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編號:DJAP47-A90091J9L

知識的假象: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

驚喜優惠
$269
$340
  • P幣

    全盈+PAY單筆消費滿1200回饋80P幣(限量)

  • P幣

    刷星展PChome聯名卡週四加碼回饋P幣2%

  • 登記送

    【全家】單筆滿$350純取貨/取貨付款訂單登記送日式稻荷壽司兌換券乙張(限量)

付款方式
出貨
  • PChome 倉庫出貨,24小時到貨
配送
宅配滿$490免運,超取滿$350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低溫)
    滿$699免運
  • 宅配到府(本島/常溫)
    滿$490免運
  • 超商取貨(常溫)
    滿$350免運
  • 超商取貨(低溫)
    滿$699免運
  • i郵箱(常溫)
    滿$290免運
商品詳情
作者:
譯者:
林步昇
ISBN:
9789861343228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內文簡介

  • 《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 推薦
    《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 一致好評

    世界愈來愈複雜,人類卻未正視自己的無知。
    如何才能避免自以為是,
    進而提高我們的決策準確率,獲得更好的結果?
    這是一本精準有趣的人類智慧使用手冊,
    將帶你從認知科學的全新角度去了解人的思考和心智,
    為生活、理財和未來,做出最佳選擇!
    其實我們沒有自己想得那麼聰明,但並不表示我們不能生活得更好。
    懂得在知識上謙卑、認清理解的侷限,
    然後將他人的智慧占為己用,我們就能為每件事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社交媒體盛行、假新聞層出不窮的時代,人們搞不清楚自己不懂哪些事,對自身的無知渾然不覺,許多評論和錯誤觀念才會難以改變,本書正是要探討這種「知識的假象」。
    人類之所以能主宰地球,是因為無與倫比的群體思考能力,正因為智慧存在於眾人之中,不屬於任何個人,因此我們可以在集思廣益之下修正弱點和錯誤,運用知識共同體打造出異常強大的社會頭腦。當人類真正「知己所不知」,明白自己也是問題的一環,才能在需要時獲得協助,填補知識上的漏洞。無論是投資理財、感情觸礁、購買房產、人際關係等,我們可以擷取知識共同體的資源,克服與生俱來的限制,做出更聰明適切的決定。


    ★名人推薦:

    ◎本書所提出的觀點不僅能幫助我們思考公共事物,也可以應用到個人面向。讀起來峰迴路轉,讓我們看到人類的智能為何可以既淺薄又強大──端看你如何善用群體的智慧。
    ——馮勃翰 (臺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書中大量的科學研究介紹,讓人驚訝於「人類對自己的無知」竟然那麼無知。獨立思考,並不那麼獨立;自由意志,也沒有那麼自由。論證清楚,說理清晰,非常值得一看。
    ——蔡依橙(醫師、蔡依橙的閱讀筆記板主、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我超愛這本書。內容精采萬分又讓人大開眼界,凸顯個人的無知與眾人的智慧,不但醍醐灌頂,更是趣味橫生。讀就對了!
    ——凱斯‧桑思汀(美國憲法權威,哈佛大學法學院行為經濟學暨公共政策學程主任)

    ◎每個人都比自己想像得更加無知,對於自身知識的多寡也不甚了解。這樣的狀況本該無藥可救,但如今有了治療方法:這一本充滿精闢見解的書!
    ——史蒂芬‧平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時代》百大影響力人物暨《外交政策》全球百大思想家)

    ◎書中有些章節讀來既耐人尋味又驚心。作者再度反駁「人皆理性」這個前提……不僅主張理性是迷思,更認為獨立思考一事也是迷思。
    ——《紐約時報》(《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撰文)

    ◎淺顯易懂又不失深刻。心智有所侷限並非新鮮事,但問題在於一般人鮮少會去思考這點。眼下各大政黨只在同溫層取暖、媒體又充斥著假新聞,兩位作者適時地凸顯出謙卑的重要──無論是自己的知識或同溫層的見地,都不能照單全收。
    ——《經濟學人》

    ◎兩位作者精闢地點出我們把許多事視為理所當然,以及自己往往比想像得無知許多。本書不但能刺激讀者的思考,更說明其實社會面臨的問題得歸因於認知的缺陷,而非責怪任何群體的道德淪喪。兩位作者努力地要根除病灶,本書寫來擲地有聲,也同理人性。
    ——《金融時報》

    ◎條理分明、推論嚴謹,涵蓋不少重要又深刻的觀念,包括故事的魅力、iPhones如何讓人更聰明、民主的利弊等等,絕對是心理學的上乘之作。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保羅.布倫,著有《香醇的紅酒比較貴,還是昂貴的紅酒比較香?》

    ◎當今文化漸趨兩極化,人人把話說得言之鑿鑿,本書反倒提倡知識上的謙卑、認清理解的侷限,既顛覆傳統卻又實屬必要。另外一項優點是,本書充滿樂趣、引人入勝,讀者必會愛不釋手。
    ——《出版人週刊》

    ◎內容吸睛又讓人坐立不安,讀者被迫正視一項事實:自己所知一切都與他人的知識密切相連。作者拆解了我們針對科學的預設立場,以及我們如何思考並認識所處的世界。作者認為若希望能發展健全的知識共同體,終究要處理本書提出的問題,他們氣定神閒地提供點子,先釐清我們所知淺薄的事實,再從絕望中找到希望。
    ——基督教雜誌《息息相關》

    DJAP47-A90091J9L
    DJAP47-A90091J9L
    DJAP47-A90091J9L
    DJAP47-A90091J9L
    DJAP47-A90091J9L
    DJAP47-A90091J9L
    DJAP47-A90091J9L
    DJAP47-A90091J9L
    DJAP47-A90091J9L
    DJAP47-A90091J9L
  • 作者簡介

    史蒂芬‧斯洛曼 Steven Sloman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布朗大學認知科學、語言學暨心理學教授,研究相關主題至今已二十五年。擔任《認知》期刊(Cognition)主編,著有《因果模式》。
    斯洛曼博士研究興趣廣泛,包括一般人如何將事物分類、命名與思想之間的關係。他也研究過歸納推論、機率判斷、決策過程與推理思維。近年來,他的研究著重於人如何用因果推論周遭世界。
    身為實驗認知科學家,他十分重視運算的邏輯思維,研究往往跟高等認知面向有關,包括因果推論、決策與分類。他目前把重點放在人類的無知與知識共同體。所謂「說明深度的假象」,指的是一般人以為自己了解事物原理,實際上卻僅有淺薄的認識。作者認為,知識的假象源自未能劃清自己與他人知識的邊界,把別人的知識誤當成自己的知識,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混淆,是因為我們所知多半不在腦袋裡,而是貯存於所屬的知識共同體中。
    菲力浦‧芬恩巴赫 Philip Fernbach
    布朗大學認知科學博士。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里茲商學院行銷學副教授。
    研究範圍橫跨消費行為的領域,包括因果推論、機率判斷、理財決策與道德判斷。研究成果刊載於多個學術刊物,包括《實驗心理期刊:總論》《消費者研究期刊》《管理科學》《心理科學》等。
    芬恩巴赫博士曾與消費者產品公司合作,擔任兩家波士頓精品公司的策略顧問,並且在TEDx發表演講。評論散見《哈佛商業評論》《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 BBC等媒體。

    譯者:林步昇
    喜歡語言、綠豆湯和傑尼龜,正緩慢成為雜食型譯者,近期譯作包括《影響孩子一生的金錢對話》與《為什麼Google、LinkedIn、波音、高通、迪士尼都找他合作?》。本書不僅戳破個人具備知識的假象,更提醒讀者要提升覺察力、認清自我理解的侷限,而譯者如我亦需有此自知之明。

    推薦序

    破解「獨立思考」的迷思
    馮勃翰 (臺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傳統上,我們總認為「獨立思考」是一件好事。如果你上網搜尋這四個字,可以找到一籮筐的文章在教人如何獨立思考。但是,斯洛曼和芬恩巴赫兩位認知科學專家想要告訴你:人,其實無法「獨立」思考!
    為了闡述這個論點,本書從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出發:為什麼許多事情我們明明不大懂,卻往往自以為懂?比方說,很多人都覺得他們了解腳踏車的原理,但是在一項知名的心理學研究中,自信滿滿的受試者有四○%無法正確畫出腳踏車的構造,有些人甚至會用鏈條把前後輪都連在一起,這樣的腳踏車要怎麼騎啊?
    在本書前半,兩位作者從演化、生物和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旁徵博引,闡釋了人為何思考、如何思考。說穿了也不意外,一個人所「擁有」的知識,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存在他的腦子裡;絕大部分的知識是存在人的身體、週遭環境與其他人身上。人與人之間存在著認知與智能的分工,從而建立起一個「知識共同體」。
    當我們在思考的時候,會從知識共同體汲取知識;我們會自由取用存在腦子裡與腦子外的資訊,從而模糊了內與外的疆界。這就是為什麼人常會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懂什麼、不懂什麼。正因為人是仰賴知識共同體做決策、過生活,我們對事物的理解與判斷,會受到朋友圈、同溫層與所處的社會文化所影響,讓「思考」變成一種集體行動。
    在本書後半,兩位作者便從「知識共同體」與「集體思考」的框架出發,告訴我們「知識的假象」可能會引發哪些錯誤,而我們又該怎樣做出更聰明的決策與判斷?
    比方說,當我們在討論基改作物、核能發電或是特定政策議題的時候,由於所知有限,往往很難形成自己的見解,而是選擇跟信任的人抱持相同立場。但是這樣做會產生兩種效果,讓人更加固執,而且未必是擇善固執。
    第一種效果是,當我們依賴同溫層的時候,同溫層的朋友也在互相依賴,彼此的態度會互相強化。一旦一群人一起固執己見,會更加覺得理直氣壯,從而忘記自己的某些想法壓根就缺乏專業上的支持。
    第二種效果是,有時候,當我們想去接受一個違背既有信念的數據或事實,會因此覺得自己「背叛」了所屬的群體。這種潛在的「背叛感」會限制一個人對客觀資訊的理解與篩選。
    面對這兩種效果,本書不僅解釋原理,也提出解方。立場不同的雙方如果一味只想為自己的觀點辯護,有可能會各自強化了既定的看法,真理並不會越辯越明。如果我們想在公共事務上有良性的討論、化解意見不同的僵局,兩位作者鼓勵我們去思考事物背後的因果原理,並試圖去把因果關係解釋出來。這樣思考與溝通過程,會讓人意識到自己在知識上的不足,重新回到以事實為依歸的理性討論。
    本書所提出的認知理論框架不僅能幫助我們思考公共事物,也可以應用到個人面向。如果我們認同作者的觀點,接受「人無法獨立思考」的事實,那一個人的「智能」就不應該只用他的記憶力、知識量或是個人的推理能力來衡量。從「知識共同體」與「集體思考」的角度出發,一個人的聰明與否應該還要包括他如何運用知識共同體、貢獻知識共同體,並且和群體一起協作、發揮所長。
    從這裡延伸下去,我們會發現許多學校沒有教的能力,其實至關重要,像是傾聽、理解別人的觀點、感受別人的情緒,以及如何收集與篩選資訊,並了解自己在哪些情況下有可能出於心理或社群壓力而做出錯誤的決斷。
    一旦破除了人要「獨立思考」的迷思,我們可以用「知識共同體」的架構重新檢視自己該如何學習、學習什麼?或者,從企業管理者的角度,重新思考該如何求才選才、打造團隊。
    《知識的假象》讀起來峰迴路轉,讓我們看到人類的智能為何可以既淺薄又強大──端看你如何善用群體的智慧。

    認識人類認知的極限後,我們該怎麼做?
    蔡依橙(醫師、閱讀筆記板主、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用白話科學,說明「人」的認知真相
    這本書,用各種科學研究,與清楚的論證,為一般大眾說明了,「人其實比自己以為的,知道更少。」而且,人類的認知與智慧,並不像一台一台強大的電腦,而更像連接在「人類知識之海」的小小終端機。
    很多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事情,實際上根本說不清楚。像是馬桶的工作原理(包括精巧的虹吸現象)或電梯的運轉機制(包括負重平衡,所以一個人下樓最耗電)。但人類能夠稱霸全球,靠的就是非常複雜但有效的認知分工,以及集體協作。
    書中大量的科學研究介紹,讓人驚訝於「人類對自己的無知」竟然那麼無知。獨立思考,並不那麼獨立;自由意志,也沒有那麼自由。論證清楚,說理清晰,非常值得一看。
    書的最後,作者用了兩姊妹 L 與 S 的例子安慰我們:個性謹慎且知道自己懂得不夠的人,走得安全;總認為自己都懂,活在知識假象中的人,更有勇氣,往往能推進人類文明。這結尾明顯有減輕讀者焦慮的意圖。作為一個積極的讀書人,我們知道自己認知的極限後,該如何應對?在謹慎與勇氣兩極之間,如何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路?
    ◎積極讀者的功課
    我建議,在閱讀的時候,反覆的問自己:
    § 好的,如果狀況真是這樣,我該怎麼做?在自己的終身學習與職涯發展上,該如何調整?哪些是已經不錯的作法,哪些可能之後要盡量減少?
    § 回想自己的個性,屬於謹慎的,還是容易自以為都懂的?如果謹慎,如何在保持對知識的理解下,增加勇氣?如果常自以為都懂,該採取哪些措施,讓自己更謹慎,減少行動風險?
    § 根據既有的科學證據,反思「教育」的核心意義,究竟應該是什麼?同樣的時間,應該讓孩子去背誦,反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還是我們該讓孩子學會使用「取得知識的工具」,讓大腦專心在處理資訊與理解脈絡?同樣的能量,應該叫小孩別問問題,快點去多做考題,還是讓他跟著自己的動機與步調走?即使理性上我們可能偏向後者,但實務上,前者容易看到成績,後者則可能缺乏客觀驗證的工具,感覺一事無成。所以,你打算怎麼做?
    § 書中第十章提到,代表個人聰明才智的「g 因素」(g factor),其預測價值,不如個人進入群體後,對群體智能貢獻的 「c 因素」(c factor)。那麼,既有教育體系的鍛鍊與評估,如果都偏向「g 因素」的話,做為父母或教育者,你該如何替孩子準備一個同時強調「c 因素」的學習環境?
    ◎我個人的答案
    以我個人來說,我會增加更多深度資訊的來源,繼續閱讀立場不同,但論述精闢的優質評論。持續辨認可信賴的作者與評論者,就像《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哈拉瑞在《紐約時報》推薦過本書,其為好作品且值得一讀的機會,自然更高。能讀書就盡量直接讀,避免過度消化或經高度選擇的次級資訊。閱讀過程中,永遠替自己的知識體系添磚砌瓦,並持續檢查過去的思考是否有明顯漏洞。
    以教育來說,最近跟孩子玩 5v5 MOBA 遊戲,將更帶領他們觀察角色協同的加成效果,感受團隊動力對最終勝利的重要性,而避免過度追求「最強單一角色」的討論。進一步的,不管是社團、比賽、休閒、遊戲,多協助其察覺 「c 因素」,幫孩子做好嵌入世界知識網絡的準備,避免英雄主義式的自以為是與自我孤立。
    這只是我個人的答案,我們每個人都在「人類知識之網」的不同區塊,不同的角色與人生經驗,自然會導致不同的想法與行動。祝您順利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目錄

    推薦序 破解「獨立思考」的迷思 馮勃翰
    推薦序 認識人類認知的極限後,我們該怎麼做? 蔡依橙
    前言 無知與知識共同體
    ◎思考是一種集體行動
    ◎無知與假象
    ◎思考的目的
    ◎知識共同體
    ◎為何要了解知識假象?

    第一章 我們具備的知識
    ◎我們的知識有多少?
    ◎假象的誘惑

    第二章 我們思考的目的
    ◎腦袋有什麼用?
    ◎靈光的腦袋
    ◎傅內斯的詛咒

    第三章 我們思考的方式
    ◎人類的因果思維
    ◎正向推理與反向推理
    ◎說故事

    第四章 思考假象的成因
    ◎不必追求完美
    ◎兩種因果推理
    ◎直覺、慎思與說明深度的假象

    第五章 藉助身體與環境來思考
    ◎內化智慧
    ◎人腦的思考邏輯
    ◎世界就是你的電腦
    ◎大腦與心智

    第六章 藉助他人來思考
    ◎群體狩獵
    ◎聰明的腦袋
    ◎共同意向性
    ◎當代的團隊合作
    ◎模糊的邊界
    ◎具備群體思維的個體
    ◎「蜂群思維」的優點與危害

    第七章 藉助科技來思考
    ◎科技是思考的延伸
    ◎科技(暫時)缺乏共同意向性
    ◎真正的超智慧體
    ◎預測未來

    第八章 想想科學
    ◎大眾對科學的理解
    ◎忠於自我知識共同體
    ◎因果模型與科學理解
    ◎彌補資訊不足

    第九章 想想政治
    ◎粉粹假象
    ◎價值論與結果論
    ◎治理與領導

    第十章 重新定義「聰明」
    ◎智力
    ◎智力測驗簡史
    ◎知識共同體的啟示
    ◎群體智力及其深層意涵

    第十一章 當個聰明人
    ◎知己所不知
    ◎知識共同體與科學教育
    ◎學習的群體

    第十二章 做出明智決定
    ◎「差不多」與「細節控」
    ◎狂塞資訊並非解方
    ◎蜂群經濟
    ◎輕推一把,決策加分
    ◎解決方法一:難度要降低
    ◎解決方法二:原則要簡單
    ◎解決方法三:教育要及時
    ◎解決方法四:認知要檢視

    結語 審視無知與假象
    ◎我們要不計代價避免無知嗎?
    ◎成為更加明理的眾人
    ◎審視假象

購物須知
寄送時間
全台灣24h到貨,遲到提供100元現金積點。全年無休,週末假日照常出貨。例外說明
送貨方式
透過宅配送達。除網頁另有特別標示外,均為常溫配送。
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經配送兩次無法送達,再經本公司以電話與Email均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送貨範圍
限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註,部分離島地區包括連江馬祖、綠島、蘭嶼、琉球鄉…等貨件,將送至到岸船公司碼頭,需請收貨人自行至碼頭取貨。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註:離島地區不配送安裝商品、手機門號商品、超大材商品及四機商品。
售後服務
缺掉頁更換新品
執照證號&登錄字號
本公司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16606102-00000-0
關於退貨
  • PChome24h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的權益。(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回復原狀(復原至商品到貨時的原始狀態並且保持完整包裝,包括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商品一經拆封/啟用保固,將使商品價值減損,您理解本公司將依法收取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若無法復原,費用將以商品價值損失計算),請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使用,以免影響您的權利,祝您購物順心。
  • 如果您所購買商品是下列特殊商品,請留意下述退貨注意事項:
    1. 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於收受商品後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2.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3.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一經您事先同意後始提供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您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4.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PChome將可能要求您依照損毀程度負擔回復原狀必要之費用。
  • 若您需辦理退貨,請利用顧客中心「查訂單」或「退訂/退款查詢」的「退訂/退貨」功能填寫申請,我們將於接獲申請之次日起1個工作天內檢視您的退貨要求,檢視完畢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您,並將委託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在5個工作天內透過電話與您連絡前往取回退貨商品。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