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P47-A900GXQNG

吃的藝術:42個飲食行為的思考偏誤

驚喜優惠
$300
$380
折價券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限量)

  • 登記送

    【全家】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冰仙女紅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香鑽水果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譯者:
林琬玉
ISBN:
9786263189447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1/28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法蘭克福匯報》飲食專欄作家 ╳ 德國知名行為心理學家
    徹底顛覆你對「吃」的想像,讓你吃得更聰明、更知性、更享受!

    名模背書的超級食物、身價不凡的頂級紅酒……
    你以為你吃得美味健康又划算,
    卻只是落入飲食產業老闆和營養專家佈下的行銷陷阱,
    本書教你破除飲食迷思,做個聰明的吃貨!

    鋪天蓋地的產品廣告和健康常識,令大腦無法正確思考,讓我們不自覺地瞎吃又瞎買。
    本書作者從行為心理學、神經科學、社會學、經濟學、飲食文化的角度切入,搭配令人會心一笑的全彩插圖,闡述大腦、潛意識和種種外力如何影響人類的感官體驗、品味和食欲,以及我們該如何重拾飲食的主控權。

    本書榮獲德國歌德學院 Goethe-Institut 「翻譯贊助計畫」支持出版
    空降德國亞馬遜排行榜,蟬聯飲食文化類圖書第一名


    ★名人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周偉航|「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粉絲專頁版主
    ☆耿一偉|飲食行為藝術家.人體酒測儀
    ☆焦 桐|中央大學教授.飲食文化專家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邏輯謬誤鑑識班》作者
    ☆謝伯讓|腦科學家.著有《都是大腦搞的鬼》與《大腦簡史》 聰明吃推薦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共同創辦人暨知識長.重度知識挑食症患者 專文推薦


    ★媒體推薦:

    「梅蘭妮•穆爾與狄安娜•馮寇普聯手打造這本《吃的藝術》,指出營養趨勢雖然不斷推陳出新,我們卻忽略了真正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喜歡某些食物,不喜歡某些食物?我們要怎麼知道自己已經飽了?飲食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心理又如何影響我們的飲食抉擇?此書從行為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領域的角度解析我們的味覺,以及飲食層面的大小事,這些驚人的事實不僅左右了我們的健康,更關乎我們能否盡情享受『吃』這件事。」——《法蘭克福匯報》(F.A.Z.)

    「飲食顧問何其多,唯有梅蘭妮•穆爾和狄安娜•馮寇普能成功結合飲食文化與腦神經研究,解決我們到底為何而吃,以及為什麼吃了會有這些反應的疑問……翻閱本書,樂趣無窮。」——德國電視二台(ZDF)

    「梅蘭妮•穆爾與狄安娜•馮寇普提出了大量的科學相關研究佐證,並以清晰易懂、風趣但不忘質疑的態度娓娓道來。」——《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

    「……本書極具娛樂性與啟發性,還可以當作排隊買咖哩香腸或沙威瑪時的閒聊話題。」——《星期五週報》(Der Freitag)

    「兩位作者將營養學知識與心理學研究,以簡短易讀與輕鬆愉快的方式呈現出來。」——中部德國廣播文化電台(MDR Kultur)

    「她們倆的文字既輕鬆又有趣,背後還有相關的科學研究支持。閱讀本書真是人生一大享受!」——《科技評論》(Technology Review)

    「《吃的藝術》是本有趣又有用的指南,帶領我們穿越迷霧重重的飲食叢林。」——《Condor Bord 雜誌》(Condor Bord Magazin)

    「42個眾人飲食習慣的有趣真相。」——《情感雜誌》(Emotion)

    「一本可帶領讀者穿越飲食叢林的書,娛樂性十足。」——《弗倫斯堡日報》(Flensburger Tageblatt)


    ★目錄:

    【專文推薦】想當個夠格的吃貨?先讀這本書 鄭國威
    前言
    01 辣椒性格 Der Chili-Charakter|愛吃辣是怎麼一回事
    02 食物半徑 Der Food-Radius|打造自己的飲食環境
    03 出生前的印記 Pränatale Prägung|為什麼還沒出生,我們就已經有愛吃的東西
    04 輕輕的一推 Nudging|當員工餐廳成為激勵士氣的所在
    05 口味攸關基因 Geschmack: auch eine Sache der Gene|為什麼只吃麵條的小孩是超級味蕾者
    06 鳳梨謬誤 Der Ananas-Irrtum|為什麼我們就是愛吃自己喜歡的
    07 三十天變苗條? Schlank in 30 Tagen?|為什麼瘦身總是會失敗,除了八分飽規則以外
    08 別怕碳水化合物 Keine Angst vor Kohlenhydraten|荒島求生,你該帶什麼食物?
    09 生食謬誤 Der Rohkost-Irrtum|烹飪讓我們更聰明
    10 不健康的食物=直覺上的美味 Die Unhealthy = Tasty-Intuition|為什麼不健康的食物那麼好吃
    11 幸福肥 Macht Ihr Partner Sie dick?|為什麼情侶最好不要太過了解彼此
    12 超市老闆不會告訴你的事 Der Supermarkt|為什麼我們老被新產品誘惑
    13 促發效應 Der Priming-Effekt|哈根達斯冰淇淋來自丹麥?
    14 行銷安慰劑效應 Der Marketing-Placebo-Effekt|為什麼酒中剛好沒有真言
    15 頂級廚房症候群 Das Trophy-Kitchen-Syndrom|想買超厲害廚具?請三思!
    16 顏色正確的威力 Die Macht der richtigen Farbe|紅色盤子有助減重?
    17 為什麼你不知自己何時飽了 Warum Sie nicht wissen, wann Sie satt sind|以及,如何學會分辨
    18 細微差異 Die feinen Unterschiede|為什麼鼻子是人體的煙囪
    19 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 Der Romeo-und-Julia-Effekt|為什麼我們老愛囤積食物
    20 商務午餐 Business-Lunch|如何替自己在商務聚餐中加分
    21 大男人與美乃滋類型 Von Machos und Mayo-Typen|漢堡與女人的胸部有什麼關係
    22 向口感致敬 Ein Hoch auf die Haptik|多方嘗試必有所獲
    23 味道有顏色嗎? Die Farbe des Geschmacks|為什麼吃東西時眼見不一定為憑
    24 擺盤的藝術 Ein Teller Kunst|為什麼你得為「康丁斯基沙拉」付出超高價
    25 用吃對付壓力 Essen gegen Stress|為什麼一杯奶昔下肚超紓壓
    26 滋滋聲效應 Der Sizzle-Effekt|為什麼Bossa Nova+巧克力能讓你自動融化
    27 雙倍麩質謊言 Die doppelte Gluten-Lüge|為什麼我們總是會掉入飲食迷思的陷阱
    28 帥哥美女專家 Der gutaussehende Experte|再荒謬的飲食撇步,為何還是有人會上當
    29 健康月暈效應 Der Health-Halo-Effekt|健康營養穀物棒的真相
    30 餵食鐘 Die Feeding Clock|吃什麼可以調時差
    31 小貓當早餐? Mieze zum Frühstück?|為何貓咪就可以窩沙發,小牛卻得躺在盤子裡
    32 荷蘭醬症候群 Das Sauce-béarnaise-Syndrom|為什麼有些料理你一輩子都不會喜歡
    33 樂曲悠揚促進食欲 Der Ton macht den Appetit|口袋不夠深的人別聽慢歌
    34 點菜焦慮 Status-Angst à la carte|菜單語言如何把人搞瘋
    35 「狗袋」謬論 Das Doggy-Bag-Paradoxon|為什麼我們不喜歡把剩菜打包帶回家
    36 BJ效應 Der Bridget-Jones-Effekt|失戀讓人食不下嚥?
    37 服務生的體重如何影響我們點菜 Wie das Gewicht des Kellners unsere Bestellung beeinflusst|以及,為何你該注意一下朋友的BMI
    38 巴咂巴咂與稀哩呼嚕恐懼症 Die Schmatz- und Schlürfphobie|如何確定自己有沒有恐音症
    39 吃到飽餐廳 All you can eat|為什麼你最好背對自助餐台而坐
    40 完美洋芋片 Der perfekte Chip|馬鈴薯片的科學
    41 門牙存在的原因 Wofür Schneidezähne eigentlich da sind|以及,為何你最好小心使用叉子
    42 睡給你瘦 Schlaf dich schlank|上床睡覺如何讓你飽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梅蘭妮•穆爾 Melanie Mühl
    1976年生於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成長於拜羅伊特(Bayreuth),高中畢業後在慕尼黑就讀德國語言與文學系,於卡爾斯魯厄大學(Universität Karlsruhe)完成新聞學系學業後,前往加拿大金斯頓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 at Kingston)攻讀德文與心理學,並在當地教授德文。2004年起在《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n Zeitung)實習,2006起擔任《法蘭克福匯報》編輯,並定期投書《法蘭克福匯報》部落格「Food Affair」,2009年獲得德國「山•世界旅遊新聞獎」(Preis BergWelten),並曾出版多本專書。

    狄安娜•馮寇普 Diana von Kopp
    1975年生,現居海德堡(Heidelberg),是德國知名的心理學家、領導能力訓練顧問與作家。具心理學碩士與人力資源管理碩士學位,並獲紐約生命自覺協會(New York Focusing Institute)心理治療認證。2008年起為德國神鷹航空公司(Condor Flugdienst GmbH)訓練具領導潛能的飛行員。她自工作經驗中發現,諸如日常飲食內容與習慣等因素,皆會影響大腦、情緒及工作能力,她將相關研究心得陸續發表於《法蘭克福匯報》部落格「Food Affair」,並出版多本大眾心理專書。

    譯者:林琬玉
    輔仁大學德文系及德國Aachen專業大學(Fachhochschule Aachen)企業經濟系畢業。譯有《為什麼要住在城外》、《天賦不是奇蹟》、《國家為什麼會破產》、《我願一生守候你,你卻忘了我的承諾》(商周出版)、《找回單純快樂的自己:向孩子學習幸福》、《國家偷走我的錢》、《釀•啤酒》與《為什麼企業的事就是大腦的事?領導的科學與藝術》等書。


    ★內文試閱:

    •推薦序

    想當個夠格的吃貨?先讀這本書︱鄭國威

    科學家每天都在問自己三個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中午要吃什麼。
    好吧,上面這句話是胡扯的。但不只是科學家,在看這本書的你可能也跟我一樣,每天都在苦思那最後一個問題。
    像我一樣每天中午都外食的上班族很多,我跟同事甚至討論過要不要乾脆轉行去做「中午要吃什麼」 App ,因為不但自己每天都用得著,而且比起科學傳播市場大不少。可惜我們動作慢。你只要上手機應用程式市集去搜尋,會發現類似的 App 已經好多個。

    即使如此,每天還是都得吃,而每次吃之前,就得綜合無數條件,做出風險不明的抉擇,這實在是把現代人逼得有點緊。儘管近年來一連串食安問題頻繁且驟然降臨台灣,踩得我們是措手不及,而且踩得我們也有點麻痺了,但我們在吃之前得要處理的認知關卡並不只是如此。一下子生酮飲食紅了,一下子防彈咖啡夯了;一下子超級食物紅藜誕生了,一下子冷壓果汁高尚了;一下子有人說只該吃菜,一下子有人說只該吃肉;一下子早餐是最重要的一餐,一下子早餐最好少吃甚至別吃;一下子有人說該多吃魚,一下子有人說不該吃魚,當然也有人說要沒魚吃了,準備開始吃蟲補充優質蛋白質吧。
    如果你也被這些不請自來、徒增困擾的資訊搞得想吃土,那麼就先來嗑這本《吃的藝術》吧。這是一本看了就想一次看完,即使並沒有這個必要的俏皮知識書。本書由多則短篇集結而成,恰如其分地用生活感十足的案例,結合從心理學、營養學、生物學、經濟學等領域挖掘出的最新知識,加上每篇結尾那畫龍點睛的小提示,是我非常喜歡、也很想學習的一種科普寫作方式。閱讀起來像是在吃口感酥脆的洋芋片,帶著恰好的鹹味與清爽的檸檬香,咔滋咔滋地聲音刺激著食欲,我那貪食知識的腦一刻也停不下來地吃完了整包。
    作者不是台灣人,書中描述的場景主要在歐美,但每篇案例都讓我能聯想起自己的吃喝生活,也解開了許多我從沒認真想過的個人飲食習慣之謎,例如為什麼喜歡吃某些東西,為何無法抗拒某些口感,為何到了超市會忍不住想買某些吃的,為何看到某些顏色就感覺有點餓,又為何被朋友形容成是個不在乎吃什麼的人(儘管我自認不是)。

    我們常說台灣人很重吃,而且我們的確也有獨特的飲食文化,但吃不只是結果,而是抉擇。每次決定吃什麼、怎麼吃,就像投票一樣,而這本書著實讓我在每次投票前都能更清楚自己為何而投,很高興我的舌頭未來將比我更能善盡公民義務。
    想想也很不可思議,那就是即使作者寫得讓我這個台灣人再贊同不過,但我們卻實實在在地吃出了截然不同的飲食文化,我想這就是吃的奧妙之處吧。

    (本文作者為PanSci泛科學共同創辦人暨知識長•重度知識挑食症患者)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