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F2L-A900FV8U9

孩子越倔強,我越溫柔:30個關鍵指引,陪孩子、也陪青春期的自己再長大一次

驚喜優惠
$269
$34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限量)

  • 登記送

    【全家】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日式稻荷壽司兌換券乙張(限量)

  • 登記送

    【App限定】週一輕鬆購_全站指定品單筆滿$900登記送30P幣(限量/使用效期30天) 1007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9864063314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2/27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給戰戰兢兢地努力挽救親子關係,卻深感挫折的溫柔父母──
    【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是一種寬心的修行。】
    放下「我沒盡責」的焦慮,小孩只是長大了,不會一去不回頭。

    家有青春期小孩,你在心裡哭過多少回?
    其實孩子刺向你時,也刺痛了自己:「這樣的我會有人愛嗎?」
    唯一能給孩子安定的,是身為父母的安定,
    因為這能讓他們肯定自己,無論是什麼形狀,
    都是最美好的形狀。

    選擇溫柔,不等於討好或溺愛;
    選擇溫柔,也不代表能解決所有問題。
    而是我們耐心等待、不放棄,
    相信點點滴滴在孩子心中,將以愛綻放。

    ●孩子漸漸地很多話都不和你說了嗎?
    →因為你總是還沒聽完,就直接進入「解決問題模式」。
    ●孩子常常放空、恍神或逃避?
    →他可能正對你透露一個訊息:「我不重要。」
    ●孩子一直抱怨「學這個有什麼用」?
    →其實他是害怕會讓爸媽對他失望。

    如果說孩子是生來討債,和青春期小孩相愛相殺的煎熬,則讓你覺悟上輩子原來「債台高築」:才剛引爆炸彈,轉身竟能沒事似的聊天;冷漠不理人,讓你心灰意冷地懷疑自己究竟多被孩子憎厭……
    吳孟昌老師在親子關係及自我探索講座、大學授課中,聆聽了許多親子的生命故事,自己也有兩名青少年兒女,正親身經歷著「伴君如伴虎」的不知所措,因此他深深地理解:

    青春期孩子其實以倔強的外表,隱藏敏感、脆弱的心。
    這種矛盾,卻是孩子為了確定「我是什麼樣的人」,尋找答案的必經過程。

    他特別規劃「陪孩子」與「陪自己」兩部分,針對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三十個經典提問,提出關鍵思考及實用方法,幫助父母們貼近孩子的個性、特質,從互動中做出彈性調整,進而發展適合自己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
    明明好需要爸媽陪著當「後盾」,可是彆扭得說不出口,白我們一眼撇過頭,卻又斜眼偷瞄我們會不會真的走開──
    青春期的孩子,如此磨人,卻也那麼令人心疼。


    ★本書特色:

    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時,如何避免「踩雷」?從本書學習陪孩子、也陪自己,幫助親子關係從「揪心」變「舒心」。

    ●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時,如何避免「踩雷」?
    1.練習扮演聆聽者:用「你說說看」,取代「你聽我說」。
    2.練習扮演核對者:用「你的意思是……嗎?」,取代「我認為你就是……」。
    3.練習扮演陪伴者:用「你需要我幫忙嗎?」,取代「你要這樣做才對」。
    ●我們退一步,能讓親子更靠近:青春期孩子,急著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卻又頻頻回首,想看看父母是怎麼解讀自己。進退兩難之下,難免情緒起伏大。既然如此,我們就退後一步,觀察他們如何「捏塑」自己吧。但也別離得太遠,因為他們總會想試探父母是否認可自己。我們先退一步,在中間留出了緩衝區,孩子反而願意主動走近。
    ●從本書學習陪孩子、也陪自己,幫助親子關係從「揪心」變「舒心」:
    1.青春期小孩的內在是一團糾結、紊亂的毛線球,孩子需要時間自我釐清,也需要我們更耐心地理解與聆聽。
    2.親子關係中隱微卻關鍵的「痛點」,最需要看見的人是我們家長,而非孩子。負有「生養」和「教養」雙重責任的父母,需要更敏銳地看見自己的起心動念,才能知道自己是帶著孩子走向何方。
    3.對孩子「放手」,絕不是放牛吃草,反而是我們因為愛,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4.我們在內心按下溫柔和愛的按鈕,也會觸動孩子願意敞開自己,表達真實的感受,讓親子彼此支持、滋養,一起成長。
    5.我們嘗試關心、理解孩子的善意,能增添孩子面對現實的勇氣,讓他們遭遇困境時,不再孤獨與無助。
    6.何不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呢?對孩子而言,我們的真情流露,一定比冷冰冰的道理更有溫度和力量。


    ★專家推薦:

    專文推薦(摘自本書推薦序)

    ●尚瑞君(親子教養暢銷作家.講師):陪著孩子成長,也讓自己成熟,用溫柔與善意的愛來連結並成全彼此──這是孟昌老師的書《孩子越倔強,我越溫柔》想要與您分享的觀點與啟思,希望可以給家長們帶來療癒及勇氣,繼續跟孩子在愛的路上,探索與實踐生命美學。

    ●徐仁斌(基隆市立明德國中校長.教育部102年師鐸獎得主):本書不只是親職教育專書,同樣值得推薦給在教學現場奮鬥的師長們,也是自我身心靈的成長解方。大人先安頓好自己的內心,並且去了解冰山下的孩子正在發出求救訊息,陪伴他一段路程,他會記得。某一天,他也會回過頭謝謝你曾經的陪伴。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目錄:

    ◎【推薦序】我們要不斷地釋放愛,讓孩子學著去愛
    文/尚瑞君(親子教養暢銷作家.講師)  009
    ◎【推薦序】傾聽、探詢與理解,就是「陪伴」
    文/徐仁斌(基隆市立明德國中校長.教育部102年師鐸獎得主)  014


    【一、陪孩子】

    1.青春期孩子真的像「刺蝟」,不好靠近?  026
    ──以「感興趣」的心,應對青春期的「酷」
    **以孩子為主帥,而我們轉換成參謀

    2.和青春期孩子相處,總是深怕踩雷?  033
    ──「退一步」,在親子之間騰出一處緩衝區
    **聆聽內容、核對含意,並陪伴在旁

    3.孩子漸漸地很多話都不和你說了嗎?  040
    ──因為你總是還沒聽完,就直接進入「解決問題模式」
    **聆聽,是為了深度地理解

    4.何不向孩子表達你的真實感受?  048
    ──孩子越剛強,我們越溫柔
    **讓孩子知道,你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5.孩子常常放空、恍神或逃避?  056
    ──他可能正透露一個訊息:「我不重要。」
    **表達關心,而不是命令和指責

    6.孩子一直抱怨「學這個有什麼用」?  063
    ──讓孩子明白「我只在乎你」
    **成為孩子生命中,理解他的伯樂

    7.孩子為什麼會長出「刺」?  070
    ──內在需求被滿足了,情緒自然會相對地平穩
    **擁抱身旁的小刺蝟,找回平衡的關係

    8.孩子其實在問你:「我值得被愛嗎?」  076
    ──孩子是用父母看他的眼神,來看待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人

    9.捨不得看孩子受挫而傷心,怎麼辦?  084
    ──擁抱挫敗與悲傷,讓人長出屬於自己的力量
    **陪在孩子身旁,一同面對挫折

    10.孩子丟來「心情變化球」,我們要怎麼接?  091
    ──在生命的低谷,與孩子同行
    **在靜心的過程中,安頓身心

    11.你想改變孩子,還是關心他?  099
    ──當孩子不符合你的期待,先別急著失望
    **接納像一座橋,讓親子走向彼此

    12.孩子是不長進,或只是不符合你的期待?  105
    ──教養孩子,別忘了他的真實需求
    **控制是滿足自己,陪伴才是協助孩子

    13.如何把對孩子的期待,變成親子一同成長的動能?  112
    ──孩子來到世界,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
    **別讓期待變成傷害

    14.你的擔心,是否限縮了孩子開展自己的機會?  119
    ──不輕易評斷孩子的志願
    **對孩子有包容、有好奇,並給予祝福

    15.你想解決問題,孩子卻曲解你的用心?  125
    ──慢慢走,反而能夠快快到
    **問題不是敵人,而是開啟親子對話的重要契機

    16.如何「放手」,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  133
    ──放手,卻不流於放牛吃草
    **孩子長大了,互動方式也應調整

    17.一番用心良苦,卻被孩子嫌棄?  139
    ──「探問」和「分享」是開啟相互理解的鑰匙
    **讓孩子理解教養背後的善意

    18.你習慣表達愛?還是懲罰?  148
    ──孩子身上帶著父母安裝的「警報器」
    **家對人的影響,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19.你是否曾好好地注視你的孩子?  156
    ──正因有裂縫,愛的光芒才有了穿透的空間
    **同理和寬容,將帶來釋懷與平靜

    20.孩子和我們,怎麼距離越來越遠?  164
    ──為家人和自己創造一段「魔術時光」
    **練習對每位家人微笑著說早安


    【二、陪自己】

    21.如何用「過來人」的視角,看青春期的孩子?  174
    ──陪孩子,也陪青春期的自己再長大一次
    **有了孩子,讓我們打從內心更成熟了

    22.與孩子相處,你常被惹到理智斷線?  182
    ──情緒高漲時,請你先轉身,安頓自己的身心
    **跟孩子對話前,先照顧自己的心情

    23.孩子和父母不同,反而幫助我們成長?  189
    ──溝通是為了理解,不是為了讓孩子順服
    **親子關係是一面鏡子

    24.親情包藏著「你欠我」的內餡,誰想領受?  196
    ──愛的流動,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天性
    **親子之間是沒有索討、不帶虧欠的

    25.孩子講都講不聽,怎麼辦?  204
    ──教孩子前,先練習「一致」的表達方法
    **不一致溝通的父母,只會讓孩子困惑

    26.為何常被孩子嫌「你很煩」?  213
    ──以祝福取代嘮叨,別再讓心煩無限延燒
    **我們要送出的是關愛,而不是嘮叨

    27.你想解決的究竟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  221
    ──我們可以做的,是先「轉化」自己,以身作則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成長

    28.面對小孩,你越來越煩躁?  230
    ──你盡責地扮演角色,卻忘了關注自己
    **說出真心話,是照顧自己的一種方法

    29.你很照顧自己、愛自己,為何跟孩子的溝通還是出問題?  238
    ──以「自我觀照」為核心,重建親子關係
    **不需要完全改變,只要適時增添就好

    30.你多久沒有一個人出去走走了?  246
    ──重新找回失落已久的自己
    **請包容自己的分身乏術


    <作者簡介>

    吳孟昌
    親子關係與自我探索資深講師。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博士,兩個青春期孩子的爸爸。
    現於大學教授「自我轉化與人際溝通」課程,另帶領「生命書寫」、「親子關係」、「自我探索與團隊建立」工作坊,並於親職講座中分享教養經驗與心得。並且是「未來Family」官網嚴選作家、「PaGamO」線上學習平台駐站作家及講師。
    曾任靜宜大學閱讀書寫暨素養課程研發中心助理教授、教育部「全校型中文閱讀書寫課程革新推動計畫」共同主持人,並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授生命教育融入國文領域的閱讀與表達課程,陪伴學生透過閱讀、寫作,重新審視自我、看見他人、發現世界。
    在長期浸潤於「薩提爾成長模式」的學習歷程中,深刻體認教養孩子是重新認識自我,及自我與原生家庭關係的契機。
    親子關係要親近、和諧,父母必須意識到安頓自我的內在,比鑽研外在的形式、技巧更為重要。父母唯有好好關顧自己的心,釐清自我在原生家庭教養歷程中的糾結,才能順利開展與孩子之間的新關係。

    ※歡迎參觀臉書粉絲專頁:【吳孟昌的心靈小舖】


    ★內文試閱:

    ‧推薦序

    【推薦序】
    我們要不斷地釋放愛,讓孩子學著去愛
    文◎尚瑞君(親子教養暢銷作家.講師)

    當我開始寫專欄,分享自己在教育及教養上的觀察、觀點和感想之後,閱讀了更多教養文章,也學習更多關於溝通與提升靈性修為的課程,只為了可以吸收更多視角和面向,給讀者更全面的啟思與篩選,讓讀者選出最適合自己親子關係的相處模式。
    會注意到吳孟昌老師的文章,一方面是因為我們都是「未來Family」的專欄作家,另一方面是老師的文字生動、細膩,分享的故事很能引起共鳴。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圖像,很難完全複製別人家有效或好用的方法,套用在自己的親子關係中,特別是針對獨特性更強、更不按牌理出牌的青春期孩子。
    但孩子依然是孩子,孩子的成長總是有軌跡可循,有特點可以歸納。

    翻開孟昌老師的書:《孩子越倔強,我越溫柔─30個關鍵指引,陪孩子、也陪青春期的自己再長大一次》,讀到他分享小六的女兒第一次要在「沒有大人陪」的情況下,和同學逛百貨公司的故事時,我想起了住竹北的我們,第一次讓小六的兒子跟同學搭火車去逛台北西門町時的心情。
    大人的心情,大人都懂,但我們卻必須調整自己固有的模式,去應對青春期的孩子。大孩子喜歡冒險,我們要讓孩子有「安全冒險的機會」。

    陪著孩子走在青春期的路上,這一代父母的功課,我也和孟昌老師一樣覺得是「孩子越倔強,我越溫柔」。因為只有在這樣的碰撞中,孩子才會從內心去審視自己的稜角;而當他在外面受到挫折與遇上阻礙時,也才能想起還有父母這塊最後的柔軟堡壘,讓他傾訴與尋求慰藉。一如老師在書中寫著:「選擇溫柔,不等於討好、溺愛;選擇溫柔,也不代表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希望在彼此的關係中總能體驗到愛。」
    面對不停成長的青春期孩子,在這重要、卻也有很多挑戰的時刻,父母很難不被孩子的言行舉止傷害到,但我們卻還是要不斷地釋放出愛,讓孩子學著去愛,愛自己,也愛他人。
    孟昌老師的這本書由薩提爾的溝通模式當底蘊,藉由三十個提問,來引領我們整理自己的內在資源與限制。全書用溫柔與善意來傳遞愛的連結,讓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見家人,也想想自己。

    書中提到:「『清理』的概念,來自於夏威夷的一種內在療癒法─荷歐波諾波諾回歸自性法(Self I-dentity through HO'oponopono, SITH),這種方法又名『零極限』。原理是視當下所有內在、外在的體驗為累世記憶的重播,一旦自己有所覺察,可以用『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四句訣回應,藉以清理記憶而歸零,讓身心獲得平靜,也讓遭遇的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這樣的概念很像我在正念中學習到的「萬物相即」:雖然我們每一個人是單一、獨特的個體,但我們的存在跟世界的一花一草、歷史中的過去與還在編織的未來,其實都有著連動與依存的關係。而這些關係主要是要讓我們學會「活在當下,珍惜現在」。

    如果我們眼中看見的青春期孩子有很多問題,而讓我們總是煩惱,不妨常常問問自己:「我是想改變他,還是關心他呢?」
    孟昌老師在書裡提醒我們:「『接納』是親子之間的一座橋,起於關心對方,並想要產生深刻的連結,讓彼此有了持續對話的機會,親子關係也才會成為一段相互陪伴與理解的旅程。」因為「控制是滿足自己,陪伴才是協助孩子。請好好觀察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中的真實需求,因為那正是你可以出手之處,也是你在扮演『父母』的角色上能夠盡力的地方。當孩子發現你總會在他成長卡關的重要時刻適時現身,並拉他一把時,即便你不是完美的救援者,但在他的心中也會是最溫暖的陪伴者。實質的陪伴,才是身為家長的我們送給孩子受用一生的禮物。」
    父母不需要完美,因為孩子有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正如孟昌老師所體會,教養最美好的收穫,是在陪著孩子一路成長的過程中,讓我們有機會完成薩提爾提到的人會歷經的三度誕生:「第一度誕生,是在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那個時刻;第二度誕生,是在脫離母親的子宮,來到這個人世之後;第三度誕生,則是成為一個成熟的人,能夠重新為自己的生命做決定,保留成長過程中適合自己的,並將不適合自己的加以捨棄,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

    陪著孩子成長,也讓自己成熟,用溫柔與善意的愛來連結並成全彼此──這是孟昌老師的書《孩子越倔強,我越溫柔》想要與您分享的觀點與啟思,希望可以給疲憊或感到勞累的家長們,帶來療癒與勇氣,繼續跟孩子在愛的路上,探索與實踐生命美學。

    我的書《剛剛好的距離──設立關愛界線,家有青少年的親子相處指南》出版後隨即暢銷,當我收到出版社因為這本同樣談青少年教養的作品,而請我為孟昌老師的書寫推薦序時,我笑了!
    過往的傳統瀰漫著「文人相輕」的酸腐,但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文明人,「文人相扶攜」,總希望把好的文章與書籍介紹給大家,完成知識分子傳遞知識的使命與責任。

    ◎推薦者簡介:
    尚瑞君,蟬聯二○二一、二○二二年博客來親子教養類百大暢銷書作家;親子教養講師。

    【推薦序】
    傾聽、探詢與理解,就是「陪伴」
    文◎徐仁斌(基隆市立明德國中校長.教育部102年師鐸獎得主)

    從事學校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接觸了許多關於教養的案例,讓我感慨家庭文化與親子互動深深地影響著孩子。
    「親子關係」是每個家庭的核心問題。我們多久沒有和孩子好好對話了?面對孩子常有的負面情緒,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從《孩子越倔強,我越溫柔》這本書中,可以找到許多答案,並觸發你的想法:學著「傾聽、探詢、理解」,了解孩子表象底下的冰山情緒,而整個過程就是「陪伴」。
    孩子的成長階段是關鍵時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在這騷動不安的歲月裡,處於自我認同和角色混淆的發展階段。
    我們期盼他們可以有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而不是生活漫無目的,感到徬徨、迷失。當孩子表現得和我們的期待相違背,大人難免會出現不耐、指責等負面情緒。這時候,你是習慣表達愛?還是懲罰?因為孩子若感受到我們大人內外的不一致,他會十分困惑,進而造成關於自我的負面影響。
    作者吳孟昌指出,我們何不陪孩子、也陪青春期的自己再長大一次──這無疑是當頭棒喝,讓我們不禁回頭觀照自己的成長經歷,那個曾經也困頓迷惘、對抗掙扎的青春時光。
    我們必須承認自己有所侷限,也需要再次學習,並且避免用過去的思維束縛當下的孩子,卻又期待他們勇於面對未來的嶄新生活。

    常看到學生在校失去成就動機,學習熱情慢慢褪去,回家整天看手機和社群媒體,彷彿唯有在網路世界才有了自己。身為家長,你推開房門就看見孩子躺在床上滑滑滑,一整個怒氣上來,於是親子大戰再度上演……這場景,你是否也熟悉?
    其實孩子可能正在發出訊號:「我好無力」、「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時我們可以轉個念,理解他在生活中所面對的一切,換個方式對話,陪孩子一起討論,一起思考。讓孩子清楚地知道我們的期待,而這期待是親子共構出來的。透過對話,好好讓彼此理解。

    本書不只是適合家長的親職教育專書,同樣值得推薦給教育工作者。
    正在教學現場奮鬥的師長們,經常遇到各種學生:學習動機不足、小錯違規不斷、情緒失控、師生對立等,班級經營常面臨挑戰。作者提醒我們,了解冰山下的孩子,他正在發出求救訊息,拉他一把,陪伴他一段路程,他會記得。某一天,他也會回過頭謝謝你曾經的陪伴。
    如何讓孩子真正接收到我們的好意?作者建議把焦點回到「關愛孩子」身上,和孩子多對話,並試著深度地理解孩子。雖然這過程難免費時、費心又費力,但既然急不得,我們就陪他慢慢走。

    閱讀本書,你會發現它不只是親子教養的參考,也是自我身心靈的成長解方。大人應先安頓好自己的內心,重新找回失落的自己,包容自己。
    面對教養,我們不需要完全改變,只需要適時「增添」一些技巧。例如你若是超理智型的父母,需要的是增添「聆聽自己和孩子的聲音」,在互動中,允許自己表露感受,親子關係才會更有溫度。
    發現自己過去的經驗無法用在孩子身上時,別急著生氣、失望,這雖然是個困境,但也是一面「鏡子」,可以讓你重新回顧過去的自己,並更深入地認識孩子。

    當我們煩惱孩子的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可能要捫心自問:想處理的是孩子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問題的背後,可能是師長自身的焦慮。
    薩提爾指出「一致性的溝通」是互動的關鍵,我們對於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這四種類型,要有所覺知,並試著調適,更要練習接納孩子的所有反應與可能。
    但我們也不需要完全改變,只要適時地「增添」,只要再多一點點努力就好。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成長背景與故事,面對孩子,當然不可能有一本萬用的模式,反而更需要與時俱進,保持權變彈性。
    期待你也同樣能在這本書找到一些啟發,在教養之路上保有正向能量,將每一個挑戰視為機會,和孩子一起成長。

    ‧摘文

    孩子一直抱怨「學這個有什麼用」?
    ──讓孩子明白「我只在乎你」

    【成為孩子生命中,理解他的伯樂】
    在社會中求生存,我們容易不自覺地以某些世俗的價值觀,來評斷一個人「好/不好」、「有成就/沒成就」、「有用/無用」……我們的孩子,往往也成了其中被評斷的對象。
    這些評判的尺規背後自有一套邏輯思維,但是否適合用來為每一個人的表現打分數,其實值得商榷。
    邀請你透過以下的步驟,來覺察自己評斷孩子的眼光,是追求社會文化的認可,還是出於對他的珍視。

    ●第一步(題一):請你準備紙筆,並將心中認為的「好」孩子的特質(如:品學兼優、知書達禮、積極勤奮等),一一條列寫在紙上。
    .請注意:回應時,不要以自己的孩子為預設對象。

    ●第二步(題二):接著,請你用另一枝不同顏色的筆,將孩子身上令你欣賞的特質(如:善良、乖巧、樂觀、活潑、獨立、勇敢等),寫在上一題回應內容的旁邊。
    .請放心:你對孩子的欣賞,不需要得到別人的認證,只要你覺得他的某個特點很棒,無論大小,都可以寫下來。

    ●第三步:請仔細觀察以上兩者之間的連結或差異。
    .「題一」可能承載著某些社會價值觀,「題二」則單純由孩子身上散發而出。
    .它們沒有孰輕孰重、是非對錯的問題,因為在你眼中,它們都是重要的。

    ●說明:
    .倘若你發現自己認為「題一」相對重要,代表你可能對於孩子的發展,能否獲得社會價值觀(旁人的眼光)的認可,十分重視。
    你毋須剔除這個部分,只需提醒自己:多在欣賞孩子(你對「題二」的回應)的基礎上,引導或激勵他,往你希望他達標的方向前進。
    .倘若你較為重視孩子本身的亮點,而非是否獲得社會價值觀的認可,代表你是孩子生命中的「伯樂」,常能對孩子表達認同與賞識。
    你在題一中的回應,可以為你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提供靈感,觸發自己時時思考:如何不讓孩子的美好特質只是孤芳自賞的螢火微光,而能進一步地超越自我,照亮他人與社會。



    【不說教,選擇做個「守護者」】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學書法的女兒,六年級時,代表學校到校外參加書法比賽。
    青春期的孩子對於這項「殊榮」,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態度,不時抱怨:「還得犧牲午休時間,額外去特訓、練習。」
    每當疲倦的時候,甚至還會說:「學這個有什麼用,又不能賺錢!」
    隨著孩子年紀漸長,他們受到世俗價值觀影響的痕跡漸漸趨於明顯。就如學書法這件事,起初我們帶她去學習,只是單純地希望培養她的專注力,並涵養一顆靜定之心,並無學才藝以博取名利的奢望。而她一路走來,也就順水推舟,把自己練就成可以去參加比賽的狀態。
    只不過,的確太常聽她說「學這個有什麼用,又不能如何、如何」,我和太太看在眼裡,自然有些擔心。
    不過,面對孩子從世俗、功利的角度批判自己的學習,我選擇不說教,用行動繼續陪她在這條路上前行。

    炎夏的星期三午後,學校只上半天課,我固定會去接她到校外的書法教室報到。有時看她意興闌珊,就跟她說:「今天天氣好熱,待會兒下課之後,我們一起去吃碗芋圓冰或仙草凍,好嗎?」聽我這麼一說,她消沉的表情瞬間閃現一絲光采。
    於是,星期三下午的書法課後,父女倆手牽手走一小段路,一起散步去吃冰,就成了我們共同的夏日記憶。

    什麼是「有用」、「無用」,不能只從名利來衡量,也不能在短期內就輕率地評斷。這些道理對青春正盛的孩子而言,還太虛無縹緲。
    我心知如果跟女兒講道理,只會加深彼此的鴻溝,對她的持續學習毫無幫助。不如靜靜地當她的「守護者」,讓她知道,這段路途也有值得珍惜的美好。

    【我真的很欣賞你,我在乎的只有你】
    書法比賽結束當天,女兒回到家後,我問道:「寫得怎麼樣,還順利嗎?」
    只見她一臉酷酷地說:「還好啦!大家都寫得很好,我一定不會得名。」
    我說:「結果都還沒公布,怎麼就這樣洩氣。」
    她回我:「事實就是這樣,到頭來就是浪費時間。」
    聽她這麼一說,我直視著她,對她說:
    「妹妹,你能有始有終地把這件事完成,我真的很欣賞你。別人寫得如何,或者你會不會得名,我都不在乎。我在乎的只有你。
    「不管最後結果如何,我們都一起把這段路走完了,光是這件事,我就覺得你很不簡單,真的很棒!」

    我張開雙臂,把她擁在懷裡。
    我想讓孩子知道,爸爸關心的不是結果的輸贏,而是她在整個過程中的努力。那些不為人知的點點滴滴,我都看在眼裡。

    【青春期的孩子以倔強的外表,
    來隱藏敏感、脆弱的心】
    其實我也明白,孩子平常雖然表面一副不在意的模樣,但其實對於輸贏仍然有得失心。與其最後因為沒有得名而得不到父母的認可,不如先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以免父母因期待落空,而對她失望。
    青春期的孩子,似乎就是以如此倔強的外表,來隱藏敏感、脆弱的心。

    關於世俗評斷一個人、一件事是否具有「價值」的種種眼光與議論,我們或許無法扭轉、改變。但是,在家庭這個與「歸屬感」密切連結的場域,我們卻可以用行動讓孩子明確地感知,父母對於「什麼是有價值/有用的」,自有看法與堅持,不一定要附和。
    況且,父母最在乎的不是孩子身上有沒有「光環」,而永遠、永遠是孩子這個「人」。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