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詳情
作者: | |
譯者: | 黃庭敏 |
ISBN: | 9786267238844 |
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23/06/02 |
內文簡介
- <內容簡介> 這段關係為什麼走不下去了? 究竟是什麼,破壞了兩人之間的感情? 你應該放手,還是挽回? 英國情感關係治療權威,分享13則感情面臨挑戰的諮商故事, 帶你從愛情的盡頭出發,回頭找到自己的關係解方! ☆ 英國上市一年,盤踞家庭諮商類、精神分析類暢銷百大圖書! ☆ 榮獲英國、美國亞馬遜4.6顆星好評,全球讀者熱烈回響! 也許你開始察覺與另一半的感情越來越淡了, 也許你正深陷分手的痛苦折磨, 也許你苦苦尋找一切的真相⋯⋯ 但你對情感諮商感到陌生又抗拒, 也不確定是否到了需要外援的程度? 為了感情問題而心神不寧的你, 不妨走入蘇珊娜.阿貝西的諮商室, 跟著她治療過的破碎關係, 看你在愛情中會遇見哪些挑戰? 以及是什麼原因,讓你陷入熱戀又讓你面臨痛不欲生的失戀? 而專業的心理治療師,又會帶來什麼樣的觀點與建議? ❤ 愛情為什麼離你而去了? 進入伴侶治療的現場,找出愛情消失的原因 「人們經常在關係裡向他人隱瞞真相,也對自己撒了謊。」阿貝西從前來諮商的數百名案主身上看到──背叛、工作、婚姻、育兒,以及人類對他人的需求與脆弱,這六個愛情的挑戰,是耗損兩人情感的主要原因。她見過許多渴望改善關係的伴侶攜手上門,卻因為難以面對真相與痛苦,而陷入分分合合的迴圈,或是過著逃避問題的假面生活。 阿貝西從30多年的諮商生涯中,將典型且深具啟發的臨床案例,改寫成13則引人入勝的愛情寓言;並穿插她的內心獨白與自我反省,讓你看到專業治療師如何思考、轉化這些情感難題,進而從中獲得療癒與啟示。 在書中,我們看見伴侶關係的各種面貌:對生小孩沒共識而快走不下去的伴侶、不願面對太太長期婚外情的丈夫、無法接納前妻兒女一同居住的繼母、25年沒性生活的中年夫婦,以及那些經常遇人不淑、慣性劈腿的紅男綠女。阿貝西藉著他們的故事,帶你看到「愛是怎麼不見的」,也帶你探索「相愛的真諦」,幫助你解決自己的難題、建立更穩固的情感關係。 ❤ 再堅持一下,還是好聚好散? 看心理治療師如何處理棘手問題,從中找到自己的解答 本書除了描繪愛情變調的面貌,也完整記下心理治療師的觀察與分析,幫你反思自身問題,看清關係的走向:什麼情況下,你還能做出哪些改變,讓關係起死回生?又什麼狀態下,你需要的不是和好,而是得接受真相、讓兩人關係真正成長? ➤ 當你們個性不合、爭吵不斷卻又分不開 ● 吵吵鬧鬧的背後,是絕望和悲痛,因為覺得自己從未被理解或感到安心。 ● 比達成共識更重要的,是雙方真正搞懂一件事: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 ➤ 當你們對生育與工作規劃有不同想法 ● 發展上的差異是伴侶尋求協助的常見原因,如果某一方的興趣、意見與需求突然改變,就可能會衝擊到現況,而籌畫與生養小孩是最大的考驗。 ● 願意傾聽伴侶說的話,不論好事、壞事或醜陋的事,能讓他們變得更加敞開心房,願意說出真實的想法。 ➤ 當你們因為孩子而吵得不可開交 ● 生養小孩是夫妻最具挑戰的課題,因為當一位合格的家長,意味著犧牲、讓步,以及讓另一個人進入你的生活,代表要和自己的童年再次相遇。 ● 家庭連結我們的過去和現在,而且握有未來的關鍵,是我們得以試著修正過去、修補傷痛的地方。 ➤ 當你們和平相處卻陷入沉悶停滯 ● 許多成年伴侶會經歷逐漸幻滅和分開的過程,突然間,你覺得不是與理想對象一起生活,而是與一個更真實的人相處。 ● 這種幻滅可能預示著一段關係的結束,也可能是一個新階段、一個更優質關係的開始,因爲真實的互動讓人覺得更被理解。 ➤ 當你害怕無法讓對方滿意 ● 人們會重複著各種模式,有些人會以父母那套的相處模式來觀察另一半,進而扭曲了自己與對方的形象。 ● 我們必須察覺,我們所有的經歷都充斥著以前的經驗,在處理每一個新的事件或關係時,有太多先入為主的觀念。 ➤ 當你被另一半狠狠地背叛 ● 根據經驗,劈腿通常反映出伴侶有無法共同解決的問題。 ● 伴侶如何從重大的背叛中完全恢復?首先且最重要的是,雙方必須承認背叛確實出現過,並就背叛的根本原因達成共識。 無論你正遭逢關係的風暴,不知該結束或堅持下去,還是進入平穩狀態,卻在不斷變化的角色中找不到平衡,跟著這些案主走一趟情感諮商,你將逐漸明白──情感修復的關鍵,不在達成特定目標,而是要放下心防,真正去了解自己與伴侶。唯有體認到自己背負過哪些傷,同時也理解對方經歷過哪些事,你才能促進這段關係的轉變,免於在愛情中傷痕累累。 ★本書特色: 1. 情感治療權威30多年的智慧精華,寫給你的愛情危機自救書 作者為英國伴侶治療權威,經常發表相關研究,並受邀至大眾媒體推廣伴侶與家庭心理分析等主題。本書是她30多年情感關係治療經驗的集大成,分享了令人心酸、震驚和難忘的故事,帶你探討愛情中會遇到的挑戰,以及如何與所愛之人好好相愛。 2. 帶有治癒能力的愛情寓言,精彩情節讀來欲罷不能 全書案例以精神分析寓言的形式撰寫,文筆流暢好讀,張力十足的故事相當引人入勝,讀來心有戚戚焉。引導你從挫敗的愛情故事中回頭探索什麼是愛,進而重建更好的關係。 ★名人推薦: 李郁琳|臨床心理師、作家 沈雅琪|神老師&神媽咪 高瑞希|作家 曾心怡|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 ──真情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曾經相愛的兩人,在歷經柴米油鹽的現實生活後,才發現現實並不如童話故事般美好。當日子在爭吵與質疑中消磨,相處成為惡夢,眼神不再有愛,溝通只是在找出彼此的錯處時,我們還有多少愛可以消耗?本書作者帶我們看到關係裡彼此為愛所受的傷與隱忍,並思考修復的可能,陪伴我們走出愛的迷霧。」──李郁琳,臨床心理師、作家 「才華橫溢、感人至深的一部作品。」──瑪姬.歐法洛(Maggie O'Farrell),北愛爾蘭小說家 「每個想更了解是什麼讓我們陷入愛河又迎來失戀的人必讀之書。」──菲莉帕.派瑞(Philippa Perry),英國心理治療師 「一本談論關係的痛苦和希望的迷人、有用、善良之書。 」──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英國才子作家暨哲學家 「強大、精通、有見地。隨著一頁一頁讀下來,我對人和他們的關係,乃至於對我自己,都有了更多的了解。」──安娜麗莎.巴爾比里(Annalisa Barbieri),英國媒體人 「我們都想知道,當我們感到苦惱和心痛時會發生什麼事?蘇珊娜.阿貝西展示了心理治療師如何將傷害和誤解,轉化為對更深層聯繫的渴望。」──蘇西.奧巴赫(Susie Orbach),英國心理治療師 ★讀者推薦: ☆☆國外讀者感動推薦☆☆ 「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它讓你難得地瞥見了他人關係的動態。本書內容既有洞察力又有相關性──透過書中每對伴侶正在處理的不同問題,你能夠更加理解伴侶面臨的一些常見問題。書中探索的主題相當多樣又令人驚奇,會讓你意識到每對伴侶都是獨一無二的。」──SCG,英國亞馬遜書店讀者 「我認為無論你是單身、新婚夫婦還是已經在一起十幾年的伴侶,每個人都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一些東西。它以一種平易近人、輕鬆的方式娓娓道來,不是一場講座,更像是一場友好的談話。本書不僅向你展示我們為什麼會墜入愛河,還向你展示退後一步,以全新眼光看待人際關係的重要性。」──Lauren pavey,goodreads讀者 ★目錄: 前言:告訴我關於愛的真相 【第一部】脆弱的羈絆 1:陷入分分合合的爭吵迴圈 維多利亞和魯伯特不肯走出娃娃屋 2:不敢面對衝突的表面恩愛 傑克和吉兒從山上滾下來 3:只有一方在付出的不對等關係 克里斯多夫一直在親吻青蛙 4:總是愛到不對的人 長髮公主放下了她的頭髮 5:害怕不能滿足另一半的期待 大熊領悟了美女與野獸的差別 【第二部】背叛 6:失去熱情的婚姻出現第三者 卡馬爾發現是誰給他戴綠帽 7:無法原諒關係中的叛徒 羅妲給自己吃毒蘋果 8:慣性劈腿的花花公子 唐璜變得成熟且安定了下來 9:默默承受伴侶的謊言與依賴 小紅帽保護披著羊皮的狼 【第三部】骨肉至親 10:兩人對生小孩沒有共識 碧娜和夏皮洛如魔法般地變出一個嬰兒 11:離婚後因為孩子而爭執不休 蓋比麗兒與約翰尼斯吹倒茅草屋後又重建 12:不願接納繼女同住一個屋簷下 凱莉安變成了邪惡的後母 13:為了管教孩子吵到不可開交 蕾姬和勞倫斯的親子三角關係 後記 致謝 <作者簡介> 蘇珊娜.阿貝西(Susanna Abse) 從事精神分析心理治療超過30年,她專門幫助伴侶度過情感難關。曾於2006年至2016年擔任慈善機構塔維斯托克人際關係研究單位的執行長,並於2018年至2021年擔任英國精神分析委員會的主席。 除了發表伴侶治療的專業文章,她也在《衛報》、《新政治家》雜誌和政治網站「開放民主」上針對更廣泛的社會和政治問題撰寫文章。2019年,她替英國「第四頻道新聞台」推出一系列名為《心理透視英國》的影片。她在勞特里奇出版社擔任伴侶和家庭心理分析書籍的共同主編,並且是倫敦佛洛伊德博物館的董事。 譯者:黃庭敏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師大翻譯所碩士,譯作包括《資源革命》、《未來地圖》、《無限賽局》、《生態競爭策略》、《親情也需要界限》、《如何與朋友分手?》等三十餘本。 本書收錄了各式各樣的伴侶故事,能夠啟發你的思考,審視自己與伴侶、兒女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從而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內文試閱: ‧前言 告訴我關於愛的真相 伴侶關係是本書的重心,就像它是我們生活的重心一樣。我們生來就想與他人接觸,並與他人建立關係,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在雙親的陪伴下成長,但我們內在的心理機制都深植著親密關係的概念。儘管科技進步,但總要有一個精子和一個卵子,才會創造出一個吸著奶嘴的嬰兒,這是兩個身體和兩個心靈融合在一起的產物。對於人類來說,我們無法獨力製造嬰兒,即便可以,「性交」和人際互動的動機仍然繼續存在著。我們是為愛而生的。 這種聯繫感是我們許多夢想和幻想的核心,並推動了童話故事的敘述,卡爾.榮格(Carl Jung)認為這顯露了人性本質在某方面的基本道理。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我用童話故事作為標題,以一連串精神分析寓言的形式寫了這本書,試圖用這些寓言,來闡明我們在人際關係中面臨的一些普遍議題和永恆困境;而這些情況吸引伴侶結合在一起,卻也常常因此讓他們分手。 渴望徹底轉變經常是人們接受治療的核心,就像童話故事的核心一樣,只有在主角克服巨大的障礙和逆境後,才會有幸福美滿的結果。顯然地,心理治療不會把青蛙變成王子,然而它確實試圖帶個案踏上一段旅程,讓他們明白青蛙和王子是同一個人的兩個部分,而「轉變」也許就來自接受這個事實。話雖如此,有些個案卻尋求快速的解決方案,期待有一種神奇藥水,當他們發現沒這種東西時,就會感到失望。 我從超過三十五年的實務,以及與數百名活生生個案進行過數萬次的晤談中,獲得本書中案例帶來的啟發和內容。所有的個案都可以放心,因為他們告訴我的事情都是保密的,這一點很重要,這意味著我不是在寫任何特定的人。但讀者會問,「那麼這些故事是真的嗎?」答案是它們是「真的」,就像童話故事是「真的」一樣。這些故事的目標,是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人類狀況的真相,每一章都是一個故事,代表我反覆以不同形式目睹的問題和行為模式。雖然這些故事不是針對任何特定的個案,卻能提供真相,顯示人類對他人的需求和脆弱的實況──我們無可避免地依賴他人,卻也害怕依賴他人。 在探索愛情關係時,我們要質疑到底什麼是真相?這一點是極其重要的。哲學家把真相描述為符合現實的東西,但現實是主觀的:我的現實與你的現實不同,你的現實與我的現實也不同。我指出這點,是因為這個問題是伴侶治療的核心。在治療中許多人會發現,他們不僅向他人隱瞞了真相,還一直對自己撒謊。因為對自己誠實,通常意味著要面對痛苦的真相,而這又是我們經常會迴避的。因此,伴侶之間的「真相」有兩個面向:第一個面向,是面對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的經歷;第二個面向,是面對伴侶的感受,以及了解他們的經歷。真正的挑戰在於,這兩個真相是否可以共存,不至於有一個真相威脅、抹殺了另一個真相。 大多數伴侶需要一點時間來提起好奇心。探究自己內心的真相,可能無法反映某些客觀現實,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自己的家庭經歷。況且,當伴侶確實變得充滿好奇心而降低了防禦心,並且坦白自己的感受時,他們可以重新發現對方、發現不同的真相,也就是共有的真相,進而創造新的敘事。這不單純是一種理智或認知上的知曉,而是一種顯露情緒的過程。正如榮格在《榮格論心理類型》裡說的:「我們不應該假裝只透過理智來理解世界,我們同樣要透過感覺來理解它,理智的判斷只是真相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