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D3J-A900HNRYN

數位人際,重新定位網路中的你:網路貧民百萬追蹤!網友≠朋友,RESET你的人際關係

驚喜優惠
$379
$48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每帳號限乙次,限量5000名)

  • 登記送

    【OK】單筆滿$1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OK購物金50元(限量)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一顆檸檬青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6267372845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24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
    人們在虛擬空間中的互動模式變得更加複雜且多樣化,
    這些變化不僅表現在社群媒體上,
    也滲透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

    ◤互動與儀式:網路世界的重塑
    在現代社會,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社會交往方式。從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到網路、社交平臺,媒體技術不僅重塑了我們的資訊傳遞方式,同時也影響了我們的情感互動和社會模式。本書詳細探討了媒體技術如何影響社會交往,並以社會情緒學的視角審視網路交往的變遷歷程。

    書中第一章首先闡述了當代網路分享時代中,如何透過網路平臺建構新的社會交往方式,並指出情緒在社會互動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藉由了解媒體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社會行為模式,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網路在現代生活中的角色。

    ◤從原子社會到電子部落:網路交往的演變
    在原子社會中,社會交往是以個體為中心的,而電子部落則是以網路平臺為中心,使得人們可以跨越時空限制建立新的社會連繫。透過對比不同比例的「傳播儀式」類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媒體技術如何改造了現代社會的交往方式。

    這些新型的交往方式如何展現出共享文化和集體情感的特質?隨著社會逐步從基於地域的實體社群轉向虛擬社群,我們的社會結構和情感連結方式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些變化不僅挑戰了我們傳統的社會理論,也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在這個數位時代,究竟什麼才是有效且真實的社會交往。

    ◤新舊媒體場景的交融和對抗
    櫃檯和後臺的邊界逐漸模糊,形成一種混亂的媒體場景。傳統媒體如電視往往設立明確的櫃檯和後臺區分,使得觀眾和製作人員之間保留了一定的神祕感。然而,網路的平臺化和即時互動性打破了這種界限,普通人透過網路能成為節目的一部分,甚至隨時扮演創作者的角色。

    這種現象反映了網路一種獨特的「即時性」,重新平衡了時間和空間,使得媒體的製作和消費變得更加頻繁和互動。網路儼然成為了一個新的媒體場景,分享技術模糊了現實和虛擬世界的界限,悄然改變了我們的社會互動方式。

    ◤跨越了物理界線的社會聯繫
    身體的在場和不在場成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事情,網路空間中的身分認知也變得更加流動和多變。無論是在社交媒體上的即時互動還是線上遊戲中的隊友合作,這些活動中參與者的身分和角色具有高度的可塑性,關注流由此成為投射個人情感的載體。

    在這種情況下,陌生的群體間形成了一種複雜的情感網路,這些網路不斷影響和造就著人們的集體意識。作者用變壓器的比喻來形容這種情感傳遞的方式,指出它能夠轉化和放大情感的影響,使得小範圍的情感事件在網路空間中引發廣泛的迴響。

    ◤符號流與集體儀式的重構
    分析不同情感的永續性和聯結力,區分了強情感連結和弱情感連結。這些不同類型的情感流在人們的網路交往中互相交織,形成了新的集體意識。網路在這其中扮演了情感變壓器的角色,使得情感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擴散,基於這些情感的符號流構成了新的社會辨識和集體儀式。


    ★本書特色:

    本書為讀者提供了深入理解網路交往以及其背後複雜社會機制的框架和工具,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和掌握數位時代的社會變遷。透過符號的更新和再生,人們在網路平臺上不斷建構並重塑自身的社會身分和群體歸屬感。


    ★目錄:

    第一章 互動與儀式體與社會交往
      媒體技術和社會交往
      網路分享時代的社會交往
      情緒社會學的淵源
      以社會情緒學觀照網路交往
      本書論述綱要
    第二章 原子社會的社會交往
      社會交往方式的變遷
      傳播儀式的類型
      不同歷史時期的媒體場景
    第三章 電子部落的社會交往
      電子部落的媒體場景
      分享技術如何告別原子時代
      電子部落素描
      網路交往的若干類型
    第四章 網路建構媒體場景:櫃檯和後台的相互侵入
      網路建構的混亂媒體場景
      櫃檯即後台
      網路向電視復仇:時間和空間的再平衡
      網路分享媒體場景的建構
    第五章 無所不在的關注流:掙脫地方性聯繫
      身體在場與不在場的祕密
      參與者的不同類型
      網路社會交往中的身分認知
      關注流:投射在陌生的群體中
    第六章 「情感變壓器」:集體意識新流向
      權力和地位的影響
      短期情感和長期情感
      強情感連結和弱情感連結
      情感流:四處漫溢的集體意識
    第七章 符號流:更大社會範圍中的新群體成員身分
      作為意義的符號的變遷
      做為儀式成果的符號
      符號流:被更新的身分
    第八章 結論:理想化的社會交往——純粹關係
      網路交往中集體儀式的場景建構方式
      從原子社會到電子部落:網路交往中的儀式實現機制
      理想的社會交往方式:純粹關係
      文化與媒體研究的再探索
      未來研究之展望
    後記:沒有人知道你不懂互聯網


    <作者簡介>

    馬向陽(陽光)博士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傳播藝術和科學學院訪問學者,最早從事互聯網研究的學者之一,研究領域為網路社會和城市文化。一九九八年起在《電腦世界》開闢了一個關於互聯網的個人專欄「人,在網路居住」,並先後在平面及網路等開設關於互聯網發展研究的個人專欄,發表作品數百萬字,主要著作有《網路英雄傳》、「網路中國三部曲」:《新浪模式》、《這,才叫商業模式》、《長尾理論》等,有多篇學術文章在《讀書》等刊物發表。


    ★內文試閱:

    第一章 互動與儀式 媒體與社會交往

    麥克魯漢曾把一部人類發展過程視為人們透過不同媒體進行社會交往的歷史。媒體不只是我們生活和再現這個世界的表徵,它本身就是我們賴以生活和表演的舞台與社會場景。

    二十世紀末傳播形態從所謂的大眾傳播向網路傳播的變遷,是人類媒體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如同之前從口語到文字、從印刷媒體到電子媒體的轉變一樣,人們基於互聯網的溝通,再次刷新了傳統的社會交流方式,建構出一幕幕不同以往的嶄新社會場景。本書希望通過對於人們基於電腦網路的社會交往進行微觀社會學考察,並結合媒體文化研究的理論成果,探討人們在網路建構的社會場景中如何形成分享關係的運行機制,以及理解這一新的社會交往方式對於社會形態演變所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影響。

    二十世紀初以來,圍繞媒體技術與社會形態之間的複雜關係研究,學術界一直呈現出涇渭分明的兩大源流。

    一支源流是以麥克魯漢為代表的所謂「技術決定論」者,他們被普遍認為誇大了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和作用(這是麥克魯漢作品留給讀者的第一印象,事實上,這一印象也與作者追求詩意的文體風格和故意矯枉過正的表達方式有關),但在直接影響麥克魯漢本人學術思想的幾位前輩那裡,無論是城市研究學者劉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還是歷史學家哈羅德.伊尼斯(Harold Innis),他們對技術和社會的關係都有過非常冷靜、客觀的論述,在這一問題上,英國文化學者雷蒙.威廉斯(Reymond Williams)對麥克魯漢簡化的「技術決定論」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批評,並以當時新興的電視媒體為例,論證了媒體技術和社會制度之間複雜的互動關係,他指出,廣播技術的演進同樣受到了英國二十世紀初大規模工業化帶來的家庭小型化、流動化和隱私化的影響,正是當時新興的廣播技術和特定社會環境之間一系列複雜的相互作用,才促成了現代廣播制度的成熟。技術演進與社會變遷之間的複雜關係,絕非簡單的技術決定論所能解釋的。

    另一支源流來自一批嚴謹的文化研究學者和社會學家。他們大多從歷史研究出發(包括媒體史),來考察一種新的媒體技術形式的出現對於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的貿易、文化、政治等諸多方面的影響。這其中既包括詹姆斯.凱瑞(James W.Carey)這樣的媒體學者,也包括像塗爾幹這樣著名的社會學家。凱瑞在一九八〇年代以通訊為個案剖析技術與文化的關係,令人印象深刻。他在論證通訊的一系列社會影響時指出,通訊技術不僅第一次將傳播(Communication)從運輸(transportation)中分離出來(訊息從鐵路運輸這樣的物理運動中得以分離),進而影響了世界時間的分隔和一致,「協調了工業化的國家」,在此之前,手錶的發明則是統一了工業化工廠的時間(芒福德,2009)。通訊這一以時間速度和受眾效果見長的新媒體,徹底改變了過去Communication 一詞中本來就有的宗教含義,甚至影響到了傳播學的思考範式——媒體的「傳遞模式」(transmission mode)得以出現(凱瑞,2005)。事實上,在以麥克魯漢為代表的、後來被稱為「媒體生態學」學派的許多學者那裡,他們都以史學家的嚴謹態度研究不同歷史時期媒體對於社會的影響,像沃爾特.翁(Walter J.Ong)對口語文化的研究、伊麗莎白.愛森斯坦(Elizabeth Eisenstein)對印刷術和近代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影響的歷史分析,都是研究媒體技術和社會形態之間相互作用和複雜關係的典範。

    相比於媒體史學者,社會學家往往有著更大的研究視野。塗爾幹對於原始部落宗教活動的儀式研究,揭示了語言(概念)出現之後的社會場景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意義。這些開創性的研究為後來人們發掘媒體和蘊藏在媒體中人們的情感結構的關係研究提供了樣本。媒體技術和社會形態之間有著極其複雜的糾纏和相互作用關係,要洞察它們之間的互動過程,需要非常大的時間跨度作為研究背景,這無疑加大了研究的難度,更何況在很多時候,研究者自己也是身陷「此山中」,很難跳出來一窺正在發生、進行中的社會真面目。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