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K1S-A900FXA48

練習不孤單:臨床心理師教你5個陪伴元素,讓低潮時刻產生安定力量

驚喜優惠
$300
$38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限量)

  • 登記送

    【全家】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日式稻荷壽司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9573299301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1/17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陪伴,是家庭幸福學的必修學分!
    第一線心理師最接地氣的溫暖守護
     
    「陪伴」看似虛無縹緲,後勁卻很強,既是一種專注、同心合意、真的與對方同在的感覺,也是一種情緒共振,讓對方感覺到自己並不孤獨。
     
    我們或許不需要心理師,但一定渴望被傾聽,
    「陪伴」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力量。
     
    本書作者為第一線心理師,她認為陪伴是一種「人在,心也在」的狀態,也是連結人與人關係的重要關鍵,如此才得以看見隱身在情緒背後的元素。
    書中36個案例,輔以「暖身、了解、情緒、回溯、學習」這五個諮商技巧的多元運用,直觸人心最渴望的「陪伴」需求。透過心理師最接地氣的實務經驗及反思,學會在看待「一個人」時,重新體會:即使生理上生病了,即使心理上受傷了,這些痛苦與疾病並不等同於我這個人。我,只是正在經驗這個過程的人而已,這些標籤無損於我身為一個人的價值。
    透過書中36個臨床故事,包括面對父母的衰老或失智、孩子的挫折暴衝、青少年的自我否定與傷害,以及情感、憂鬱、婆媳問題……,搭配「陪伴技巧指引」,能讓有心人學會透過陪伴和傾聽來溫暖一顆受傷的心,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這是一本從「家人」出發的陪伴之書!
     
    每一個心靈受創又徬徨不安的靈魂,都需要找到生命的出口。從現在起,好好學習「陪伴」,成為自己和他人最溫柔的後盾!


    ★名人推薦: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作家
    吳若權|作家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李韋蓉|杏語心靈診所資深心理師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林蕙瑛|東吳大學心理系副教授、作家
    張聖時|立凱電能科技Aleees創辦人、董事長
    曹汶龍|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
    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所策略長
    螺螄拜恩|作家
    覺舜法師|佛光山新竹法寶寺監寺
    ◆溫柔推薦◆
     
    郁琳心理師字裡行間一則又一則寫實的故事,不再讓我們的陪伴不知所措。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作家
     
    在我的經驗中,用我自己的人與心陪在對方身邊,就可以給予很大的力量。只要心在,我們都不是孤單的。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有時候太渴望成為別人的天使,就會變成自己的惡魔。如果擔待不起,就讓這本書陪伴著你。
    ──李韋蓉|杏語心靈診所資深心理師
     
    郁琳心理師的文筆簡潔,平易近人,卻是字字珠璣。
    ──林蕙瑛|東吳大學心理系副教授、作家
     
    希望您和我一樣透過這些故事,找到幫助自己、幫助別人的力量。
    ──張聖時|立凱電能科技Aleees創辦人、董事長
     
    藉由閱讀……同時也感覺某一個部分的自己似乎獲得了療癒。
    ──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所策略長
     
    無論你現在是什麼身分,都能在書中找到「承接情緒」之安心歸處,獲得重新站起來面對生活的力量與勇氣!
    ──螺螄拜恩|作家
     
    對許多人來說,獲得與付出「陪伴」是一種奢望,因為太忙!本書提供了一些解套的索引。
    ──覺舜法師|佛光山新竹法寶寺監寺


    ★目錄:

    推薦文╱苦難中的心靈嚮導◎陳品皓
    推薦文╱讓陪伴不再不知所措◎王意中
    推薦文╱只要心在,我們不孤獨◎李介文
    推薦文╱孤單從來沒有放過誰◎李韋蓉
    推薦文╱「陪」在身旁,「伴」其成長◎林蕙瑛
    推薦文╱找到幫助的力量◎張聖時
    推薦文╱得此友伴,夫復何求◎螺螄拜恩
    推薦文╱從盲與茫中解套,好好陪伴◎覺舜法師
    自 序╱愛,是人在心也在的陪伴
    前 言╱讓陪伴溫暖受傷的心
     
    第一部╱逃不開的無能為力
    |01| 害怕無法逆轉的遺忘
    |02| 存在的意義,在於每一天被認真對待
    |03| 給悲傷一點時間
    |04| 失落是必然,不需要壓抑
    |05| 拒絕的心,需要找到開啟的鑰匙
    |06| 用憤怒保護自己的脆弱
    第二部╱走出迷霧,在時間中自癒
    |07| 慢慢來,比較快
    |08| 其實你擁有自癒自己的能力
    |09| 分數背後的被拋棄感
    |10| 你要過生活,還是度日子?
    |11| 不被允許的難過情緒
    |12| 幸福不是「理所當然」
    第三部╱你眼中的不完美
    |13| 憤怒的情緒需要被讀懂
    |14| 婚姻裡,我一個人寂寞
    |15| 當孩子被情緒化語言灌養
    |16| 少年「落單」的煩惱
    |17| 沒有被善意對待的行為
    |18| 就是靜不下來好好吃飯
    第四部╱只差一步就要幸福了
    |19| 乖孩子的傷最重
    |20| 手腕上的傷和心裡受的傷
    |21| 我不知道怎麼活著
    |22| 為什麼想要好好的這麼難?
    |23| 為什麼替我決定讓父親缺席?
    |24| 可以擁有的第二人生
    第五部╱我將自己禁錮在心的牢籠
    |25| 抱抱那個擔驚受怕的自己
    |26| 你說,我有什麼毛病?
    |27| 為什麼沒人看到這麼好的我?
    |28| 放棄是為了保護自尊
    |29| 他們生氣,是因為我做錯事嗎?
    |30| 咬人,是因為不想說再見
    第六部╱帶著愛,活在當下
    |31| 告別那沒說出口的遺憾
    |32| 這個家,好像沒有我的位置
    |33| 遇到事情不要哭,對嗎?
    |34| 當優點都變成缺點
    |35| 「大哥」其實很孤單
    |36| 一廂情願的愛,太傷
     
    後 記╱獻給正在看這本書的你


    <作者簡介>

    李郁琳
    東吳大學心理系、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畢業。現任和沛身心醫學診所兼任臨床心理師。
    對孩子有與生俱來的熱情,家長和孩子私底下都暱稱她為布丁老師。期待自己在全人全程的各階段,都能有所學習並陪伴有需要的人。
    過去曾在理馨心理諮商所、專科學校擔任心理師,在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執行長,也在臺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擔任專案兒童發展心理師,負責早產兒追蹤檢查工作,亦曾在早療中心和醫院服務家長、特殊兒及失智症家庭。
    個性柔軟中帶著剛強,面對生活很實際但永不失小女孩的幻想,喜歡小動物,珍惜和家人、朋友相聚的時刻,喜歡自己的工作,也樂於在工作中和個案一起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工作之餘,持續透過演講推廣心理衛教及情緒教育,也會在臉書粉絲頁、IG分享生活點滴並鼓勵全民閱讀。
    著有《找一條回家的路》(與洪仲清合著)。
    FB粉絲團/IG : 李郁琳臨床心理師
    FB社團 : 心境界


    ★內文試閱:

    ‧自序

    愛, 是人在心也在的陪伴
     
    如果問,為什麼會想寫這本書?我認真思考,大概是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一種「陪伴」吧!
    希望讓讀者有機會藉由這本書,從中體驗到一種「原來,我的情緒也有機會被他人這樣承接」的安心感;能在閱讀書中案例時進行思考,幫助更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進而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能在真正需要諮商的協助時不再感到畏懼,並在諮商過程中,充分體驗到被接納所帶來的成長。
     
    透過書寫對照自我
     
    我常在諮商後進行反思:我在諮商過程中有讓個案感到安心嗎?我有讓個案在諮商中獲益嗎?結案後,他們能帶著學習和體悟,靠自己勇敢前進嗎?我自己在諮商過程中學到了什麼?我有不自覺帶著專業的傲慢與個案互動嗎?關於人們面臨的心理困擾,除了諮商,有沒有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來幫助受困的人,透過自我覺察承認自己需要幫助並跨出第一步呢?
    我想,書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作者透過書寫,可以進行反思並傳遞善的知識;讀者透過閱讀,可以吸收他人經驗,也對照自己的狀態。
    許多出書的心理師前輩們在工作繁忙之餘,依然透過書寫對大眾做心理衛教,書中應用很多專業理論、技巧,讓讀者可以依照步驟逐一練習。有理論、研究作為基礎,結合實務經驗,非常具體又有脈絡和邏輯,方便讀者循序漸進。
    因此,我也希望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整合我的所思所想,幫助想求助但仍然害怕在陌生人面前揭露心傷的人們。我想寫的東西比較像是一種「信念」。過程中需要時間的積累,無法「速效」,也需要彼此的「堅持」。透過「它」營造出的關係品質,不論在信任感或安全感上都能持續很久,也能在各個面向發揮它的效果。
    它,就是「陪伴」。
    陪伴,強調了「我在乎你」的心理感受,是「人在,心也在」的狀態。「人在, 心不在」雖有看似「陪」的狀態,但無法給予「此人真心與我為伴」的心理感受。
    為了讓讀者更進一步了解如何做到有品質的陪伴,讓親子、師生、伴侶等人際關係都能實際運用,我試著透過不同的案例來自我剖析,對象有幼兒、兒童、青少年, 也有成年人和長輩。有些人有精神疾病診斷,有些沒有;有狀況格外棘手,但能漸入佳境;有些狀況看似無法透過諮商改善,卻能讓人從中看到另一種陪伴;也有為情緒、為愛所苦的成年人,需要的可能是自己的陪伴;還有失智症︵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主要照顧者的辛苦之路。
     
    找到能陪伴你的重要他人
     
    每個人都辛苦,每個家庭也都不容易!
    「陪伴」的力量,或許不如其他心理治療技巧來得直接又具體,但它是連結人與人關係的重要關鍵,也是根本。希望你我身邊都有願意給予「陪伴」的重要他人,如果沒有,請暫時讓這本書成為你的安慰。
    這本書裡的每個故事、我在書中說過的每句話、每個反思,如果能伴著你在低潮時刻據此產生安定的力量,那麼我會感到非常榮幸。
    希望,你們也會和我一樣喜歡這本書。
    謹將此書獻給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家人、師長和朋友,更感謝遠流的專業團隊,因為有你們,我才能更好。
    前言:
    讓陪伴溫暖受傷的心
     
    在構思這本書時,我其實沒有想要書寫身為心理師運用了什麼治療技巧或方式, 來幫助一個人走向改變,而是帶著一個初衷,希望能夠透過案例,讓任何有心人學習到如何經由陪伴和傾聽來溫暖一顆受傷的心,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曾聽過我演講的讀者應該常聽我說過「陪伴是有力量的」,這句話說起來很輕易,實行起來卻不容易,有些人會覺得「陪伴」很抽象,甚至不知道該怎麼開始。
    曹汶龍醫師說過,陪伴的重點不是「陪」,而是「伴」。
    陪著對方,或許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不是在對方身邊就叫做陪伴,能否合宜地伴著對方,不是絮絮叨叨,不是說教,不是一直想找話講卻又言不及義,而是讓對方感受到有你在就很溫暖、自在、安定。
    你的「人在,心也在」會是對方很大的支持,即便你話不多也提不出建議,但你的「存在」就是一種力量。
     
    陪伴的練習
     
    書中的案例大致上會透過幾個共通元素,來幫助大家理解我是怎麼「陪伴」一個人,這些元素包括「暖身」、「了解」、「情緒」、「回溯」、「學習」等。然而, 「陪伴」其實很難有固定的SOP或流程,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個別差異,適合A的未必適合B,所以常常需要在過程中,透過了解對方的人格特質或人生經驗進行微調,找到適合彼此的方式。我期盼透過我的分享,讓讀者都能有個大致的思考或實作方向。
     
     ● 暖身
    對我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一環。彼此的信任感沒有建立,很多合作都很難開展。我會給對方一些時間熟悉我這個人,也熟悉我的諮商風格;我會讓對方了解, 在他們尚未準備好之前,面對我的提問時都有說或不說的權利。對方在過程中的試探、負面情緒的展現、焦慮行為等反應能否被看見並承接,都是彼此能否建立信任關係的基石。
    而一般在面對家人、朋友時,建議不要輕易跳過暖身階段,畢竟信任關係的深淺,會決定對方願意說的內容長短和質量。平常可以試著多聊天,就算只是天馬行空地閒聊都好,不一定要帶著目的性(例如,刻意要問月考成績才聊天)。聊天過程中建議多些鼓勵,少責備、打斷或批判。我常遇到在親子教養過程中感到挫折的父母, 其中一個原因是還未做好「暖身」步驟就直搗問題行為核心。這樣的做法往往容易讓彼此挫敗,也直接、間接在過程中引發衝突。
     
     ● 了解
    即了解來談者的困擾議題。透過詢問疾病史、藥物史、家族史等,並在行為觀察中蒐集可用資訊,若有家人、同行朋友或伴侶等的觀察經驗更好,資料蒐集愈完整, 愈能幫助了解對方。
    一般人的應用則可以著重在關心對方的困擾,藉由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蒐集相關資訊後再和對方進行討論。這部分的重點在於多傾聽、詢問,不要貿然給建議。
     
     ● 情緒
    互動過程中與情緒有關的各種展現,都是這個階段的重點,包含感受情緒、為情緒命名、接納及梳理情緒等。互動中的「沉默」與「肢體語言」的觀察,都是很重要的樣貌,不說話或少互動,有時候也隱含著大量的情緒訊息在內,需要慢慢地抽絲剝繭,才能走入對方的內心。這點不管是在哪個場域,都可以透過練習,慢慢地提升情緒的感知能力。
     
     ● 回溯
    一個人深以為困擾的議題,可能與童年、過往衝突或人生經歷有關。未竟事務的糾纏或現正面臨的衝突,都有可能是讓人走不出困境泥淖的原因。透過有意義或記憶深刻的事件進行討論、回顧,嘗試找出是否有固定的行為模式正阻礙著自己前進。找出潛藏的困擾源頭,將有助於後續處理。
    一般人應用時,可以透過自己對對方的了解,提出可能相關聯的事件,作為討論或詢問的基礎。過於隱私的內容則視彼此關係深淺,再決定是否提出。如果覺得無法掌握狀況也理不出頭緒,可以建議對方尋求諮商,請專業人員協助。
     
     ● 學習
    在諮商情境中,找到問題或情緒根源後,心理師會選擇或運用不同的技巧來幫助個案。例如,調整認知模式、練習自我對話、學習肌肉放鬆技巧、書寫作業、找出合適的因應策略或模式以建立成功經驗等,這些都有助於改變或減輕困擾。
    對於自我的應用,則可藉由閱讀相關書籍、收看與身心健康議題有關的優質節目或網路頻道、聽演講等,都有助於學習技巧或找到適合的方式來幫助自己。
     
    遇到問題時,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願意認同或同理對方的主觀情緒,就有機會接住對方。但認同對方的主觀情緒, 不代表必須認同他的行為。例如,我同理孩子和同學吵架時會有的憤怒或失落心情, 但不代表我要認同他打人的行為,這兩件事是可以分開看的;然而如果我先處理他打人的行為,沒有同理到他與人衝突的原因和心情,就很容易被認為是在說教。
    當溝通路徑緊閉時,就沒有機會更進一步討論困擾行為發生的原因或後續。
     
    家庭幸福學的必修學分
     
    陪伴是一門學問,實行時,請給彼此一點時間,因為陪伴是經年累月的實踐,是發自內心的互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也不是有空才做、沒空就不做。
    書中的案例都是取其核心事件或概念進行編纂,並且模糊可辨識的資料,即使是經過個案本人同意,也會做些許改編。如果故事能不經意地碰觸到你的內心,就很讓人歡喜,更歡迎你透過案例的互動方式幫助自己思考。
    而每一篇文章後都附上「陪伴技巧指引」,希望讀者在看完案例故事後,透過濃縮的重點提醒,能更清楚知道當身邊有這樣的家人、朋友需要陪伴時,該運用哪些技巧或概念來幫忙安定彼此的心。
    我深切期盼,「陪伴」這件事能成為全民運動或家庭幸福學的必修學分,而不再只是紙上談兵,不再讓人感到抽象,而是真真實實、可以付諸行動的一樁美事。

    ‧推薦序

    苦難中的心靈嚮導
    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所策略長)
    我從事心理治療十多年,服務過上千位青少年個案,閱歷孩子身上的各種心理傷痛,從家庭變故、性侵害、霸凌、失親到司法案件等。許多曾經歷其中的案主,總是伴隨著糾結又複雜的情緒,盤根錯節地深入影響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人生好似處在一種滯留的空虛中,難以前進。
    面對諮商室中帶著各式苦難前來的當事人,作為諮商師,試著釐清當事人的情緒與困境,是如何在現在與過去交錯的時空中生成與脈動,一直是諮商歷程中核心的關鍵之一。而這個看見的過程,也正是大家口中所謂的「陪伴」。然而事實上,要能夠做到諮商中有意義的「陪伴」,卻又遠比我們一般所以為的傾聽、同理還要更加困難,因為諮商關係中的「陪伴」,是一種生命與生命之間在多重時空維度下的深沉對話與關照。經由生命此般的連結,我們才得以看見隱身在情緒背後的元素。在這種細膩中所得到的理解,對當事人來說就會是一劑珍貴的處方。
    本書,正是每一段帶著自身議題的生命,歷經諮商中陪伴而獲得理解的過程記錄。
    本書作者,李郁琳臨床心理師,是我多年的同業老友,臨床資歷豐富又多元。透過她樸實而深刻的筆觸,總是能夠從非常細膩又貼近的視角,為我們勾勒出自己難以覺察、卻又存在心中隱密角落的情緒樣貌。同時也是在郁琳溫柔的貼近與理解中,才有機會開展與當事人生命的對話,傷口才有癒合的開始。
    本書中每一段故事的主角,可能有著我們熟悉又不盡相同的痛,可能有著和我們相似而深沉的傷。藉由閱讀,我們在心理上參與郁琳心理師與當事人之間的對話與互動,對讀者來說,也好似親身經歷與作者面對面的對話、理解與接納,在文字的沉澱與琢磨之餘,同時也感覺某一個部分的自己似乎獲得了療癒。
    或許這樣的療癒,正是因為我們體驗到生命被仔細而專注陪伴的感受。而這些,來自於郁琳心理師的諮商手札,彌足珍貴。
    這是一本相當適合曾經或正在嘗試探詢自我、覺察自我以及追求自我成長的讀者,關於你如何在其中找到陪伴自己方法的一本書。這也是一本相當適合輔導工作、心理諮商專業夥伴閱讀的一本書,透過作者與案主在各種議題下細膩的思考與貼近,同時帶著我們一步一步進入自己的內心,在每一段對話與互動間得到呼應與共鳴,增進了自己在諮商中感受與理解的能力。
     
    讓陪伴不再不知所措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許多事,內心裡不時會有一個又一個結糾纏著,時而讓自己煩惱,時而讓自己困惑。
    在人群中,在家庭裡,你我不是一個人,但為何總是覺得孤單、寂寞,為何自己的世界沒有人可以理解?
    大人總認為,孩子有事就會開口說。身為成人,有事就得靠自己化解。身為長輩,應該就充滿著智慧,能看透一切。
    我們的思考、想法、認知往往被不合理的內容所困住、框住,讓自己的情緒平添了許多負面元素,甚至於行動脫序、失序。
    每一刻,都有許多的故事在發生著。每個人一生中,也充滿了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故事,等待有緣人聆聽。
    身為家人,身為朋友,身為老師,身為助人工作者,你我都可以是那位有緣人。我們的聆聽、陪伴、支持、同理、了解,讓當事人心裡感到慰藉。
    原來自己可以不孤單,因為身旁總是有你的陪伴。郁琳心理師的新作《練習不孤單》透過專業知性又溫暖的筆調,字裡行間一則又一則寫實的故事,不再讓我們的陪伴不知所措。
     
    只要心在,我們不孤獨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我曾經聽我的老師說過一位治療個案。
    這是一位小姐,來到治療室裡。老師開口問:「今天過來,有什麼困擾需要我幫忙嗎?」
    這位小姐一句話也不說。
    你能想像嗎?在五十分鐘的治療時間裡,跟一個人面對面,對方卻不發一語,請問治療師如何處理?
    我的老師說:「好的,如果你想告訴我的時候可以說。」隨後,就誠懇地看著她,持續了五十分鐘。
    這位小姐總共來了五次,一次五十分鐘。第五次,她終於開口了,說:「我下次不會再來了」
    老師問:「怎麼了嗎?」
    她說:「謝謝你,我覺得我好了。」
    老師問:「謝我?我做了什麼?」
    她說:「謝謝你,沒有人可以忍受我這樣。」
    每當我在臨床上遇到沉默的情境,我都會想起老師的這個故事,眼前這個人是否心裡有話,但還不夠相信我,不知道要不要告訴我?或者心裡千頭萬緒,有話卻不知從何說起?
    這些話語,都會因為對方的一個眼神、一個不耐煩的嘴角下垂,失去了被說出來的機會。
    身為心理師,我們期待自己說出來的話語是有療效的,但在我的經驗中,用我自己的人與心陪在對方身邊,就可以給予很大的力量。
    只要心在,我們都不是孤單的。
     
    孤單從來沒有放過誰
    李韋蓉(杏語心靈診所資深心理師)
    是不是很多個夜晚都被沉默給拿走了,自己也就這樣不見了?在忍耐中所過的日子,在無法順利脫逃的瞬間,躲在自己愈挖愈深的寂寞裡,彷彿就不用為身而為人感到悲傷。
    是不是有些決定在今天交給了別人,就沒有所謂的幸不幸福?或許是因為你不知道要等到明天,自己才有勇氣可以再被喜歡。你很難分辨這樣的孤單該感到慶幸還是痛苦,多麼希望自己是特別的這一種感覺,讓你無能為力離開每一段早該落幕的關係,於是你只好不斷地在眾人前嘲諷自己,深怕如果笑得不夠用力,眼淚就會不小心流了下來。
    孤單是無法用恨來表達的無奈,孤單是來回衝撞的承擔,孤單是成全他人的夢,孤單是活到最後連自己都不敢相信。孤單像是一口深不見底的井,在井底浮浮沉沉的你,是自己的質問者,只有自己能決定要爬不爬。
    有時候太渴望成為別人的天使,就會變成自己的惡魔。如果擔待不起,就讓這本書陪伴著你。在作者郁琳真摯純實的筆觸下,它將成為你最溫柔的後盾,引領著你一起靠近什麼人都了解、就是不了解的自己。
    希望你會發現,追求快樂從來就不用是唯一的選擇,因為你已經不再孤單。
     
    「陪」在身旁,「伴」其成長
    林蕙瑛(東吳大學心理系副教授、作家)
    郁琳心理師自學生時代就對臨床/諮商心理有高度興趣,她認真修課,熱誠學習,平時也會寫些小文章抒發心情與感想。《練習不孤單》是她累積多年治療經驗的小品文,每一篇都蘊藏著無比功力,包括專業知識之傳達、諮商技術之發揮、個案問題之犀利分析、要點強調與輔導方向。
    案主中心治療法主要代言人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強調,助人專業者的特質包括一致性的真誠、無條件地正向關懷,以及準確的同理心。郁琳心理師的個人特質與治療師的特質,均呈現在本書的字裡行間。孔子曰「有教無類」,她接的個案也是不同年齡層,從兩歲到七十多歲的男女都有,均一視同仁。她的信念是,在彼此尊重與信任的前提下,案主均能以積極及建設性的態度發生改變。她用心觀察,同理案主的情緒,表達出真實、關懷及不帶批判色彩的了解,以致案主能在溫暖投契的關係中解除抗拒,主動改變。
    郁琳心理師的文筆簡潔,平易近人,卻是字字珠璣。她將平日諮商的感想與心得,透過溫暖的語句揮灑於紙上。讀者可以感受到(也是假想經驗)一位秉持一致性、接納、富同理心的心理師,如何幫助案主在治療上產生改變。她之所以成功,就在於她「陪」在身旁,親近案主,並強調當時的經驗,參與共同的探險,「伴」其成長。
    本書蘊藏著兒童心理學、婚姻諮商及家庭治療的影子,臨床/諮商心理師可以參考並學習其經驗;家庭成員也可經由閱讀產生洞察,嘗試新行為,與父母或子女甚至自己好好相處。這是一本好書,讓我們一起閱讀。
     
    找到幫助的力量
    張聖時(立凱電能科技Aleees創辦人、董事長)
    我曾是一名憂鬱症患者,我的家人也曾是憂鬱症和焦慮症的患者,儘管在我身處的時代,這些疾病似乎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不過我現在覺得,管他的,何必活在別人的眼光裡呢?
    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的焦慮,大家忙著舒緩自己的焦慮都來不及了,僅僅匆匆走過看我們一眼,我們又何必那麼賣力演出二十四小時呢?更何況,每個人對於事情的看法隨時在改變,如果要活給每個人看,恐怕會有如地獄般生活。
    我以曾經是憂鬱症患者與照顧者的身分說,如果您自己也是患者或照顧者,可以從布丁老師分享的三十六個臨床案例裡,透過細膩的文字,看到有關陪伴自己與他人的艱辛歷程,當然,這一切都是由太多看不到的淚水與歡笑交織而成的故事。
    「觀看」這件事到了最後,最有趣的可能結果是「看到了自己」,如果夠幸運,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在過程中如何「面對它」。
    在面對它的過程,在百轉千迴的路上,或許我們還有機會看到自己如何「接受它」的歷程,以及每天的認知在這歷程中發生的變化,而這個過程,未來也可能成為你幫助身邊朋友的依循。
    此外,本書的三十六個故事還會告訴你如何「處理它」的各種方法。藉由他們的經驗,嘗試為自己也找到一個可能的逃生門。
    如果你和我一樣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那就「放下它」吧,但放下不等於放棄,只是暫時休息,等待其他機緣成熟,就還有機會回來處理它。
    所以,希望您和我一樣透過這些故事,找到幫助自己、幫助別人的力量。
     
    得此友伴,夫復何求
    螺螄拜恩(作家)
    一般人對臨床心理師大多有種「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之刻板印象,在他們高深莫測的冷靜笑容下,正用專業知識評估、打量著你,搞不好背地裡還顆顆顆奸笑:「你這隻潑猴──休想逃過老衲的五指山!」(胡說)
    而布丁老師是位散發著「人味」的心理師(並沒有暗指其他人是妖的意思),具有豐沛同理心與真摯情感,諮商者在她眼裡不僅僅是「個案」,是真真實實生活在苦難中的人類。她願意了解、傾聽、陪伴他們,溫柔且堅定地共同度過每道驚滔駭浪,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人格特質。
    此種人格特質於本書表露無遺,篇篇文章翩翩起舞,如詩歌、散文般優雅和煦地敘事說理。文字深深觸動讀者心弦的同時,亦條理分明、井然有序地帶入專業知識。從而得悉面對人生諸多困境時,應如何梳理心情、調適自我,撥開惶然無措的迷霧。
    無論你現在是什麼身分──父母、子女、夫妻或單身狗嗚嗚嗚(突然不小心哭出聲音),都能在書中找到「承接情緒」之安心歸處,獲得重新站起來面對生活的力量與勇氣!

    從盲與茫中解套,好好陪伴
    覺舜法師(佛光山新竹法寶寺監寺)
    很高興看到《練習不孤單》這本書,它用質樸的語言,記錄陪伴三十六個受苦者離苦的過程和方法,以及展現對心靈與生命的反思,是一本有溫度、有表情的書。
    星雲大師曾提到:「苦只是一種過程、一種學習、一種挑戰、一種生命向上提升的因緣。認識了苦的真義,我們可以轉苦為樂,可以轉迷為悟。」郁琳就像是人間菩薩,以她的專業引導受苦者與關係人,認識苦的特性、本質,接受苦的現象,轉化面對的心境,從而能夠度過與超越。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陪伴與傾聽。
    在忙碌的社會,對許多人來說,獲得與付出「陪伴」是一種奢望,因為太忙!不說陪伴親友,甚至沒有時間陪伴自己。事實真是這樣嗎?或許真正的原因是盲與茫──不願意看清與不知道如何做。而本書提供了一些解套的索引。
     願每一位讀者都能引發自我覺察與自主學習的本能,開啟自助與隨喜助人的信心之門。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