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25/04/24 |
內文簡介
跟錯失3次機會的它,學挺過亂世的智慧》
獨家!6問微軟納德拉全球最強軟體公司CEO、
2.7兆美元市值締造者,談失落再起的商業哲學!納德拉親揭AI、職場、量子電腦,與50年長青秘訣:
「重點是,跟世界產生相關性」封面故事
做為全球軟體產業的開端,微軟的誕生,開啟全球知識工作者大爆發的時代,也改變了你我的生活。
在這個具有歷史時代意義的企業將滿五十歲前夕,商周做為台灣媒體唯一代表,與來自歐、日、韓、拉丁美洲等逾二十國記者,前進微軟位於美國雷德蒙德的總部,深入了解微軟的過去與未來,也獲得台灣媒體首次與這家全球第二大市值企業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對談的機會。
過去十一年來,微軟營收規模增長不只一倍,市值更曾一度突破三兆美元。納德拉堪稱是當代最成功實現企業轉型的傳奇執行長。在他的帶領之下,微軟走出接連在幾場科技革新中苦吞敗仗的陰影,趕上了雲端市場起飛的末班車,更在AI時代搶先領跑。
在這個科技正帶來劇變,國際政經情勢持續動盪不安的時刻,商周從這場三十三分鐘的訪談中,整理出六大關鍵問答,帶你看見納德拉眼中的未來,一次看懂微軟保持長壽的秘訣、在AI市場的對戰策略,以及他對能源、職場和量子未來的洞察。
談長壽秘訣
不要沉溺過去50 年,只要問:
「我們是否對世界仍有用?」
問題一:微軟要如何在未來五十年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納德拉答(以下簡稱答):我認為這是一個關鍵問題,而坦白說,我唯一能給出的答案就是:不要過度沉溺於過去五十年的回顧。
因為對我們的行業來說,好消息,或者你也可以說是壞消息,就是這裡不存在所謂的「特許經營價值」(franchisevalue)。我是真心這麼認為的,因為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都過去了。重點是,我們能否創造出未來仍然具有「相關性」的事物?
我們擁有健康的資產負債表,能夠每天進行投資,最重要的是,我們擁有這裡以及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這是我們最大的恩賜。但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事情是理所當然。
因此,當我們邁入第五十一個年頭時,你會看到我們更加在意的是:我們是否在第五十一年做出與當下有相關性的事情,而不是沉迷在過去,或遙想未來的五十年。
這個行業的本質非常嚴苛,對於那些故步自封或過度預測未來的人來說,生存將會變得非常困難。你必須能夠穩步向前,不斷創新和發明,在任何時刻都要打造市場真正需要的東西。
這就是我希望自己秉持的態度,也希望整個公司都能以同樣的態度前進。
解讀納德拉思維》
納德拉曾說過,一家企業最危險的時刻,就是覺得自己非常成功的時候。因為成功可能讓人迷失方向,忘了當初為何成功,並且帶來創新枷鎖。
就像一九九○年代如日中天的微軟,獨尊Windows作業系統,猶如那是世界不可或缺的空氣,卻忘了讓更多人運用軟體創造出價值,才是這家公司成功的核心。
當然,放下過去不意味就要否定過往,他想強調的是,過去能夠帶來優勢,卻不能保證未來。關鍵仍在於能否持續推動具有「相關性」的創新。
何謂相關性?這一句納德拉的自我提問,就是最好的說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否對世界仍然有用?不僅是現在,還有未來?」
以AI為例,這場競爭不在於「誰能建造出最強的AI模型」,而是「誰能夠創造出真正被世界使用的AI產品,並帶來價值」。
更直白一點,用微軟發言人暨溝通長蕭(Frank X. Shaw)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每天都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客戶無法從我們這裡獲得超過他們所支付價值的服務,他們就不會選擇我們。」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