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V0S-A900FG85D

島嶼上的飯桌:大蛤飯、木瓜粄、柴把湯、老酒麵線…讓我們走進阿公阿嬤說不完的時代記憶。

$395
$500
折價券
  • 登記送

    【7-11】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香鑽水果茶兌換券乙張(限量)

  • 登記送

    【OK】單筆滿$1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OK購物金30元(限量)

  • 登記送

    App限定-全站指定單筆滿$2500登記送雙11獨享券(限量/效期2024/11/4~11/12)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ISBN:
9789863847717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7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時代有時代的故事,而他們正在島嶼飄香/

    將回憶倒進鍋裡熬煮,用閱歷好好燜燉一番,
    再將這些美味的故事盛盤,
    端上桌的,是阿公、阿嬤們那篳路藍縷的歲月,
    口中道出的點點滴滴,更是浮現豐沛情感的色香味俱全。
    ***

    一群隔代教養的八年級生,一份想留住即將失傳的手路菜與長輩生命故事的初心,
    以「吃頓飯」開啟青、銀兩世代的溝通橋梁,
    歷時3年,完成這本臺灣首部集結百齡智慧,獻給時代記憶的食譜。
    五十篇人生故事,五十道家傳料理,
    尋訪全臺各縣市及澎湖、金門、馬祖、綠島、小琉球、蘭嶼,
    原來每個人家裡最熟悉的身影,
    就是承載臺灣歷史的活字典。


    在餐桌上開啟一場世代間的交流,讓家常菜的滋味不止是流逝的日常。——
    .海軍艦長思思念念的「眷村湯麵」,是傳承了四個世代永遠無法取代的美味。
    .澎湖清明大蛤飯,年輕人吃的是新奇,老一輩才吃得懂個中感動。
    .守在舊灶旁,倒數期待掀鍋的那一刻,等待的「栗子蘿蔔乾肉粽」是外頭買不到的記憶與味道。
    .可以吃的金條,藏著七十年前逃難來臺的家族祕史。
    .古老的環保餐具盛著噶瑪蘭族流傳兩百年的「黯黑料理」 。
    .貌似簡單,卻是耐心及經驗累積的「黃金蛋餃」,人氣名店也難以匹敵。
    .台灣早期的斜槓女青年,端出噴香、熱氣蒸騰的上海菜「什錦烤麩」。
    .北漂的高雄洪金寶,手起刀落間燒出一手好野味。
    .美濃客家媽媽的木瓜粄,剛剛好的笠山滋味。
    ………
    《島嶼上的飯桌》探尋屬於自家的味道,
    看見柴米油鹽背後,庶民文化與時代洪流密不可分的情感。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宋文琪 | 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創辦人

    王振宇 | 桂冠實業營銷副總經理
    高?雯Liz|Taster 美食加創辦人
    番紅花 | 飲食生活作家
    ──暖心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目錄:

    【北部】
    1. 令那九旬的海軍艦長,所思念無比的眷村湯麵—王奶奶的蘿蔔絲牛肉絲麵
    2. 他們心中的鄉愁啊,是不存在的彼岸—唐婆婆的打滷麵
    3. 女子無才便是德?淑英用一輩子的熱情與好學來回答—淑英奶奶的合菜戴帽
    4. 超市冷凍蛋餃難以匹敵的黃金蛋餃—沈奶奶的黃金蛋餃
    5. 劍潭捷運站以前是養鴨場?魔法阿嬤帶你一窺士林的變遷—秀英阿嬤的紅燒番茄牛肉麵
    6. 可以吃的金條裡,藏著七十年前逃難來臺的家族祕史—宣奶奶的金條腐皮捲
    7. 夜市人生,熬出地表最強蜜汁—進福阿公的黑棗蜜汁排骨
    8. 異域,一個不安之地,被孤立的人們殘喘著被遺忘的歷史—玲慧婆婆的雲貴辣椒雞
    9. 為了生存,她丟失了名字,卻在一手拉拔的眷村小館找到歸屬—景嫻奶奶的老罈炒肉絲
    10. 我們記憶中那伴隨米香、白煙的巨響去哪了?—廖爺爺的爆米香
    11. 從中華商場的天橋上,一窺魔術廚師的梅香料理—碧雲阿嬤的梅香炕肉
    12. 悲情城市的庶民日常,被一碗碗的麵茶暖化—蕭阿嬤的古早味炒麵茶
    13. 手作烤麩、旅館主人、絲襪商,她是臺灣早期的斜槓青年—戴奶奶的素什錦烤麩
    14. 真正的歷史不在課本中,是在最貼近我們生命的家族裡頭—惠芳媽媽的高麗菜捲
    15. 時代有時代的故事,而她們正在島嶼飄香—寶珠與月雲的滷牛腱

    【中部】
    16. 阿嬤啊,那些妳遺忘的事,現在換我來幫妳記起—秀蓉阿嬤的柴把湯
    17. Cina、Cina!唱故事給我聽—Cina Puni的阿嬤湯
    18. 一把刀、一把鹽,醃住賽夏族祖傳的祕密料理—朱夏銀妹的生醃肉
    19. 糕餅師傅、餅店頭家,在這之外他還有一個身分是「父親」—阿聰師的小芋仔
    20. 從日式宿舍裡流傳出的桂圓麻油雞,拯救了日本人的身高?—施阿嬤的桂圓麻油雞
    21. 舞動著菜勺與刀刃,搭配流暢的步伐,譜出餐桌上的酸甜苦辣—雪玲姐的紅糟鴨
    22. 花壇鎮上的雜貨店,解憂之道來自一塊白淨的菜頭粿—發嫂的菜頭粿
    23. 進過沙烏地、科威特廚房的男人,回臺端出「檸檬豬腳」—劉伯伯的檸檬豬腳
    24. 粽葉裡包的是泥沙?客家孩子的祕密—琇珍姐的客家栗子蘿蔔乾肉粽
    25. 那年在牛背上的雲林田僑囝,期待年節吃炸卜肉的魔幻時光—林家的炸卜肉
    26. 從樸實農村到世界舞台,不變的是三合院那糯米香—林家的糯米腸
    27. 先把自己倒空,才能裝得進在乎—胡阿姨的空氣餅
    28. 從日治飄香到民初,會呼吸的筒仔米糕—施阿嬤的米糕
    29. 把感恩、追憶放進料理,那是種什麼都無法比較的美味—古媽媽的美味雙牛

    【南部】
    30. 北漂的高雄洪金寶,手起刀落,燒得一手好野味—林爸爸的魷魚螺肉蒜
    31. 悠遊在臺南三十七年的魚,營養了府城人晝夜的五臟六腑—王媽媽的四神虱目魚丸湯
    32. 從北漂到回鄉札根,拌炒出一家羈絆的炒米粉—孫媽媽的櫻花蝦炒米粉
    33. 放掉形容詞和標籤,活出自己的每一刻—彩碧奶奶的香酥鴨
    34. 當豆腐染上椒紅的辣衣,肉末吸附豆瓣的醬香,就是空軍自然落地的時刻—淑蓮姐的麻婆豆腐
    35. 府城遊子思念的,是美而美打烊後端出的私房菜—李媽媽的高麗菜飯
    36. 南國七夕的美麗遺憾,就用繁華村的油飯來療癒七娘媽—爐園辦桌的七夕油飯
    37. 談什麼促進族群融合,其實我們早就在飯桌上密不可分了—鄭阿嬤的薄荷雞
    38. 木瓜粄,剛剛好的笠山滋味—鍾媽媽的木瓜粄
    39. 鎮村之寶繁華阿嬤,用野菜粥熬大孩孫—蘇阿嬤的龍葵野菜粥

    【東部】
    40. 這是在拍《戲說臺灣》?從宜蘭陳家看臺灣史—掌珠婆婆的荸薺丸子
    41. 從山東大宅院到頭城小漁港,她成為深受愛戴的國小老師—田婆婆的江西肉圓
    42. 如果生命給你一場大火,那你就用灰燼,燒出一桌好菜—Lily的豬血腸
    43. 若在一九四○年,臺灣的一輛火車上遭遇空襲,該怎麼辦?—鄭奶奶的五柳枝魚
    44. 古代環保餐具?噶瑪蘭族的Palu’盛著流傳兩百年的黯黑料理—Buya・Batu的冷菜湯
    45. 母親的精神,在雅美身上留下了什麼?—黃奶奶的味增五花肉

    【離島】
    46. 貧瘠的火燒島,奮力生存的先民,發現你不知道的綠島—春玉與惠珠的花生豆腐
    47. 清明時節的大蛤飯,年輕人吃的是新奇,澎湖老一輩才吃得懂箇中感動—秋芳媽媽的大蛤飯
    48. 島孤,人不孤;那些臺灣戰鬥民族,在孤島紮根的日子—翁爺爺的石蚵仔煎
    49. 踏進國之北疆,來一碗依嬤炸過的老酒麵線—曹依媽的老酒麵線
    50. 達悟人與山嚴謹的共生哲學,只有大海知道—Manoyou的地瓜炊飛魚乾
    51. 琉球嶼島民日常;海洋是冰箱,廟宇是家,一鍋菜尾百家香—文馨媽媽的菜尾湯

    【後記】


    <作者簡介>

    About島嶼上的飯桌
    「島嶼上的飯桌」是一個採訪長輩生命故事及記錄家常手路菜的計畫。
    團隊成員是一群隔代教養長大的八年級生自發性組成,從小吃著長輩做的家常菜,以為這樣的日常觸手可及,直到這樣的菜餚跟著長輩一同離開,才發現這樣的滋味來不及傳承,也沒有好好認識長輩與自家的背景,因此發起了此計劃,望開啟世代間的交流,打造臺灣首部集結百靈智慧的記憶食譜。

    Facebook:島嶼群相・Collage of Taiwan


    ★內文試閱:

    ‧作者序

    「島嶼上的飯桌」自二一九年起發起此計畫,為了記錄失傳的手路菜及長輩的生命故事。
    在這個世代隔閡日益嚴重的社會,我們相信以「吃頓飯」作為最純粹的交流媒介,用更多的理解能開啟青銀兩世代的溝通橋梁,是本計畫的核心價值。
    我們是由一群隔代教養長大的八年級生組成,因身邊的長輩相繼離世,發現很多珍貴的故事及老味道都來不及保存,這樣的惋惜也在同齡之間有相同的共鳴,望以自身藝術設計及青農背景,為臺灣貢獻一份力。
    在一頓飯的過程裡,引導長輩在輕鬆聊聊、被關懷陪伴的氛圍下,憶起即將消逝的記憶,分享課本考卷上遺漏的真相,那些平日裡難以開口、難以冷靜傾聽的敏感話題,都在一頓滿足味蕾和肚皮的飯後,卸下成見心防,有機會以理解化解對立及爭辯。
    我們期待在這五十場飯桌上的採訪,能夠埋下一份善的循環,引發更多的漣漪效應,讓更多有自覺的年輕人,同我們一起走進廚房,找尋屬於自家的味道,看見柴米油鹽背後,庶民文化與時代洪流密不可分,都是這片土地上百姓的根源。

    ‧推薦序

    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 宋文琪 創辦人
    我在眷村出生,成長過程中餐桌上出現過的一些菜肴,現在都成了大家口中的眷村菜。
    父親和母親都是山東人,因此特別喜歡吃山東麵食。舉凡包子、饅頭、花捲、餃子、鍋貼、蔥油餅等,無一不是餐桌上的常客。但聰慧的母親會的絕對不止山東一味,家中宴客時餐桌上的菜色,不乏母親自行研發出的創意料理;其中一道讓我懷念至今的手工菜—「梅花蛋皮鑲肉」—更是色香味俱全,只有在媽媽的餐桌上才能吃到。
    如今母親已經高齡九十,對於自己精彩的廚藝大多不復記憶;而我少時忙於學業,及長結婚生子,後又忙於工作,竟未習得母親的半點手藝,現在後悔莫及!所幸小弟文森頗得母親真傳,尤其對於製作山東麵食更具心得;每當舊曆年時看著供桌上由他親手揉製的山東硬麵棗餑餑時,心裡總是既慶幸又擔心:不知這些珍貴的手藝是否還有傳人?
    非常難得有一群八年級的年輕朋友對於這些現象感同身受,在新冠疫情之下仍舊排除萬難共同訪問了五十位長輩,聆聽他們的故事、紀錄他們的拿手廚藝。這樣的過程,不僅為台灣保存了珍貴的庶民歷史,也陪伴了長輩們重新找回自我認同與價值、串起他們與家人間的對於家族根源的連結。
    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循環基金(SERT)很高興能成為這個計畫的贊助人之一。希望藉由一個個故事的蒐集與擴散,能夠拋磚引玉、達成這些年輕朋友們所希望的「埋下善的循環,邀請更多的人走進廚房找尋屬於自家的味道,看見並且找出這個島嶼上百姓的根源」。相信在臺灣逐漸走進超高齡化社會的此刻,開啟跨世代對話、為第二人生賦予價值將是值得大家關注與探討的重要課題。

    ‧摘文

    他們心中的鄉愁啊,是不存在的彼岸。
    鄉愁這個詞之於我,之於我祖父母與外祖父母們心中的意義與份量,應該落差甚大。
    他們的鄉愁是余光中筆下的「一灣淺淺的海峽」,是那一訣別便被海峽隔開的四十年。民國三十八年,被迫遷移的人們,懷抱著要再回到大陸的希望來到臺灣,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臺灣已經成為了外省人的第二個家鄉,在對岸的老家,經歷共產黨四十年的統領,早已物是人非。外公與外婆的鄉愁啊,是不存在的彼岸。
    我們家是外省家庭,但我的故鄉是住了一輩子的臺北,沒有另外那個臺北以外、可以回去的地方,而我也一直居住在這個城市中,不曾有過鄉愁。直到大二的某天,外婆永遠的離開,回到家再也見不到外婆坐在電視機前、用她好聽的北京腔說聲妳回來啦,再也喝不到熟悉的排骨湯,直到這兩年爺爺奶奶也相繼離開,家族不再固定於週日晚上集合在老家的飯桌,再也看不到爺爺大口吃肉的模樣。這才發現原來我的鄉愁,是回不去的爺爺奶奶家,是回不去有外婆會端上家常的飯桌。
    從小我和姊姊都是外婆帶大的,干絲、雪裏紅、酸豆角、餃子、開陽白菜和各式排骨湯,這些都是我的家常味,即使現在外婆已經不在身邊了,我依然會在冰箱裡沒什麼食材的傍晚,想著那就做一碗蔥開煨麵吧、無論人哪邊什麼季節都會想要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燉湯、端午節的時候也不會想到什麼南北部粽或東泉甜辣醬,因為我只知道仁愛路上「九如商號」的湖州肉粽跟甜豆沙粽,是擁有這種外省來的口味與記憶的食物。
    像是八大菜系中只有江浙菜最多湯品,蔥開煨麵跟湖州粽都是浙菜等等,這些飲食習慣被我在生活中無意的實踐著,然而要到長得夠大才會明白,這種飲食文化深植在血液中,要是沒有某種血緣或是地緣關係是不會了解、也沒有那種習慣的。
    其實外婆初來臺灣的時候並不會做菜。那時的她,是一位三十歲、尚未出嫁的小姐。民國八年出生,外婆的名為龔胤昭、字班若,裡面含有漢代班昭的典故也有父母的期許,出生在天津大戶人家,她父親是唐山鐵路廠廠長。外婆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初中因為上了法語區的學校,因此曾學過法文,後來原想考北大醫學系,但因為那時候的北大受到了日本偽滿洲國控制,外婆因而拒絕去念,轉而考取了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
    畢業後外婆成為一位化學老師,從山東的暨南中學一路往南來到了上海的復興中學,擁有了知識與能力,讓她不受到中國傳統女性要結婚才有依靠的觀念束縛,但即使如此,依然躲不過大時代的動盪與顛沛。那是一九四九年的暑假,一場旅行邀約徹徹底底改變了她的一生。
    同在上海教書的衣阿姨和外婆既是同事也是好友,他的兄長衣伯伯是蔣介石專機的座機駕駛,恰巧飛到上海之後無人的專機要返臺,隨口問了妹妹與友人們是否趁著暑期一同到臺灣遊玩,就這樣三位風度嫻雅的女教師結伴而行,帶著旅遊的心情降落在臺灣的軍方機場,卻怎麼也沒想到這一待就是一輩子。
    對日抗戰浩浩蕩蕩打了八年的日子都也挺過了,誰也沒想到同是中國人的共產黨會突起的這樣快、上海會淪陷的這樣快。一九四九年,突然間人人都搶著逃難來到臺灣,外婆與友人們則是再也踏不上歸途。
    我想她身上應該除了幾件衣服與盤纏之外,也沒什麼別的了吧?原本在上海教導的學生們、經年積攢的財產、所有親朋好友都沒機會再見面了嗎?那還在天津家鄉的父母呢?在臺灣不僅無依無靠、北京腔也與閩南話不通、一切都是迷茫。大家都說會再打回去的,還會嗎?是什麼時候呢?戰況到底如何?被共產黨接收的家鄉怎麼樣了?寫回去的信家人收的到嗎?
    時代是一場巨浪,被捲入其中的人們只能拼命地游才有機會活下來,沒人知道終點在哪、要去哪邊、什麼時候會結束。
    而我這種從小被祖父母捧在手心寵大的孫子,後來才發現我的爸媽、姨媽這一輩俗稱外省二代,是在家中沒有祖父母的情況下長大的,媽媽說以前學校的本省同學們都在老家有房有地,但外省的孩子如果不是拼命的努力工作,那未來就很可能一無所有。是啊,在一個新的地方重新扎根到成長茁壯是多麽的不易。
    所幸這一路上還有彼此,外婆有一起來臺的兩位摯友,她也在五年後放棄了反攻的希望,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撤退來臺的外公唐啟昆,衣家也成了外婆在臺灣的「娘家」。婚後外公在淡江大學教書,搬進了職員宿舍後,外婆才開始跟左鄰右舍的太太們學習外省菜,也才會有我這麼個吃著外婆菜長大的孩子。
    「好久沒吃到家裡的大滷...」 話還沒說完,就被姨媽打斷。
    「不是大滷,我們北方話說打滷,打是動詞,有勾一個芡的意思!」姨媽認真地說。
    「打滷裡面的料可以有很多變化,」姨媽繼續說,「以前啊都是冬天過年的時候才會吃這道菜,比較有錢的人家,裡面除了一般常見的料像是木耳、香菇、雞蛋之外,還會再加上蝦仁跟海參呢!我們做的是比較老北京放的味道,乾貨比較多,因為北方的冬天沒什麼菜的。」姨媽熟練地在廚房裡一邊把乾香菇拿出來泡水、一邊將木耳切絲,並且時不時叮囑各種要注意的小地方,香菇蒂一定要記得去掉、里肌肉不能切得太大片,還有諸如切肉時要記得是逆紋切等等,一道菜要能做的像樣要練的功夫可多了,這些都是姨媽小時候跟在外婆身邊耳濡目染學來的。
    在外婆眾多拿手菜當中,打滷麵是我特別愛吃的。既可以單吃、也能配上麵或飯,是那種能做主角、但又不會搶盡風頭的角色,加上裡面的料非常豐富,吃這一道就抵過吃一桌的菜,也難怪這在過去的年代是逢年過節才會端上桌的。
    我們家的打滷,遠遠的就能聞到經過時間燉煮的醬油香氣。那白瓷大碗放在中式木頭圓桌的中央,在微涼的傍晚熱氣蒸騰著,透過水蒸氣看上去那打滷湯棕色澤,有著細細的淺黃蛋花跟橘色的金針在其中點綴,誘惑著我一勺舀到湯碗裡,嚐一口那香氣十足的熱湯,恩,喝起來味道香醇卻不致太濃郁,小里肌肉配上醬油跟香菇簡直絕配,口感因為勾芡而滑順,香菇、木耳又增加了些許嚼勁,讓人一猶未盡,一碗接著一碗喝。
    思緒不經意飄回外婆背影還常駐足在廚房的時光。打滷在我小時候已經不是年節才吃得到的料理,而是那種只要開口說想吃,就會出現在隔天飯桌上的一道菜。從前不特別覺得但現在回想起來,外婆是十分的疼愛孫子們的吧,我和姊姊總在清晨時分,睡眼惺忪任由外婆換上學校制服,再被半推半拉的帶上樓吃早餐,時常是前一晚上剩菜的再變化,冬天的時候會多上一味蛋花湯。我總是想念,依偎在外婆那寬厚又鬆軟的手臂上,那種溫暖自在的日常。
    後來,在那些沒有外婆的家族團聚時刻,大家一面吃飯,話題總離不開過去的種種往事。無論我們如何談起各自的近況,總會有一個瞬間,飯桌上的話鋒就轉到了昔日的回憶。媽媽總會吃著餐後甜品時,提起她孩提時期偷吃廚房的紅棗當零食,卻又怕被發現總是要藏好吃剩的籽;姨媽會笑談被外婆交代去鄰居李媽媽家借兩顆雞蛋,卻因為貪玩撞破了蛋,不敢回家的她只能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去李家再討兩顆。在年復一年的飯桌上,被拿出來重新溫習,像是一件件收藏的寶物,時不時會拿出來看看。
    漸漸地我發現,這是我們懷念與記憶外婆的方式。透過這樣的形式,讓外婆繼續參與我們的生命。每當這些記憶被提及時,我真有那麼一刻感覺外婆就在身旁,但我沒有用眼尾的餘光去確認外婆是不是真確地回來了,只是好好看著眼前的家人們。因為這齊聚的溫暖,始終會讓我想起與外婆在午後微涼的臥室裡頭,一起午睡的親密時光。


    阿嬤啊,那些你遺忘的事,現在換我來幫妳記起。
    在我記憶裡,阿嬤家之於我的定義,是收納童年時暑假作業的混沌與不安。
    前院那臺美利達腳踏車,後座的藤編嬰兒座不知道哪一年拆掉的,以前總是載著我,市場、診所、車站去,等我長高也學會騎車,它的地位依然不減。暑假的中元節是我和弟弟最期待的行程,採買大人需要的生活用品和小孩最重要的零食,只要我們喜歡吃,阿嬤都隨我們的意搬進購物車,鄰居都笑說阿嬤每年夏天都在儲備戰糧。夏天是貪嘴的季節,阿嬤和我們是一國的,不管姑姑、大伯、爸爸、媽媽怎麼勸說飲料別喝,尤其是吃冰,但阿嬤永遠是最強的擋箭牌,挺身而出好讓我們躲在她身後偷吃。
    開始唸書後,有一陣子家裡經濟比較富裕,每個週末都能從臺北往返臺中潭子老家,跟阿嬤搶電視頻道的熱門時段,她老人家打瞌睡的時後是最佳轉臺時刻,還跟弟弟分析了作戰策略,記得維持音量大小,太大會露出馬腳,太小太安靜,阿嬤也會立刻清醒。我們三人偶爾討論八點檔、韓劇劇情,最經典的是《飛龍在天》、《天國的階梯》、《戲說台灣》及一系列的三立喬傑立偶像劇,如果因為期末考漏了一個禮拜的進度,還會隔週讓阿嬤幫我補習,儘管是子孫輩,我們的生活仍因爲電視劇而有著數不盡的交集。
    只是,這些她都不再記得了。這些回憶,平行地殘存在我這裡。
    翻出老照片,好幾張都是我站在原地大哭的模樣,都是大人捉弄要把我丟在某處,看著我大哭再拍下來。印象很深刻,弟弟還沒出生的時候,阿嬤每天五點都會帶我去臺北保安宮對面的魚池,有一次玩躲貓貓時,阿嬤竟然就自己躲起來,留我一個人在圓型花圃轉了老半天,以為阿嬤不見了,又開始天崩地裂地哭喊,阿嬤安慰我的時候大概既傻眼又多清楚幾分,她的孫女真的生來沒帶膽。
    還有還有,我那膽小又跟屁蟲的天性,被阿嬤放在家裡的時候,總會在門邊靜靜地守著,就算只過五分鐘也會覺得天長地久,和弟弟一起看家,我也會焦慮想著阿嬤獨自出門是不是碰上麻煩了?是不是腳踏車被撞了?好險最終都會信守承諾帶些獎品回來,犒賞看家的我們,愛之味麥仔茶、麥香奶茶,青箭口香糖裡弟弟喜歡黃色水果口味,我喜歡白色的,這幾個是我認知裡哄小孩的經典零嘴,調皮的阿嬤配上膽小好捉弄的孫女,這輩子剛剛好。
    這些故事,只停留在我的童年裡,後來的日子,被課業、同儕、工作、旅行塞滿,只剩下我逕自得往前奔跑,享受風般的自由,鮮少回頭停留。
    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長大了有自己的生活重心,思想價值觀和上一個時代不同,過年過節討厭被問的那些問題,離不開月薪、感情、存款諸如此類,甚至替我規劃當初該走什麼行業現在才能賺大錢,這些都是聽了會想逃回台北的原因。
    身為「島嶼上的飯桌」計畫團隊核心成員,直到拜訪了三十多個家庭,才開始有了些感觸和想改變的念頭。每個家庭都有美麗可愛的一面,也肯定各有難解的題,但在悄悄流逝的日常裡,有些事、有些人並不會永遠像棵大樹一樣,總在原地等待。
    總說飯桌計劃的目的是讓更多年輕人記得回家吃飯,重視與長輩的交流,每當我們走進別人家採訪,看著其他人的阿嬤與其他人的孫女親暱著,總讓我有回憶的投射,卻始終不敢去細數那些沒回家的理由。
    因此,正猶豫著是否要採訪自己的阿嬤,不是其他長輩,而是「自己的阿嬤」時,那種除了是採訪者同時也是親人的身分,頓時使我有著複雜的情緒盤據在腦中,但同時,內心卻又有一股小小的聲音:「哪天阿嬤離開……哪天。」彷彿在提醒我若到那一天,這篇故事就只能用阿嬤還在的時候來作開頭,而不是「這次回到阿嬤家」,所以,這次回到阿嬤家,採訪了她,也一併採訪了我的童年。
    阿嬤啊,那些妳遺忘的事,現在換我來幫妳記起。
    印象中,妳很會做菜,就是自己摸索也沒跟誰學,香菇雞湯、擔仔麵、蘿蔔糕、長年菜、滷蹄膀……不管因計畫吃過多少別人家庭的料理,建立在自我情感和記憶之上的菜餚,是不能比較的。小時候想待在廚房,被說礙眼,大了想分勞,又被說手藝太清淡,唯獨柴把湯,是唯一會和妳一起完成的料理,每年的最後一個日落前,我們總是一起在客廳綁柴把湯的材料,妳總說我是愛畫畫的人手巧,金針、瘦肉絲、酸菜絲,全綁在一起,動作要快點,才能在圓桌上吃上一頓好圍爐。
    這次回阿嬤家,老早指定要再做這道「柴把湯」,只需要一點點鹽巴和豬油,憑著酸菜的酸香和豬肉的甜味,牽引出淺淺長長的味道,尤其我最愛那金針、乾香菇在湯裡釋放出陽光精煉過的滋味,悄悄地熬,熬到我孫女懂事,懂得再忙也要回家。
    找尋走訪許多閩南家庭,偶然得到此湯品的名稱,先是欣喜若狂,爾後的失望是關於柴把湯的由來典故,無人知曉也無人關心,僅在簡體網站找到相似作法的「清湯柴把鴨」,源自於湖南長沙地區的漢族名菜,屬於湘菜系湯品,形狀宛如農家的柴把,故名。
    黃秀蓉,冠夫姓洪,民國25年出生,家中12個順位已經忘了自己排行第幾,學校老師在她二年級前說日語,後來三年級到六年級又說國語,在家裡台語配著日語,來不及繼續升學,因為天空時不時飄散著戰火黑煙,時間到了就要負責去領配給的地瓜食糧。
    在我還不懂「歷史」兩字意義的年紀,印象裡只記得妳和媽媽轉述的某些片段,好像很酷又很可怕。慶幸妳能成為我的阿嬤,慶幸妳沒在小時候喝到被下過毒的井水,天黑了能在簡陋的防空洞躲著,慶幸妳那一年從豐原逃回潭子家才告別十幾年的童養媳身份,最後和阿公相識相戀,光復後的日子安份守己得相夫教子。後來,這些被我拼湊起來的「慶幸」,才意識到妳的一生,幾乎和臺灣的歷史相伴相依。
    農業時代的女性時常被賣做童養媳,不見得是什麼重要原因,包括阿嬤自己。而謝雪紅因為家境貧困,12歲被她的三伯父賣進洪家,以160元換取母親的喪葬費,歷經曲折後逃離了洪家,沒能成為我曾祖父之妻。阿嬤說,後來,她去了日本,又去了大陸,成為二二八事件的重要人物。
    換我和阿嬤說,謝雪紅當時是臺灣社會主義的革命先驅,被譽為「臺灣第一位女革命家」,參與組織台中二七部隊,以武力抵抗二二八事件的國民政府,是當時規模最大、維持最久的反抗勢力組織。抗軍失敗後赴香港,後來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但在日本、俄國唸過書,還見過毛澤東,最後病死異鄉。在執行「島嶼上的飯桌」計畫之前,鮮少回家,也鮮少帶朋友回來,第一次領著這麼多夥伴回家,阿嬤突然變得有點害羞,自認為老了不上相頻頻想閃躲鏡頭,只知道不停得準備大魚大肉、不停得確認我們是不是會留下來吃晚餐、不停得問我有沒有要留下來過夜。這次的採訪,似乎在心底產生了一點變化,細細的漣漪傳到大腦,過去列舉不完拒絕回家的理由,厭惡過年的原因,或許依然存在,只是,想把握時間陪伴的念頭,越來越成熟強烈。
    後院傳來吱吱鳥鳴,西下的夕陽影簾映在廚房地上,這樣平凡的日常是繁忙日子裡的美學,格外珍貴。或許,我家的菜餚,登不上大雅之堂,卻是我心裡最重要的童年支柱;我家的故事,比不上大江大海的悲愴,也是滋養我成長的底蘊。記得回家,吃著最平凡但高級餐廳找不到的味道,陪伴長輩,有意識的認識自家的故事,讓平凡的一切,不只是慢慢流逝的日常。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