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詳情
內文簡介
<內容簡介>
幼年的財富課,塑造未來的大富翁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 9.8分超好評☆
孩子未來面對的是和現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期盼孩子有美好的未來,
就要為孩子打造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致富的能力!
透過《塔木德》學財商,培養孩子的致富思維,
從小開始灌輸猶太人的理財智慧,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具創意、最會賺錢的民族,他們是如何取得這樣的成果?猶太人真的有什麼特別的教育法嗎?的確是有,那就是「哈柏露塔」(Havruta),這是一種強調提問與討論的教育方式。
哈柏露塔教育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從小就強調金錢教育,教導孩子理解經濟趨勢,傳授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習慣,並加強孩子經濟獨立的能力。
本書幫助父母成為孩子的金錢導師,結合哈柏露塔教育與猶太經典《塔木德》的故事,為孩子上一門對未來很重要、但學校沒有教的財富課。
一起跟著這本書,為孩子打造致富思維吧!
◎想跟猶太人一樣教出有商業頭腦、能聰明消費的孩子?本書將告訴你:
-父母應避免的六種說話習慣
-讓孩子致富的七種虎之霸精神
-培養賺錢能力的四種教育
◎只要很有錢就是富翁嗎?本書幫你教導孩子真正的富翁應具備的思維:
-不怕失敗
-把弱點轉化為優勢
-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未來做準備
-重視信用和承諾
-擁有正直的態度
-發展人際關係
-培養耐心
-不負面思考
-與金錢建立良好關係
★本書特色:
1.與其他兒童理財教育書最大不同在於,本書是向猶太人的智慧學習,包括運用「哈柏露塔」教育法,以及《塔木德》的故事。
2.金錢教育學校沒有教,父母的角色至關重要,然而父母可能不知道該怎麼教,甚至父母本身的觀念可能不太正確,本書可作為父母對子女進行金錢教育的指引。
3.每節最後附有「給父母的金錢教育錦囊」,提供父母金錢教育的小祕訣或實用方法。
4.精選數篇《塔木德》的故事,每篇故事附上可向孩子提出的問題,以及可參考的回答,父母可藉此與孩子進行提問和討論,實踐「哈柏露塔」教育精神。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郝旭烈|大亞創投執行合夥人
馬哈老師|親子理財專家
☆好評推薦
John Lee|《財富是這樣養成的》作者
Mr. 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子欣|孩子的理財力教練
李雅雯(十方)|富媽媽
林明樟(MJ)|連續創業家暨兩岸三地上市公司指名度最高的頂尖財報職業講師
珊迪兔|精算媽咪幸福商學院創辦人
張森凱(BRIAN)|布萊恩兒童商學院創辦人
郭莉芳|財經專家
陳重銘|《打造小小巴菲特 贏在起跑點》作者
趙千雅|兒童理財教育書院創辦人
猶太人之所以能致富,是因為他們從小就習慣於投資和資本工作。真心希望透過此書的經濟獨立教育,讓父母和孩子們成為真正的富翁。——《財富是這樣養成的》作者,John Lee
在財務上,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事情早點知道會更好?本書能讓你與孩子學會猶太人一代代對於財富的智慧傳承。——財經專家,Mr. Market市場先生
理財力,是孩子未來重要的生存能力,而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理財力教練。這本書融合猶太人與東方人觀念,讓你更懂得如何帶孩子「從生活,學財商」,是父母必讀的親子理財教育書!——孩子的理財力教練,子欣
從小到大,學校教我們的都是如何為錢工作;卻沒人教我們怎麼駕馭財富。 這是一本非常有參考價值的金錢教育親子手冊,MJ滿分推薦給您與心愛的家人們。——連續創業家暨兩岸三地上市公司指名度最高的頂尖財報職業講師,林明樟(MJ)
本書向全世界最會賺錢的猶太民族學習面對金錢的智慧,將財富與積極的人生觀與正向教導融合,透過塔木德的思辨給孩子影響一生的禮物。——精算媽咪幸福商學院創辦人,珊迪兔
這幾年理財已是大家都關注的議題,建議父母與孩子一同學習,此書提及的方法對我已有相當的幫助。——布萊恩兒童商學院創辦人,張森凱(BRIAN)
金錢教育向下紮根,是送給孩子受用一輩子的禮物。——財經專家,郭莉芳
這本書淺顯易懂,還有許多發人省思的故事,值得我們思考。推薦給大家!——兒童理財教育書院創辦人,趙千雅
★讀者推薦:
☆韓國讀者好評
-這是為孩子準備的像寶物一樣的書,是眾多教養書中必須要讀的,強烈推薦!
-一本從小開始擴展經濟視野的育兒書,真是太好了。
-如何致富,這真的是現在的孩子需要學習的東西!
★目錄:
推薦序 致富,從正確的思維到作為
推薦序 金錢教育是人生必修課,學習當新一代的「富爸媽」
序 文 幼年的財富課,塑造未來的大富翁
第1課 金錢教育的第一步從哪裡開始?
金錢教育關乎孩子的未來
—給出生六個月大的孩子澤達卡桶的意義
—「捐獻」與「正直」兩大均衡軸
父母應該具備什麼資格才能成為「金錢導師」?
—不要避諱談論錢
—教導孩子對錢的忍耐力
關於「經濟獨立」的嚴謹文化與制度
—十三歲就足以經濟獨立
—是誰養出了「袋鼠族」
以勞力賺錢的概念
—薩姆爾的故事
—勞動是真正的學習
金錢教育失敗父母的六種說話習慣
—我們的心裡很富足
—心情真好,今天吃炸雞吧!
—你念你的書就好,其他的交給媽媽
—考得好就買新手機給你
—買這個啦,這個比較好
—如果做不到,乾脆不要開始
第2課 從父母的想法開始改變
為什麼要賺錢?
—賺錢的最終目的是自由
—把金錢當目的有何不對?
一定要省錢?
—想想錢的價值吧
—錢滾錢
從失敗中學習的孩子會賺錢
—偉大的歷史是失敗的歷史
—容許失敗才會成功
了解貧窮的痛苦
—經歷過困難才能克服困難
—讓孩子能長久幸福的方法
猶太人鼓勵創業的真正理由
—帶來無限可能
—培養賺錢能力的真正機會
第3課 培養賺錢能力的創意想法
猶太人的「商術」
—將弱點變成優勢的意志力
—從自發性和主導性中綻放的創意
扭轉逆勢的想法
—一個老人臨終前的想法
—比起最好的還有更好的
培養創意的最佳時機
—抱怨不滿的背後
—將缺點轉變為優點的方法
讓孩子致富的七大「虎之霸」精神
—點燃孩子腦海中的火花
—認識高風險與高收益的關係
培養賺錢能力的四種教育
—培養賺錢能力的教育
—情報力是賺錢的關鍵
第4課 必須養成的致富習慣
為合作而討論與辯論的技巧
—一致同意的危險性
—錢來自討論與辯論中
小確幸和YOLO族的陷阱
—傾向情感消費的世代
—花錢的樂趣不如賺錢的樂趣
避開經濟地雷的方法
—投資標的是雞還是鴨?
—培養批判性思考與健康的消費習慣
賺錢的特定原理和法則
—全球金融專家強調的事
—從「情緒性」共鳴能力到「經濟性」共鳴能力
以協商和人脈決勝負
—學習「邏輯」的協商教育
第5課 從《塔木德》學習富人思維
準備成為富翁
—為了未來而準備的今日
—培養對未來的預測能力
富人把信用和承諾視為最高價值
—交易與契約是信任也是承諾
—世上最難遵守的承諾
消費習慣造就富翁
—守成的困難
—花自己的錢也要心懷感恩
—宣傳與誇大廣告之間的兩難
做事有效率才能成為富翁
—一定要長時間努力工作嗎?
—原則與固執之間
了解經濟趨勢才能富裕生活
—商人的利益vs.消費者的利益
—從生產者到消費者
—銀行給我們的東西
有智慧的人際關係能致富
—人際網絡的重要性
—借錢時的心態
富人的生活態度
—若想成為真正的富翁
—拒絕特權的正直態度
—懂得忍耐的人才能嚐到甜美果實
—與金錢建立「良好關係」
—轉禍為福,魔法般的人生
—掌握正直與光明磊落
結語
<作者簡介>
金今善
韓國哈柏露塔教育研究所所長。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一直認爲「父母教育比子女教育更重要」,成立哈柏露塔教育研究所,進行重視提問和討論的哈柏露塔教育,開發「哈柏露塔閱讀討論」、「哈柏露塔父母教育」等課程。
自己也以哈柏露塔教育方式養大三個孩子,透過隨時與孩子面對面進行各種主題的想法交流和提問的過程,讓孩子學習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成功教導出充滿自信和表現力的孩子。
譯者:馮燕珠
新聞系畢業,曾任職記者、公關、企劃。辭去工作隻身赴韓進修,回國後踏入翻譯界,翻劇也翻書。譯有《你可以投身工作,但不迷失自己》、《我是遺物整理師》、《情緒過勞的我,有些話想對自己說》等。
工作聯繫:yenchu18@gmail.com
★內文試閱:
‧作者序
幼年的財富課,塑造未來的大富翁
有投資鬼才之稱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t)、谷歌(Google)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媒體集團彭博社創始人彭博(Michael Bloomberg)以及臉書(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他們不僅是世界級的億萬富翁,同時也是猶太人。即使不提他們的名字,大家也都知道猶太人很多都是金融界的頭號人物,也是投資奇才、IT界霸主。
猶太人占全球人口不過○.二%,卻是世界上最具創意、最會賺錢的民族。諾貝爾獎得主當中有許多是猶太人,全世界最頂尖的企業經營者有四○%以上是猶太人。他們在全球金融、政治、法律、經濟、媒體、藝術、學術界等領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他們的孩子正準備接掌下一個世代的全球財富。
他們是如何取得這樣的成果?猶太人真的具有其他民族不得而知、專屬猶太人的教育法嗎?是的,就是「哈柏露塔」(Havruta)。猶太人以哈柏露塔的精神,與父母和兄弟姐妹可以毫無顧忌地討論、與朋友展開辯論。不管什麼年齡或社會地位,在哈柏露塔的精神下處於平等地位,可以針對政治、社會、文化、歷史等各種領域的主題進行對話、討論、辯論,體驗獨立、創意的思維擴張。
哈柏露塔教育法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從小強調關於金錢的教育。猶太人會抱著襁褓中的嬰兒唱著關於金錢的歌曲,孩子到了十三歲就被視為成年人,必須學習理解經濟趨勢,猶太人藉由教導孩子經濟概念和正確的消費習慣,加強孩子經濟獨立的能力。到了二十歲,不論如何都必須獨立。這時的孩子已能不再依賴父母或老師,而是培養了自己獨立思考、發現和想像的能力。由於具備獨立又獨創的思維,讓他們不畏懼新的挑戰,能自信地不斷湧出新想法和創意。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生活富足,希望他們不要因為錢而受苦、不要為了錢而掙扎,能享受金錢帶來的自由和幸福,過著悠閒自適的生活。希望孩子懂得生活的喜悅、不以金錢評價他人,成為懂得分享的真正的富翁。既然如此,從小就應該與孩子談論金錢,別再說「小孩子知道錢要做什麼?只要讀書就好」這種話,應該正確教導孩子金錢的價值,培養健康的消費習慣,教導他們在賺錢的同時如何有意義地花錢。金錢教育越早越好。
金錢教育並不困難,這本書講的不是複雜的股市或匯率,只要父母先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就能輕鬆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哈柏露塔」並非什麼高難度的討論技巧,而是從正確的方向提出正確的問題。
我在養育三個孩子的過程中,同樣也經歷過苦惱,懷疑自己真的可以把孩子教好嗎?我可以把孩子教育成優秀的人嗎?到底應該如何與孩子對話?每當有這些疑問時,我就會想到哈柏露塔,我相信這個教育法。現在我已不用再為孩子的教育煩惱,所以我想與更多人分享哈柏露塔的方法及訣竅。
培養不畏懼失敗和挑戰的孩子;讓孩子懂得享受富足和分享的喜悅,成為真正的富翁;不只經濟獨立,在心理上也能獨立,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並從中感到幸福。這是所有父母都夢想的孩子的未來,現在就掌握在你手中。
‧推薦序
致富,從正確的思維到作為
大亞創投執行合夥人/郝旭烈
很多人都說父母親要幫助孩子從小建立正確金錢觀,但是什麼才叫做正確的金錢觀?尤其是每個人都要賺錢,但是又常聽到「金錢是萬惡淵藪」、「應該視金錢如糞土」,那我們到底該不該和孩子談錢,又到底該怎麼看待錢?
在猶太人財富思維裡面,有個非常清晰的鐵三角,鞏固了他們的體系,也解決了我們一直以來的疑惑,那就是「金錢」、「捐獻」和「正直」。
首先他們相信「金錢」是驅動一切的本質,從小就會告訴孩子,錢是神聖的,是一切事物的泉源,如果沒有這一層的「相信」,那麼又怎麼會有動力去爭取金錢、去累積財富?所謂「信仰即力量」就是這個道理。
而「捐獻」和「正直」,是支撐金錢觀的兩個重大支柱。首先「捐獻」代表金錢的重要目的是幫助他人,是推動慈善;而「正直」代表的是和別人建立長期互信關係,尤其是和他人交易一定要把正直置於最高位置。
簡單來說,在猶太人《塔木德》的智慧裡,如果當金錢要成為至高無上的目標,就必須把「幫助他人」和「建立互信」當成不可動搖的前提;也是在賺錢累積財富時最重要的價值觀。這麼一來「金錢財富」這個概念就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天平兩端,得到了最佳的均衡,也給予正確的金錢觀最佳的詮釋。
我常說不管學任何事情,首先「思維」要對,接著「行為」才不會產生偏頗。而《塔木德》的思維鐵三角「金錢」、「捐贈」、「正直」,正是財富思維最重要的地基。
扎穩地基之後,就是透過正確的行為來落實思維;簡單來說我把它總結為金錢行為學習的另一個鐵三角,分別是「花錢」、「賺錢」和「存錢」。
花錢,是為了學「交換」。如果孩子要什麼有什麼,不知道自己日常所需要花多少錢,那麼就沒有辦法建立對金錢的概念。
賺錢,是為了學「價值」。不管是透過勞力、腦力,又或者是創業方式獲取自己的收入,都可以讓孩子知道有非常多元的管道來提升自己的價值,如此就有機會在同樣的時間裡面,賺取比別人更多的收入。
存錢,是為了學「投資」。因為金錢最終目的是要成為我們的工具,而不是成為我們的主人。所以存錢除了買東西,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怎麼用錢去賺錢,才可以幫我們創造自由支配的時間,豐富我們人生。
而這個金錢行為落實的鐵三角,也可以清晰地在書中找到滿意的答案。
總之,不管是思維也好、行為也罷,《塔木德》智慧的關鍵指引,是沒有把金錢當成目的,而是達成幸福人生的重要夥伴。誠摯推薦此書,希望讓父母和親子之間,能同時享受致富和幸福的喜悅。
金錢教育是人生必修課,學習當新一代的「富爸媽」
親子理財專家/馬哈老師
猶太人在《塔木德》中提到:「殘害人們的東西有三樣:煩惱、爭吵、空錢包,其中『空錢包』害人最甚。」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段話,「空錢包」害人最甚,錢不一定可以買到「幸福」,但金錢給了我們「選擇權」,選擇可以過幸福生活、選擇在有能力時幫助別人。
我個人推廣財商教育多年,遇過很多類型的父母,有些父母不贊成從小給孩子零用錢,也討厭跟孩子談「錢」,他們認為孩子只要負責「讀書」就好,其他的事情通通不用管。
這些其實都是錯誤的觀念,金錢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金錢教育是每個人的必修學分,而且越早開始越好。當我當了媽媽後,我期許自己成為新一代「富媽媽」,在擔任我孩子的金錢教練期間,不光告訴孩子「不要亂花錢」、「要存錢」,更希望孩子能接觸「全方位財商教育」,除了懂得好好管理金錢,還能具備理財知識與技能,避免被金融詐騙,同時做好人生各階段的財務規劃。
孩子五歲我開始跟他談「錢」,帶他認識金錢、釐清自己的需要跟想要;孩子滿十歲讓他自己管理紅包錢,同時也灌輸錢滾錢、複利等金錢觀念;孩子十五歲時,帶他認識不同金融商品、風險跟報酬關係,也陪孩子共存人生的第一桶金,完全實踐書中所提「猶太青年在完全成年前七年間累積的屬於自己的錢,可以活用為種子基金。」
孩子的財商教育該怎麼進行?這是大多數父母最頭痛的問題之一。這本書中提供很多系統性方法,告訴你「教什麼」(what)以及「如何教」(how)。每一節還特別附上「給父母的金錢教育錦囊」,提醒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
書中提到一句猶太諺語:「錢能驅動一切。」有些父母可能不認同,擔心孩子的價值觀會偏離。但作為新一代的「富爸媽」,我們要先改變我們的認知,認知到投資理財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程,最好從小就灌輸孩子富人的思維,讓金錢成為孩子一輩子的好朋友。因為這門課學分修得早、拿高分,孩子的幸福人生就可以早一點開始。
‧摘文
父母應該具備什麼資格才能成為「金錢導師」?
若要成為教師,必須具備教師資格,為了成為孩子的金錢導師,為人父母也必須具備資格。但不用擔心,父母想成為孩子的金錢導師並不會太難,不需要精通經濟學理論,也不用熟悉統計學,只要具備幾個正確的態度就足夠了。
不要避諱談論錢
專家表示,父母的金錢態度對孩子的金錢教育造成八○%的影響,所以在進行金錢教育時,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父母擁有豐富且專業的經濟知識及洞察力,並不代表孩子就一定無條件擁有正確的經濟概念。父母平時的所得來源、消費方式、是否把錢用在有意義的地方,這些日常行為才是最切身的金錢教育。那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金錢教育呢?
首先不要避諱與孩子談論錢。傳統上認為對孩子談錢必須要小心翼翼,甚至乾脆避而不談。父母總是對孩子說「錢的事你不用管,用功讀書就好」,或是「小孩子管什麼錢!」一下子就關上對話的大門。不久前一個媽媽對我說,她有兩個孩子都上中學了,補習費負擔實在很大,所以她就想各種理由減少孩子補習的科目。有一天,孩子對她說:「媽媽,你是不是沒錢?」
媽媽嚇了一跳,隨即說:「不是啊,你在說什麼啊?我是怕你們補太多會太累才減少科目啊」及時避開了危機。
當然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為了不讓孩子因為錢的關係覺得喪氣或擔心,才會說了善意的謊言。站在為人父母的立場,只要孩子能用功讀書,不管怎麼樣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沒有後顧之憂。但是如果英文老師不跟學生講英文、數學老師不跟學生講數學公式,這樣合理嗎?所以想成為金錢導師的父母也一樣,一定要和孩子談論錢。
父母越是隱瞞與錢有關的話題,孩子對錢的概念就會越淡薄。「孩子不應該談錢的事」這種想法會內化,同時另一方面也會越來越依賴父母。小時候總是聽父母說「錢的事你不用擔心」,長大就認為「我不用擔心錢也沒關係」,但實際上父母的處境很嚴峻,他們是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撫養孩子。
若從小沒能好好接受正確的金錢教育,就無法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如此一來想存錢或增加財富也會變得很困難,就算繼承再多的財產,也會因不知如何掌握財產的規模、不懂如何有效運用錢財、沒有任何理財規劃來讓財產增值。有錢就花、沒錢也花,有時沒錢沒得花,讓自己的生活受制於擁有多少錢來決定。我們經常用「愛財」一詞來諷刺人,但錢的確是應該要愛的。孩子從小就要教育正確的愛財觀念,家裡的經濟狀況也要讓孩子了解,將來長大成人後才能好好守財、理財並擁有更多財富。
教導孩子對錢的忍耐力
猶太人在孩子很小時就開始談論錢,他們在哄小孩睡覺時會這樣哼唱:「Buy low, Sell high. Buy low, Sell high. Buy low, Sell high.」
對連話都還不會說的小孩唱這種歌?真是有點難以想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當中父母和孩子的態度。猶太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談論錢,透過一些俚語傳達錢的智慧,讓孩子習慣於錢。但是韓國父母是如何呢?別說教孩子親近錢、熟悉錢,反而是先教孩子遠離錢。
父母若要成為金錢導師,就必須先調整自己的消費習慣。毫無顧忌地刷卡、購買不需要的東西,這是最糟糕的金錢教育。看著這一切長大的孩子將來自己在花錢的時候,也不會加以考慮,想買什麼就馬上買。「父母是兒女的鏡子」,這不是一句空話。
不管再小、再微不足道的東西,在購買之前都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真的需要?是不是非得現在買不可?不管經濟再怎麼寬裕,也要有貨比三家的概念。這是家庭經濟必須具備的態度,也是對孩子金錢教育最有效的方法。
就算孩子說是必需品,猶太父母也不會立刻就買給他,而是會先給孩子一段時間,請他好好想想那個東西「真的需要」嗎?剛開始孩子對於自己的欲望無法馬上滿足時,可能會鬧脾氣,但是在反覆幾次過後,就會學到「對錢的忍耐力」。在金錢教育中,培養對金錢的忍耐力很重要,儲蓄和投資都是在即使有充裕的錢,也能忍住不任意花用的基礎下達成的。
協助孩子自己管理零用錢和適當消費,也是很重要的金錢教育。因為孩子還不會賺錢,父母給的零用錢是唯一的收入來源。記帳是很好的方式,透過收集和整理發票或收據就能辦到。在整理發票或收據時,可以回想自己花了哪些錢,掌握消費的規模。漸漸地讓孩子懂得管理自己的錢財,不隨便亂花錢,並引導他們存下零用錢,教育他們捐贈的喜悅。營造捐贈的家風,衝動消費也會減少,還可以學到更有價值的花錢方法。
金錢教育失敗父母的六種說話習慣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最早的老師和榜樣,是最親近的人也是監護人,孩子會完全依賴父母,因此和父母會越來越像。父母說的話會影響到孩子的意識和無意識。過去有所謂「餐桌上的教育」,家人一起吃飯時分享的對話會直接成為孩子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現在的父母要與孩子一起吃飯是越來越不容易了,對話時間越來越少,父母的每一句話變得格外重要。我們從金錢教育的觀點來看看,哪些是父母不該有的說話習慣。
我們的心裡很富足
這句話帶有滿足於小事、嚮往樸素幸福的意思。當然與其和他人比較而感到自卑,相較之下這句話對人生更有幫助。有時孩子羨慕有錢人,父母會說「有錢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心靈富足」,或「雖然我們買不起那些東西,但我們的心裡很富足」這類的話來安撫孩子。但真的只要心靈富足就可以在這個世界生存了嗎?這些話在父母經濟能力有限的狀況下,對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很有幫助,但卻不見得是灌輸孩子正確金錢觀念的話。錢多是富翁,如果連心靈也富足那就再好不過了。因此,不須在強調「心靈富足」的同時刻意製造「所以生活貧窮也沒關係」的意念。從金錢教育的觀點來看,「雖然這次因為錢不夠不能買,但媽媽會多賺錢,下次一定要買回家」,或是「我們雖然心靈富足,但現實中還是要努力多賺點錢」,這樣說才是比較適當的。
心情真好,今天吃炸雞吧!
在購買任何食物或物品時以「心情」為由,這在金錢教育上來說並不好。當然消費會使人心情愉悅,但那應該是結果,最好不要「因為心情好」所以去消費。消費應該具有明確的理由,像是「因為說好了這個禮拜要吃炸雞」、「因為今天沒有時間準備晚餐」有明確的理由,孩子才會學習到「必須有理由才能消費」。很多大人會為了緩解情緒而過度消費,這是因為從小開始就沒有將「消費和心情」明確分開而導致。
你念你的書就好,其他的交給媽媽
不想給孩子帶來金錢壓力,這是許多為人父母的心境,但是不想給予金錢壓力和孩子對錢沒有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全都交給媽媽,你把書念好就可以了」,這種話會讓孩子對錢沒有概念。孩子應該也要知道補習費、書本費、通勤費這些花在自己身上的錢給父母帶來的負擔,這樣才會懂得錢的珍貴,並對父母懷著感謝的心。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有「我和錢完全沒有關係」這樣的想法,就會對經濟獨立的意志很薄弱,反而會出現更依賴父母的傾向。
考得好就買新手機給你
用禮物與孩子交易成績的父母並不少。因為只要功課好,就能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孩子被賦予了動機。當然,與孩子的討價還價和協商都不是壞事,透過協商,孩子可以感知自己的選擇權和主導權,因此在教育方面也有作用,但重要的是這會讓孩子對「必須用功的理由」感到混淆。「為了換新手機」、「為了買新衣服」、「為了玩電動」所以才用功念書,這樣就是本末倒置了。如此一來,對於學習的想法以及關於金錢的想法,也就被扭曲了。
買這個啦,這個比較好
在買東西的時候,常見很多父母不讓孩子自己選擇,而是單方面替孩子決定。因為想買更物美價廉的東西,或者擔心孩子判斷力不足,所以想代替孩子做決定。但是,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不該限制孩子的選擇權,單方面強求孩子接受自己的決定。孩子在選擇的過程中可以經歷各種判斷,也能培養出自己的標準,如果父母取代了那個過程,就等於是剝奪了孩子學習創造自己標準的機會。
當然,如果孩子的選擇很明顯不合理,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討論,協助孩子調整。如果因為錢不夠而不能買孩子想要的東西,就坦率地說錢不夠,引導孩子學習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出明智的選擇。不要認為這樣是承認父母經濟能力不足,在生活中需要的東西和購買的能力之間經常產生拉鋸,未來孩子也會經歷這樣的狀況,所以應該教導孩子,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以較低價格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是合理的消費態度,而不是丟臉的事情。
如果做不到,乾脆不要開始
父母看到孩子堅持不懈、努力完成某件事情的樣子,會感到很欣慰。但這種情況如果一再反覆,有的父母就會生氣說出像「如果做不到,不如乾脆不要開始」這樣的話。當然這麼說並不是希望孩子一開始就放棄,父母還是意在鼓勵和刺激孩子「要努力到最後」,只是用說反話的方式,希望能藉此激勵孩子。
每個孩子的專注力都不一樣,成就能力也不一樣。專注力不足的孩子並不代表能力差,無法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上面的孩子,可能是屬於「多重作業能力」型。而成就能力是在持續挑戰和失敗的過程中產生,如果孩子經常事情做到一半就中斷,或許應該回想一下是否一開始給孩子的動機不足,或是沒有確實給予正確動機。累積金錢的過程也一樣,不能因為一度沒能賺錢就說「乾脆不要賺了!」這種話,即使失敗也要繼續給予勇氣,這是父母的角色,也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