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20/12/03 |
內文簡介
她如何救納智捷900億錢坑、讓股價大漲6成?
嚴陳莉蓮火線接班
裕隆700天撤退揭密
她說:「沒錢怎麼活,不要跟我談使命」
未來挑戰》「中階經理人空洞」2個危機剛開始
最厲害的撤退》飛利浦、宏碁以退為進的新成長邏輯
封面故事
你知道史上最有名的撤退行動嗎?它發生在一九四○年,代號「發電機行動」。
一九四○年,德軍戰機盤旋、炮火轟隆隆炸向地面,三十多萬名被德軍重重包圍在法國敦克爾克的英法聯軍,分批塞進不同的小船橫渡英吉利海峽,即便過程驚險,最後他們奇蹟似的撤退回英國。
四年後,這些倖存的英國遠征軍成為英軍骨幹,讓英國成為撐住同盟國的最後一絲反攻希望,也是後續二戰勝利的關鍵轉捩點之一。
在台灣,有家企業今年也同樣展現漂亮撤退。
主角是裕隆。二○一八年底,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去世,遺孀嚴陳莉蓮接棒,她展開為期七百天的撤退大計。
最新的動態是:她讓裕隆子公司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等同是已無實際運作的東風裕隆製造廠結束的前哨站。
一連串的重整,讓裕隆股價從今年三月底因公布史上最慘烈財報後,跌到十一年來新低的十四.四元,到十月初減資前,股價成長超過六成。
一個出身公務員家庭、沒有任何管理背景、過去二十七年都過著家庭主婦生活的她,是怎麼帶著有上萬名員工的裕隆安然撤退,而沒有軍心大亂?
一位裕隆員工回憶,兩年前,她連許多企業名詞都不懂,一次會議上,有人報告中提到企業的function(功能)時,她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還以為是指「方向」。
現在,市場一路喊「買進」裕隆,「去年大幅打銷納智捷等虧損後,裕隆本業獲利能力顯著提升,」富邦投顧報告看好裕隆接下來發展。
要理解嚴陳莉蓮的撤退心法,我們得先理解她當初遭遇的處境。
嚴凱泰病逝,嚴陳莉蓮第一次冠上夫姓,當她正式坐上裕隆集團決策小組的會議桌,看到虧損數字之後傻眼了,生氣的說:「你們搞成這樣,現在全部要我負責,」一位裕隆集團高層回憶。
四個大坑,讓裕隆集團的財務週轉出現問題(見上圖),這些年,累計已投入超過九百億元。
十七家銀行團陸續上門。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張明輝分析,裕隆合併報表裡的營業活動之現金淨流出超過四百億元,而且,轉投資金額約五百億元,這部分又不賺錢,一年只為集團賺不到五億元,轉投資效益極低;甚至,現金的主要來源都是籌資活動而來,「如果我是銀行,我會怕。」
素人CEO面臨財務大洞
她第一次看見虧損數字:「你們搞成這樣,現在全部要我負責。」
千頭萬緒,她到底是如何著手,逐一拆開引爆線?面對危機,她做的第一步是:先設定防火牆。
首先,她得決定龐大的集團事業裡,哪些位置她必須接下,穩住全局,哪些不能立刻接。
「新手CEO雖然有團隊,但都要有一段學習曲線,戰場不要開太多,還要幫自己設防火牆,」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陳慧銘說。
一八七○年的普法戰爭,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御駕親征,結果戰敗投降,被逼著不得不派人呈信給普魯士君王威廉一世,表示願意「將他的佩劍交到陛下的手中」,受盡屈辱。
領導人「御駕親征」是兩面刃,沒有必勝的把握,一旦戰敗,容易賠上聲譽以及全員的信心,更可能會影響到企業、國家的命運,例如亞歷山大大帝在御駕親征途中過世,導致帝國一分為三。
嚴凱泰死後第一天,她陸續接下家族控股公司台元紡織大位,以及集團包括裕隆、裕日車、中華等體質健全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位置(見本頁表)。
她沒有接手導致集團陷入財務窘境的納智捷與華創的董事長,當時裕隆內部有過討論,這兩家公司都已經將股本虧光,且有大筆銀行及供應商欠款,還有裕隆建設開發與否仍未定,有糾紛待解。因此,全由當時的裕隆集團副執行長陳國榮,直接升任及兼任董事長。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
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