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K1S-A900EY7OL

內觀法要(三版)

驚喜優惠
$284
$36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每帳號限乙次,限量5000名)

  • 登記送

    【OK】單筆滿$1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OK購物金50元(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一顆檸檬青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9574473700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4/21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本書是包含《內觀禪修手冊》、《觀呼吸與觀世界》及《定慧禪修法》三部份。
    內觀禪修手冊
    一‧坐時的內觀(坐禪)
    ‧如果是集體禪坐時,不要坐得太靠近,一排排整齊地坐著,不要使我們的身體互相接觸。
    ‧當你坐著的時候,背部和頸項必須伸直,而且在整個時段要維持這種姿勢。
    在認真或密集的禪修訓練時,一般最好在每個開始時段先以「慈悲觀」作準備。
    適當修習後,有助於清理禪修的蓋障並且使心進入正面而有助於較深的專注和許多長期的正面效果。 
    我們先對自己生起慈悲的心理,想著:
    願我免於敵意,願我免於心苦,
    願我免於身苦,願我處於快樂。
    ‧當自己的心中充滿明顯的慈心後,接著就生起對他人的慈悲心。
    對初學者而言,為了培養正確的慈心並免於失效,應避免選下列四種人作開始的對象:
    一、非常親蜜的人, 二、死人, 三、異性, 四、自己不喜歡的人或敵人。
    最好選一位你所認得的、同性別、受你敬愛的活人。想及那人的善良及對你的好處,
    如此較易生起慈心。你以慈心和誠意想著:
    願他免於敵意,願他免於心苦,
    願他免於身苦,願他處於快樂。 
    ‧當你的慈心和專注發展有力後,你才進一步用同樣的方式放射慈心給:
    一、非常親蜜的朋友, 二、普通的人, 三、你不喜歡的人, 四、敵人。
    而後,下一步驟是發射慈心給所有的眾生。
    ‧慈心的培養還有更進一步的方式,在現在的準備階段,這就夠了。有時可以加上或選用呼吸觀。輕輕閉上眼睛,觀察自己的呼吸。氣息慢慢而自然地吸進來,再慢慢而自然地呼出去,以正念小心地觀察你呼吸的進來和出去。無論你的氣息是長或是短,你都能清清楚楚地覺知。 
    ‧像這樣練習一陣子呼吸,使心靜下來。當你念頭止息,就應該開始進行培養「正知」:上下慢慢而間歇地移動你的一隻手(左手或右手皆可),另一隻手則放在大腿或膝蓋上。先將你所要移動的手掌放在膝蓋上,上臂保持靜止不動,以完全的覺知舉起前臂使手掌離開膝蓋並轉成握手狀,停留一下子。
    當你做此動作時,集中覺知力在這隻手的掌心和手指。也可以略為移動手指,以便於覺知手上此處的感受。整個時段,要集中覺知力在這感受上。而後將手上提一些並同時移動手指,接著短暫地停住。重複這過程,一步一步地提到最靠近你肩膀的地方。然後便開始慢慢地放下,間歇地停頓(同時手指也不停地開合),一直到你的手掌移回到接近你的膝蓋,然後再間歇地向上提。一次次重複上述的動作。
    ‧最主要的是當你移動或停住手和手指時,把你的注意力持續放在你的手掌或手指上。
    ‧練習時間的長短要多久?
    只要時間允許,就算你的手感覺到疲勞了,還是要堅持下去,繼續練習直到胸口感到強而明顯的刺痛,才停止移動你的手。如果胸口這種刺痛的感覺並未生起,這時你還不要停止移動你的手。
    甚至刺痛的感覺雖然生起,但不明顯或不夠強,此時還不可停止。直到這種胸口刺痛的感覺非常強而顯著時,你才可停止移動你的手,接著把手放在大腿上或膝蓋上。
    ‧當你開始練習時,把注意力放在你的手掌或手指尖。開始的一陣子,你可能發覺到沒有什麼感覺,但是你若繼續做下去,你便會感覺到某些感受。例如,感覺到手掌或手指開始發熱,或者,可能感覺到手指、手掌或手臂有一種顫動,就如觸電般的顫動。任何一種感覺都可能隨時生起、滅去。
    當你覺知到某種感覺時,你就要把你的注意力持續集中在這種感覺上。你的注意力越集中,那麼感覺就會越強烈。
    ‧這種感覺將逐漸沿著手臂到達胸口。當它到達胸口時,你會覺察到不同種的感受生起。譬如:胸口覺得緊悶,或者,有點疼痛、眩暈。感覺到胸口刺痛的感受,非常迅速地在胸的中心刺進刺出,專注在這種感覺。
    就算你覺得可能有所傷害,你也應該設法去體察,不要中斷。你若能越注意這種感覺,那麼這感覺就會越加強烈。
    ‧這種胸口刺痛的感受會從胸口漸漸地移到背部,再由背部上移,你會感覺到好像一陣風,吹上後腦,直到你的頭頂,然後到達前額的眉頭間,從這裡散發出去。當你觀察到這種感受時,你可能也會感到頭部疼痛,但是你不要停止你的注意力。
    ‧有一些禪修的人曾經採用其他的修持方法,也經驗相同的感受,包含覺知這種胸口中心的刺痛,卻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他們放棄了繼續練習(這是非常可惜的)。
    ‧這些有經驗過這種胸口刺痛的修習者,他們確是非常幸運能有這種經驗。我建議他們別害怕,應該繼續把注意力集中在這種感覺上。
    ‧其實,以其他方法獲得這種胸口刺痛的感覺和我們應用這種移動手掌的方法所獲得的胸口刺痛感是沒有兩樣的。你練習任何一種方法,都帶到相同的一點。它決定於你的正見。而這種移動手掌的方法卻是獲得「正知」的一條捷徑。
    ‧以坐著的姿勢,有系統而徹底地練習這個方法,對於當下此刻你所擁有的感覺,只要知道並且覺知它們就對了。你要把一切都放下,對世間的一切都沒有任何執著。不要讓你的心去追想過去或幻想未來,因為過去已經是過去了,未來的卻還未實現。
    因此,當下此刻一個修習者必須很專心地覺察到他內心所體驗的每一個現象,一直到內觀智慧的洞察。


    ★目錄:

    內觀禪修手冊
    一・坐時的內觀(坐禪)
    二・站立時的內觀(立禪)
    三・步行時的內觀(行禪)
    四・躺臥時的內觀(臥禪)
    五・其他動作
    六・引經說明
    七・以正知修習內觀的益處
    迴向
    阿薑達磨多羅的開示
    一・通論
    二・身念住
    三・受念住
    四・心念住
    五・法念住
    六・練習的要點
    圖片說明
    第一圖
    第二圖
    第三圖
    第四圖
    第五圖
    第六圖
    第七圖
    第八圖
    第九圖
    第十圖
    第十一圖
    第十二圖
    第十三圖
    第十四圖
    第十五圖
    第十六圖
    第十七圖
    觀呼吸與觀四界
    一、如何培養入出息念
    壹、入出息念的培養!
    貳、平衡五根
    參、平衡七覺支
    肆、達到禪那
    二、如何培養四界觀
    壹、四界觀簡略法
    貳、如何分析極微
    參、如何分析淨色
    肆、眼門五十四色法
    伍、如何辨識心生色法
    陸、如何辨識時節生色法
    柒、如何辨識食生色法
    捌、四界觀詳盡法
    一、四十二身分
    二、九種業生極微
    三、八種心生極微
    四、四種時節生極微
    五、兩種食生極微
    六、三種聲音
    七、辨識色法四個相
    八、辨識為「色法」的時刻
    九、受到變化幹擾之相
    十、摘要
    三、辨識色法的理論
    壹、練習內觀必須了知的法
    貳、二十八種色法
    一、前十八種色法
    二、後十種色法
    參、色法的性質
    肆、色法的三種密集
    一、相續密集
    二、組合密集
    三、功用密集
    伍、心清淨
    陸、心清淨的剎那定
    柒、內觀與剎那定
    捌、所有三相
    玖、墮入有分識
    拾、要留意的事
    定慧禪修法
    一、入出息念經導論
    二、一個公開的邀請
    三、閻浮樹、菩提樹以及涅樂路
    四、勇於探究
    五、定慧禪修序言
    入出息念經
    一、序分
    二、入出息念
    三、圓滿四念住
    四、圓滿七覺支
    五、圓滿明與解脫
    六、受持分
    入出息念經的解釋
    一、序分
    二、入出息念
    三、圓滿四念住
    四、圓滿七覺支
    五、圓滿明與解脫
    六、受持分


    <作者簡介>

    阿薑達磨多羅
    有多種訓練正知的方法。佛陀最常強調的一種最好的方法,是和三十五年前泰國阿薑達磨多羅比丘所發現的相同。他自己連續修持了三年,最後體證到了痛苦的止息。而他仍再繼續六年的閉關修持,對這種方法深具信心,確知它是能使人們脫離輪迴的方法,並必須加以發揚光大,然後他就開始到泰國各省去,把他所獲得的內觀經驗,傳授給人們。最後,他來到了一個非常安靜而蔭涼的材那佛寺,這是納空.錫壇瑪勒省的一個火葬場,他開始在這裡長住。他發現有許多出家人在這裡學習禪修。由於阿薑達磨多羅比丘的禪修方法與其他的有所不同,有許多出家人及在家眾來向他請教。他就教導他們這種禪修的方法,並且都學習得很成功。因此,材那佛寺從那時候開始,直到現在,便成為一個著名的禪修中心。來自泰國各地的人,都在這裡得到他的教導,而獲得利益。他們回到各自的寺廟也開始教導這種修持法。不久,許多外國人,如:亞洲人、歐洲人和美國人也蜂湧到材那佛寺來向他求教。雖然那兒只有少數比丘能說英語,但他卻能以手勢,指導他們修習這方法。這些外國人體驗了內觀後,都回到本國去傳播這方法。
    泰國是個佛教國家。這裡有很多的禪修老師,可是很多是以理論來教導,很少能夠從自己禪修的經驗中來教導。阿薑達磨多羅比丘曾被批評所教導的內觀法是一種「森林教導」(ForestTeaching),但他們卻忘了佛陀也是在森林中證悟的。有一時期一些老師甚至攻擊他的教導,可是攻擊得愈強,阿薑達磨多羅比丘的教導卻愈興盛。如今他的這種內觀修持法已經被證實為當時佛陀最主要的教導之一,這個法門出自《大念住經》。
    他的方法,現在已成為泰國最出名的法門之一。它不但傳遍了泰國各省,甚至傳到海外。
    帕奧禪師
    1934 帕奧禪師出生於緬甸中南部興達塔鎮的雷鐘村莊。
    1943 他於同村的薩林寺出家受沙彌戒。
    1954 在興達塔鎮內的耶吉寺受比丘戒。
    1956 參加僧伽會考,取得正法軌範師的資格。
    1964 他跟隨數位當代長老學習四界分別觀、入出息念等業處,隨後渡過十餘年的潛修時光。在這期間,他依據巴厘聖典及其相關註疏,深入研究內觀理論以配合實踐,兼習頭陀行。
    1981 他接任帕奧叢林禪院住持,開始對內部住眾教導禪修,因其教法殊勝,學眾不乏來自世界各國之僧伽及愛好禪修之人士。禪師所授的禪法是依據《清淨道論》中三學、七清淨及十六觀智之修行次第,從「入出息念」或「四界分別觀」入門。他更於教學之餘,以八年時間完成钜著《趣向涅槃之道》。
    1996受到緬甸政府肯定,贈「大業處軌範師」的封號。
    毗瑪拉蘭希尊者
    他是一位具有40年以上禪修經驗的著名禪師。他原先是一位美籍居士,於1974~1977年間,曾在加利福尼亞州聖荷西的禪修中心學習並致力於內觀的生涯。1986年,他40歲時放棄所有的財產前往泰國北部出家。尊者曾經追隨許多亞洲(包括泰、緬、斯)著名的禪師習禪,尤以緬甸內觀禪師最多,例如:尊者UPandita(班迪達),尤其是大名鼎鼎的馬雜湊禪師。他更進一步地親近能記誦三藏的明貢禪師和SayadawUThatilla。也曾長時間追隨已故最尊貴的達摩難陀禪師、尊者Punnaji、AjahnYanitra、佛使比丘、阿姜查和AjahnSantititho。尊者在班迪達和加那卡(UJanaka)兩位禪師的領導下,曾經密集而專精地修習內觀長達20年,終於在1990年左右,他被告知已經成就內觀了,現在他應該去教導內觀禪修了。
    林崇安
    台灣台中縣人,1947年出生。
    美國萊斯大學理學博士(1969~1974)主修太空科學。
    國立中央大學專任教授(1974~2000)授太空電漿物理、科學哲學等課。
    1990年起於法光、圓光佛研所等授佛學課程。
    為法光、圓光、內觀教育基金會董事。
    佛學專長為因明、佛教宗派思想、止觀禪修。

    著作翻譯無數,大千出版主要為《阿含經的中道與菩提道》、《佛法之源》、《內觀動中禪》、《止觀法門的實踐》、《西藏中觀學―入中論的甚深見》、《西藏中觀學―入中論的廣大行》等書。

    更多禪修資訊,可洽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


    ★內文試閱:

    ‧前言

    達磨多羅的內觀禪修手冊中,教導如何透過肢體的動作來體驗「心基」處感受的生滅,進而超越感受而得到解脫。帕奧禪師所傳的寂止與內觀禪修法:在寂止禪修方面,他教導如何培養入出息念(觀呼吸)來達成近行定與安止定;在內觀禪修方面,他教導如何培養四界分別觀(觀四界)來辨識極微裡色法的究竟實相。他對禪相、極微、色法的分析極為透徹,值得禪修者參考。
    《定慧禪修法》是毗瑪拉蘭希法師透過個人禪修的經驗,來解釋《入出息念經》。他強調下列個人的觀點:1.佛法的禪修應以佛陀所講的經為主要的依據。2.寂止與內觀二者為一體,不可以分割為二。止觀一起時,便是定慧禪修。3.禪修時不可以全神貫注於一點,而應鬆弛頭部的緊張並且敞開心胸,接受當下的實相。以輕鬆的心態來觀察呼吸,將可自然地進入禪那(禪修階段)。

    ‧摘文

    阿薑達磨多羅的開示

    一・通論

    1・每個人應以導向體證的修習來護持教義,因為體證和解脫是佛法的精髓。這是佛陀所真正教導的。每個人都可體證,因為真理是每個人所固有的。真誠修習的人就是護持佛法的人,這是最高的功德。
    2・從知苦到滅苦,最簡單而直接的教導方法就是正念禪修。正念是所有正確修習的基石。
    3・要發展這種修習,唯一必要的事是信心和認真。即使是小孩、酒鬼、瘋子、老人、文盲都可以發展正念。
    4・當一個人在老師的指導下禪修,發展完美的正念和正定時,自己就完全在
    體驗正道。
    5・當識生起而沒有正念時,根塵接觸會導致好惡。渴求持續的歡樂,進而執取、造業和再生。內觀禪修是這無止盡的貪愛的解藥。
    6・每個人都有某種程度的正念。生活中一般的事情,像開車、烘烤麵包等等都需要某種程度的正念或注意於當下。不過所有這種普通的正念,我們可以稱為世俗的。為求涅槃,正念必須成為超世俗的。透過這種精確的正念,注意身、受、心、法,我們可以了知我們內在的整個宇宙。要實現它,我們所要做的是,在身體的所有姿勢中,不管動或靜,建立持續的正念。
    7・任何時候,一有正念就自動件隨著八聖道中的正定和正見。這實際的意思是,當我們正念於身體、感受、心和法,清晰經驗這四處接觸的感受時,已在培養八聖道。
    8・我們必須有充份的決心,一直當下在身觀身、在受觀受、在心觀心、在法觀法。我們必須修習所有四念住。貪愛生於所有六根門,因此以覺察感受來捨棄貪愛,是整個修習的關鍵。它可終止執取並通往解脫。
    9・禪修中可發展出三種定。其中兩種係通往禪那而發展的,這兩種是近分定及安止定。這二種的每一種都是把心固定在單一的禪修對象上。這種禪修包括觀想固定的外形或顏色。當發展出近分定及安止定時,喜悅和寧靜即會生起,禪修者全神貫注於對象,沒有蓋障可以打擾他。這種暫時的壓伏煩惱,免於貪、瞋、癡的狀態,只有在禪修者將心保持在禪定的對象時才存在,一旦心一離開專注的對象,喜樂就消失,而心再度被煩惱所包圍。固定的專注另有一種危險,因為它不會增長智慧,它會對喜樂執著,甚或濫用定力,因此實際上增加了煩惱。第三種定就是人聖道中的正定。這種定係依剎那相續的內觀來發展的。只有跟隨正念之道的刹那定,才能摧毀煩惱。這種定並非將心固定於一個不動的對象,而是正念於變化的身受、心受、心和心的對象(法)。當刹那定適當地在內身、內心建立時,再生的輪迴即被破壞了。
    10・色身是發展剎那定和產生智慧的基石,因此,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所生起的感覺或感受,我們必須覺知。持續不懈是禪修成功的秘訣。禪修者必須日以繼夜時時努力勤修正念,如此很快發展出正定和智慧。佛陀說過,假如禪修者七日七夜,時時正念即可達到完全的覺悟。所以,內觀的精髓是時時刻刻正念於六根接觸所產生的感受。
    11・我?調禪修開始以身念住為焦點。我們必須培養正念於六根,由此體驗身體上微細的感受。
    12・當修身念住時,已包括受、心、法:修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也是同樣。這四種都可在其中的一種找到,因為它們不能隔開生起。當在四念住上看到五蘊的生起滅去時,所謂「諸蘊皆無常」就會對禪修者變得很清楚。

    二・身念住

    如是,
    或於內身,觀身而住;
    於外身,觀身而住;
    又於內外身,觀身而住。
    或於身,觀生法而住;
    於身,觀滅法而住;
    又於身,觀生滅法而住。
    於是覺知:「唯有身」,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無所依而住,不再執著世間任何事物。
    諸比丘!比丘如是於身觀身而住。

    1・我們如何在身觀身呢?內身是什麽?外身又是什麽?外在身體是由堅性(地)、濕性(水)、煖性(火)和動性(風)四大所組成。外身出生、成長、衰滅,頭髮變白,牙齒脫落,一切都不順我們的意。
    2・在內身,佛陀祇看到五蘊持續變動。然而,處於貪愛和執取的平常狀態,我們是看不到內身的。貪愛和執取産生一個「常住」的錯覺,所以不能體認各蘊的生起和滅去。因此,修習正念是必需的。
    3・要看内身,禪修者必須以心觀察外在世俗的身體。任何一個部位一有感受,如伸展和彎腰,都要正念分明。經由持續如實覺察感受,才能了知在所有身體姿勢和動作中無常的真正特性。他會看到身體在片刻間如何生生滅滅。祇要一體驗這點,他就看到了?正的內身,看到了五蘊。這樣的體驗是正精進。

    三・受念住
    如是,
    或於內受,觀受而住;
    於外受,觀受而住;
    又於內外受,觀受而住。
    或於受,觀生法而住;
    於受,觀減法而住;
    又於受,觀生滅法而住。
    於是覺知:「唯有受」,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無所依而住,不再執著世間任何事物。
    諸比丘!比丘如是於受觀受而住。

    1・有五種感受:身體愉快的感受(樂),身體不愉快的感受(苦),心理愉快的感受(喜),心理不愉快的感受(憂),中性的感受(捨)。一般的層次是外在的感受。係指一般的貪著是來自認同「感受」,相信它們就是「我」、「我的」、「我自己」。即使對中性的感受,仍有無知和認同。任何伴隨有執著、排斥、認同的感受,或伴有貪、瞋、癡的感受,就是外在的感受。外在的感受會產生執取和導引我們入生死輪迴中。
    2・禪修者必須看透外在感受,進入内在的感受或五蘊。假如禪修者看到內在的感受,他就能終止執取。
    3・雖然佛陀教導在所有根門處修禪觀,但是透過身的感受觀察是最容易的。這在任何姿勢都可以做。例如,禪修者坐著時,應專注於身體接觸地面的部分,並經驗接觸的感受。隨著禪修的進展,他會看到五種感受如何在依附色蘊的接觸處生起。4・當自己觀察到色蘊為感受的基礎,同時也觀察到色蘊和身體都是無常時,將會看到感受也是無常的。延伸這種內觀,禪修者會體認到所有的蘊,包括想、行、識,也都是無常的。它們是無常、苦、沒有永恆的自我。祇要消除執著,人就可以從自己身體內體證四聖諦。

    四・心念住

    如是,
    或於內心,觀心而住;
    於外心,觀心而住;
    又於內外心,觀心而住。
    或於心,觀生法而住;
    於心,觀滅法而住;
    又於心,觀生滅法而住。
    於是覺知:「唯有心」,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無所依而住,不再執著世間任何事物。
    諸比丘!比丘如是於心觀心而住。

    1・我們必須瞭解如何在禪修時,正念於心──外在的心和内在的心。外在的心指膚淺的心,用以處理外在的對象,這個心就是思考房子、妻子、子女、過去、未來等等。外在的心伴隨著貪愛、執取、歧視等等。
    2・要瞭解内在的心,最好的方法是觀察由於心的接觸所產生的感受,六根中任何一根接觸對象時,人就會經驗到由於心的接觸所產生的感受。我們藉此方式在心觀心。這是所稱內在的心。利用觀察心的接觸所產生的感受,人會直接了知五蘊,也就是色、受、行、想、識五蘊,並看到它們總是生起又滅去。
    3・當禪修者對内心的觀察達到細腻時,心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影像,例如月亮、太陽、星星或想像的形體。在這個階段,心有時不自主地體驗到喜悅,或經驗愉快的感受,甚或覺得沒有煩惱而相信自己已開悟。人可能執著這種禪修狀態。禪修者這時必須運用智慧,透視這些體驗,看到無常、苦、無我三種特性。要如此,永遠要回到感受處,観察那由於心的接觸所產生的感受。不可對心所產生的觸受失去正念。
    4・禪修者在注意由心的接觸所生起的感受時,應進一步観察感受如何生起,心識如何認知事物。禪修者會看到由心起的識,去認知事物,比眼、耳、鼻、舌、身等識更為清晰。禪修者應更進一步觀察,不同根門如何發揮功能。
    5・有時禪修者的正念和專注十分?烈而脫離四念住時,心被提升了並體驗到好像内外都沒有自我的空無感覺。當發生這種現象時,人可能覺得他已脫離煩惱。其實在這種空無的狀態中執取仍然潛伏著。無論何時發生這現象時,禪修者應注意他已偏離涅槃正道,而走向禪那。涅槃的空是以涅槃為目標的禪修結果。要體證它就是要培養持續的正念。當內觀更有進展時,他可認知到刹那間念頭的變異。那時實體感或自我感就粉碎,而無我感呈現了。

    五・法念住

    如是,
    或於內法,觀法而住;
    於外法,觀法而住;
    又於內外法,觀法而住。
    或於法,觀生法而住;
    於法,觀滅法而住;
    又於法,觀生滅法而住。
    於是覺知:「唯有法」,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無所依而住,不再執著世間任何事物。諸比丘!比丘如是於法觀法而住。

    1・人必須在法念住上精進,來看真正内在的法。內在和外在的法是相互關連的。禪修者不應執著於外在的法,這些是教導的文字或形式。將外在的法比喻為指引到達內在法的地圖,這是對的。佛陀曾說明外在的法之性質,他拾起一把樹葉在手上,佛陀說:「我所教的法,就好比樹林中的葉子。不過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實際應用法,像手上一把葉子一樣多的法,就已經足夠。這一把係指四念住。假如人不聰明,他可能堅執外在的法的文字與觀念。由於執著,人被外在的法綁住,只知引述佛陀的話或只是想想他的教誨而已。
    2・禪修者必須突破外在的法,進入内在的法。禪修者必須持續正念於由心的接觸所生起的感受,以進入內在的法做為他的主要目標。以這樣方式修習,禪修者會看到所有真實的法,即內在的諸蘊。有關這修習技巧,佛陀說:「見我即見法,見法即見我。」

    六・練習的要點
    1・四念住的内觀修習,應從身念住開始。最好的下手處是覺知手心的感受,將手和前臂往上舉起,每次三至六英吋,移近肩端後再往下移。覺知每次移動時,手中生起和滅去的微細感受。正念和專注在這兒的感受,將導致感覺到全身感受的生起和滅去。這將導致體驗「心基」(心所依處),也就是說,當禪修者手中的感受生起和滅去的同時,也會感覺到心窩周圍感受的生起與滅去。多修習後,事注力和正念力以注意到心基處微細感受的同時,也能注意到身上其他任何的感受。
    2・這可進一步在所有姿勢來培養。站姿時,他應觀照雙腳觸地生起的感受。假如修習走路的禪修,他應該努力注意移動時腳心刹那的感受變化。當臥姿的禪修時,正念應轉至身體接觸床墊的感受。
    3・在這些姿勢中,正念的發展,將從一個粗而持續的感受到清楚覺知所有感受每刻的生起和滅去。有了較強的正念,禪修者也更清楚注意到心窩處感受的同時生起和滅去。
    4・應儘可能在所有姿勢中持續修習。所有的根門也會成為禪修的一部分。首先,聲音聽起來跟平常一樣,然後覺得感受好像在耳鼓。最後,由於強的專注和正念,它被注意到就像身體的感受在心基處生起和滅去。
    5・最後,覺得所嚐的、所聞的、所看得也都是生滅變化的感受。首先是在感官上,而後是在心基處。
    6・對最細微的第六意根,也會愈來愈清楚其生?。那時禪修者會體驗「意觸」所生起的感受。當一念頭生起時,在心基處會覺知到一個感受。這是意觸所生起的感受。禪修者現在有足夠的心力去抓住念頭生起到終止的心念的移動。當意念從心向上移動到頸後,和經過頭部時,也能夠感覺到感受的路徑。
    7・在此时,禪修者可能看見各種景象和白色或彩色的亮光。這些是迷人的,會讓我們在體驗?理的道上迷失。所以,禪修者不應對這些現象留意,反而應在心窩中心,直接專心於感受本身。在每一刹那的專注,你體驗整個生起和滅去的過程。念頭會生起,不過滅去很快。記憶、計畫也會滅去。當下正念的力量清晰穿過感受時,所有這些很快滅去。
    8・修習的要點是,禪修者在所有姿勢中,保持感受的持續覺知。這樣,他可以直接體驗在身觀身、在受觀受、在心觀心、在法觀法。感受、接觸和透過心基發展刹那的覺知,是關鍵之所在。
    9・最後,禪修者會覺知五蘊刹那的生起、滅去。這種直接驗證五蘊不斷的改變是佛陀所說的真理。當內心完全淨化、專注和平衡時,禪修者將覺知全世界,即所有六根,只不過是心基處的感受。整個世界,只是每刻生滅的感受或振動,對他不再有任何束縛。他會看清三法印的真理。最後,禪修者會體驗超越了生死的安詳,這就是涅槃。這是佛陀的正道。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