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詳情
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25/05/29 |
內文簡介
>危機下,天然氣只夠撐8天
>AI競爭力流失,台積電台灣廠電費恐最高
>台電虧損人均負擔1.8萬
>高成本傷害中小企業
零核的代價
》黃仁勳:沒有能源,哪來成長?
德國改擁核!台灣正跟全球背道而馳
》核三該重啟?核廢怎麼辦?
看德國、芬蘭、日本如何解決
「在地共融」成台灣贏家
迎戰川普化美國
新台商出列
【美國大選系列報導Ⅰ】
(與下期為一套,找地方成標籤即可)
更保護主義、經濟安全優於成本至上的時代
美墨5地追蹤:台灣贏的關鍵「全球在地化」
謀殺之都》電子4哥加碼!墨國廠效能開始追上中國
鳳凰城台積電基地》一位熱炒店老闆、一群娘子軍逐夢「矽沙漠」
大咖評美選》和碩、英業達、貿聯、東元為何不怕沒生意?
封面故事
這是兩個極端的畫面。
五月十九日,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興奮宣布,將與鴻海、台積電等台灣企業合建超級電腦中心「台北一號」,打造全球領先的AI算力基礎設施。
但僅在兩天前,五月十七日深夜,屏東恆春核三廠二號機正式停機。台電即時供電網頁上的核能發電量從約三%逐漸歸零,台灣最 便 宜的電力來源——每度僅約一.五元的核電徹底消失。
台灣的AI產業夢,不一定能實現,因為能源正出現變數。
過去堅決棄核,如今態度轉向
德國撐不住了!過半人改擁核
黃仁勳演講簡報中,他秀出美國「星門計畫」AI資料中心的施工畫面,光是一年耗電量,就高達一.二GW(百萬瓩)——相當於一座核電廠的發電量。
「輝達沒有人會因為AI而丟掉飯碗⋯⋯,但我擔憂能源,」「沒有能源,哪來成長?就像沒有太陽,人類無法生存!」
而關掉核能的台灣,正跟全世界背道而馳。
關稅戰打得激烈,今年五月,最堅決棄核的德國已經轉向。新任總理弗里德里希.梅爾茨(Friedrich Merz)宣布與法國合作,投資新核能技術,「核能不是意識形態的爭論,而是技術和經濟的解決方案,」他直言。
德國曾經在一九八○年代就開始反核運動,到二○二三年才關掉最後三座核電廠,但最新的民調卻顯示,過半的德國人認為停核是錯誤決定。天然氣與煤炭的高發電成本,已對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如機械製造、化工業)造成三百億歐元的競爭力損失。
它的隱形冠軍如化工龍頭巴斯夫(BASF),因為高度倚賴能源,在二○二三年因電價高漲而關閉德國部分工廠,轉向中國投資。
能源是生產力的一環,法國核能發電成本約每度○.○四歐元,它為法國AI產業提供穩定便宜的電力。相較德國,因棄核,仰賴外購能源,工業電價在俄烏戰爭期間一度飆升到每度○.九九五歐元,讓德國人務實的做出抉擇。
川普掀起關稅戰,要求台積電赴美生產時,大家多認為在美國生產完全不可行,卻沒看到它還有一招:低價能源。美國能源資訊署(EIA)數據顯示,亞利桑那州工業電價約每度○.○七美元,僅台灣的約五成,為台積電美國廠提供成本優勢。
而事實上,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二○二五年第一季法說會上坦言,電價上漲與通膨將使公司毛利率承壓約一個百分點。對比美國亞利桑那廠電價約台灣五成,「台灣的電力成本,將成為我們晶圓廠所在地中最昂貴的,」魏哲家說。
以台積電高雄二奈米廠為例,年耗電量約三十七億度,若以台灣工業電價每度四.二七元計算,較美國亞利桑那廠電價貴約五成,等於每年多支出約七十九億元電費。如果,你是台積電股東,你會堅持該公司要在台灣加碼投資嗎?
這其實是國家競爭力的問題。
國際能源署(IEA)預估,全球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到二○三○年將飆升至四千太瓦時,相當於日本全年耗電量。台灣若無法提供相對低成本、穩定的電力,恐將在這場競賽中落後。
台灣為何沒本錢背道而馳?
成本競爭力不如人、中國打來撐不久
或許你會問:台灣不做製造,做AI服務應用不行嗎?為什麼非要用這麼多電?
其實要做AI服務,就要穩定的算力。
「成本是一回事,有沒有(足夠、穩定的)電又是一回事,現在桃園以北的電力就是不夠,即便你想把資料中心蓋在北部,也不可行,」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分析,例如馬來西亞電力充沛,電價又是台灣的三分之一,成了許多同業建設資料中心的熱門選項。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