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店
  • 心靈勵志
  • 行為與決策
  • 擊敗拖延,就從當下的三十分鐘開始:10大技巧,克服拖延習慣,轉變為高效生產者,休閒時光不再有罪惡感(2版)
//cs-a.ecimg.tw/items/DJAK1SA900HHP8P/000001_1716256301.jpg;
商品編號:DJAK1S-A900HHP8P

擊敗拖延,就從當下的三十分鐘開始:10大技巧,克服拖延習慣,轉變為高效生產者,休閒時光不再有罪惡感(2版)

驚喜優惠

$269
$34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499回饋33 P幣,每帳號限乙次,限量2222名)

  • 登記送

    【全家】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全家霜淇淋Fami!ce兌換券乙張(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香辣炸雞球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譯者:
許宜庭
ISBN:
9786263617063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5/29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戰勝拖延症的經典之作!——愛瑞克

    ☆ 時間管理類的長銷經典
    ☆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諮商中心專家執筆
    ☆ 國外讀者評為「對抗拖延最有效的書之一」
     
    本書教你辨識拖延行為的根本原因
    破除「愈拖延愈痛苦、愈痛苦愈拖延」的惡性循環
    善用拖延心理的特性,迅速成為高效生產者
     
    拖延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常被利用來調適我們對於做事情的焦慮感,是後天學習得來的行為模式,自然能夠透過某些方法克服。
     
    【6大拖延警訊╳3大主因】
    正面處理內心的恐懼和焦慮,找出導致拖延的主因,就能運用適當的技巧,用有效的工作模式取代拖延行為。
     
    【擺脫拖延的首要步驟:創造安全感】
    •用拖延日誌辨識自己的拖延模式
    •用4種情境跳脫習慣的拖延模式,創造出替代方案,建立不受批判的安全空間
     
    【5種提高生產力的自我對話】
    •用「我選擇…」取代「我必須」
    •用「我何時可以開始?」取代「我一定要做完」
    •用「我可以先踏出一小步」取代「這工作很艱鉅」
     
    【3個工具消除逃避重大工作壓力與焦慮】
    •3D思考法與反向行事曆,將工作切割各個小步驟,為細項訂定截止日期
    •善用擔憂,擬定消除威脅的行動計劃
    •堅持開始,對抗完成的恐懼
     
    【優質工作時間+毫無罪惡感的休閒時間】
    •使用留白時間表,先填入非工作的私人休憩活動,有連續半小時完成工作再填入
    •運用反向心理學,以每次優質工作30分鐘為目標,每天至少要玩樂或運動一小時
    •11個小撇步,幫助將心力放在提高生產效益上,更務實地管理自己的時間
     
    【進入心流狀態,加強大腦運作】
    •兩分鐘擺脫原本備感壓力、動力低落的狀態,迅速轉換到心流狀態
    •15分鐘放鬆練習,讓自己準備好聚精會神,達到最有生產力狀態
     
    【10大技巧,拖延行為自然蛻變為積極行動】
    本書作者根據自身的拖延經驗,結合心理學長才,發展出一套有效對策,已經成功幫助十幾萬名慣性拖延的人跨越難關。善用本書提供的方法與策略,依照個人狀況加以微調,將能夠成功控制拖延行為,培養堅強的韌性,激發內在動力,真正發揮自身能力。


    ★名人推薦:

    乙烯/心理、學習型創作者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施定男/「進化村」站長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家
    張永錫/時間管理講師
    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張添皓/張添皓顯微根管治療中心執行長
    黃豊凱/領先時代數位創辦人
    亨利溫Henry Wen/知識有溫度內容行銷工作室創辦人
    愛瑞克/《內在成就》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溝通培訓講師
    歐飛先生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NeKo嗚喵/人氣書評youtuber
    SKimmy/作家&youtuber
    Vidamore/心理健康倡議品牌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

    拖延是一種善意訊息,適時提醒修正、微調,好更喜歡當下的自己。──王意中
    此書立論完整而深入,實作講解清晰,是戰勝拖延症的經典之作!──愛瑞克
    這本書引領你走向的不只是不拖延的生活,更是悅納自我的人生實踐。──乙烯
    拖延是心靈的蛀牙,看似懶惰,實則深藏令人恐懼與焦慮的蛀牙洞。──張添皓
    別讓拖延耽誤你的美好人生,現在就拿起這本書,重新擁有自己的主導權!──瑪那熊
    這本書非常好看,擊敗拖延之外,還順便解決了我時間管理上的難題。──歐飛先生
    本書完美解釋了人們為何拖延成癮,也給出了擊敗拖延的具體方法。──施定男
    本書教你在短短30分鐘內戰勝拖延,方法是分類紀錄及分析自己的行為模式,瞭解最有生產力的時間,不僅教你理性的方法,更有心理的分析,值得推薦。──張永錫

    這本書無疑是改善拖延習慣的聖經,能夠讓任何人告別愛拖延的過去,搖身一變成為「生產者」。如果我的客戶想要對抗拖延症、擺脫伴隨拖延症而來的罪惡感,我總是會推薦這本書給他們,連我自己也常參考書中的建議。──麗莎•羅斯坦(Lisa Rothstein), 「達文西難題」(The DaVinci Dilemma)網站負責人
    我有很多客戶深受拖延所苦,這本書對他們的幫助相當大。本書提供具體的練習跟策略,帶領讀者克服無法動手做事的瓶頸。──凱莉•史寶汀(Carrie Spaulding),30大關職涯教練(The Thirtysomething Coach)
    在我寫碩士論文的期間,這本書真的給我很大的幫助,讓我停止自責,而是真正著手把論文寫完。那時候,我看到論文就心煩,卻又沒辦法好好享受生活中其他部分,因為我對於沒寫完論文充滿了罪惡感。本書作者對於人的本性抱持正面的態度,一方面讓我認清自己有哪些生活習慣是沒有效益的,但另一方面又告訴我,就算有這些習慣,也不代表我是個差勁的人!……知道自己不是唯一受拖延所苦的人,讓我覺得好多了。──亞馬遜讀者herumlauferin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為什麼會拖延
    第二章  拖延的模式
    第三章  如何與自己對話
    第四章  痛快玩樂,優質工作
    第五章  克服障礙,採取行動
    第六章  留白時間表
    第七章  進入心流的狀態工作
    第八章  微調自己的進展
    第九章  生活中的拖延者
    結語


    <作者簡介>

    尼爾.費歐博士(NEIL A. FIORE)
    在加州柏克萊執業的心理學家,兼任企業管理顧問,曾任職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諮商中心,並於工業、健康與教育機構擔任顧問。費歐博士的文章可見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科學文摘》(Science Digest)等報章雜誌,他也時常接受許多電台與電視節目訪問,公認為健康心理學、優化表現、壓力管理方面的專家。


    ★內文試閱:

    •前言

    無論你是想克服拖延的專業人士、企業家、中階主管、作家或學生,或只是想更有效率地完成困難複雜的計畫,本書都能幫助各位達成想要的結果。如果你能夠有條不紊地處理較龐雜的工作,卻總是遺漏生活中各種基本事務,本書能幫助你釐清優先順序、採取行動,完成這些事項;如果你是行程滿檔、無暇喘口氣的專業人士,本書會提供一些策略,一方面改善你的工作品質和效率,另一方面也讓你理所當然地享受休閒娛樂,可以毫無罪惡感地好好休息。
    如果你在面臨需要達成良好表現的壓力時,會極度恐慌、遭逢瓶頸,本書將清楚說明如何克服剛開始的恐懼,讓你順利踏出第一步,並教你善用有力的自我對話,做出負責任的決定,避免對自己傳達出「我應該」、「我必須」這類模稜兩可的訊息。
    典型的拖延者通常能在期限內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但在最後關頭趕工,往往會帶來不必要的焦慮,還會降低成果的品質。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的某方面有拖延行為,也許是繳交報告、填寫複雜的報稅申請文件、粉刷房子︙︙只要我們為了更緊急或是更有趣的事,推遲了其他事務,都是一種拖延。每個人都會延宕特定的工作或目標,甚至是徹底逃避。
     
    從拖延者進化成生產者
    拖延會讓人陷入無法逃脫的惡性循環:不知所措,感到壓力,害怕失敗,更努力嘗試,花更多時間工作,憤恨不平,失去動力,於是拖延。這種惡性循環以被壓力淹沒為始,最後以藉由拖延來逃避告終,只要身處惡性循環之中,我們永遠無法解脫。如此一來,我們沒有辦法毫無罪惡感地享受休閒娛樂,也就無法透過休息來回復元氣、增加創造力。
    突然之間,只要花時間在娛樂上,甚至只是花時間做些自己比較喜歡的事情,都讓人覺得自己在逃避應盡的責任。拖延對一個人的思考方式、工作、休閒、自我、成功的機會都造成了負面影響,也成為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不過,各位可以培養「從現在開始」的習慣:學習放下對失敗的恐懼、被新工作淹沒的驚慌、低落的自尊心,把注意力聚焦在「現在」能夠做到的事情。本書的技巧與策略能夠幫助各位認同自己是個生產者、像生產者一樣思考、也像生產者一樣採取行動。
     
    拖延的新定義
    坊間有不少書運用通俗的心理學理論,說明拖延的原因。這些書為你貼上負面的標籤,讓你跟著開始自我批判,還要求你更有紀律、更有組織能力,言下之意是拖延的原因就是你太懶。然而,能夠辨認出問題的根源,不等於能夠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些已經拖延多年、遲遲不肯面對生活重大目標的人,本來就很善於自我批判了,他們需要的是正向、務實的技巧,幫助他們跨越瓶頸,往目標邁進。
    有些書會提供平淡無奇的建議,像是「把工作分成很多個小步驟」,或是「設定優先順序」。但是,這些你早就知道了。你早就聽說這些竅門,早就具備這些知識,甚至可能曾為這些方法花了大把銀子。然而,這種建議之所以幫不上忙,是因為它們都沒有切中要害:如果事情真有這麼簡單,你也辦得到的話,早就照做了。
    人會拖延,不是為了要激怒別人,也不是因為缺乏理智。人會拖延,是因為他們太在意批判、失敗,或是太追求完美,導致拖延成了合理的選擇。
    要克服拖延,就必須對人性抱持正面的態度。人性具備動力與好奇心,讓我們走出洞穴,住進公寓,也讓我們放棄安穩地在地上爬行前進,改而冒險直立行走;是人性驅使我們追求馬斯洛口中「有意義的工作、責任感、創意」。假如我們能夠善加運用這種力量,就能消除引發拖延行為的恐懼,為自己打開全新的門扉,通往了不起的成就。
    本書提供的建議是奠基於一項事實:在生活中,總有些休閒活動或是某種形式的工作,是你絕對不會延後去做的。拖延行為並不是你的全部,你不會一整天二十四小時都在拖延。當你把注意力轉向喜歡的事,靈感、動力、好奇心受到激發,這時候的你就不是拖延者,也不是懶惰的人了。藉助這些經驗,你就能慢慢擺脫拖延者的身分,重新挖掘出與生俱來的驅動力,完成工作,做出貢獻。
    如果早期的經驗讓你把工作連結到痛苦和羞辱,那麼光是面對一項嚇人或是令人不快的工作,都會喚醒你受到批判的記憶,這些批判不僅是來自你現在的上司,更來自父母、過去的主管、從小到大的老師。一想到要著手進行你自認不擅長的工作,你的內心便產生各種不安;你對於特定工作的印象,充滿了痛苦、憤恨、受傷,以及對失敗的恐懼。假如生活中有太多這類工作,對你而言,就好比明明踩住煞車踏板,卻還要繼續開車:你失去了動力,滿心懷疑自己究竟是否有足夠的內在驅力完成工作。此時,你的自我批判就顯得合理至極,你很可能就此認定自己是會慣性拖延的人,只要面臨特定類型的事情,便註定深受焦慮和自責所苦。
    打破拖延習慣、增加生產力的第一步,是重新定義拖延,真正瞭解人為何拖延、如何拖延。拖延的行為並不是我們無法完成工作的原因,反而是為了解決各種潛在問題所做的努力,這些問題包括低自尊、完美主義、害怕失敗、優柔寡斷、工作和休閒失衡、無效的目標、對於工作和自我的觀感太負面……等等。
    人會不得不採取拖延行為,必定是因為某些需求受到了壓抑。想要徹底矯正拖延,必須先處理這些未受到滿足的需求。本書採用一個新的定義:
     
    拖延是一種心理調適機制,當一個人為了開始(或完成)一項任務(或抉擇),產生焦慮感,就有可能以拖延的方式應對。
     
    根據這個定義,最容易拖延的人,其實也最難以承受批判、失敗、開始一項新計畫的困難、為了一項工作而失去其他機會的可能性。
     
    培養「現在就開始」的習慣
    「做就對了」、「再加油一點」、「有條理一點」之類的建議,都奠基於拖延的舊定義:「你的拖延行為就是最大的問題,只要你不那麼懶,就能夠完成這些事。」充滿好意的父母、老師、作家、親朋好友還會在一旁火上加油:「這個工作真的不容易,一定要很拼命才行,不要打混摸魚,在完成工作之前,沒時間讓你找朋友玩,也沒時間讓你休假。」他們傳達的訊息是:「人生很無趣、很艱難,沒時間做好玩的事;工作很嚇人,但非做不可。」這種對於工作和人生的舊思維,就像伍迪・艾倫所說的「人生很艱難,然後人就死了」,也像是清教徒的觀念:「生活不容易……人必須學會紀律。」
    本書以較為正向的態度看待人生、工作、人類潛能與拖延,這些觀點較接近馬斯洛的正向心理學,而不是佛洛依德學派的觀點。我們對人性較有信心,因此跳脫一般只談「怎麼做」的書,而是先引導讀者覺察潛藏內心深處的拖延主因:對於失敗的焦慮、完美主義、自我批判。
    由於早年經驗和文化影響,你可能產生潛在的自我疏離現象,自我疏離會使你阻撓自己、抗拒自己,本書把重點放在如何療癒這個現象,打破令人窒礙難行的清教徒工作觀(也就是「生產力等於你這個人的價值」)、佛洛依德學派對於內在驅力的負面觀點(也就是「人的『低我』必須受到社會的壓抑和規範」),讓各位重建自身和工作的關係,化解內在衝突,能夠全心投入工作。
    這本書會提供有效的工具,幫助各位建立內在的安全感、正向的自我對話,抒解對
    於不完美的恐懼,讓你有能力承擔風險,更快動手開始。
    書中提供一整套策略,換言之,不只是單純告訴各位「怎麼做」,還根據拖延心理跟激發動力的原理,制定一套完整的計畫,教你如何切換成更好的思路,讓你做事更快、更有效率,也教你為何在生活中安排更多沒有罪惡感的休息時間,反而能夠消除拖延的深層原因,降低對工作的不滿,進而使你更容易著手開始工作、改善工作品質、激發做事動力。憑藉這套策略,你就能在幾乎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工作,並且不受罪惡感干擾地度過休閒時光。
     
    預見奇蹟般的改變
    儘管本書提供的許多策略都稱不上新奇,但會讓你覺得耳目一新、甚至改變人生的部分是,你終於有辦法將這些強大的策略,套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上。假如學會把注意力放在結果上、辨認並迴避舊有的問題,你會發現,即使面臨從前會讓自己充滿壓力、一再拖延的狀況,也能夠抱持樂觀的態度,充滿自信。或許你甚至會體認到,自己變得比較不會自我批判,對自己更寬容,也有能力把過去的批判轉換為正面、任務導向的話語,把伴隨著拖延的懊惱沮喪成功轉換為生產力。
    我在三十年前取得博士學位,此後協助上千位個案、上百間機構,發展出一套策略,幫助參與者大幅提升表現、擺脫自我毀滅的行為、改善自尊與自信心。我自己也善用這些方法,擠出更多時間撰寫文章,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科學文摘》(Science Digest )與《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 ),還寫了四本書;在這個過程中,我一週大約能達成十五到二十個「品質良好」的工作時數,同時保留時間,毫無罪惡感地與親友好好相處,還維持體能訓練,跑了三場馬拉松。許多個案本來認定自己是無藥可救的拖延者,但在運用這套策略之後,也順利改善了拖延情形。
    有了這套方法,我們再也不會像馬克吐溫所說的一樣:「每個人都愛抱怨天氣,但沒人打算做些什麼。」雖然我們改變不了天氣,我們卻能從今天開始,改變自己的拖延行為。「優質工作時光」和「毫無罪惡感的休閒時間」這兩項技巧,大大幫助了我自己、我的個案、許多課程的學員,相信也能幫助各位!

    •摘文

    選擇的力量
    我會察覺到克服「應該」、「必須」的雙重涵義與矛盾感受很重要,是我還在101空降師的時候。雖然嚴格來說,每個傘兵都是志願者,不過我的指揮官告訴我,我要嘛自願去傘兵學校,要嘛很有可能在沒受訓的情況下被逼著跳傘。當時,我們師團時刻待命,隨時都會前往世界各地的危險區域。
    我熬過好幾週的艱鉅訓練,在豔陽下穿軍靴行進、做伏地挺身跟柔軟體操,最終赫然發現我真的必須在兩千呎高空,從飛行速度一小時一百五十哩的飛機一躍而下。不知怎麼搞的,我花了許多力氣撐過傘兵訓練,結果在過程中反倒忘了這些訓練為的是什麼。
    假如我一直很擔憂要跳傘,我勢必會非常恐懼成功熬過訓練,因為這些努力換來的不是獎賞,而是更艱難的任務。
    我永遠忘不了第一次跳傘。我們的飛機速度達到每小時一百五十哩,高度兩千呎,這時他們打開飛機門,等我們往下跳。排隊時,我看見前面的年輕人面對這項嚇人的任務,態度十分遲疑。不少人來到飛機門前,把手放在機艙內側,顯示他們很猶豫不決,因為我們先前都被教導過手要放在外側,才能順勢把自己往飛機外面推。他們低頭看著堅硬的地面,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們全身緊繃,下意識地往後縮,彷彿要為跳傘失敗預作準備。卡在這種尷尬又不安全的位置,他們要不是試著逼自己跳,就是被中士踢出去,這可不是什麼理想的跳傘方式。每隔一陣子,就會聽到一名傘兵因為沒有和飛機拉開安全距離,結果整個人撞到機身側面,發出可怕的「砰」一聲。因為他沒有全力以赴,反倒增加了降落傘故障、無法完全打開的可能性。
    一開始,我嚇得動不了,就像站在離地一百呎的木板上,完全無法動彈。我產生所有壓力症狀:掌心出汗、心跳增加、膝蓋發抖、頭暈目眩。我告訴自己:「你一定要跳。」
    但這句話只讓我更意識到這一切太瘋狂,我根本不想跳出這架堅固完好的飛機。
    眼看那些猶豫不決的人跳出飛機,卻只是撞上艙壁,讓我做出第一個選擇,告訴自己:「我不要像他們那樣子跳。」就在這時,我發現了選擇的力量──這是在「我必須」跟「我想要」之外的第三條路。這個發現讓我獲得解放,繼續做出兩個決定:第一,我不要被踢出去;第二,如果我非離開這架飛機不可,我也要憑自己的力量出去,我要盡可能增加安全離開的可能性。在這一刻,我內心的感受發生了劇烈變化,壓力被目標明確的行動力所取代,受害者心態也轉化為力量。
    輪到我向前時,我全身上下都在告訴自己:「我選擇離開這架飛機。」沒有猶豫,沒有矛盾。我刻意把手放在艙門外側,把自己往前拉,感受時速一百五十哩的強風,藉此消除任何想要留在飛機內的遲疑。我沒有低頭往下看、預期自己會失敗;相反地,我抬起頭,凝視一片雲朵,把它當成我的目標。
    既然我選擇跳下去,我便把所有思緒和力氣都貫注在這個行動上,不讓自己去想「不要跳」或是「我必須跳」。我心神專注地走向門前,看見訊號,深呼吸一口氣,彎曲膝蓋,專心看著我選的雲,把自己推出機艙,順利與飛機拉開安全距離,至少相隔六呎。
    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跳傘的刺激,以及毫髮無傷安全落地時的快樂笑聲。不過對我更重要的一課是,把「必須」轉化為選擇,就能賦予自己更多力量。
    從抗拒到下定決心
    生活中充滿了有限和不愉快的選擇。舉例來說,從生病恢復健康,就是一個人可以練習選擇的常見情況。雖然病痛很不愉快,我們在過程中卻會發現,本來看似重大的「必須去做」事項,就算少了我們也能夠完成,或是就算不做,我們也不會怎麼樣。此外,我們在休息的時候也會驚訝地察覺,自己產生了想要回去工作的真誠欲望,突然之間,我們竟然選擇要做先前討厭得要命的差事。
    想像一下,拖延者生病時很可能反倒會「跟神討價還價」,祈禱著:「老天爺啊,我再也不會拖延或抱怨工作了,只要讓我擺脫這個病,我就會平靜、快樂、健康地做我的工作。」像這樣改變自己的精力與工作態度,是個非常美好、驚人的體驗。
    想要控制飲食或是戒菸的人,面臨生死關頭或是懷孕時,往往會迅速從本來的抗拒變得全心投入。《華盛頓郵報》曾刊載一篇報導,描述一名叫吉娜的女子多年來都在「嘗試」戒菸、「嘗試」控制飲食,結果當她懷了第一胎,「香菸跟垃圾食物全部再見,她開始吃早餐,本來她午餐都吃腰果配健怡可樂,現在改吃三明治配一杯牛奶。」因為她開始「想要」吃得健康了,這是她對自己的承諾、她的自主選擇,不是外界施加給她「應該要做」的事。
    你不見得要跳出飛機、生病、懷孕,才能體驗這種威力強大的觀點轉變現象。試著在日常生活中,聽聽看負面自我對話如何創造出消極、無力的自我形象:「我午餐時間也必須工作;我必須開車去加油;我必須買禮物給媽媽;我必須參加同事聚會。」發揮選擇的力量,能讓你把因為受害者心態和抗拒心理而卡住的精力,重新導向有建設性的行動。
    你是否願意承擔不做這些事情的後果?假如你針對任何一項事務做出明確的選擇,你會感受到多大的解脫?你確實有所選擇。你不必「想要」做這件事,也不必熱愛這件事,但假如你寧可去做,也不想承擔不做的後果,那麼你可以決定全心投入、發揮全力。
    一旦決定要參加公司聚會、去加油站、買禮物,你就能夠作為一個具備力量的大人,更肯定、更有力地告訴自己:「我要去買東西;我三點就會去看牙醫;我今天早上就要去上戶政事務所。」
    既然你做出了成熟的決定,不再抗拒這件事務,那麼不妨想辦法讓這件事盡可能愉快一點。即使每個選項都很討厭,你也能發揮選擇的力量,擁抱你最能夠接受的那一條路。正因為你選擇去做,這件事也會變得沒那麼困難、沒那麼痛苦,而且會迅速完成。
    無論何時,如果你發現自己對一項計畫失去動力,就試著從你的想法中找出隱含的「必須去做」思維,在當下做出決定,要嘛擁抱那條路(是要擁抱現狀,而不是擁抱你認為最理想的情況),要嘛全盤放手。這是你的選擇。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