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詳情
內文簡介
跨國直擊!你以為的落後傳產,競爭力獨步全球
台灣鞋王變身記
疫情鎖國、砍單風暴、景氣保守的考驗底下,
台灣代工鞋王們突圍、先蹲後跳,強化韌性的故事。
做鞋的毛利率,竟比做手機還高!
【編者的話】迎向「由台製造」的時代
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是台灣最早期的矽谷海歸。當年受十大建設感召回國,如今旗下事業橫跨傳產與科技產業,地理範疇遍及全球,甚至包括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新聚思。
他領導下的工業總會,第一年白皮書就讓人耳目一新,但其中一個建言卻頗為復古——重新打造亞太營運中心。
這個台灣九○年代的重大經濟政策,早已被鎖進許多人的記憶抽屜裡生灰塵了。但苗豐強強力主張,台灣應該重新思考這個議題,理由一:二○一八年川普關稅戰開啟的返台投資潮,已造成台灣五缺難題,資源有限,不可能無止盡。理由二:供應鏈追求分散風險,台商再往外投資不可免。理由三:對比於上世紀的不成熟,現在從製造、技術、金融及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與水平整合,均已成形。
「應該以Made by Taiwan(由台製造),而非Made in Taiwan(在台製造)來做目標,」當時他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說,這句話埋下了這期封面故事「台灣鞋王變身記」的種子。(見80頁)
台灣鞋王的確是被低估的一群企業家。他們是個古老的行業,但自二○一六年Nike新任董事長邀請蘋果庫克擔任董事開始,這批鞋王遭受更嚴苛的考驗。
但資深副總編輯許秀惠發現,七年多來,這群鞋王不僅沒有被打敗,反而如仙人掌般在乾涸的土地上成長。
一個被低估的行業
不像蘋果供應鏈,他們沒有被紅鏈取代。當許多科技業才開始到台灣、中國大陸以外設廠,四 十年來,這群鞋王平均十年開拔一次,每家幾乎都有三個國家以外的工廠,其實是台灣最有國際管理經營能力的行業之一。
他們是Made by Taiwan的具體展現,他們在台灣的廠都不大,但運用台灣資本市場、資金、人才與研發,維繫競爭力於不墜。他們賺的是管理、研發財,他們樹立的系統性高牆,不只是地理聚落,而是人脈與信任網絡。
不過,Made by Taiwan的下一個問題是,當投資、工作機會在海外,台商的壯大與台灣有何關聯?這就是苗豐強重提亞太營運中心的主因。成功的Made by Taiwan,總部所在地必須有好的金融、法律、機場轉運、甚至會展等服務業支撐,必須讓各地員工靈活回台調度。這一切都需要新的基礎建設與法規架構配合。
本期另個重點是最新的「天下永續公民獎」。這一百強企業,不分行業,都努力承諾減碳,讓二○五○全球升溫控制在一.五度C已是眾人努力目標。從金融到海陸空,精彩而務實的個案分享,減碳早已不是口號,而關乎企業未來生存。(見28頁)- 目錄
【時事】
MIT經濟學家強生、艾塞默魯
科技巨頭讓世界進步?
功臣是爭取權益的凡人
動搖柯文哲地位,助攻侯友宜
郭台銘參選深度解析:
以戰逼合,未必選到底
【企業管理】
獨家榜單》二○二三年「天下永續公民獎」
ESG百強企業出爐 搶救1.5 ℃大作戰
淨零直擊1》玉山、國泰、富邦入榜前十名
綠色金融三雄 用銀彈助攻客戶永續
淨零直擊2》長榮、和泰幫運輸業減排
餿水油、共享車 陸海空的減碳新寵
永續新星1》用ESG解決社會痛點
遠傳AI防詐騙 偵測率破九成
永續新星2》協助淨零+推廣閱讀
電子紙霸主元太 搶救下一代視力
永續新星3》幫員工蓋房、贊助頭期款
家登助員工「成家」 減輕兩成購屋負擔
搶進比亞迪、德日大車廠供應鏈
從硬碟做到電動車
六方科憑什麼都能磨?
從別人不飛的二、三線航點突圍
專飛日本冷門城鄉 虎航高獲利的祕訣
個人管理》向上溝通不引戰,留下好印象
「抗旨」提建議必學!13 招展現專業不黑掉
【人物】
英文名師的戲劇性人生
扛病妻34 年、再婚
賴世雄苦難與堅強
【封面故事】
你以為的落後傳產
競爭力獨步全球
台灣鞋王變身記
圖解供應鏈》
一雙潮鞋背後
台灣製鞋9大武林
偏執鞋王》解密王秋雄親筆回憶錄
雲林田邊的「製鞋業台積電」
豐泰連種樹、email都有SOP
突圍鞋王》毛利五年翻兩倍
不怕轉單、不怕挖角
只有鈺齊能做「瘋狂冠軍鞋」
強韌鞋王》產能成長近兩百倍
東紅20年前就在拚環保
攻進最難的Nike供應鏈
【政治社會】
過半停車場未達標
前瞻問題不在舉債
而是濫用特別預算
【教育人文】
哈佛北京書院改為哈佛台北書院
美國國務院也推薦
學中文改來台灣
【經濟學人】
需求疲軟,中國通縮衝擊恐勝過日本
習近平愈集權,經濟愈向下
AI危害大選?人才是元兇
新強震來襲 日本準備好了?
少傳訊或開會,生產力更高
全球經濟關鍵數字
【健康】
矽谷養生新風潮
禁食、不碰手機
多巴胺齋戒的好處
50歲後每天閱讀,平均壽命多23個月
增加大腦「存款」
學習能讓你活更久
【OFF】
風格
植感空間1》CNSalon 美學五感濃縮一室
老中藥櫃打開植療靈感 凌宗湧的隨意花草茶店
植感空間2》裏山 社區型美術館
帶棵日本老樹回家 找回心中那座山
徐仲專欄》幸福台灣味——龍眼
搜尋童年著迷那顆龍眼 如煙花迸裂的甜味
【專欄】
台灣該告別工研院嗎? 謝長泰
蝦 皮遭抖音追擊
應借鏡亞馬遜 林之晨
導入瑞士錶工藝
蘋果用不壞更賺 陳良榕
疫後日本人旅行
不愛來台灣了? 野島剛
北京之外》
失去香港的華人
在東京久別重逢 張潔平
我會記得這些
被遺忘的人們 陳文茜
未來高教》逢甲大學校長
扳倒史丹佛校長
大一記者教的事 王 葳
獨立評論》
別當稅金小偷
師生該合作的事 陳禹仁
好書搶先讀《億萬救援》
擋下一場金融災難
鮑爾如何讓聯準會走運
【編者的話】
迎向「由台製造」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