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F2L-A900ESGJ3

前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像隻貓管不住講不聽父母該學會和設限一樣重要的事

驚喜優惠
$284
$36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限量)

  • 登記送

    【全家】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冰仙女紅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香鑽水果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6269537013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前青春期孩子像貓一樣難以捉摸
    不能太親近、不能想抱就抱
    兒少諮商心理師教你
    如何拿捏愛的距離
    讓愛在關係中如實傳遞

    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開始表現出有點黏又不想跟爸媽太黏的矛盾態度,身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調適孩子成長中的轉變,並且做出合適的應對?

    ◆在實際案例中 學習調整自我狀態與對孩子的態度
    在作者輔導親子的案例中,每一個篇章都不難找到和自己相似的親子狀態,透過書中父母的難題與孩子的真實想法,以及作者專業且有效的引導,讓我們一步步學習調整自己,營造更好的親子關係。

    案例一
    媽媽:「老師,我覺得自己最近很容易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感到生氣。」 我:「是發生什麼情況讓你生氣呢?」 媽媽:「這陣子他都不想讓我參加學校的活動,包含親職日、運動會等等,明明有回條詢問家長要不要參加,而他是到繳交期限過了才拿出來,還說不參加也不會怎麼樣,我懷疑孩子可能是在學校惹了什麼事,才故意不讓我去。」

    >>>父母需要知道的
    青少年時期,孩子已經能在生活上減少對他人的依賴而開始獨立自主,身為父母,需要知道你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與重要性,並不會因此而有所改變。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需要謹記,在這個階段要增加的是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而非生活上的需要,當我們能進到孩子心中,讓他知道,自己在外遇到困難,你可以安心讓他依靠,這比提供任何實際的幫助都更重要。

    案例二
    家長:「因為不知道自己照顧孩子的方式是不是正確,該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好?一想到這些,就會讓我有點焦慮。」

    >>>父母需要知道的
    過於追求「育兒教條」,容易影響成為「自在父母」的本能。
    「試著放鬆自己」,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提醒。父母與孩子的情緒會相互影響,當孩子感受到我們時時戒備、要求完美、過於緊張、無法放鬆,就會在互動中形成一道無形的鴻溝,而讓彼此無法真實的靠近。

    案例三
    家長A:  「老師,我小孩現在國一,我會限制他使用手機的時間,但每次他都會說因為作業要查資料,所以跟我要手機來用,我都覺得哪有每次都要查資料,他可能是用這理由藉機會來玩遊戲,但我又不知道怎麼跟他說,而且如果他真的是在查資料,會讓他覺得我不信任他,這是不是反而更破壞關係?」

    >>>父母需要知道的
    當你在管教孩子過程中出現這樣的疑問時,需要謹記的一件事是:信任並非等同於放任,也不等於有存疑卻不能確認。

    如何做到事件澄清,同時又能保有信任關係,有一個基本句型是:
    「客觀的事件描述+回應孩子感受+情感表達+提出疑惑。」 
    「我有發現你每天都會說要用手機查資料,我想手機對你而言很重要,但我也在想,是不是在查資料的同時或許你也會想要用手機做些其他事,像是聊天或玩遊戲,不過也擔心我拒絕你,是這樣嗎?」

    你會發現透過這樣的方式回應孩子時,除了表達對孩子行為的關切、澄清自己的疑惑外,也可以在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溫度,與一般我們經常說的「你是不是又在跟網友聊天」、「不要以為我不知道你是在玩遊戲」是很不一樣的感受。

    ◆不只是一本教養書
    更能讓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 看見自己
    堅硬的外殼下,父母也有為難、無力與辛苦,但我們仍可以嘗試與練習,書中不藏私的引導與分享,將讓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把自己給重新愛回來。


    ★本書特色:

    在實際案例中,看自己可能會遇到,或正在發生的親子狀況,
    並透過作者專業引導   找到最適合自己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專家推薦:

    ☆ 專文推薦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 暢銷作家
    張瓊方    一個喜歡跟孩子在一起的心理師
    雙丁麻麻  網路親子作家

    ☆ 暖心推薦
    黃柏嘉      諮商心理師
    魏偉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羅寶鴻      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目錄:

    CH1 父母需要的力量
    1-1 身為父母的那一刻起 就是修煉的開始 
    1-2 比起犧牲 孩子更希望你過好自己的人生 
    1-3 成為孩子心中的力量 而不是生活上的需要
    1-4 先有輕鬆的父母  才有自在的孩子 
    1-5 不是要時時緊盯 而是如何不在時仍能放心
    1-6 包裝修飾後的父母 無法和孩子有真實的關係與接觸


    CH2 語言的力量
    2-1信任之餘真誠更加重要 
    2-2讓孩子也能從衝突中 學會建設性的成長 
    2-3對話中傷害關係的三大殺傷力 
    2-4展現你對孩子的好奇 讓關係加分 
    2-5聽懂語言的「形式」 往往比「內容」更能拉近距離 
    2-6心智化鍛鍊先從適切的「鏡映」開始  

    CH3 跟隨的力量
    3-1 以孩子的心智年齡出發
    3-2有效的跟隨在於 有「設限」的基礎 
    3-3 成為孩子心中穩定的大人 
    3-4 先成為孩子的一面鏡子 才能讓孩子照亮自己 
    3-5從五大線索看孩子是否具有自信 
    3-6 兒童遊戲中的跟隨 
    3-7 青少年談話中的跟隨 

    CH4 同理的力量
    4-1用有效的肯定與同理 啟動孩子的內在動機 
    4-2 同理 不是跟隨孩子陷入同樣的情緒 
    4-3 與其勉強,不如真誠地告訴孩子
      「我現在還沒辦法好好安慰及回應你」
    4-4 「他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我就知道他在想什麼」?
    4-5 培養孩子理解 父母管教中的正向意圖 
    4-6 將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 - 從尊重開始 


    <作者簡介>

    張閔淳
    諮商心理師,長期關注與談論兒童、青少年及親職教養相關議題,對於孩子透過情緒與行為在表達內在的訊息有著敏銳的觀察,多年與兒童、青少年諮商及輔導經驗,期望陪伴父母在教養中一起學習與成長,讓愛在關係中如實的傳遞。

    著有《別以為乖乖牌的孩子情緒很安全》

    學歷:
    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博士班攻讀中

    專業證照:
    1.諮商心理師 諮心字第 003243 號
    2.保母人員 勞動部 154-085324
    3.飛機修護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176-008228

    臉書粉絲專頁:『動心 • 玩心-張閔淳心理師』


    ★內文試閱:

    ‧推薦序

    ◆分離,是親子關係唯一的路徑   
    文/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教養中的一切,都是為了分離做準備。」  這句話聽起來悲傷,但卻是千真萬確。有一天,孩子會長大;有一天,孩子有自己的主張,有一天,孩子得去過自己的人生。到了那時,你會發現,你不再被孩子需要;此刻,就是他展翅高飛的時候。
     而你,是否願意放手與祝福呢? 
    小時候,曾經和玩伴童言童語地討論著,長大後要生幾個孩子。從來沒有想過,養兒育女竟是如此艱辛。就算你有再多的心理準備,就算你熟知各種教養技巧,當有了第一個孩子時,你仍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對,你就是個一無所知的新手!  當你逐漸學會(習慣)如何與嫩嬰相處時,孩子已經會說話了;然後,開始上學,接著,到了青春叛逆期,再來是離家求學。這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你將見證一個生命的轉變奇蹟;而你也會不斷感嘆,自己的動作永遠趕不上孩子長大的腳步。
    親子關係雖然是一輩子的,但與孩子密切的相處時光,卻只有短短不到二十年(可能更短)。老實說,你確實要花心思陪伴孩子,但也不該把教養問題看得太重。除了孩子,你還有自己的人生。
    雖然,我在外頭是個教養專家,但我卻不認為我是個夠格的父親。因為,那些在演講中會提到的教養困境,在我與孩子的互動中,也常真實出現。正如張閔淳心理師在書中一開頭說的,教養是一場修煉——不是修煉孩子,而是自我修煉。   張閔淳諮商心理師的這本書,不斷提醒我們,從孩子的身上,我們有機會看見自己的不足與限制,進而去反思,與孩子的互動模式,是如何受到過去生命經驗的影響;而我們又該如何調整自己,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藉著孩子的生命發展,我們都有機會再長大一次。當我們學會,負責任地把自己的人生活好,正是給孩子人生最棒的禮物。因為,親子關係終將指向分離,你不可跟在孩子身旁一輩子,但卻能讓那份愛化為力量,陪伴孩子終身。

    ◆我必須說,這個世代的父母特別辛苦、也特別難為。
    文/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他們在體罰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環境下長大,卻被期待成為民主且開放的父母;他們成長的年代使用的是緩慢的撥接網路,卻要在手機幾乎無所不能的現代因應孩子的網路成癮問題。 在資訊極度爆炸的現代,親職教養的觀點與策略日新月異,父母在教養上也處在某種程度的資訊焦慮中:要不是擔心自己教養方式過時、不然就是擔心自己沒有學會更新穎的親子溝通方式。除此之外當然還得兼顧工作、婚姻、照顧等等工作,沉重的壓力不言而喻。
     因此,我在與家長談話時總是秉持著一貫的信念:「不要教父母如何當父母,也不要叫父母再加油一些。」因為,沒有一個人天生就知道如何當父母,而那些帶著教養問題來到我面前談話的父母,內心的挫折與難受往往也沒有人能分擔。
    我也常常跟兒童與青少年說:「你現在幾歲,你的父母就是幾歲。」所有的父母都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甚至,父母在習慣了十幾、二十年的照顧角色後,還得學習適應孩子突然離家、重新調整生活重心的新生活。 我相信,長時間陪伴兒童與青少年家長的閔淳心理師一定很懂這種感覺,因為在這一本新書中,看不見專家說教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深入的理解以及溫柔的陪伴。 這一本書說出了許多父母難以訴盡的辛苦、挫折、失落,甚至也坦露了他在與家長互動時的心疼與不捨。也因為這樣,他用更柔軟的文字陪伴父母親愛自己、以及溫和地與你分享如何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更有效的教養策略。  相信你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會像是被一雙溫柔的大手給撐住,放鬆地、和緩地,用你自己覺得舒服的步調,重新學會愛自己,同時也改善親子關係。 

    ◆讓你自己成為更好的大人 
    文/張瓊方 一個喜歡跟孩子在一起的心理師
    在工作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父母,很努力的想要跟孩子維持好的關係,但是事與願違,常常越用力的同時,也容易把孩子推得越遠。有時候看著這些努力想要好好在一起的父母跟孩子,內在都會很欣賞他們這麼在乎彼此,卻也覺得可惜,因為有時候他們用力對抗的不是對方,而是內在因為過去而留下來的傷或是不安全。所以,在這本書裡面,如果你願意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以及體會自己,你會發現自己在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可以跟孩子相處得更好,焦慮有時候來自於我們的擔心、害怕跟對於界限的不知如何是好。
     但我們是如此的想要陪伴孩子長大。
    而當我們內在焦慮、或是過度擔憂時,很容易出現像書中描述的,我們會開始碎念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或是期待孩子照著我們的想法走,但有趣的是,在這個現象背後,我們有著對孩子最真實的善意,我們希望他好,所以,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把善意用這種會把孩子推走的方式表達出來呢? 
    閔淳心理師在書中用了日常生活的例子,試圖帶著讀者去省思現象中的我們,為什麼我們會如此?以及我們到底怎麼了?當我們對自己有更多的體會以及更清楚的了解,也就不會那麼容易被因成為父母,而對孩子有了的焦慮綑綁跟限制;同時,書中陳述清楚的教養概念,像是:信任與放縱之間的差別、跟孩子互動時可以使用的技巧跟方法。
    如果你也希望能夠跟孩子有一個更好的關係,請讓書裡面的例子、問題以及省思帶著我們一起看見自己,學習更多的體會及理解自己,並且一起成為一個更好的大人。

    ◆溫柔地指引出 母親該如何漸漸與孩子分離的方向
    文/ 雙丁麻麻 網路親子作家
    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最近我正學著把對雙丁的愛(雙丁為兒子小名),收進胸前左邊口袋。(請好心人士幫媽媽點播李聖傑的手放開)  倘若育兒有所謂的「與孩子形影不離」和「與孩子漸漸分離」前後階段之分,我明顯有感自己正處於後者,原以為自己的心理建設是足夠的,怎知當這些時刻來臨時,我仍是難掩專屬於母親的悵然失落。 明明是一個尋常起床後,雙丁卻彷彿一夜長大,開始瘋狂爭取生活中能自主決定的範疇,也明確表達出種種不希望我插手干預的需求,幾天過後甚至片面宣布獨立,並振振有辭地對我說:「媽媽,從今天開始你不要blabla可以嗎?」一條接著一條的獨立宣言令我一時之間難以招架。(嚇)   正如張閔淳心理師所言:「身為父母的那一刻起,就是修煉的開始。」而這個修煉從未間斷,因為「你無法解決母親身分帶來的問題或疑問,你只能冒著風險進入其中。」(出處《母親:論愛與殘忍Mothers: An Essay on Love and Cruelty Hardcover》)正當我自覺為前青春期的雙丁受盡冷風吹時,感謝專業度極佳且臨床諮商經驗豐富的閔淳心理師,出現在我冷颼颼的育兒生活中。
     不僅先為我擋住失落的冷風,更重要的是溫柔地指引出,母親該如何漸漸與孩子分離的方向,其中我最喜歡書裡頭「父母的力量」的安排,簡短有力直搗黃龍。
    既然「修煉」是身為父母的必經之路(=之苦),感激張閔淳心理師的著作,讓我的育兒之路不再怕冷,因為我穿閔淳牌暖心外套,冷風你就儘管吹吧,我才不怕。(挺)  

    ‧摘文

    ◆成為孩子心中的力量 而不是生活上的需要
    媽媽:「老師,我覺得自己最近很容易因為孩子的行為 而感到生氣。」
    我:「是發生什麼情況讓你生氣呢?」
    媽媽:「這陣子他都不想讓我參加學校的活動,包含 親職日、運動會等等,明明有回條詢問家長要不要參 加,而他是到繳交期限過了才拿出來,還說不參加也 不會怎麼樣,我懷疑孩子可能是在學校惹了什麼事, 才故意不讓我去。」
     
    某次演講結束後,這位母親來跟我諮詢目前與青春 期孩子間出現的問題,我聽著媽媽的分享,一邊也思考著,或許孩子的內心也十分掙扎吧?一方面,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已經不想讓媽媽知道自己太多事情;另 一方面,媽媽到學校向老師了解自己狀況也讓他覺得 沒面子。在這同時,孩子又擔心這種不再想讓媽媽介 入自己生活的想法會讓她感到難過,所以採用這種迂迴、迴避的方式,來因應這種讓人難以面對的窘境。
    父母的失落來自於自己不再被孩子需要,我回應了媽媽的擔心,同時也詢問:「好像要跟孩子之間拉開一點距離,對你來說很不習慣、也很難適應。」
    這時媽媽沉默不語、眼眶泛淚,過了幾分鐘後說:「我知道他不會在學校做讓我擔心的事,也知道孩子現在進入青春期階段,但這對我好難,孩子什麼事都不想讓我知道,這讓我覺得孩子不再需要我。」

    隨著孩子年紀增長,許多父母的失落來自於自己不再被孩子需要,以往凡事為孩子設想好、盡可能盡善盡美地在一旁支持與協助孩子的父母,到了青春期階段,  這些行為往往被視為多餘,或是反而遭到嫌棄,自然會感到無比失落與心痛。

     你能承認孩子長大了嗎?
    我曾經遇過一位母親,她的孩子正在進入幼兒園念中班的年紀,當媽媽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的第一天,她突然說想再生第二個小孩,原因是她發現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完全沒因與自己的分離感到難過,反而小手一揮,就開心地跟老師進入校園,這時候媽媽的心裡感到五味雜陳,因為覺得孩子長大了,自己對他而言已經不再重要,因而萌生再生一個孩子來創造自己被需要的想法。

    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我們可以理解,當一位母親面對孩子的長大,與孩子間距離越來越遠的時候,心中那種著急卻無力的感受。父母的重要性隨孩子長大,會轉化成推動孩子成長的內在力量隨著孩子年紀漸長,孩子對父母在生活上的需要必然會逐漸減少,但這並非表示父母對孩子而言不再重要或不被需要,而是父母的重要性會化作孩子內在的力量,推動他有更多的成長。

    在孩子的發展中有一個重要的「依附理論」,這個詞對大家而言並不陌生,這理論提到孩子在幼年時期,我們如何涵容孩子的感,讓孩子與照顧者建立起安全的依附關係,這對孩子的一生中,在發展上、健康上、人際/ 親密關係上有著許多重要的影響,當孩子知道當自己遇到困難時,你會在一旁保護他、讓他安全與安心,他才能勇敢的向外發展、自由的探索。 父母需要的力量 正向面對心中失落感的3個方式
     1.增加在孩子心中的分量 而非提供生活上的需要
    小孩在生活上有很多地方需要父母的幫忙,到了青少年時期,孩子已經能在生活上減少對他人的依賴而開始獨立自主,身為父母,有時很難適應這樣的改變,但你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與重要性,並不會因為孩子不再需要你幫忙、不想讓你知道太多、希望保有隱私而有所改變。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需要謹記,在這個階段甚至是往後在孩子的人生裡,要增加的是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而非生活上的需要,當我們能進到孩子心中,讓他知道,自己在外遇到困難,你可以安心讓他依靠,這比提供任何實際的幫助都更重要。

    2.學習安頓自己的不安
    面對孩子長大,父母的不安與焦慮在所難免,但我們若想要讓孩子安心的探索外在世界、發展自主獨立且成熟的人格,首先我們需要先把自己安頓好。我遇過一些孩子,特別是有繭居、中輟或是身心症議題的孩子,他們的症狀絕大多數都與家庭議題息息相關。
    當我們無法讓孩子安心向外發展,孩子就會透過情緒與行為來表達對父母的抗議,或甚至需要回頭照顧父母。情緒容易在關係間相互影響與流動,因此想要孩子可以在這重要的發展階段向外尋求自我與獨立,讓孩子安心是我們的首要功課,學習安頓自己的不安是最優先的事情。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如:將注意 力放在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物與嗜好上、增進與另一半的關係、尋找一些支持系統,這些都是在自己不安、焦慮下幫助安頓與平穩自己的有效方式。

    3.與孩子拉開一點距離 與青春期孩子互動是一門藝術,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我們要掌握「剛剛好的距離」原則。前陣子有位媽媽提到,她從小要求孩子每晚要睡覺前都要跟自己說晚安,早上上課出門時要抱一下,但最近孩子上了小學六年級,三番兩次都找理由拒絕這些行為,不是說自己忘了,就是做得不情不願。

    先讓我們回想一下,自己在國中階段,大概也不會想要跟家人有這樣親密的互動吧,那為什麼期待孩子需要如此?在這階段我們要練習的是維持「剛剛好」的距離就好,當我們不過度涉入,而是在一旁默默的關心與觀察,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關懷與鼓勵,你將會發現與孩子的距離反而可以更靠近。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