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詳情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分數綁架?學習地獄?來自教育現場的苦口諍言──
別把孩子的成績單,
當成自己的成績單。
●聯合推薦:國中教師、高中教師、大學教授、諮商心理師、親子教養作家、親職教育講師。
/
教育部統計,學生自殺通報五年飆升八倍,
補習班前線,一班有近三成孩子看身心科。
手機成癮、學生過勞、動力喪失、神童焦慮、比較成癮、成績競逐、優秀標籤、
否定標籤、自我貶低、挑剔教養、偏心悲劇、溝通斷裂、選組迷思、羞辱創傷……
比起擔憂成績問題,更重要的是探究在成績背後,
究竟是「什麼」讓孩子出了問題。
/
●母親持刀威脅兒子「不考醫科,我就跟你同歸於盡」;少年意圖舉刀自刎,最後一名的他,父親在成績單大大寫下「丟臉」兩個字。
●學霸考全校第二,母親埋怨補習班沒教好,害孩子沒拿第一;女孩考三十八分,進步了十分,爸媽罵她是賠錢貨、只配睡垃圾桶。
●父親極力栽培、跳級補習的小神童,有天失控地對爸爸大吼:「我要殺了你!」
●在校受挫、補習壓迫,回家繼續承受「你很爛」的責罵,自信全失的孩子只能遁入手機,逃離分數、比較、榜單的層層夾殺……
一週跑三家補習的小學生問:「我得這樣考試考多久?」
沒考到爸媽要的成績,學生崩潰:「我活著有什麼意義?!」
逼孩子一直「贏」,但贏的標準是什麼?終線在哪裡?
想要贏的人,到底是誰?
身處補教最前線,近二十年來,種種教育怪象在張祐嘉眼前輪番搬演,不計其數的孩子從教育高塔墜落,來不及被接住……
教育本應是昇華可塑性、構築夢想的殿堂,卻在社會及家庭的扭曲壓力下,變形成殘酷的修羅場,一個孩子的成長竟成了以成績決定人格,無休止的痛苦學習。大人膜拜高分,卻漠視問題的「根源」,還會有多少孩子成為榜單祭品?
沒有分數值得拿親子關係換,一生的學習更不該被考試綁架。請多給孩子等待的時間,凝神注視孩子真實的模樣,陪伴著他們,穩妥地走往自己的方向──
在一切來得及以前。
★本書特色:
●資深高中英文補教名師,深入論述二十年近身觀察、親身接觸的教育怪象與實際案例。
●.永無止境的神童焦慮:「我們幾個資優生家長的小孩都是這樣栽培的,不提早布局的話,長大會輸給別人。」
.被分數吞噬的孩子:學生懵懂地被推去攀爬教育的高塔,想要當爸媽心中優秀的孩子。爬著爬著,還沒搞清楚人生是怎麼一回事,便硬生生地摔下,而身邊他信賴的大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接住他。
.手機成癮:折磨人的考試、墜入低分地獄,加上失去了家裡的情感支持,孩子只能躲進手機世界,麻痺自己。手機給了他久違的歸屬感。
●孩子的成績出問題,若沒找出背後的「病因」,光是死命地輔導、責罵、刷題,根本沒效。
●建立在痛苦上的學習,不是真的學習。沒有以興趣支撐的學習,不可能持久。
★名人推薦:
●專序推薦: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
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聯合推薦:
王文仁(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文科教授跨域國文學習筆記」粉絲頁)
尚瑞君(暢銷作家/講師)
洛洛老師(國中教師/作家)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張祐嘉(楊陽老師)(摘自本書後記):
很無奈的是,我寫進書裡的警世故事,有許多仍是現在進行式。每天在教室看到類似的事情發生,我常想:在這座競逐成績的修羅場上,老師、學生與家長三方,究竟有誰是贏家?
期許這本書能幫助家長們避開親子教養的地雷,在教養的路上順利、平安。也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在暗夜書桌前逐漸枯萎的同學,得到些許的療癒。
同學們若有緣讀到此,如果需要幫忙,請一定記得要找可以信賴的友善大人求救,千萬不要自己一個人把問題越想越糟。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摘自本書推薦序):
這本書的好多地方,都處處重擊我的心!這些案例故事如同當頭棒喝,因為,我們都可能被焦慮所驅使,不小心就成為這樣的父母。其實,父母也很可能帶著自己的「學習創傷」一路走到現在,一不小心,也造成孩子的「學習創傷」。唯有父母能先覺察自己的內在焦慮,試著安頓自己的心,才能真正靠近孩子,陪孩子好好走這段路。
●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摘自本書推薦序):
懇請關心臺灣教育與未來的朋友們翻開這本書,一起好好思考,臺灣社會及家庭的價值觀是否已扭曲變形?分數值得拿親子關係去換嗎?逼孩子一直「贏」,但「贏」的盡頭到底在哪裡?或許當我們開始閱讀這本書,因此願意改變沉痾的教育現狀,我們才能慢慢看見孩子幸福的未來。
★目錄:
【推薦序】我們都可能被焦慮所驅使,不小心就成為書中那樣的父母 文◎蔡宜芳(諮商心理師) 009
【推薦序】仔細傾聽,靈魂深處的良師吶喊 文◎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014
一、一切只剩下分數競逐?
●【手機成癮】手機成了挫折孩子的避難所 026
──新世代小孩到底是怎麼墜入這種癮的?
●【手機脫癮】手機問題,是親子間的信任問題 039
──孩子願意和你聊他的手機使用情況嗎?
●【神童焦慮】看不見「贏」的盡頭 048
──我們究竟想讓孩子趕上什麼進度?趕上誰?追趕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否定標籤】我們的教育,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次級品 059
──孩子短短十幾年人生,有多少時間是在「被否定」或「自我否定」中度過?
●【學生過勞】想要分數,就得燒肝 068
──到底是誰把孩子困在「填鴨教育巨塔」中?
●【選組迷思】不敢選文科 077
──只是喜歡文科,為什麼要一直被詛咒沒前途?
●【動力喪失】失去學習動力的孩子 087
──我們有沒有認真去看過成績差背後的「成因」?
二、究竟要讓孩子贏過誰?
●【優秀標籤】別把孩子的成績單,當成自己的成績單 098
──有誰看見榜單牆上的這些學生,背後的痛苦掙扎?
●【成績競逐】沒有任何分數值得拿親子關係去換 110
──被禁錮在「分數獄」裡的年輕生命,何時有自由?
●【分數成癮】不要等到一切來不及 120
──你到底是要孩子?還是要分數?
●【溝通斷裂】家庭裡,惡性蔓延的「黃連症」 130
──你和孩子,多久沒有真正地「談心」了?
●【思辨挑戰】「頂嘴」是成長的開始 141
──孩子是叛逆?還是獨立思考?
●【家暴傷害】兩代之間,創傷共業 151
──沒有父母關愛和支持的孩子就像斷根的樹,如何長大?
●【偏心悲劇】當親情令人窒息 160
──只是愛孩子,為何將孩子逼到爆炸?
●【挑剔教養】拿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孩子 169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把孩子越推越遠?
三、可以多給孩子等待嗎?
●【自我貶低】底層學生在呼救 178
──「你的心情還好嗎?」你曾這樣問過孩子嗎?
●【比較成癮】「我都是為你好」的壓迫 188
──建立在痛苦上的學習,如何能持久?
●【言語暴力】榜單不是人生的唯一 197
──面對屢經挫折的孩子,大人怎麼能組織出這麼銳利的文字,殘暴地輸出?
●【羞辱創傷】擊碎分數的高牆 207
──長期被比較的孩子,內心汩汩流血的那道傷疤,你看見了嗎?
●【情緒疏導】成為孩子的友善大人 217
──與子女互動的過程中,你是否習慣挑毛病,誤以為這就是教養?
●【多元接納】True Colors,看見孩子的本色 227
──你能接納孩子最真實的樣貌嗎?
●【即刻救援】形神枯萎的孩子 236
──究竟是什麼魔法,讓大人相信「考出好成績,孩子的痛苦便會自動消散」?
【後記】我也曾被身邊的人這樣幫助過 246
<作者簡介>
張祐嘉(楊陽老師)
英文補習班名師,近20年教學資歷。
「未來Family」專欄作家。
以一篇從補習班第一線關注時下孩子「手機成癮」嚴重現象的文章,獲得萬人共鳴按讚及分享。
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爆發前,離開一直以為是人生志業的金融業,重新開始摸索生涯,意外在升學補習班找到工作熱情。
學生時期曾是教室裡的底層生物,也當過高分學霸。從上臺講話會發抖,長大卻變成每天面對數百人的補習班老師。雖在分數與榜單掛帥的補教業謀生,卻很排斥用分數分類學生。面對考試壓力巨大的升學體制,仍堅持以有趣閱讀來觸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協助學生迎戰。
在教學場上近20年,近身觀察各類學生的生命經歷,常陪他們面對內心糾結,在補教教學的世界另闢蹊徑。信仰「面對國、高中生的教育,只有師、生、親三方形成合作關係,才能發揮效果」。
希望能透過撰寫一篇篇文章,推倒高聳的填鴨教育巨塔。
.學歷:東吳大學資訊科學系、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畢業。
.教學經歷:曾任職於臺中陳立、陳立立恆、儒林、赫哲等知名補習班。目前任教於鎮麟升大學中心、中和聖聞補習班。
*臉書粉專【楊陽英文】
★內文試閱:
•推薦序
我們都可能被焦慮所驅使,
不小心就成為書中那樣的父母
文◎蔡宜芳(諮商心理師)
我是心理師,也是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很遺憾的是,《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書中的案例,大部分並沒有來到我身邊。因為這些品學兼優的孩子,只要看不出有異狀,多半不會被認為有什麼問題。直到孩子某一天瀕臨崩潰,試圖割腕、揚言跳樓或對他人動怒、動粗,這時候,父母才驚覺孩子出問題了,困惑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但這一切,都不會是突然發生,都是長期的壓力所造成的。你的孩子,就算在你面前每天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也不代表他真的快樂。
大人對孩子的用心付出,拚了命地賺錢,砸大錢讓孩子補習,希望孩子未來有好前途;而孩子何嘗不知道家長的用心呢?大部分的孩子也努力念書,想用好成績回報父母的辛苦。
於是,好多孩子國中開始靠著死背、狂刷題換取成績,但上了高中,課業更加困難,原本錯誤的念書方式使孩子讀得吃力不討好、課業一落千丈,孩子被家長責備「偷懶」、「為什麼別人可以,你做不到」。
心情煩躁、念不下書的孩子,最終躲進了手機的世界,試圖從手機中得到救贖與一絲喘息,家長卻對孩子產生更多誤會。孩子最終產生了「我就爛」、「我不是讀書的料」、「我很沒用」的心態,關閉了自己的心。
下一次考試,孩子非常努力,但只進步十分、二十分,當孩子的分數從三十分變成四十分,父母還是認為孩子成績很爛。那麼有一天,孩子可能從此選擇放棄學習。
那為什麼這些大人變成今天的樣子呢?其實,一個人會長成今天的模樣,是有原因的!有些家長因為學歷不夠好,在職場處處碰壁;或在職場中看遍人間險惡,吃了許多虧;或是自己小時候書也念不好,在自卑中長大,因此把所有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因此,當家長在補習班看板中不斷看到榜單、在群組中看到其他父母曬資優,而引發「神童焦慮」,覺得孩子現在不努力,以後就完蛋了。父母被焦慮牽著鼻子走,這個焦慮直接被加諸在孩子身上,孩子莫名地承受父母的焦慮。
焦慮是一種很隱微的情緒,就算我們長大了,可能仍常被焦慮所驅使而不自知。焦慮驅使我們談論他人是非、怨天尤人、大吃大喝、瘋狂購物……等,我們以為這些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紓解壓力,卻往往在大吃大喝或衝動購物後感到懊悔不已。
不管大人或孩子,我們都常在用以為有用的方式紓壓,像是大吃大喝、吃宵夜、追劇、滑手機……等方式,但其實,這些方式並不會讓我們真正地放鬆,反而在短暫的快樂之後,迎來的是滿滿的罪惡感。
焦慮讓我們想控制生活中的大小事,像是父母期待孩子照自己的想法做事、過於堅持己見,如果事情不在自己的掌控範圍之內,就會對孩子莫名的暴躁、憤怒或過度擔憂。
唯有好好聽一聽你內在的焦慮是什麼,改變才能真的開始。焦慮可能在告訴我們,「現實我」和「理想我」之間的差異,像是孩子的表現和我們理想中的表現還有一段落差;焦慮也在提醒我們,孩子準備還不夠充分,遇到的挑戰太大,也太難。
《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這本書讓我看得欲罷不能,也讓人十分心疼與不捨。我的第一本書《接住墜落的青少年》寫了二十五個不同孩子的故事,過動、單親、分手、偷竊、拒學、割腕……這本書,就像是資優版的《接住墜落的青少年》。你以為孩子考上第一志願,從此人生就高枕無憂嗎?唯有熱情,才能延續學習動機。那些用死背來換取分數、讓父母安心的孩子,一旦跌落神壇,父母可能誤解孩子就是因為愛玩手機、偷懶,讓孩子有苦說不出、更封閉自己,甚至從此覺得「我就爛」、放棄學習。
孩子的千瘡百孔、細膩的心思,可能會因為父母一句嚴厲的批評就全面瓦解。
楊陽老師讓人敬佩的地方是:他不只關注那些會在榜單上面、對補習班招生有幫助的孩子,還願意試著去理解那些成績不理想、不想念書的孩子背後的原因。但這些孩子的心早已千瘡百孔,很多時候對於大人的關心也開始抗拒。
但楊陽老師沒有放棄,最終,在孩子選擇自我放逐或瀕臨崩潰的前一刻,有些孩子被拉回來;但也有些孩子因為成績拉不上來,又被父母換到另一家補習班,甚至選擇從高處跳了下去,帶給身邊的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