人的財產法益,所犧牲的是犯罪行為人「偷東西」的自由及最高五年的人身自由(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只有當前者的總價值(保護法益:眾多被害人的財產法益)大於後者的總價值(犧牲法益:行為人偷東西的自由及人身自由)時,這個刑罰規定才能被認為符合衡平性原則。
當一個刑罰規定同時符合有效性原則、必要性原則及衡平性原則時,該刑罰規定才會被認為符合比例原則。否則,該刑罰規定將會因違背比例原則而被認為違反憲法,進而被宣告為無效。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比例原則是法益保護原則運作上的重要箝制;法益保護原則保障的是全體國民的自由權利,比例原則保障的是犯罪行為人的自由權利;只有當二者同時運作時,全體國民及犯罪行為人的自由權利才可以得到均衡且妥適的保障。
1-3刑法的意義、架構與功能
(一)刑法的意義
刑法是規定怎樣的行為會構成犯罪(法律要件),以及構成犯罪後應處以何種刑罰或保安處分(法律效果)的法律。換言之,當一個人犯罪時,便可以給予刑罰或保安處分。前者(犯罪)是原因,所以是法律要件,後者(刑罰或保安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