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詳情
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25/05/15 |
內文簡介
「我不是冒險家,我精算風險!」
最沒資源的他,如何翻身成國泰、富邦、中信勁敵
金融新四皇
吳東亮
「我拿生命救新光金」
從借錢成立台新、13度購併,到新新併,發10年最高股利
專訪最會購併銀行家》談父親、大哥吳東進、彰銀16年南柯一夢
「在地共融」成台灣贏家
迎戰川普化美國
新台商出列
【美國大選系列報導Ⅰ】
(與下期為一套,找地方成標籤即可)
更保護主義、經濟安全優於成本至上的時代
美墨5地追蹤:台灣贏的關鍵「全球在地化」
謀殺之都》電子4哥加碼!墨國廠效能開始追上中國
鳳凰城台積電基地》一位熱炒店老闆、一群娘子軍逐夢「矽沙漠」
大咖評美選》和碩、英業達、貿聯、東元為何不怕沒生意?
封面故事
沒有資源,你要如何做大事?
「你要懂得精算風險,然後信守承諾!」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在接受商周專訪時,這樣回答我們。
今年三月底,金管會正式核准台新金控與新光金控的合併案,「台新新光金控」於焉誕生。台新金從一家獲利排名倒數的金控,躍升為全台資產第四大,台灣金融版圖正式改寫,吳東亮也成為「金融新四皇」。
台灣金融前三大家族為國泰蔡家、富邦蔡家、中信辜家。新光吳家雖然也是重要金融家族,過去新光金卻不是吳東亮主導,而是他的大哥吳東進。
他與前述家族領袖最大差異是,他的起點最低,資源最少,想要逆境突圍,必須極度大膽,又極度精算。通常一個人很難同時有這兩種性格。
一位金控總經理形容吳東亮是:「把算盤掛在胸前的人。」
這個把算盤掛在胸前精打細算的人,如何一路以小搏大,成為國泰蔡宏圖、富邦蔡明忠、中信辜仲諒的勁敵?
找味王、東元資助,離開家族創業
13次購併成功10次,壯大台新金
一九八六年,吳火獅猝逝,由於事發突然,沒有做好傳承,遺產多數由長子吳東進繼承,其他三個兒子版圖極小。
九○年代初期,新光集團旗下眾多企業,包括新光人壽、新光銀行、新光醫院、新光建設開發、大台北瓦斯等,董事長全部都是吳東進。
他的三個弟弟,吳東賢任新光產險董事長,老三吳東亮是新纖總經理,老四吳東昇為台証證總經理,版圖與哥哥天差地遠。
但這命運的安排, 困不住吳東亮。一九九二年,他找了味王、東元、九如實業等老牌企業資助,創立台新銀行,等於離開家族創業。
其後,他展開一連串購併,一九九八年收購台南一信、二○○二年合併大安銀行,在銀行購併仍屬罕見的年代,短短十年間把台新銀行市值推升至逾七百億。
至今他總共購併十三次,十次成功,勝多敗少。我們問吳東亮,你是最「敢」購併的銀行家嗎?他說不是,應該稱最「會」,「因為我不是亂併,我都會精算風險。」
購併彰銀失利成最慘痛教訓
他不惜槓上政府,為30萬股東上法院
這段過程,雖讓他站上高峰,也讓他摔入谷底。例如○六年雙卡風暴,讓台新金慘賠近兩百億元,這是他遭逢第一場浩劫;金融海嘯來襲,迫使他賣掉旗下台証證券主要業務,變現應急,使台新金痛失證券業務的動能。
而最沉重的一擊,是○五年台新金砸下三百六十五億元取得彰銀逾兩成股權,並取得經營權,最後卻換來一場南柯一夢。當年,為了籌資保德信彰銀股權,台新金選擇發行特別股。在那個金融業尚未普遍採用特別股的年代,這是一項很大膽的操作。
然而,特別股具有債券的性質,需要支付固定股息給投資人,拿它來支應購併案,在當時金融圈內被視為豪賭。
但吳東亮不是沒有精算過風險。他的算盤是:彰銀擁有龐大的海內外據點,如果能合併,屆時台新金的獲利將倍增,就有能力減緩負債的壓力。
這筆交易原本被視為台新金擴張版圖的關鍵一役,卻在政黨輪替後翻盤,政府不認帳,拒絕和台新金合併,一四年還發動經營權爭奪戰,把彰銀搶回去,從○五年到一四年,吳東亮九年心血,就這樣付之東流。
傷害還不僅於此。台新金持有彰銀股權,宛如「吞不下去、吐不出來」的一根魚刺,讓吳東亮錯失了布局壽險、壯大的黃金期。
他坦言,當年全球人壽、紐約人壽出售時,他曾想出手,但因台新金背負彰銀股權,資本結構吃緊,只能眼睜睜錯失。
甚至,台新金想布局海外,也因為資本適足率不足而走不出去,迄今台新銀行在海外僅四個據點,和它規模相當的玉山銀行,在海外據點超過三十個。
金融機構有大者恆大的特性,當他被困在財務泥淖裡,對手已遠遠超前。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